APP下载

提升游戏力,带着童心去赴约

2020-11-02李岩

教育家 2020年39期
关键词:猫猫茶几霸王龙

爱玩,是人之初的天性。有些遗憾的是,许多人长大成年后,这种天性逐渐减退。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劳伦斯·科恩在《游戏力》系列书中谈到,“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所谓“游戏力”,即将游戏看作与孩子互动的一种方式,成人可以通过游戏看到孩子内心的真正需求,并用这种孩子易于接受的方式与孩子交流。而该系列书的译者李岩,同样专注于儿童情绪研究和实践。在与不同家庭的亲密接触中,他发现父母如果能善用游戏力,便能在亲子关系中建立强有力的连接,使孩子更加幸福快乐。和孩子玩在一起的时光,父母获得的是比金钱更可贵的情感,从条条框框中跳脱出来,也找回了久违的童趣。

请回答:“游戏”这个词,是名词还是动词?

你一定答对了:既可以是名词,又可以是动词。游戏作为名词的时候,指的是一种活动;而作为动词的时候,意思就是玩耍。

游戏是孩子成长的必需品,游戏力是家长陪伴孩子成长的重要技能,这个观点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与重视。不过在实践中,刚刚接触游戏力的家长还是会存在一些误解。要想消除误解,就需要进一步认识游戏的含义及重点。让我们从一个很普遍的误解开始讨论。

多多刚满3岁,最近喜欢跟妈妈玩藏猫猫,多多藏、妈妈找。多多经常是在妈妈的眼皮底下钻到沙发背后或者茶几底下,这时妈妈会说:“多多,这样妈妈就看见你藏在哪里了,你要等妈妈蒙上眼睛后再藏起来。”或者有时,多多藏到窗帘后面,可是妈妈刚一说“我要开始找你了”,多多就会自己跑出来,笑着大声说:“我在这!”妈妈只好又教他:“你要安安静静地躲在那里,尽量让妈妈找不着,这才是藏猫猫呀!”可是,尽管妈妈耐心地教了很多次,多多似乎还是没懂游戏的基本规则。

显然,多多妈妈更关注藏猫猫这个游戏活动应该是什么样的,如果失去了基本规则(玩法),那么游戏就没法玩了。在多多妈妈的头脑中,“游戏”首先是个名词。

事实上,在游戏力中,“游戏”是动词。游戏力的重点是“玩”的状态,而不是游戏活动。也就是说,多多妈妈不需要强调藏猫猫的玩法,只需要积极地跟孩子“玩起来”。

当多多自己跑出来笑着大声说“我在这”时,具备游戏力的妈妈可以有两种反应。

第一种反应是“激动重逢”。妈妈兴奋地睁大眼睛,语气激动地说:“我的宝贝,终于找到你啦!”紧接着一把将孩子抱起来,亲一口继续说:“刚才找不到你,我都快急死了,急得我都不会走路了!你可别再藏起来了。”说完继续又抱又亲,“夸张”地激动重逢。这时如果孩子要求再玩一遍,那就说明他喜欢妈妈这个反应,如果情况允许,妈妈可以响应他的要求,按照这个方式再来一遍,只需要把最后一句话改成:“我都快急死了,急得我像小猴子那样拼命挠头!”

第二种反应是“吓我一跳”。多多跑出来后,妈妈夸张地说:“哎哟,我还以为是霸王龙呢,真吓了我一大跳!”假如妈妈被“吓得”摔倒在地(或者沙发上),游戏效果就更好。更夸张的方式是,媽妈被吓得满屋跑,一边跑一边喊:“不好啦!有霸王龙!”通常,这会引着孩子在后面追大人,引发追跑游戏。追跑游戏是孩子非常喜欢的游戏形式之一,只要环境足够安全,成人也可以与孩子一起玩。

以上两种反应,分别向孩子传递了两个信息。前者传递的是“我喜欢你”,后者传递的是“你很强大”,而这两种信息,正是游戏力强调的情感互动的核心。不管玩什么游戏,也不管用什么方式,游戏力的重点就是传递情感信息。

在实际操作中,这两种信息经常是交织在一起的。比如妈妈说完“我还以为是霸王龙呢”之后,可以把孩子抱起来,切换到“激动重逢”模式,说:“我的宝贝,终于找到你啦!”或者,妈妈被吓得倒在沙发里后,孩子通常会扑上来,妈妈可以先是大喊“不要不要,不要吃我”,然后在差不多的时候说:“咦,这只厉害的霸王龙还真可爱,可爱得就像我的宝贝……哎呀,原来就是我的宝贝呀!”接下来就可以切换到又抱又亲的模式了。

让我们再深入一步。大家可能已经发现,“我喜欢你”和“你很强大”这两个信息实际上对应着两个重要的心理元素:安全感和自信心。

我们都知道安全感和自信心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有效地建立呢?孩子需要积累大量的情感体验,这就不是成人习惯的语言交流能完成的任务了。游戏中的情感互动,正是帮孩子积累积极情感体验的重要且有效的方式。

除了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与自信心之外,游戏力还有第三个重要的意义。还是用多多藏猫猫举例,请先想象这个情景:

多多长大一点后,明白了藏猫猫“要尽量不被发现”的基本玩法。这次,多多又藏到茶几下面,等妈妈来找。妈妈虽然看见多多了,但是假装没看到。妈妈先是在稍远的餐桌那边找,然后慢慢来到茶几附近。

让我们想象一下,茶几下面的多多此时是什么感受呢?当妈妈在远处的餐桌附近时,多多会觉得很好玩,并且应该是比较放松的。随着妈妈一步步接近自己的藏身之处,多多一点一点地紧张起来。

这时,妈妈在离茶几一米远的地方停下来,假装说:“窗帘后面有声音,多多一定藏在那儿!”接着妈妈远离茶几,去到窗帘那边。多多的心情也因此放松下来。

妈妈没找到多多,再次接近茶几,多多再次紧张起来。这次,妈妈站到了茶几边上。在多多眼里,妈妈的腿和脚近在咫尺。客观上,这样的距离所提供的刺激以及造成的压力,比上一次要强。但是有了上一次的铺垫,多多的承受力也相应提高了。

再接下来,妈妈又借故远离了茶几,多多再次放松下来。一分钟后,只听妈妈夸张地说:“我好像听见茶几下面有声音。”妈妈边说边来到茶几旁,并且慢慢俯下身趴在地上。显然,这次的刺激更强了。不过,妈妈只是围着茶几爬了几圈,虽然伸手往茶几下面摸了几次,但只是摸了摸茶几腿,并没有摸到多多。

过程中,多多忍不住笑出了声,但仍然在努力克制自己。妈妈也配合着继续游戏,继续假装找不着。直到最后,多多哈哈大笑起来,妈妈这才找到,并再次上演“激动重逢”的戏码。

就这样,多多在游戏中经历了“紧张、放松、再紧张、再放松”的过程。每一次,妈妈都提供了比上一次更强的刺激,这就意味着,多多适应压力的能力也比上一次提高了。

研究者们一致认为,游戏是锻炼孩子适应力的天然手段。从婴幼儿时期的“举高高”,到少年时期的追跑打闹,很多游戏都会让孩子不断经历“紧张、放松、再紧张、再放松”,而这一天然的锻炼将帮助孩子在未来更复杂的生活环境、特别是社交环境中,具有更强的适应力。

要看到,玩耍式的游戏活动与单纯的比赛式活动存在本质区别。比赛的目的是打败对手、赢得胜利,而游戏则具有更复杂的社交意义。游戏并不以“赢”为主要目的,而是更注重“愉快的过程”。为了获得这个愉快的过程,游戏者会自发、自愿地进行必要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调整。在一起游戏玩耍之后,游戏者之间的关系会更加亲密。

(作者系游戏力工作室创始人)

责任编辑:谷珵

猜你喜欢

猫猫茶几霸王龙
雪地“霸王龙”
大扫除
霸王龙
我是霸王龙
智能茶几
什么破猫
给猫猫一个温暖的家
我的宠物是恐龙——霸王龙
IT男自制“茶几平板电脑”
一样的家居 不一样的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