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国耕地和人口变化对小农经济转型升级的影响

2020-11-02王福成马素洁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年11期
关键词:小农经济农业现代化转型升级

王福成 马素洁

[摘要]研究以1949~2018a人口和耕地数据为数据源,通过分析人口、耕地面积的年际变化来分析人地矛盾对小农经济转型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1949~2018a中国总人口和耕地面积均呈现极显著增长趋势(P<0.01);②1949~2018a中国人均耕地面积总体呈现极显著下降趋势(P<0.01);③1949~2018a耕地面积的变化远远比不上人口的变化;④1949~2018:中国城镇人口呈极显著增加趋势(P<0.01),乡村人口呈现显著相关增加趋势(P<0.05)。因此,中国人口和耕地的变化是造成人地矛质的原因之一,且对小农经济的转型升级具有一定的影响,但其影响力远不及社会经济制度和政策投入的影响。为实现小农经济转型升级,国家应大力墓于政策、资金和技术扶持,加速小农经济的转型升级,实现我国农区以小农经济为主的现代化农业。

[关键词]小农经济;人均耕地面积;转型升级;农业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S-01 [文献标识码]A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长期以典型的精耕细作、自给自足、分散脆弱的小农经济为主,小农经济的雏形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部落的群居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初具规模,并长期占据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一直延续到当代中国。期间,随着中国制度的变迁,已由最初的封建奴隶制度演进到社会主义制度,小农经济也随着社会经济制度的变迁而变换着不同的形态。从发展的趋势来看,中国的小农经济长期保持每户不超十亩田,每人不超一亩三分田的经营规模,能够按照生产需求配置相应的劳动力,合理引导消费和储蓄,有效增加了农业产出,解决了中国古代和近代最为迫切的粮食供需间题。小农经济的特点是低投入,低产出,其主要原因是长期受剥削和压迫,农户没有过多的劳动投入,但无论是消除剥削,还是给予政策扶持,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小农经济所面临的这个问题,随着人口的增加,环境的恶化,人地矛盾突出,加剧了小农经济的低投入,低产出。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矛盾的变化,土地利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不再单一的种植粮食作物,而是有了更多的选择,能够快速带来经济效益的作物受到了人们的青睐,进一步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变迁。随着现代化农业的加速发展,种植业也偏向规模化生產,种植业不仅要为人们提供粮食安全,还担负着为工业提供资料的使命,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农户劳动力开始转向城镇,小农经济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党的十九大再次聚焦小农问题,提出了要加强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并将其列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小农经济是否过时和小农经济是否会长期存在再一次引起了学术界和有关部门的争论。有些学者认为农业问题关乎中国的未来发展,应基于国情而论,小农经济作为中国几千年的产物,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有存在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小农经济时刻都在进行着演变,但其完全被其它农业经济取代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当今时代,小农经济仍然发挥着相当重要的功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小农经济的转型升级是必然的。小农经济的转型升级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影响因素诸多,可以归纳为小农经济自身的局限性、外界因素影响和国家社会经济制度和政策投入。

研究以1949~2018a人口、耕地面积为数据源,浅析中国小农经济转型升级是否受人口、耕地的变化以及人地矛盾影响,为学者在小农经济转型升级方面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1 背景与方法

1.1 研究背景

小农经济是自然经济的一种类型,是中国长期以来的主要农业经营模式。近代以前长期占据着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是历朝历代不可或缺的主要经济来源和生产方式,与欧洲国家相比,以小农经济为主的中国农业生产长期处在世界先进水平,粮食产量更是领先于欧洲国家。然而近代中国由于清政府的羸弱,国家内优外患,中国经济也一落千丈,小农经济的发展遭到重创,百姓贫困不堪。新中国成_立70年、改革开放40多年来,随着手工业的发展和城乡的转型,小农经济的弊端慢慢凸显出来。党的十九大的召开拉开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序幕,社会、农业、经济从高速发展转为高质量发展,以小农经济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小农户得到了党和国家及社会的高度重视,惠农政策和扶持项目大力倾向农村,并将努力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在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农业现代化关系着中国亿万农民的生存问题,中国是农业大国,也是“三农”间题最为严峻的国家。紧跟国家发展的脚步,实现小农经济与现代化农业有机衔接,加速小农经济的转型升级有利于解决中国“三农”中存在的间题。

1.2 研究方法

随着人口的增多,人均耕地逐渐减少,部分人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盲目开垦,乱砍乱伐,引起了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多的学者也开始从人地矛盾分析小农经济面临的问题,本研究以1949~2018a中国人口和耕地数据,浅析其对小农经济转型升级的影响。1949~2018a人口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耕地数据由《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土地资源公报》数据统计得出。

2 结果与分析

2.1 中国人口变化

通过对中国人口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人口变化趋势图(图1)。1949~2018a总人口呈现极显著增长趋势(P<0.01),按增长趋势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49~1959a,该阶段人口总数呈现极显著增加趋势,年平均增长率为2.18%。第二阶段为1959~1961a,该阶段总人数呈现下降趋势,年平均下降率为1%。第三阶段为1962~1999a,该阶段总人口呈现极显著增加趋势,年平均增加率为2.29%。第四阶段为2000~2018a,该阶段总人口也呈现极显著增加趋势,年平均增加率为0.53%,相对于第三阶段,增长明显减缓。1949~2018a乡村人口数量总体呈显著相关增加趋势(P<0.05),1949~1995a呈现极显著增加趋势(P<0.01),并于1995a人口数达到最高8.5947亿,1996~2018a呈现极显著下降趋势(P<0.01),2018a的乡村人口数减少为5.6401亿人数。反观城镇人口,1949~2018a呈现持续极显著增加趋势,由1949年最初的0.5765亿人口增长到8.3137亿人口,增长高达19.17%,城镇与乡村人口比例约由1:8变为3:20从总人口、城镇人口和乡镇人口数量的变化以及每年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分析,农村的劳动力部分已经转人城镇,按照当前乡村人口下降的趋势,将会有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转人城镇。

2.2 中国耕地和人均耕地面积变化

通过对中国耕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统计分析,得出耕地和人均耕地面积变化趋势图(图2)。1949~2018a可耕地面积总体呈现显著增长趋势(P<0.01),按面积变化可分为四个阶段。第~阶段为1949~1957a,该阶段耕地面积呈现极显著增长趋势(P<0.01),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6%。第二阶段为1958~1994.a,该阶段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呈现极显著下降趋势(P<0.01),年平均下降率约为0.3%。第三阶段为1995~2008a,该阶段耕地面积明显增加,1996a的耕地面积增加明显,在1995a的基础上增加了36.9%,耕地面积达1.3亿hm2。第四阶段为2009~2018a,该阶段耕地面积呈现极显著下降趋势。1949~2018a人均耕地面积呈现极显著下降趋势(P<0.01),年平均下降率为0.67%,1996a人均耕地面积有所增加。

2.3 人地矛盾分析

人地矛盾是农业人口和农业及其设施用地面积不成正比,人地比例失调,耕地资源不足以满足人口需求的现象,主要体现在有人无地、有地无人、人多地少、人少地多四个方面。1949~2018a中国总人口增长迅速,耕地面积大幅度增加,但耕地面积的变化远远比不上人口的变化,导致人均耕地面积减少,农村的劳动力大童流入城镇,这无疑是导致人地矛盾的因素之一。2018a中国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096hm2,按照小农经济的特点,符合每户不超十亩田,每人不超一亩三分田的经营规模。如果单从乡村人口讨论,中国全部的耕地都由乡村居民从事与农业相关的活动,人均耕地面积可达0.24hm2,这远远超过了小农经济每人不超一亩三分田的经营规模。自1949~2018a以来,中国耕地和人口比例严重失调,出现了劳动力和耕地资源配置失衡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着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通过分析1949、1957、1959、1961、1994、1999、2008和2018 a人口和耕地变化较明显年份,发现无论是1994a之前人少地多,还是之后的人多地少,中国大部分农区仍然是以小农经济为主要生产经营模式。

3 讨论

通过分析1949一2018 a中国人口和耕地面积变化,得出1949~2018a中国人口总体呈现极显著增长趋势(P<0.01),耕地面积总体呈现显著增长趋势(P<0.01),但总人口的变化和耕地的变化并没有直接的关联,耕地发挥出的效益并没有随人口的变化而变化。1949~2018a城镇人口明显上升,而乡村人口相比城镇人口变化比较小,说明乡村人口转为了城镇人口,大量的劳动力流向了城市。中国长期以小农经济为主,即便是现如今,在中国农区小农经济仍处于主导地位,无论是总人口的增加,还是乡村人口的变化,小农经济的地位始终没有变,农区以小农经济为主导的经营模式没有变。笔者认为小农经济的存在是合理的,单一的人口变化和人均耕地变化并不能直接说明其对小农经济没有影响,中国西北地区,地大物博,富饶的地区人口密集,土地贫瘠的地方人口稀少,存在“人多地少”和“人少地多”的矛盾,即富饶的地区人口密集,贫穷的地方人口稀少,造成了良田不够用,贫地无人耕的局面,人地矛盾加剧。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无论人口还是耕地变化,除了小农经济带来的粮食产量等经济效益有所变化之外,其生产规模,经营方式等均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笔者认为人口和耕地的变化对小农经济的转型升级的影响极小,远不及国家社会经济制度和政策投入的影响。

小农经济发展了数千年,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历史证明小农经济为历朝历代的发展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时至今日,小农经济仍然发挥着作用,但是随着中国主要社会矛盾的变化,小农经济的局限性慢慢凸现出来。中国农业现代化是21世纪的时代主题,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长期占据中国农区主要经营模式的小农经济的转型和升级成为了历史鲜明的主题。基于中国的国情和历史,小农经济不应该被取代或者摒弃,小农经济是农区,尤其是西北地区的主要经营模式,其转型升级是解决人地矛盾、农业发展缓慢等一系列问题的关键,紧随精准扶贫政策,以乡村振兴战略的契机,加大对小农户的扶持,积极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加速小农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芹.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小农经济及其现实启示[J].理论月刊,2019(03):13-19.

[2]穆向丽,巩前文.小农经济:形成、发展与演变[J].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01):17-23.

[3]程念棋.中国历史上的小农经济——生产与生活[J].史林,2004(03):42-55+126.

[4]苏康传,杨庆媛,张佰林,等.山区农村土地利用转型与小农经济变迁耦合机理[J].地理研究,2019,38(02):399-413.

[5]张慧鹏.现代农业分工体系与小农户的半无产化——马克思主义小农经济理论再认识[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6(01):16-24.

[6]郑淋议,张丽婧,洪名勇.小农经济研究述评:几个重大问题辨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03):104-111.

[7]宋允.试论小农经济在当今社会存在的合理性[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01):262-264+268.

[8]馬晓河.大国小农条件下的农业现代化[J].中国发展观察,2019(02):31-34.

[9]郑淋议,张丽婧,洪名勇.小农经济研究述评:几个重大问题辨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03):104-111.

[10]马晓河.大国小农条件下的农业现代化[J].中国发展观察,2019(02):31-34.

[11]吴仲斌,张恒春.“人地矛盾”到底到了什么程度——以东北三省9个村民小组为例[J].中国乡村发现,2010(02):68-74.

[12]龚宏龄.中国农村人地矛盾的新状况及其治理[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5(05):323-329.

[13]裴光昭,车庆陇.甘肃省农村人地矛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0,22(一0):195-197+206.

[14]隋福民.“小农经济”对接现代农业是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基石[J].宁夏党校学报,2019,21(01):94-102.

[收稿日期]2020-04-10

[作者简介]王福成(1990-),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动物营养与繁殖调控。

[通讯作者]马素洁(1990-),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草业生态和草原保护。

猜你喜欢

小农经济农业现代化转型升级
基于大概念的高中历史作业设计初探
农民发展致富途径
贯彻新的发展理念 促进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涵与实施策略研究
房地产开发模式转型升级路径
地面电视频道“新闻立台”的一次转型升级实验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文化纬度对比研究
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