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匠心根语

2020-11-02赵敏

书画世界 2020年9期
关键词:红掌荷叶工艺

赵敏

今年8月18日至20日在上海举办的第十八届中国国际铸造博览会上,我们运用“写真铜艺”技艺创作的作品—《根语》系列,引起了业内同行们的热烈关注和来宾的一致好评。其中《根语》系列中的《根基》以组合工艺以及材料、铸造技法上的独创性,得到所有评委认可,一举获得第十八届中国国际铸造博览会艺术铸品金奖。

一、何谓“写真铜艺”

“写真铜艺”是铜工艺技法中一个创新,主要指以自然界存在的植物根、茎、花、叶或其他已有物件为原型,运用独特的工艺处理及制铜工艺,快速铸造出具有写真效果的铜制艺术品。“写真铜艺”关键是写真。用这种工艺铸造的铜制艺术品形态准确、逼真,纹理细腻、清晰,既保留了原物件的天然肌理,又增添了金属的质感,再经过精巧构思,产生出别样的艺术韵味,形成一种原汁原味而又非同一般的铜制艺术品的表现形式。

二、“写真铜艺”是古代焚失法的传承与创新

一切古老而神奇的技艺传承都离不开创新,“创新不是空中楼阁,必须在传承中有所突破;传承不是墨守成规,必须顺应时代而有所创新”。“写真铜艺”的发明并非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它是对古代焚失法铸型工艺的传承和创新。

中国失蜡铸造技术起源于焚失法,焚失法是分块陶范法向整体失蜡法演变的一种过渡技术,这种技术在无范线失蜡法出现之后逐渐消亡。追溯如此古老的工艺并使其焕发新的艺术魅力,还要为现代人所接受,从任何角度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写真铜艺”在我国铜工艺历史及艺术铸造类别上,都是首次被提出,它实则是对古代焚失法铜工艺发掘创新的一次尝试、一种突破。这一点从我们创作的《根语》系列作品的成功中得到了有力印证。

三、“写真铜艺”的探索与实践

很多人看到我们创作的《根语》系列作品,总会问我是如何潜心于“写真铜艺”的发掘与研究的。在铜制品生产加工的过程中,我对各种铜工艺的技法都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思考和探求。就拿“写真铜艺”来说,它源于我在观赏荷塘时产生的一个奇想。常有人把荷花做成雕塑作品或制成书斋中的摆件,但只是用铜片围成花瓣而已,缺少自然的姿态。我就想:能否用铜将荷花、荷叶的自然纹理铸造出来,留住荷的永恒之美?

我带了些荷叶回来进行实验,运用焚失法的技艺以荷叶原型为模,然后经过粘浆、焙烧、熔炼、浇注、打磨、精修,不知经过多少次反复分析比较,不知调整了多少个环节的材料参数和熔炼、浇注的温度,不知毁坏了多少件特别的模具,终于将几乎乱真的荷叶铸造成功。不少人看到这荷叶,都以为是真正的荷叶摆放在那里,根本想不到那是铜制的。

这片宽70 0m m、厚度只有0 . 5~0.6mm的超宽、超薄荷叶的完成,标志着一种集材料、着色、工艺、造型于一体的新的铸型工艺的诞生,我将它称为“写真铜艺”。

既然荷叶可以,其他植物也应该可以;既然可以做到写真的效果,再在造型上进行创新和结合就会更加出彩。于是,无论是在项目施工现场,还是在各地参观考察,我都留意是否有能用于“写真铜艺”创作的道具和物件。那一株朽根、一片绿叶、一朵花儿、一粒果实……我常常将它们放在手上一一把玩品味,沉醉其中而难以自已。

一件件“写真铜艺”作品相继问世,那清新别致的《荷意》系列、那祥和尊贵的《铜籽花开》、那浑然一体的《童子拜观音》、那金贵稳重的《吉金茶海》……这些“写真铜艺”原创作品不仅让我有创作的冲动和创作的灵感,更有创作后的喜悦和乐趣。如果说第一件“写真铜艺”荷叶作品是1.0版的话,那么后面所运用的技术逐步成熟,不但更有观赏性,部分还具有实用性。这些“写真铜艺”作品虽然数量不多,却让人感觉独具特色,颇具魅力。

以这次博览会上展出的系列作品中获得金奖的作品《根基》为例,它是运用了多种铸造工艺,经过多种程序制作而成的。基座石头是运用失蜡法精密铸造的,根与枝叶结合了部分传统焚失法铸造工艺,瓶子是运用新发明的铸丝工艺和不锈钢珐琅工艺精制而成。可以说,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不锈钢材质景泰蓝,这在景泰蓝工艺上还是首创。造型设计灵感来自唐代独孤及的诗句:“盘根倘相值,试用发硎刀。”寓意为如果遇到盘根错节的难办而值得做的大事,就发挥自己的才干,好好地去做一番。

引发欣赏者的想象绝对是艺术品难得的品质。像《穿越》这件作品在色彩处理上直接保持了铜本色,给人一种厚重、贵重的感觉。古代盛酒水的青铜壶与中药材三七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迷幻般的跨界和梦境般的穿越,给人以无穷的想象。有道是:“一根穿壶过,万事变中成。”

在起名为《善根》的作品中,铜蒜的叶子穿过铜觚,惟妙惟肖地展现了铸造工艺之妙。上端叶子最薄处只有0.5m m厚,下面运用了铜无模可控浇铸工艺,通过超常规组合,既有了铜瓶插花的感觉,又浑然一体,让观者即刻会意,顿生共鸣。

再看这件称为《雄起》的作品,原是放在铜街门面旁的盆景,可惜枯了,就那样光溜溜兀立一边好久,无人问津。一日打碎瓦盆,去掉渣土,显露出如织盘根,我见此不禁有感而生:人们平日只看到花枝绿叶,谁见其根,谁知其根呢?实际上那看不见的根的世界才是事物本原!它不显露、不张扬,在无声无光的地方支撑着枝叶的伸张……我将其带回厂里,运用“写真铜艺”的工艺进行翻模制作。造型时,又找了块皱石,将盘根置于其上,自然“雄起”,也应了那句“立根原在破岩中”。

这件《美丽家园》的作品,出自热带雨林中的红掌花。这株红掌花,一根双芽。用“写真铜艺”铸造好后,造型时却让我犯难:一是根系发达;二是枝叶茂盛,怎么处理都感觉有些臃肿。一日晚上工人们加班,我让电焊师傅再拿来看看,师傅为拿着方便就倒着将红掌花递给我。我顺手接过,看着竟然像鸟巢一样的根窝窝。我心里一动,赶紧将两株花叶倒扳过来,围成大半圆。这样根窝就成了天然的鸟窝了,雄雀在红掌花上亮嗓清唱,雌鸟在金窝里专心孵蛋……那情景,那种滋味,情趣皆有,情景妙巧。

“铜为物之至精,不为燥湿寒暑变其节,不为风霜暴露改其形。”这一件件写真铜艺的艺术作品,实则是以自然天成的模,灵感创意的范,奉献出凝固至精的神韵、永恒不老的作品。这是传承中的创新,是变革中的进步,同样也是新时代一个工匠匠心、匠艺、匠魂的显现与担当。

四、铜工艺创作实践中的坚守与执着

多年来,我一直从事工业阀门生产,跨行越界做起铜制工艺品的加工与铸造,可谓半路出家,也正是自己对铜文化、铜工艺的痴迷,让自己在铜工艺发掘、研究和实践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投入……在这转行的八年时间里,我牵头起草《铸胎珐琅工艺》《铜及铜合金幕墙技术条件》《锻铜工艺制品》等四项国家行业标准并获颁布,获得授权专利6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20项,创造性地发明了“彩金铜画”“铸丝景泰蓝”“不锈钢胎珐琅”“写真铜艺”等新的金属材质技艺,在国内专业杂志上发表了6篇学术论文,主编了铜陵市历史上第一部编年史专著《铜官》,设计并建成了5000平方米、集古今中外不同制铜工艺的世界上第一座徽派铜建筑……

如今,公司所承接的项目遍及海内外,从九华山的佛像金顶,到古印度圣庙佛堂;从习仲勋纪念馆主体雕像,到淮海战役总前委群雕;从黄山脚下的徽商群雕,到西安马文化公园的群马奔腾……这一个个精心制作的作品,让我们公司在铜艺行业逐渐站稳了脚跟,赢得了同行与客户的认可和尊重。

“写真自古难,神艺有深造。”这是清代桐城派代表人物姚鼐在《题句容学博冯墨香小照》中的诗句,道出了自古写真的难度和不易,要创作有神韵的艺术还必须进行锲而不舍的深造。我想,通过“写真铜艺”的创作与实践,我们将不断开拓新的领域,坚持将铜工艺与不同的地域文化相结合,将传统制铜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将铜文化与生活日用品相结合,创造出更加独具匠心的作品,奉献给社會,奉献给人民。

猜你喜欢

红掌荷叶工艺
芽大小、6-苄氨基嘌呤和活性炭对红掌芽生长的影响
美丽的红掌
荷叶像什么
新型废热锅炉的制造工艺
船舶上层建筑建造工艺探讨
赏工艺,看杰作再现
萧邦 探寻稀世工艺
红掌
荷叶圆圆
荷叶游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