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喷洒在纸上的骨血

2020-11-02涂东云

参花(上) 2020年11期
关键词:朱耷笔端大明

翻开不可磨灭的历史页章,相传两千五百年前,周灵王太子晋在此开墓炼丹。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被封为宁王,朱权的后人分为八支,其中一支世居南昌,朱权后裔朱耷,又名朱道玥,号良月,取名八大,来自“八大者,四方四隅,皆我为大,而无大于我也”。八大初为高僧,尝持《八大圆觉经》,山人喜而跋之,因以自号。他八岁能作诗,十一岁嗜丹青,他祖父名噪江右,擅长山水画,他父亲擅长花鸟画。朱耷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学习书画。他十九岁那年,清军南下,所向披靡,嚣张跋扈,摧枯拉朽,吞下大明江山。血雨腥风的残酷,天崩地陷的灭顶之灾,风雨动摇的气焰,弥漫于至高无上的显赫天空。明末皇帝朱由检在煤山含泪上吊自尽,大明帝国结束了二百七十六年的统治,山河破碎,国破家亡。朱耷惊慌失措地逃离,青衫灰暗,神色孤伤,狼狈不堪,飘然孑立,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躲到奉新县耕香院,削发为僧,隐姓埋名,度过了一段漫长而孤苦无依,参禅悟道,晨钟暮鼓的时日。耕香院院名取“居纯阳驾青云来降”之意,改名青云圃,后有寓意青云为朱家谱,改圃为谱。

朱耷躬耕悟道,修身养性,面对残酷现实,佯狂癫舞,嘲笑世人,傲啸天地,他将被毁于一旦的悲苦凄凉宣泄于书画中,怀着对清朝夺走他一切的愤恨,用一腔热血挥毫泼墨发泄。

朱耷是王朝的矮人,艺术的巨匠,江南怪才。他将倔强、孤傲、高洁、骨血喷洒纸上,墨香里散发着一种冷逸奔放之气,以惆怅和愤懑及爱国情怀,笔端一挥,遒劲豪迈,入木三分,威风凛凛,铁骨铮铮。他画巨鹰,白眼青天,冷眼横斜,鄙视世人,振翅欲飞,透露他藐视世人智慧堆积的灵魂,嘲笑讽刺清王朝,一针见血。他不甘心明朝大厦的倾倒,画乌鸦,独脚向天,单脚而立,藐视黑暗权贵。他画一棵孤松,无垠无土,拔地而起,气势直冲云霄,枝不为风所碎,叶不为雪所折,苍劲有力,傲然孤立。他画一只独鸟,睁着一只眼睛“冻尽寒枝不肯栖”,用尖尖的长嘴,梳理自己的羽毛,冷眼看透世人,傲岸高洁。他画残风枯荷,比喻明朝只是一个持殇的翠莲,颜色淡淡减少,蘸墨两边分开,花之折白,叶之浓重,寓意“留得残荷听雨声”,“菊残犹有傲霜枝”的心境和意境。他画鹏,白眼独立于空旷田野,停留时又欲飞,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伤感情愁。他画山水画,寄情于景。以残山剩水,喟叹大明失败。

公元一七〇五年,八十岁的朱耷与世长辞,他的墓园芳草萋萋。墓旁伫立着一棵五百岁的苦木槠树,叶繁枝茂。愿逝者安息,画魂犹在。

范曾先生用“奇迹、偶然、天才、独到”来阐述这位奇人,说他是“历史的弱者,雄心万丈的艺术巨人”。作为艺术史上杰出的书画家,他如此完美地将自己的人生感悟深刻地注入笔端,将个人命运的转折上升到独立人格,他的传世作品对中国书画艺术产生了深远长久的影响,万古流芳。由此感怀我即兴填词一首《浪淘沙·归来画魂》:

水榭柳橋边,意境瀛仙,苍莽野逸树参天。云水禅心恬淡月,墨洒人间。

气泄画中喧,纸上残莲,高歌鼓腹舞狂癫。傲世孤霜悲愤怨,笔染无边。

作者简介:涂东云,大学本科,系江西省作协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散文《鄱阳湖的鸟》发表于《人民日报》,多次获奖,楹联选入2015央视春晚。有长篇小说《血染洪城》《红尘路》,文集《情人的眼泪》,诗集《情到深处》,创作40集电视连续剧《黎明前的南昌》,电影剧本《血染洪城》。

(责任编辑 于美琪)

猜你喜欢

朱耷笔端大明
墨点无多泪点多 浅谈朱耷花鸟画的艺术特点
到延安去
最美的背影
山游
让人物栩栩如生地闪现在笔端
朱耷 《松树双鹿图》
朱耷名号研究
象生笔端,形造笔下——论中国画的观照方式
情注笔端颂“火炬”
《十大明王》造像方法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