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安全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0-10-30关志康董新良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20年1期

关志康 董新良

摘要:学校安全能力由学校安全保障能力、学校安全管理能力和学校安全教育能力三部分构成。当前学校安全能力建设存在学校安全保障不力、学校安全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学校安全教育工作存在“短板”等问题。为进一步改进学校安全能力建设工作,提高学校安全水平,应确立正确的学校安全能力建设理念,提高学校安全工作者专业化水平,完善学校安全管理体制机制,健全学校安全教育体系。

关键词:学生安全;学校安全;学校安全能力;义务教育学校

自上世纪末以来,围绕日益突出的中小学校幼儿园安全问题,全国人大、国务院和教育部等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专门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为学校依法开展各项安全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和政策支持。寻找提升学校安全能力的路径和方法,改善学校安全状况,是各级各类学校全面落實国家学校安全政策法规的基础。本研究以山西省6市14县41所义务教育学校为样本,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当前学校安全能力建设中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进而提出了改进学校安全能力建设工作、提高学校安全水平的对策。

一、学校安全能力的内涵

学校安全能力,是学校预测、识别和化解学校安全风险,培养和提升学生安全素养,维护师生生命安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必需的条件。学校安全能力由三部分构成:学校安全保障能力、学校安全管理能力和学校安全教育能力。三者是“一体两翼”的有机统一体。作为“体”的学校安全保障能力,是学校安全工作的基础,是学校管理工作与教育活动开展的基本前提,主要包括“人防”“物防”和“技防”三个指标。作为“翼”的学校安全管理能力与学校安全教育能力,是学校安全工作并行不悖的两项重要内容。学校安全管理能力是预防和处置风险,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必要手段,主要体现为安全管理机构运行、安全制度建设、安全管理人员配备等;学校安全教育能力是培养学生安全意识、丰富学生安全知识和提升学生安全能力的基本途径。

良好的学校安全教育能力的形成必须依靠健全的安全教育体系,涵盖明确的安全教育目标、丰富的安全教育内容、优良的安全教育教师队伍等。

二、学校安全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1.    学校安全保障不力

(1)     “人防”建设不理想

人防是指通过配备安全保卫人员进行人力防范。调研显示,学校虽然能够根据政策要求和实际需求配备保安员、门卫等安全保卫人员,但安全保卫人员普遍存在专业化水平低的问题。对小学阶段安全保卫人员的测评显示,46%的安全保卫人员未掌握电棍的正确使用方法,62%的安全保卫人员不清楚校门口停泊车辆及游商摊贩的治理要求,且个别乡镇学校和民办学校存在保安员无证上岗现象。

(2)     “物防”建设缺项多

物防是指通过设置安全设施将危险因素控制在安全范围内。调研发现,18%的小学和26%的初中无专门监控室,27%的小学和58%的初中无《安全监控值班记录》;41%的小学和95%的初中未在校门口设置硬质防冲撞设施;少数乡镇或民办学校与公安部门合作不充分,未按政策规定建设必要的校园警务室或警务联系点。

(3)     “技防”建设不到位

技防是指通过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安全防范。调研发现,23%的小学和62%的初中未实现视频监控系统公共区域全覆盖,68%的小学和79%的初中视频监控系统未与教育行政部门或公安部门联网;个别学校未在食堂操作间、校门口等安全隐患较多的关键部位安装监控设备;74%的初中未安装一键式报警器,73%的小学虽然在门卫室安装了一键式报警器,但报警装置多未与公安系统连接,仅可做到校内即时预警。

2.    学校安全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

(1)     安全管理机构运行实效弱

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主要由政教处、教导处、德育处、总务处等机构联合开展。多机构在联合开展安全工作时,常因联动程度低、责任划分不明确等,导致预防、管控措施落实不到位,以及在安全事故发生后互相推卸责任等问题。

(2)     安全制度操作性弱

多数学校能够依据上级部门要求,积极健全学校的安全制度,但在制度建设中,注重常规管理制度,忽视应急管理制度;注重制度文本的数量,忽视制度内容的质量。如学校虽有丰富多样的突发事故应急预案,但预案普遍存在目标不清晰、措施不具体的现象,安全制度操作性弱、指导性不强。

(3)     安全管理人员专业化水平低

学校安全管理人员普遍缺乏系统的安全培训,安全业务知识和能力相对不足,在开展学校安全管理时,多是被动地依据上级部门下发的相关文件对学校安全工作进行梳理,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处于“不专业的人做不专业的事”阶段。

3.    学校安全教育工作存在“短板”

(1)     安全教育内容不完善

教育内容是安全教育的核心[1]。当前,学校在进行安全教育时,主要围绕上放学交通安全、防溺水和消防安全等传统教育内容进行宣传教导,对国家安全、心理健康、防欺凌、网络信息安全和性安全等新内容关注较少。

(2)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内容较少

将学科教学与安全教育紧密结合,进行学科知识和安全知识教学,是提高安全教育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安全素养的重要手段。调研发现,除体育、科学、物理和化学等易发生安全事故的课程外,学校很少在其他学科课程中渗透安全教育内容。

(3)     安全教育教师配置不科学

调研发现,虽然所有学校都配备了安全教育教师,但仅有9%的小学和21%的初中配备了专职安全教育教师。专职安全教育教师多由年纪偏大或难以胜任学科教育教学任务的老教师担任,兼职安全教育教师多为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两类安全教育教师因未接受过系统培训和专业指导,往往对安全教育目标理解不深入,安全教育知识掌握不全面,导致在进行安全教育教学时随意性较大,安全教育效果不理想。

三、改进学校安全能力建设工作的对策

1.    确立正确的学校安全能力建设理念

2017年,教育部长陈宝生在全国学校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要抓能力建设[2],2019年進一步强调,要深刻认识维护学校安全、学生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切实把学校安全稳定各项任务落到实处[3]。改进学校安全能力建设工作,一个首要任务就是确立正确的建设理念,而理解“学生安全”和“学校安全”是确立正确建设理念的关键。

(1)     理解“学生安全”

学生是成长中的人,学生安全既包括接受学校教育时的安全(当下安全),也包括接受学校教育后的安全(终身安全)。接受学校教育时的安全是指学生在就学期间不受内外部危险因素的负面影响,能够维持正常学习和生活,身心健康发展的一种状态;接受学校教育后的安全是指学生在经过一定时期的学校教育后,具备了自我保护和保护他人的安全意识,掌握了健康成长的安全知识,习得了防范危险和应对危险的安全能力,能够在面对安全事件时,尽量避免或减少伤害的一种状态。

(2)     理解“学校安全”

在充分理解学生安全的双重内涵后,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的学校安全直接体现为“立足当下,着眼未来”的工作旨向。学校安全是既要保障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时处于安全状态;又要为学生接受学校教育后的安全做好铺垫,为学生的终身健康发展奠定基础。这种工作旨向完全符合育人规律,有助于实现学校教育和管理工作“秩序”与“活力”的统一。

2.    提高学校安全工作者专业化水平

“人”是推动学校安全能力建设工作的第一要素,学校安全工作者专业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安全能力建设的进程与实效。通过分类别、分层次开展精准培训,打造一支安全素养较高的学校安全工作者队伍,是改进学校安全能力建设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1)     分类别培训

根据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划分多类培训主题。其一,综合类培训。培训对象为分管安全的校领导,培训内容侧重于风险决策、应急指挥和组织协调等。其二,管理类培训。培训对象为中层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内容侧重于隐患排查整治、事故预警处置和安全制度体系建设等。其三,教育类培训。培训对象为安全教育教师,培训内容侧重于安全教育意识、公共安全知识和危机处理能力等。其四,特殊类培训。培训对象为锅炉工、保安员、校车司机等特殊岗位人员,此类培训专业性较强,须邀请专业人员予以培训和指导。

(2)     分层次培训

按对学校安全工作的熟练程度,将各类学校安全工作者分层,即将学校安全工作熟练程度相同或相近的学校安全工作者编在同一培训小组。针对不同小组的学校安全工作者,培训的深度和广度应有不同侧重。

(3)     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培训过程中,除教授理论性安全知识外,更应关注安全技能的培养。在进行考核时,应以安全应急能力作为主要评价指标,开展实操考核。

3.    完善学校安全管理体制机制

学校安全能力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机制,通过健全组织体系、完善制度体系等,为学生安全、学校安全提供长效保障。

(1)     强化对学校安全工作的领导

基于学校安全工作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可在学校内部探索建立由校长直接负责,管理人员代表和教师代表为主体,相关职能部门学校安全科室人员和学校安全专家参与指导的学校安全工作委员会,领导学校常规安全管理和应急安全管理,组织学校安全各项工作、监督岗位职责落实等。

(2)     因校制宜,做好安全制度制定工作

在制定安全制度时,既要基于国家学校安全政策规定,又要结合本校安全工作实际;既要认真对标抓落实,又要不断总结创新,积极探索学校安全工作的新做法、新举措。如依据《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等管理类政策法规,通过梳理学校安全管理要素、划定学校安全管理流程、明确学校安全管理层级等,因校制宜制定《学校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手册》,并定期进行修订和完善,促使学校安全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3)     凝聚多方力量,辅助做好学校安全管理

建立由学校责任督学直接领导,公安、交通、工商等领域的退休人员,热心于教育事业的社会人士和家长等密切参与的学校安全监督员队伍,协助学校开展安全隐患排查、突发性安全事件早期预警和先期处置等工作。

4.    健全学校安全教育体系

针对当前安全教育内容不完善、教育形式创新性不足等问题,学校应提高对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通过优化教学设计,加强教育教学研究等,增强安全教育效果,提高安全教育水平。

(1)     丰富安全教育内容

在严格遵循《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等安全教育政策要求的基础上,一方面,要结合社会发展、区域实际和季节变化等,定期更新和补充安全教育内容,如增加国家安全教育内容、防欺凌教育内容和性安全教育内容等,做到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另一方面,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心理特征不一和城乡间学生生活内容差异性大等特点,为学生选择合理适切的安全教育内容,做到内容得当、针对性强。

(2)     拓宽安全教育途径

其一,积极进行学科课程渗透。在学科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各教学环节的作用,将安全教育内容渗透其中。比如,在美术课剪纸教学环节,可讲授使用剪刀的安全知识;在信息技术課上网教学环节,可讲授网络与信息安全知识。其二,加强课外安全体验。除开展专门课程和进行学科课程渗透外,课外实践体验也十分重要。学校应定期组织学生到安全教育场馆等模拟场景进行安全体验,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感受各类危险,从而提高安全意识,增强学习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健全安全教育教研体系

其一,设立专门的安全教育研究组织。在学校内部成立专门的安全教育教研小组,配备专职教研员,研究和指导本校安全教育教学工作。其二,定期邀请安全教育专家研究学校安全教育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邀请专家上安全教育示范课、研讨课、精品课,参与安全教育课程设计、策划和点评等。其三,开展菜单式教研。借助市县校三级安全教育教研力量,围绕“上下学交通”“防溺水”“防欺凌”等安全难点问题申报课题,开展研究。

参考文献:

[1]   孙娜.安全教育有形式更要有内容[J].教学与管理,2015(02).

[2]   多方协同完善机制筑牢校园安全防线[N].中国教育报,2017-02-18(01).

[3]   攻坚克难狠抓落实筑牢学校安全防线[N].中国教育报,2019-03-01(01).

【责任编辑 郭振玲】

该文为山西省软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山西省义务教育学校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研究”(2018041043-4)、山西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协同创新中心重点课题“中小学校安全风险防控机制研究”(XT201908)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