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承接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竞争要素评价
——基于东部地区省际比较视角

2020-10-30江剑敏叶婷婷

莆田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福建省竞争力服务业

江剑敏,叶婷婷

( 福建商学院 国际经贸学院,福建 福州 350016 )

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政策开展十余年来,各示范城市以雄厚的经济实力及迅猛的发展态势成为全国服务外包和现代服务业的领先力量,其中中国东部地区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发展成果及其经济引领、 辐射效应尤为瞩目。 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以及数字化的蓬勃发展,带动了产业变革,制造业服务化和服务外包化的趋势日益明显[1],服务外包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信息技术服务业作为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主导细分行业,在服务外包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 2019 年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统计公报数据显示,东部地区完成软件业务收入57 157 亿元,占全国软件业的比重为79.6%[2],形成了信息技术服务业在东部相对集聚的格局。

目前给高铁系统划分的应用频点是在5.8 GHz,如果系统对滤波器远端抑制要求较高,则高次谐波与寄生通带会严重影响带外的滤波性能(如图4)。通过图8 与图5及图4中的协同仿真结果对比,发现在通带指标影响不大的前提下,远端(8.7 GHz~10 GHz)谐波抑制改善了30 dB。说明带通与低通滤波器在级联时,其滤波性能具有一定的叠加性,特别是对通带远端谐波与寄生通带的抑制有着显著的改善作用。所以在设计有着远端抑制要求的高频段滤波器时,一般采用级联低通滤波器的方式去实现。

作为东部地区省份之一的福建,近年来,大力推进 “数字福建” 建设,数字经济增速、 信息化综合指数均保持全国前列,信息技术服务业已成为福建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此外,福建省是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的核心区,对接长江三角洲、 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太平洋以及具有独特的对台优势,使得福建发展信息技术服务业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

然而,福建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虽保持不断增速状态,但其总体规模上仍与江苏等其他东部地区省份相差较远。 福建信息技术服务业固定投资占比在第三产业中偏低,相比东部地区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属于中等偏下的水平,信息技术服务业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仍然不足,投资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的产值仍未实现对第二产业的超越,信息技术服务业占总体产值比例偏低,对本地区制造业服务化和服务外包化所需的信息技术服务支持缺乏产业基础。

为此,以福建省作为信息技术服务外包后发地区的分析实例,从省际层面对东部地区各省(直辖市)承接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竞争要素进行评价,深入把握其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及其承接外包状况,对培育和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促进信息业和服务业的融合,深化经济发展方式变革具有借鉴意义。

将测序所得到的16S rDNA全序列利用CExpress完成拼接,提交到Gene Bank数据库,并应用Blast软件进行同源性搜索,序列结果用NCBI在线工具Blast在Gene Bank内与标准菌株比对,并用MEGA5.0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如图2所示,确定ZP-28是枯草芽孢杆菌。

一、 文献综述

对于竞争评价的研究,迈克尔·波特的影响最为广泛,他认为国家环境是企业、 产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竞争能力可通过市场开拓、 占有及获利等评价体现[3]。 产业竞争力可定义为一国内部特定区域的特定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相对于其他地区竞争对手的生产力高低,表现为特定产业的比较优势和能力[4]。 余川江等对我国四大经济区的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总体状况和特征进行评价分析,得出长三角经济区的产业竞争力最强等结论[5]。

这样说也许你觉得刺耳,但我还是忍不住劝慰我们这代中年人,是时候主动更新认知、更新观念了。我们想固守的所谓“无私的爱”,其实是囿于旧观念而缺乏边界意识,是对孩子“核心家庭”的粗暴入侵。

目前针对地区竞争力评价,主要倾向于采用基于城市综合环境的因子分析法,如赵枫基于波特钻石模型和因子分析方法,通过产业规模竞争力、 技术创新能力、 人力资源竞争力、 企业运营成本及环境支撑力等5 个方面构建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6];金晶等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出了西安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建议[7]。 此外,地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面,陈益力等从经济、 科技和环境三方面建立科技园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8],以及殷国鹏等从企业供需关系角度建立供应商能力模型及评估指标等[9]。

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落实三条红线,须大力发展水利科学技术,切实提高水生产力。目前,我国许多地区还处在水生产力的人工和机械化阶段,电气及信息化的生产力水平非常有限,这是阻碍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进一步落实的主要问题。因此,大力发展水利科学技术,汲取国际水管理的先进经验,提高监控水资源的技术与管理能力,提高水生产力,是当前进一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关键任务。此外,深入阐述水生产力的内涵,从劳动者、生产工具及劳动对象等方面,建立水生产力的定量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流域社会水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提出水生产力提高的途径,是下一步研究的主要思路。

根据上述文献整理可以发现,当前国内外涉及信息技术产业的研究多集中于企业竞争力和宏观环境层面,侧重于基于城市的综合环境建立评价指标,从省际层面研究地区信息技术产业竞争力的文献总体上相对较少,且较少涉及对福建省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研究。

二、 实证研究

以软件研发和信息技术服务为代表的IT 服务外包(IT outsourcing,ITO)在高端生产性服务外包业务中占据主导地位,在地区经济发展及产业转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此,结合新兴技术发展趋势,构建福建省承接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竞争力评价体系,拟解决的问题包括: 福建省信息技术服务产业整体竞争力如何? 其发展情况和东部地区其他发达省份间的差距在哪里? 制约其竞争力提升的因素有哪些? 以下针对这些问题展开相关研究。

1. 指标体系构建

福建省在产业发展基础因子F2上排名第五,处于中等水平。 1)高端人才储备方面: 福建省本身的人才储备不够充裕,仅有两所211 大学(其中一所为985 大学),在高层次人才储备上较为欠缺;加之其他一线城市人才吸附竞争影响,福建省高端人才外流逐年增加;并且,福建省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当中本科及以上人员占比偏低,尤其是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较为紧缺,信息技术服务业人才结构仍需完善。 2)基础设施服务能力方面: 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作为新兴的服务产业,以网络通信为重要载体,在其业态模式转变、 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当中,对基础设施的要求较高,然而福建省基础设施服务能力仍较为薄弱,互联网设施状况与发展较好的上海、 广东相差较远。

从TCMSP数据库中收集到钩藤散方剂中10味中药的活性化合物,其中钩藤65种、陈皮63种、半夏116种、茯苓34种、人参190种、防风173种、生姜265种、甘草280种、菊花359种、麦冬8种,TCMID查询到麦冬成分40种、石膏成分1种,根据设置的筛选条件OB≥30%、BBB≥0.3、DL≥0.18,筛选钩藤散上述化学成分,其中石膏主要成分硫酸钙因无有效预测靶点被剔除,40种麦冬有效成分没有AMDE数据,从中选择文献报道具有药物活性的化合物8种[22-24],最终筛选出钩藤散的65个活性化合物进行后续分析,化合物信息见表1。

(1) 需求要素指标

X1信息技术服务收入(亿元)。 各省(直辖市)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总收入的情况可以代表经市场实际验证的信息技术服务产业的服务承接能力水平,也反映了市场对该地区信息技术服务产业的真实需求,故选取信息技术服务收入作为本次实证研究的重要指标,并命名为需求要素指标。

(2) 设施要素指标

老巴说:“是呀,天寒了,罗爹爹的腿软。早上慢腾腾走到东湖边,别人的拳都打完了。不去吧,他又难过得慌。”

X2互联网普及率(%)。 由于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对网络基础设施的依赖性较大,而互联网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载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当前国内未对信息技术设施有专门统计,为此,选取各省市的互联网普及率反映当地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状况[17]。

表2 显示的是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由于初始的因子载荷矩阵层次关系较为模糊,选取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更能清晰地表示出原始变量的真正含义。 可以看出,F1上载荷较高的部分有:X1信息技术服务收入、X4当年专利授权量、X5当地ITO 企业数量、X6信息技术服务企业研发经费,其中信息技术服务收入与当地ITO 企业数量,反映了信息技术服务企业的规模,而当年专利授权量、 信息技术服务企业研发经费主要反映的是当地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科技投入情况、 新业态发展受重视程度与潜力,故本文将其命名为产业规模与科技实力因子。F2上载荷较高的部分有:X2互联网普及率、X3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中本科及以上人员占比,主要反映的是互联网设施和人才结构状况,互联网是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的重要载体,人才是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的主导力量,故本文将其命名为产业发展基础因子。

X3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中本科及以上人员比例(%)。 信息技术服务业是人才驱动型的产业,从业人员的学历在相当大程度上代表其素质的高低,在信息技术服务业当中,本科人员是重要的行业基底,硕士以上从业人员一般是在管理与研发两个核心部门。 选取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从业人员数据进行替代,通过从业人员中本科及以上人员占比来反映各省(直辖市)信息技术服务企业从业人员素质。

福建省在产业规模与科技实力因子F1上排名第六,处于中下游水平。 据2017 年的数据,福建省仅有4 家企业入选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综合竞争力百强企业,与北京、 上海、 浙江等存在强烈对比。 研发投入和专利授权量反映一个地区的技术创新能力,在互联网时代和大数据时代,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发展促进了新业态的发展,拓宽了信息消费的需求,布局发展前沿技术,提高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福建省大数据发展水平虽处于优势地位,但2017 年福建省研发经费支出2 208 亿元,不及广东省研发经费支出的三分之一,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拥有量仅为0.9 万件,广东省、 江苏省、 上海市的拥有量分别为福建省的7.0 倍、 5.4 倍、 3.5 倍。由此可见,福建省的技术创新能力相对滞后,严重制约了福建信息技术服务的创新发展。

X4当年专利授权量(万件)。 专利授权量是指区域内获准授权专利的总量,反映该区域技术创新的水平,并且可以真实地反映出一个地区自主创新的能力水平。 对于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创新能力是促进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尤其以大数据、 云计算、 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兴技术的发展,更是在信息技术服务外包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由于新兴技术发展情况的统计制度尚不健全,没有完整的统计数据,故本文选取各省市2017 年的专利授权量来反映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的自主创新水平以及新兴技术发展水平。

(5) 产业实力要素指标

X5当地ITO 企业数量(家)。 信息技术服务企业是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的基础单位,企业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地区的整体产业规模和实力,故选取当地ITO 企业数量这一指标来反映产业实力。

一般来说,知道了一个文本所陈述的内容,就是理解了该本文。浪漫主义诠释学的早期代表人物克拉顿尼乌斯(Johann Martin Chladenius,1710-1759)就曾认为,只要我们知道了一段原文所涉及的东西,我们一般就直接理解了这段原文。[1]而解释则是指“增加那些对于完善理解一段原文是必要的概念”。[2]因此,解释是用来排除理解过程中的疑难的,其对于原文的理解来说是一种例外情况,具有偶缘的性质。只有当对文本的理解出现障碍,即我们并不能顺利地知晓文本所要表达的内容时,才需要对文本进行解释,以澄清文本的内容,从而实现对本文的理解。

现有研究表明,信息技术业务的发包方和承接方通过互补的核心竞争力构建合作关系[10],外部供应商的成本优势是导致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的重要因素,但绝不是首要及主要因素[11]。 发包方通常会权衡相关承接企业运营交付能力、 专业能力和既往口碑来确定合作伙伴[12],承接企业需多维度构建和提升自身的体系化竞争力[13],双方共同构建动态能力[14]。 从地区提升承接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竞争力来看,需综合考虑本地区内信息技术产业相关的经济、 科技和环境等因素[4],发挥产业园区的集群效应[15],提升地区信息技术企业承接外包的竞争力。

(6) 创新意愿要素指标

X6信息技术服务企业研发经费(亿元)。 信息技术服务产业是技术密集型的产业,研发投入是其重要成本,信息技术服务企业的研发投入可以反映企业对提升服务质量和技术能力的重视程度,较多的学者将此项指标划入创新能力或创新成本类指标。 笔者认为研发投入主要体现了企业的创新意愿,而非直接代表企业的创新能力,故将该指标命名为 “创新意愿要素指标”。

2. 分析过程

因子分析的基本原理是将具有一定相关关系的多个变量综合为数量较少的几个因子,从而研究一组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实测指标是如何受少数几个内在独立因子所支配的,属于多元分析中降维问题的一种常用统计方法。 因子分析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Stata 软件支持主成分因子法、主因子法、 迷迭公因子方差的主因子法和最大似然因子法[18]。

目前,各省份软件与信息技术的电子年鉴数据大多更新至2017 年,故本文以2017 年东部地区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截面数据为例进行分析,使用Stata 15.0 软件,选取主成分因子法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共有10 个样本参与分析,其中只有前两个主成分因子的特征值大于1(见表1),故选取这两个主成分因子作为本文研究的公共因子。KMO 检验的目的是为了判断数据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取值为 0 ~1。 一般认为,KMO 的取值越接近于1,表明变量间相关性越强,因子分析的效果越好。 KMO 值大于0.9 时,因子分析效果最优;KMO 值为 0.7 ~0.9 时,效果较好;KMO 值为 0.6 ~ 0.7 时,效果一般;KMO 值为0.5~0.6 时,效果稍差;而当 KMO 值小于 0.5时,则认为不适合作因子分析。 KMO 检验总体取值为0.701,Bartlett 球度检验方法得出P 值为0.002,小于显著性水平0.05,拒绝各变量之间相互独立的原假设,各因子间的相关性较强,说明因子分析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第一个因子的特征根为3.655 15,方差贡献率为60.92%,即解释了原始变量的60.92%,前两个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83.32%,说明这两个公共主成分因子代表了原始变量的大部分信息,原有变量信息丢失较少。

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根据学生成长规律因材施教,建立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体系,产学联动积极推动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沈阳工学院酒店管理专业联合上海皇廷酒店集团在未来的合作中需要优势互补,共同制定学生的教学目标和培养方案,共同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共同商定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和教学重点,共同培养学生的校内实验和校外实训,共同评价校内外的培养质量。

表1 特征值和方差贡献表

(3) 人力资源要素指标

表2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表

根据回归法估计因子得分系数,可以得到因子得分函数如下:

根据两个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可以得到东部地区各省 (直辖市) 承接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竞争力评价模型,表示为:

从表3 综合得分上来看,广东省承接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竞争力位列东部地区省(直辖市)之首,其余依次是北京、 江苏、 上海、 山东、 浙江、 福建、 天津、 河北和海南,福建省承接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竞争力在东部地区省(直辖市)中排名第七,较为靠后,负数表示对应样本的该指标处于平均值之下,而非真正的负数。

国外对修建过鱼设施的共识度高、起步早,技术较为成熟。如美国在哥伦比亚河干支流修建了16座鱼道,成功地解决了鲑科鱼类的洄游问题。国内关于修建过鱼设施仍存争议,有学者认为,过鱼对象主要是为了解决上溯繁殖的鱼类洄游问题,葛洲坝工程修建后,已没有必须上溯繁殖的洄游性鱼类。但从遗传多样性保护层面来看,阻隔会影响坝上、坝下种群的基因交流,造成种群的遗传分化,加剧物种的濒危,建造过鱼设施还是有一定的必要性。

表3 各省(直辖市)承接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竞争力得分

3. 结论

(4) 技术要素指标

本文通过对近年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相关评价体系研究的分析,确定了福建、 北京、 天津、 河北、 上海、 江苏、 浙江、 山东、 广东和海南 10个东部地区省份(直辖市)①作为分析对象。 借鉴李海超等采用装备与资源流通、 产业绩效水平、产业成长潜力等作为划分标准[16],并结合赵枫所构建的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6]中相关指标信息,考虑数据分类和数据可得性,选取了六大要素(6 个指标)②进行数据分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由于资金短缺,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滞后,功能低下,生态脆弱,吸引力下降,急需提高旅游服务功能和自我补偿反哺能力。

显然,与其他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省(直辖市)比较,福建省在技术创新能力、 高端人才储备、 基础设施服务能力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成为福建提升承接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竞争力的主要障碍。

三、 发展建议

根据上述分析,不难看出福建省在承接信息技术服务外包能力上有明显的优势和劣势,为有效提高其承接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的竞争力水平,提出以下建议。

1. 完善竞争要素,助力企业转型

实证结果显示,福建省的技术创新能力相对滞后,严重制约了福建信息技术服务的创新发展,而加强研发投入对促进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创新能力发展作用明显。 因此,福建省地方政府应当进一步增加企业研发经费投入,鼓励金融机构向信息技术服务企业提供贷款,致力于建设多元化的研发经费投入机制,拓宽研发经费来源渠道,支持信息技术服务企业以研发撬动企业发展,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与东部地区其他省(直辖市)相比,福建省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平均实力较低,几家骨干企业 “强而不大”,技术实力、 服务品牌虽然处于全国行业较前列,但产值创造能力不足、 企业规模不大,产业链协同效率低[19],造成福建省在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总收入上落后于其他东部地区省份(直辖市)。 为此,一方面,福建省应强化和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在资金支持、 资源扶持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鼓励龙头企业带领相关企业一起创新发展、 开拓市场,把培育具有行业带动效应、 能够建设良好城市服务品牌的龙头企业作为首要任务;另一方面,积极创建面向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体系,在培育骨干龙头企业的同时,促进其与中小企业协同发展,致力于形成以龙头企业为领头羊、 中小企业专业化、 地区产业集聚度高、 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新局面。

新兴技术的发展带来人才需求的迸发,而福建省的人才供给与企业需求存在明显错位,加之人才外流严重,导致福建省高端信息技术人力资本的供给不足。 为此,一方面要强化内培,福建省应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鼓励信息技术服务企业积极与高校对接,以校企双管齐下、 理论教学与行业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培养高端人才;另一方面要强化外引,深化与港澳台地区的产业对接,积极融通闽港澳台间的信息技术人才市场,鼓励在外求学的闽籍学子和外来信息技术服务人才落户福建。

本文采用均方根误差值RMSE(Root Mean Square Error)评估预测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记i为一问题步骤,s为学生,则 esi表示学生 s对于步骤i的答题结果的预测值,gsi表示学生s对于步骤i的答题结果的真实值。RMSE值越小,则预测值与真实值越接近,算法的分类正确率越高。

2. 加快前沿产业布局,抓住变革机遇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福建省在创新能力上相对滞后,福建省应依托 “数字福建” 政策契机,完善信息技术服务业产业集群模式,以现有的产业园区、 龙头企业为依托,加快前沿产业布局,集聚服务资源,支持建设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云计算中心、 物联网产业基地,发展区块链技术,鼓励地区龙头企业在继续发展优势特色信息技术服务产业的基础上,加快探索新一代信息技术,引领行业转型升级,抢占市场先机。

3. 依托区位优势,打造服务外包品牌

随着 “一带一路” 倡议的落实,沿线国家的发包呈增长趋势。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福建应积极与沿线国家、 地区接洽,积极开拓沿线国家、 地区信息技术业务,并依托信息技术服务业相对发达的我国台湾地区,积极探索培育“台湾接单、 福建服务” 的优势互补模式[20],推动闽台在信息技术服务外包领域的发展与合作,打造优质信息技术服务外包品牌。

注释:

① 依据国家统计局经济区域划分标准,东部地区包括北京、 天津、 河北、 上海、 江苏、 浙江、 福建、 山东、 广东和海南等10 个省(直辖市)。

② 数据来源:未另行备注的数据均来源于2009—2017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年鉴(软件篇)》及各省(直辖市)相关统计年鉴。

猜你喜欢

福建省竞争力服务业
做好服务业 做强鱼文化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蓝青松:让竞争力武装到牙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战略应对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福建省巾帼馆开馆
服务外包提升中国新的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