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古村落中竹藤资源的开发及相关产业发展

2020-10-30林丽芳

莆田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古村落竹林资源

林丽芳

( 莆田学院 工艺美术学院,福建 莆田 351100 )

竹藤是绿色环保的、 非木质森林植物资源,具有材料成本、 生产成本、 开发成本低,用途广等独特优势,也具备健康环保、 可降解、 可再生、 吸声、 隔音、 调温调湿的环境学特性[1]。竹藤资源既有良好的经济、 生态、 环境价值,又有精神文化价值。 福建竹林资源优势突出,成片的竹林为探索竹资源在古村落中的开发、 利用与产业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既满足了功能性与生态环保的需求,也符合当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本文以福建省竹林主要分布区的竹材为主,藤材为辅,探讨其在古村落中的开发与利用。 在古村落更新与保护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是对地域文化、 绿色环保、 可持续发展特征的认识和科学把握,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必然选择。

一、 福建古村落中竹藤资源及产业发展现状

福建是我国南方的重点林区,也是我国竹子的最适宜生长区和重点产区。 竹产业已经成为福建省主要林业产业之一。 福建省现有竹类19 个属,近 200 个种,竹林面积 10144.75 km2,占全省有林地面积的15.48%,居全国首位[2]。 尤其是在福建省南平市的武夷山市、 建瓯市、 建阳区,龙岩市的连城县和宁德市的屏南县等地一些风景秀丽的古村落 (依据 《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并考虑相关数据的可获得性),这些地区雨量充沛、 土壤肥沃,自然条件适合竹类植物生长,竹资源相当丰富 (见表1)。 竹藤资源具有较高的观赏和审美价值,已形成各具特色的竹林景观,如: 竹林风景区、 竹子专类观赏园、 竹文化馆、竹文化公园等,以及竹建筑、 竹藤工艺品、 竹乡土特产品等竹文化人文景观,为发展竹子的生态、 文化、 旅游等功能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条件。

表1 福建部分古村落竹林资源分布情况

目前,福建省竹类资源丰富、 区位优势独特、 市场潜力巨大,具有发展竹产业的良好基础和条件[3]。 竹藤资源涉及到建筑、 景观装饰、 家具、 工艺品等许多领域。 福建地区竹编工艺实现实用性与工艺美相融合,将竹藤材料运用到古村落中,发挥竹藤资源在古村落生态保护方面的作用,可以改善古村落生态环境,拓宽竹藤产业发展空间,提升竹藤产业水平和效益,带动古村落居民脱贫致富,促进古村落生态保护与竹藤产业发展。 但是目前福建竹藤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化程度较低,资源经营水平比较粗放,科技研发能力还不能满足现代竹产业发展的需要。[4-6]因此,福建古村落生态发展要重视竹藤资源的潜力和价值,把古村落的开发、 生态保护与发展竹藤产业、 扶贫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竹藤产业与古村落环境和谐共生,促进竹藤产业健康、 快速、有序发展。

二、 竹藤资源在福建古村落中的价值

从视觉特性而言,竹藤材料质地均匀,表皮纹理清晰可见,色彩自然柔和,总体上给人一种质朴与清新自然的感觉。 将竹藤资源应用于古村落保护,不仅能够节约成本,还能传承古村落文化与特色,促进古村落与周边环境的融合共生,使古村落既不失传统韵味,又能传达一定的时代视觉美感。 竹藤不论是从材料自身还是融合到古村落中所呈现的装饰特性而言,都体现并反映着竹藤材料的生态、 经济、 艺术及文化旅游开发的价值。

1. 绿色生态价值

竹藤材料均为天然生态环保材料,生长周期快、 产量高、 生产无污染,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是可再生材料资源。 从绿色、 生态效益来看,开发利用竹藤材料具有相当大的优势,最直接的就是可节约大量木材,调节自然环境资源的再生速度。 竹藤材料的生产制作加工过程相对较简单,工序较少,可采用环保型胶合剂、 漆膜进行材料间的接合与涂饰,从材料根源上保证竹藤材料的环保绿色性,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也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总之,竹藤资源应用于古村落中,有效提高了古村落绿色生态价值,体现了古村落生态、 可持续观念等重要价值特征,在古村落的保护与规划中,竹藤材料的设计应用符合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理念[7]。

2. 经济实用价值

竹藤材料因其循环利用的低技术特征以及使用性能良好而大大节省了经济成本,具有经济实用价值。 竹藤材料能够得以快速地广泛应用离不开自身生长周期快、 产量高的优越属性,将竹藤运用在古村落中符合实际地域条件。 有效地利用绿色生态的竹藤资源,体现着材料经济实用性的价值观念,实现了材料可持续环保价值和经济实用性价值的内在统一。 福建省竹类资源丰富,相对于其他建筑材料,在古村落中利用竹藤材料符合材料就地供给与可持续利用的理念,有效降低了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具有适应性的特征以及资源优化性特征。 同时,对于传承保护、 弘扬发展古村落特色文化和促进古村落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3. 人文价值

竹藤材料除了具有生态、 环保、 绿色的特性之外,还遵循以自然环境为导向,符合古村落生态文明的可持续特征,有着独特的文化价值。 竹藤材料在古村落中的应用兼顾了生理健康的可持续性价值以及精神健康的人文价值。 竹藤对人体健康的可持续性价值表现为材料本身带有天然纹理、 材质细腻光滑、 材料无污染、 可提高空间环境质量等。 在精神层面上,竹子具有深厚的人文价值、 视觉审美意义和文化艺术内涵。[8]竹藤材料结构紧凑、 韧性好,可根据需要制作出多变的造型,加上丰富的个性编织艺术,可大大美化乡村。 竹藤材料因其因地制宜的材料运用特征,充分与古村落环境融合为一体,延续了古村落的文化根脉,赋予古村落以深厚的精神内涵和丰富的情感寄托,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具有地域性表达与精神健康的人文价值。

4. 旅游开发价值

竹文化兼具自然与人文双重属性,是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的基础,竹藤材料可为古村落的传承与保护提供丰富的物质资源: 优美的自然景观、竹景文化艺术、 竹建筑景观、 竹编工艺文化、 饮食文化等。 竹藤材料还为竹文化旅游业提供了巨大的开发价值: 以竹文化体验、 竹产业、 竹文化旅游为导向的开发利用,满足了游客求新、 求异、 求奇的精神文化和心理需求,激发游客的旅游动机。 竹文化的属性和价值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古村落文化旅游、 生态旅游和遗产旅游的要求,促进古村落生态文明建设和地域特色文化的发展。

三、 竹藤资源在福建古村落中的开发形式

竹藤资源经过艺术家的创意设计并应用于古村落保护中,用艺术的形式向人们展示古村落崭新的面貌,打破传统竹文化和技术形成的思维定式,有效提升了古村落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将竹藤材料的不同形式与古村落保护有效融合,发挥其最大利用价值,对推广竹藤资源的利用范围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1. 以竹藤资源为主体,体现古村落地域特色

(1) 以竹子为主要建筑材料开发古村落标志性建筑

应用竹子作为建筑材料能有效降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还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材质美感,既实现功能优化,又具有独特的艺术美[9]。 竹藤材料是福建古村落周边环境中易于得到的、 经济的、 可再生的、 自然的建筑原材料,将竹文化艺术植入古村落,更提升了竹资源的附加值,突出古村落的竹文化特色。 随着可持续理念的渗透发展,以技艺创新的方式将竹藤材料应用于古村落建筑造型设计中,满足了建筑审美要求,也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通过分析竹材料的特性、 竹艺的艺术表现形式、 竹文化的意蕴,将竹材料的艺术性与技术性有机结合。 如福建武夷山竹山房、 福建培田古村的 “茶屋” 竹材建筑等,发挥竹材自身优势并融入现代建筑设计理念,形成独特的地标性建筑景观。 建筑景观主体及空间规划中广泛应用竹藤材料,体现了科技美和因地制宜的人文美,践行了绿色生态观念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竹藤材料在古村落建筑中的应用与生态环境相融合,使深厚的竹文化与古村落悠久的历史融为一体,进一步实现了时代技术与传统艺术的创新性衔接,充分体现了竹藤材料的可持续利用价值和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 以竹子为主要文化体系开发古村落园林景观

竹林具有防风固沙、 净化空气、 调节环境气候、 保持水土等生态性功能,是景观规划中最重要的植物之一。 应充分发挥竹藤自身的优势,挖掘利用竹林资源,完善相关服务与休闲设施,建设返璞归真的竹林景观,让游客在竹园中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并体验到竹文化魅力。 通过结合古村落的民俗民风和特色文化,塑造个性化的、 能体现竹文化的竹园、 竹林景观或竹乡景观,让游客能欣赏到古村落竹林原生态的美,感受到竹文化的博大精深。 如福建南平市建阳区利用竹产业发展独具魅力的生态旅游,在建设竹文化经营体系、 发展竹文化旅游产业的同时,也注重文化资源的保护,促进地域竹文化的形成与传承,推动南平市建阳区竹产业全面可持续发展。

2. 以竹藤装饰古村落,凸显古村落文化魅力

竹景、 竹丛、 竹藤休闲座椅、 竹韵景观小品、 竹编工艺等公共艺术设施在古村落环境中提供了休闲游憩和生态功能,在提高文化品位和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借助现代艺术设计手段,探索新的科学技术形式,运用代表竹文化精髓的竹子来装饰古村落景观,使竹材与古村落自然景色融为一体,形成令人赏心悦目的优雅清静景观。 通过多样化竹藤艺术来装饰古村落,营造出不同的景致感受。 如在福建宁德屏南县双溪镇前洋村,艺术家利用当地丰富的竹资源,结合现代创作技法,设计了大型竹编工艺公共艺术装置,以科学的工艺手段彰显了地域竹文化特色,并与周边自然环境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具有很强的时代美感。

3. 竹藤工艺品的弘扬和创新,展现古村落文化特色

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发生了改变,对旅游工艺品的需求也逐渐呈现多样化。在现代制造技术上,竹藤材料在工艺品中的应用,使工艺品的更新发展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与机遇。 首先,将现代的新材料与竹藤材料创新设计,既能丰富产品的形式和特点,又能保留传统工艺的优秀特色,实现竹藤工艺品的可持续发展[10]。 如将竹和玻璃相结合,产生视觉和触觉的对比。 其次,将外观造型与应用功能相结合,可以从古村落地域文化设计符号中提取元素,并将其应用到竹藤工艺品的设计中,实现材料、 实用功能和形式的完美结合,达到创新的目的。 再次,竹藤工艺品创新设计需要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竹文化的基础上,突破产品的使用功能属性,从精神上去迎合人们不同的审美趣味、 消费观和价值取向,实现竹藤工艺品外在形态与内在精神品格的统一[11]。 竹藤工艺历经一代代手工艺人的传承、 创新,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出来,延续了古村落文化与地域特色,满足了人们精神需求。

四、 福建古村落利用竹藤资源发展相关产业探析

古村落肩负着保护与发展地域文化特色等重大使命,应大力提倡使用环保的竹藤材料。 竹藤材料以自身的自然美、 人文美展现在古村落中,发挥生态环境保护、 绿色经济发展及改善古村落人民生计等独特作用。 福建古村落在积极借助竹藤资源谋求发展时,需要结合自身的竹藤产量、地理环境、 产业振兴等因素发展一系列特色竹藤产业。 本文结合福建省竹林分布几个主要地区的竹产业发展与当地古村落的具体发展状况,建议充分发挥竹藤资源在古村落中的文化活力,推动古村落与竹藤产业的和谐、 共生发展,希望对古村落中竹藤产业的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1. 基于竹藤资源发展古村落生态旅游产业

(1) 挖掘竹藤资源,发展古村落生态旅游

古村落利用丰富的竹林资源,通过挖掘、 传承和创新,发展生态旅游,是当前旅游市场的潜力所在。 如福建笋竹之乡永安市青山秀水间珍藏着一些传统古村落,具有十分丰富的竹林资源,永安市结合优越的地理位置,发挥竹文化景观优势,开发竹文化旅游项目,利用竹文化形成古村落独特的旅游特色,促进古村落和生态竹林景观协调发展,实现古村落环境保护与文化景观的快速发展。 福建武夷山是著名的旅游风景区,又是竹林资源丰富的地区,其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每年都吸引上千万的游客。 武夷山市可挖掘竹生态文化资源,以丰富的竹文化内涵为载体,古村落历史文化景观为依托,积极发展以竹子为主体的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区,打造 “竹文化+古村落” 生态旅游,提高竹文化生态旅游的品位和档次,加快竹产业的开发,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 如建立竹文化馆、 竹博园、 竹种园等作为竹林生态文化宣传和科普教育基地,将其打造成集竹景观赏、 科普宣传、 文化展示、 竹美食游览、 休闲旅游度假为一体的旅游基地,充分发挥竹子的生态、 文化、 旅游等多种功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旅游市场需求,使游客在休闲旅游中有所学,有所获。

(2) 依托竹藤资源优势,增强古村落竹文化生态旅游的体验性

依托古村落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浓郁的竹文化氛围,充分发挥竹藤材料的特性与想象空间,开发的各种亲子体验项目,延续古村落文化,凸显古村落特色。 在美化环境的同时,可以让游客参与竹笋采摘、 笋干制作、 竹文化烹调、 竹林烧烤、 竹工艺品制作等,增强旅游活动的体验性。还可以修建一些竹林步道、 竹楼、 竹桥、 竹亭,结合休闲、 养生、 温泉、 露营、 探险等多种形式,开发夏令营、 竹海漂流、 竹海探幽、 竹海演艺等户外拓展和主题互动等各种亲子体验项目,进一步优化竹乡旅游的服务设施,让游客直接深入古村落去体验生活,与孩子互动,欣赏古村落自然生态景观和竹文化景观,感受古村落文化。如福建龙岩市连城县培田古村落景区利用当地丰富的竹林资源和娴熟精巧的制竹技艺,推出以“竹·农耕” “竹·技艺” “竹·野味” “竹·环保” 为主题的亲子体验项目,游客可在当地村民的陪同下在竹林中挖冬笋,在竹匠的指导下学习制作竹灯笼,在竹林中尽情嬉戏,制作竹筒饭、竹沥酒、 竹林烧烤等客家特色菜,还有提着竹灯笼夜游古村等各种 “竹” 体验。 此外,培田古村利用玉竹林为游客提供露营基地,游客可以到竹林里探险,受到众多父母及孩子的欢迎。

(3) 基于竹藤文化开发古村落旅游产品

福建省大多数古村落拥有优美的自然景观和独特地域风情,这是古村落发展旅游经济的资源优势。 古村落浓厚的竹文化氛围和当地传统民间艺人趣味盎然的竹编工艺,使其竹藤工艺品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较好的市场前景,是古村落景区应重点开发的旅游产品。 产品开发时要注重地方文化特色、 艺术技巧和纪念意义。 竹藤产品融入古村落地域特色,蕴涵着传承、 弘扬和创新祖辈手艺人的技艺,会使游客产生强烈的购买欲望。 通过先进科技,将现代设计手段与传统竹藤材料完美结合起来,开发出具有较高功能实用性、 装饰艺术性、 审美观赏性和古村落特色的日常生活用品、 竹雕工艺纪念品、 竹景盆栽、 竹篾编织品、 竹贴、 竹丝画作等系列竹藤工艺品,以满足人们的精神和文化需求。 与此同时,还可让游客参与设计与制作,亲身体验竹工艺品的制作过程,给游客提供竹刻半成品,让游客在雕刻师傅的指导与帮助下亲自完成雕刻工艺品,或者竹刻师傅根据游客的意愿帮助游客完成私人定制[12]。 深入挖掘古村落文化和竹文化资源,紧密结合旅游产品开发,形成具有独特文化特色的、 个性化的古村旅游产品。

2. 利用古村落中闲置劳动力发展竹藤工艺产业

竹和藤是竹藤产区十分重要的生态资源和经济资源,竹藤产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发展现代化竹藤产业对于保护森林资源、 改善生态环境及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竹藤产业涵盖面广,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可升级发展为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在福建竹藤资源丰富的古村落,可发挥竹藤产业投资小、 对工艺和硬件设备要求低的低成本优势,吸纳大量农民从事竹藤生产和加工,用好竹藤生产资料,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增加竹藤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收入,促进古村落的经济发展,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竹编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农民从原料种植到产品编织全程参与,覆盖面广,开发竹编、 竹雕工艺品和日常生活用品,对农民增收、 林业增效作用巨大。

福建屏南县前洋村竹林资源丰富,传统的竹编工艺精细,为了加快竹藤资源开发,使竹编这一传统产业焕发生机和活力,该村落进行了多年的努力和探索。 艺术家利用当地丰富的竹藤自然资源,为古民居注入陶瓷、 竹编工艺等艺术元素,建设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未来还将打造文化艺术馆、 自然博物馆等,以提升村落的文化品味和档次。 前洋古村的传统竹编艺人用当地的竹藤资源创作竹编工艺品,展示本地传统竹编工艺趣味盎然的魅力,将前洋村深厚的竹文化推向一个全新的舞台。 前洋古村竹编工艺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 传承和创新,逐步发展壮大,从草根工艺发展成为帮助百姓脱贫致富的民生支柱产业。前洋古村竹编工艺的发展,必将促进前洋古村竹林产业、 文创扶贫和农村经济转型。

3. 依托古村落竹资源优势,推动竹笋产业的发展

福建省具有得天独厚的竹林资源,古村落要充分发挥竹资源优势,为农民增收提供机遇。 依托竹林优势引导产业结构转型,加强与周边竹文化产业的联合,进一步拓宽竹林应用领域,把竹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坚持把竹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致富结合起来,挖掘和传承古村落竹文化,加大调整竹产业结构,推动竹笋等土特产品产业多样化、 高质量发展,促进古村落竹产业跨越发展。

福建南平建瓯具有丰富的雷竹资源优势,发展雷竹笋竹产业能够为竹林资源利用与产业化提升开辟新的路径。 雷竹笋竹产业可结合古村落地域文化,走竹笋土特产品生产加工的道路,创设竹笋系列食品加工基地。 尤其是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笋干、 竹笋,附上具有古村落文化内涵的包装设计,能给土特产品带来更多的附加价值,吸引游客品尝与购买,提高受众群体关注度。 如纯天然绿色食品笋干和笋竹系列食品,采用与土特产食品文化内涵相关的包装设计,有利于促进竹产业及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古村落知名度的同时实现竹资源的绿色、 高效、 可持续利用。

五、 结语

福建古村落在竹藤资源储备、 开发利用、 产业发展等方面均呈现明显优势,充分发挥竹藤资源优势,抓住发展竹藤产业的良好机遇,因地制宜、 统筹安排好竹藤资源的培育、 发展和利用,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 资源、 环境的和谐相处。加快优化竹藤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以竹藤资源的开发带动古村落竹藤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把竹藤产业作为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项目,联合多地合作把竹藤产业做大做强,扩大竹藤产业影响力。 同时做好对竹藤资源的保护、 传统竹藤工艺的传承、 古村落的保护和发展工作,建设经济效益显著的生态产业,提升竹藤产业在产业经济中的地位,注重竹藤在新兴领域方面的利用,促进区域合作和古村落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古村落竹林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为什么大熊猫生活在竹林里
我给资源分分类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培中古村落文化
良户 呼吸着的古村落
五十都 古道上的古村落
竹林野炊
火焰山下古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