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高考背景下职业生涯教育的国际比较与启示

2020-10-29张滢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职业生涯教育新高考改革

摘要 :高考新制度呈现出的特点既是对学校应变力的考验,同时也是对学生选择力的考验。因此,学校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专业性指导成为新高考背景下的现实诉求。通过对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实践的探索,对我国新高考背景下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产生的启示,总结并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科学、有效的生涯教育;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自我认识及职业生涯认知;学校应合理开发适合学生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培养其职业规划意识;高校应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指导师资力量的培训。

关键词:新高考改革;职业生涯教育;高考招生录取;生涯指导

2014年,国家出台的有关高考政策的文件明确指出:“要形成综合评价、分类考试、多元录取的招生考试模式”,要“不断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规范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之后又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提出“要进行考试科目设置改革,采用学生自主选择的方式进行高考科目设置”,如“7选 3”或“6选 3”等。然而,学生的自主选择并不是自主随意的,一方面要按照高考的招生要求和高校的录取及其专业设置,另一方面学生还要考虑自身的兴趣、个性特点以及未来所期望从事的专业及职业。

一、新高考背景下我国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现实诉求

高考制度对基础教育的引导作用不言而喻。考试招生制度的变化,对学生在选科、选课、选班方面的强调,使得学生的自主选择需要学校提供科学的职业生涯指导。以下将从新高考改革所表现出来的特点以及新高考改革与高中生职业生涯指导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1.    新高考改革下学生对增多选择权的实施需要职业生涯教育

新高考改革呈现出来的基本特点,首先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价值的转变。改变以往限制学生全面发展的唯分数论思想是改革考试招生制度的目的所在。除了分数作为选拔依据外,还有综合素质评价也纳入高考评价体系之中。另外,学生考试时间也具有一定的选择权,例如浙江省增加多次考试的机会,英语可以一年考两次,考试机会的增加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一考定终身的风险。其次,高校招生选拔机制也发生了变化,初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如上海市一本、二本合并录取,其他省市二本、三本合并录取。招生过程中,选择学校与选择专业对学生来说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而高考招生录取中的排名形式发生了改变,由过去“总分匹配”转变成现在的以“专业为导向”。除此之外,选科、选课在赋予学生更多选择权的同时也在选修课走班的基础上推行包括选修课、必修课在内的实质性走班。

总体来看,新高考改革赋予了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例如部分省份实行的是“6选 3”,这就意味着学生除了语数外三大学科外,剩下的几门课有20种选择的模式,“7选 3”的省份还有更多选择模式,学生从高一就要面临学科以及学科数量的选择,另外招生录取制的变化导致学生不仅要根据自己的未来职业期待、个性特长及兴趣爱好等来选择学科与课程,还要根据学生在高中所学学科的成绩来选择进入大学所要读的专业。因此,学生刚进入高中就要学会选择。总结已有学校经验发现,学生进行选择的第一标准并不是兴趣。在进行选择时,学生不仅要思考自己未来的专业选择、个性特长及兴趣爱好等,还要跟自身学力的最优选择进行匹配,以争取在高考中决胜。

2.    招生录取模式从“总分匹配”到“以专业为导向”的转变需要生涯指导

尽管新高考改革赋予了学生更多选择权,但同时对其能力发展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学生在选学校、选专业、选班级及选课程的过程中既要全面认识自我,也要理性认识未来职业生涯发展及招生录取时的专业要求。未开展新高考改革的时候,高中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选修课以及文理科,在进行这些选择时几乎不用考虑未来的职业规划及专业选择问题。然而,新高考改革改变了这种状况,学生在进行选择时,须考虑所选科目与其今后专业发展之间的关系。选择权的增加与专业选择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在选择时从自己的实际需求和现实出发,而不再机械、被动式地接受学校为其提供的套餐。但在现实教育中,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的职业生涯缺乏有效的指导,学校基本没有给学生提供有效、科学的职业生涯课程,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选择时,是通过热门专业的吸引、家长的感性引导等来进行。長期以来的“总分匹配”模式使得高中生缺乏专业意识,只能模糊地知道自己选择什么样的学校,一本、二本等学校的初步认知,而不知道自己的优势以及兴趣所适合的职业方向。

新高考改革的形势一方面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权,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变得更加迷茫,在面临选择的时候没有方向。例如,学生在选择学科的时候,预设地认为物理很难学以及高考考高分的难度大,因此在选择科目的时候会刻意地规避物理,然而某些高校在录取时,如清华、复旦的理工科对物理学科的要求则是必选。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在进行选科、选课之前理性地认识“我的兴趣是什么”“我适合做什么”以及“未来专业对我选课的要求”,这些都需要学校为高中生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指导。

3.    当前我国学生职业生涯指导课程专业性的缺失

新高考的改革迫切需要提高学生的选择力,而如何提高学生的选择力需要学校为高中生提高科学有效的生涯指导。在我国,现实情况是高中生阶段很少甚至没有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通过分析已有的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可知中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前还赶不上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在我国,职业生涯指导课程是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才开始设置的,一般来说,学校会安排专业的教师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指导和全面的职业心理测试。但是,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他们的专业选择已经做好了。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指导时,学校与教师不能再完全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个人意向来做选择,而要以学生已有的专业选择为依据。但事实上,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我国高中阶段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存在科学性不足、专业性缺乏等一系列问题,与新高考改革并不适应[2]。目前,我国很多学校都有专门的职业生涯指导

老师,对高中三个不同年级的学生分别开设相应的职业生涯指导课程。有些学校虽开设了公民教育、德育及劳动技术等实践课程,但这些课程并不能有效指导学生在新高考背景下选择课程,也不会指导学生建立职业意识。传统的“总分匹配”模式关注的是总分与录取学校的对应,因此学生的职业意识以及自身特长、职业方向也显得不那么迫切。这种专业性的缺失还表现在学校缺少专业的职业生涯指导老师,学校现有的师资并不能对学生进行统一的学业指导、职业指导和生活指导。目前,我国高中生涯指导的专业性缺失与新高考对学生选择与个性的重视极不相称,未来的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将成为以必修为主、形式各异、校本化与社会化连贯的课程。

二、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国际经验

1.    美国连贯、系统的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课程

美国是世界上开展中小学职业生涯教育最早的国家,K-12属于美国的基础教育阶段。美国的生涯教育课程区别于学校的学科课程呈现出多样化特征,课程的类型细化、内容丰富。从幼儿园到6 年级即小学阶段的儿童无须学习具体的学科课程,而主要是从做中学,课程的内容主要是通过综合活动的形式,这个阶段须对孩子进行初步的职业生涯启蒙,帮助孩子们在游戏和活动中认识各种职业。在美国,小学的课程并非是统一的国家课程,而是由各个学校所在州和地方当局规定的。小学的课程多以综合课程的形式为主,开设有英语、数学、科学、社会研究、体育、保健、艺术(音乐和美术)等课程[2]。这个阶段的生涯教育让孩子“在知道了家人的工作之后,现在要推进一步,对工厂等社会工作场所加以了解,在各种综合课程中逐步引发学生对于工作世界的觉察”[4]。到了中级阶段即7-9年级,中学阶段的课程包括普通的学科课程,也包括职业教育课程,这个阶段的生涯教育继上个阶段的职业启蒙后开始通过课程帮助学生对职业和工作有更进一步的认识。10-12年级的学生属于高级阶段,这个阶段必修课除了必要的学科课程包括数学、英语等外,还包括家政、保健、技术等指向工作的課程,其中选修课还包括职业或技术性课程。在高中课程当中,职业性课程与学科性课程并列成为高中的主要课程,可见职业课程从设置类型到课程内容都相当完备。美国的K-12的职业生涯教育从职业启蒙、职业意识的建立、职业课程的确立为学生的职业感和职业方向奠基,这个连贯、系统的职业生涯课程为我国中小学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2.    英国实践性学习的学生职业生涯教育

英国的职业生涯教育在中学阶段就受到国家的重视,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进行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做准备。英国政府在相关法案中提出“所有的公立中等学校都有法定责任为9至11年级的所有学生提供生涯教育”,要求从法律意义上为学生提供生涯教育的信息,随后英国又颁布了《新课程中的生涯发展教育》,提出生涯教育在课程中的地位、目标及内容。2003年英国教育当局又制定了《全国生涯教育框架》,其中该框架规定了学校生涯教育的目标、内容以及活动方式和具体案例等多个方面,规定了生涯教育开展的具体参考。另外,英国也开设了各种生涯教育指导课程,例如英国的生涯规划指导课程。英国同美国的生涯教育类似之处在于,英国的生涯教育也是一个分阶段的、系统的过程。从政策上看,英国的生涯规划教育从制度上对生涯教学和职业指导提出了保障。英国的生涯教学包括三个方面,自我认识与生涯认知、职业基础知识和实践性学习。学校对学生职业基础知识的教育之后,学校为学生组织相关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职业、进入企业,理解企业生产的流程,英国的生涯规划课程尤其是实践性学习为我国的生涯教育提供了启发性的指导。

3.    日本全面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日本是在亚洲较早地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国家,并且职业生涯贯穿于日本整个教育体系,日本的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不仅仅是单一的学科课程形式,“它渗透在各个科目中,而且还跟学校辅导机制及家庭、地方政府的共同联合,培养锻炼学生在职业生涯中的各种能力”。日本职业生涯教育领域包括五种领域和十种具体能力,其中包括自我教育、人际关系处理、信息处理与应用、规划人生与决策等,以及相应领域规定的能力。在日本,小学的职业生涯教育类似于美国,主要内容仍然是综合性的课程。初中阶段注重学生对于集体的认知。高中阶段的学生,职业生涯的教育包括“有关志愿活动和就业方面的体验性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对职业内容的理解能力和对职业信息的分析能力”[4]。除了职业生涯教育课程所涉及的领域和能力之外,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在发展职业生涯教育的过程中,从日本建立的职业生涯教育辅导机制中得到了有益启示。“在日本普通高中,专业的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称为进路指导部。该部门的主要职能是对学生的就业或升学需求进行专业的指导,这一部门设有专职教师,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指导工作。”[5]

三、新高考背景下国际职业生涯教育对我国学生职业生涯指导的启示

在高考新政的影响下,在新的选课制度与录取制度实施下,学生选择哪些科目与未来的专业选择有着直接的关系,专业性的凸显和选择权的增加使得学生必须要了解自身的特长。新高考背景下国际中小学职业生涯教育对我国高中生职业生涯指导产生了诸多的启示。我国在开展高中生职业生涯教育的过程中,须做到以下几点。

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自我认识及职业生涯认知

在个人职业生涯选择与规划中,个性与动机能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6]。尽管我国高中阶段的学生在接受小学与初中教育过程中,并没有接受专门的职业生涯指导及学习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却有不少学生已经对自身的个性特长及兴趣爱好等有了初步的认识。进入高中之后,很多学生对自己的能力素质及自我观念等逐步清晰,但他们对自身的认识仍然是感性的、模糊的。这就需要学校对学生进行科学、系统的指导,使其正确、合理地进行自我定位与自我认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规划意识。从当前来看,高中阶段学生进行自我认识的渠道主要有老师、家长及职业性格测试等。常见的职业性格测试理论主要有MBTI性格类型理论和生涯类型理论。MBTI性格类型理论将人的整个心理过程划分为信息获取、能量交换、生活方式及决策方式四个维度,每个维度都有两个取向,学生具有的性格取向与能力倾向决定了处于哪个维度的哪个取向上。生涯类型理论将人划分为常规型、实际型、社会型、艺术型、研究型和企业型六种类型,每一种类型的人都对应着相应的工作环境与性格特点。该生涯类型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高中阶段的学生对自己的个性特质与将来的职业生涯进行合理匹配,帮助其进行合理的自我定位,尤其能够帮助高一学生在选学科、选课程的时候进行自我认知。

2.    学校开发适合学生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培养其职业规划意识

我国相关政策提出:“要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心理、理想、学业等多方面的指导”,高中阶段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开始变得尤为迫切。像日本、美国等在教育方面比较先进的国家,开展职业生涯课程的时间比较早,并连贯、系统地形成了从小学、中学再到高中的系统化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我国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尤其是高中阶段学生职业生涯指导的时间相对比较晚。所以,高中阶段学校在开展学生职业生涯指导课时,要根据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现实需求及学习特征等进行,不能完全按照大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来开展。因为大学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大部分是建立在已有专业的基础之上,帮助大学生在自身专业的基础上选择职业,最终的目标是顺利实现就业。新高考背景下开展高中生涯指导要以学生专业、录取学校及学业等为前提。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与相关政策的引导,很多高中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设置,如上海市某区8 所高中学校高考前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仅有37.5%,在新高考后上升为87.5%。新高考改革之后,不仅开设职业生涯指导课程的学校增多,其课程形式也更加丰富多彩,除了以报告、讲座等形式开展的学习活动之外,还进行职业倾向测验,甚至还有学校专门开设了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通过专门的学习,让学生形成正确、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意识和就业主题意识,以此来促进学生对职业生涯的了解、对今后职业的发展。学校开发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虽然对于学校的课程领导力、教师的师资水平都提出了更为专业的要求,但是这是学校帮助学生树立职业意识、建立职业理想的一种重要手段。

3.    高校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指导师资力量的培训

在开展高中生职业生涯指导课程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对学生提供包括建立个人发展信念、确立发展目标、培养职业素养在内的专业的生涯教育[7]。整个高中阶段都应贯穿生涯规划,但每个阶段的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意识需求及能力取向。如高二的学生已经有了对自身的认知,了解了大学专业的录取要求,他们在面对应该如何建立自己的职业理想时,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具体来说,一方面,所任学科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建立职业与该学科之间的联系,如物理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还可以向学生传授和普及与物理专业相关的工作,如物理教师、物理理论研究者、科研工作者、职业电工等,从而了解未来职业与所学学科之间的关系,建立彼此间的联系。另一方面,学校要为学生开设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然而事实上,我国严重缺乏有关职业生涯指导方面的专业教师,只有极少数学校安排了专门的老师来负责学生的生涯指导。自新高考改革政策出台后,越来越多的学校参与到对职业生涯指导教师培训的行列之中,如有许多学校参与大学专家组织的教师生涯培训以及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论坛等活动。尽管有很多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中设置了学生职业生涯指导相关的内容,但随着新高考改革中高校录取、评价方式及课程设置等的不断改变,还需要心理健康老师继续接受有关职业生涯辅导的培训。除此之外,还可以实行导师制,由导师指导高中学生的品行发展、课程选择及自我认知,以及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参考文献:

[1]   汪汝.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认知现状与对策研究[D].延吉:延边大学,2016.

[2]   吴婷,连树青,李晓波.美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7(15).

[3]   谢超,张磊,宋玲敏.日本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开发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5(08).

[4]   馮成火.高考新政下高中课改的评价、问题与策略———基于浙江省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研究,2017(02).

[5]   Philip.Corr*,SofiaMutinelli,Motivationandyoungpeoplescareer planning:Aperspectivefromthereinforcementsensitivitytheoryof personality.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17(106).

[6]   刘家伟.新高考背景下我国普高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置的问题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6.

[7]   WeiqiaoFanandFrederickT.l.leong,GusetEditors.SpecialIssue:Career Development and Intervention in Chinese Contexts.The Career Development Quarterly,September2016.Volume64.

[作者:张滢(1983-),女,河南郑州人,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讲师,硕士。]

【责任编辑 王 颖】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教育新高考改革
以思促学 课程为王
以思促学 课程为王
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理论与实践
中职班主任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
中职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中的德育实效性探究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