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子教育中师资类型对中学生成绩影响的实证研究

2020-10-29李美莹李君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教育公平

李美莹 李君

摘要 :影子教育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问题,也是学生家长重视的教育问题之一。通过2015年PISA项目中国四省市中学生的成绩数据分析了影子教育师资类型对数学成绩的影响。结果表明:学生选择公办学校教师进行影子教育的比例是最高的;选择本校任课教师的学生成绩无显著提高;非专职人员的影子教育反而使学生成绩下降。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强对在职公办学校教师有偿补课的监管力度,同时建议学校承担起部分课后辅导的责任,促进教育公平。

关键词:影子教育;师资类型;教育公平;PISA;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开展的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于1997年开始启动,项目内容由32个国家的教育专家确定[1]。PISA项目由数学、阅读和科学三个部分组成,每三年评估一次,在每次的评估中,会对其中一项进行深入评估,对其他两项进行综合评估。从 2003年开始只有41个国家参与PISA项目,经过十几年的递增之后,影响逐年增加,2015年已经达到72个国家。PISA主要关注本国教育是否使学生掌握了必备的知识技能和进入社会的能力,是否拥有良好的学习方法等。PISA项目在数学素养方面主要考察学生理解和运用数学计算的能力[2]。

基础教育不仅是人才培养的最初阶段,也是一个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核心[3]。有研究表明学生的成绩和师资质量密切相关[4],而中学生的学业成绩与教师的关系更显得尤为紧密,但是多数研究仅仅局限于公办在职老师[5]。随着社会教育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和学生选择更多师资类型的影子教育来补充学习,以求获得更高的学习成绩。本文选择的师资类型分为四类来进一步探讨影子教育中的师资类型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效应,其类别分别是本校任课教师、外校教师、专业辅导机构教师、非专职人员(大学生家教等)。

一、文献综述

影子教育(ShadowEducation)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指的是校外的私人教育教学行为,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升学机会,其教育内容随学校教育的改变而改变[6]。最早将“影子教育”称为“补习教育”,含义为中小学学生在校外私自参加的补习课程,主要以家庭补习、学校周末的假期补习为主要形式[7]。近年来,影子教育的普及程度逐渐增加,以亚洲比较有代表性的三个地区,韩国、日本、中国香港为例,韩国学者研究得出学生在课后进行影子教育学习的比例可以达到86.9%,日本学者的研究表明,初中三年级约65.2%的学生参加课外补习,在香港有51.6%的学生参加课外补习。虽然越来越多的家庭和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参加补习,但是影子教育是否真的能提升学习成绩,目前并未形成统一结论。

日本、越南等国家的一部分学者研究表明,影子教育对学生学业和升学都有正向的影响;然而,埃及和爱尔兰的学者认为,参加影子教育对学业没有显著影响,新加坡、德国的学者认为,影子教育对学生成绩甚至有消极的影响,尼泊尔的学者研究发现,影子教育对私立学校的学生学业没有促进作用。

国内学者关于影子教育对学生成绩的影响也存在争议,薛海平认为参加影子教育的学生的成绩显著高于没有参加影子教育的学生的成绩[8]。薛海平的另一篇研究得出结论:影子教育对学生数学成绩有正面影响,对语文成绩的提高效果不明显[9]。郝亚迪认为影子教育对学生的数学成绩有显著影响,但是时间越长正向影响越小[10]。刘珊珊认为,课外辅导对学业成绩的影响不大[11]。

很多学者研究了影子教育不同的维度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比如李佳丽研究了影子教育类型对学生成绩的影响[12],薛海平等人对影子教育时间对学生成绩的影响[13]做了研究,方晨晨等人探讨了影子教育支出对学生成绩的影响[14]。这些研究为全面深入了解影子教育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提供了宝贵的视角,同时也为相关人员出台教育政策提供了科学参考。尽管如此,已有的研究也存在以下不足:第一,很多研究者只關注了影子教育对学生成绩的影响,但是鲜有研究者研究影子教育中师资类型对学生成绩的影响;第二,有的研究者只探讨了二者的关系但是对影响效应没有深入探究;第三,很多研究者没有深入探讨教育结果不均等以及教育公平的问题。本研究基于PISA2015中国四省市的数学数据的分析,讨论了影子教育中师资类型与学生成绩的关系,深入探讨了其影响效应,由此对政府等相关部门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以促进教育公平,完善教育体制。

二、数据来源及变量说明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15年的PISA项目。影子教育效果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考察项目,本文主要研究影子教育师资类型对数学成绩的影响。PISA测试数据中包含了四省市参加PISA项目的学生,人数为9184人,其数据变量名称及编码方式见表1。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    描述性统计分析

(1)     不同群体学生参加师资类型不同的影子教育的比例差异

表2 中反映出了不同的学生群体参加不同师资类型的影子教育的比例。本文中将PISA测试中的以下三种情况定义为专业教师,分别是该教师是我本学年学校常规课程的一位任课教师、该教师经常在学校给和我一样年纪的学生上课(但不是我所在学校任何常规课程的任课教师)以及该教师是在专门进行课外辅导的企业或机构进行讲课。将下面一种情况定义为非专业教师,即该教师不是专业教职人员(例如学生)。可以看出,54%的男生参加了本校教师的课外辅导,35%的男生参加了外校教师的课外辅导,36%的男生参加了专业辅导机构教师的课外辅导,16%的男生参加了非专业教职人员的课外辅导,均比女生参加的比例大,但不显著。说明男、女生在选择影子教育时,都会优先考虑本校教师>专业辅导机构教师>外校教师>非专业教职人员。从这四种课外辅导教师的情况来看,学生在进行影子教育的过程中选择专业教师进行辅导的比例更大。

相对而言,父母学历低的学生群体更愿意选择本校教师和非专业教职人员,比例分别达到了56%和 14%,父母学历高的学生群体更愿意选择外校教师和专业辅导机构教师,但二者选择外校教师的比例差别不明显。父母学历低的学生群体在选择外校教师和专业辅导机构教师的比例是相等的,并且更倾向于选择本校教师,且选择的比例明显高于父母学历高的学生群体,差距较明显。

本文中的学习条件指的是学习用的书桌,自己的房间,安静的学习场所以及用来完成作业的电脑,Pad,教育软件,WiFi等等。拥有不同学习条件的学生群体在选择本校教师辅导的比例差别很大,低学习条件的学生群体选择本校教师的比例是61%,拥有高学习条件的学生群体择本校教师的比例是49%,二者在选择外校教师进行影子教育辅导的比例差别不明显。在选择专业辅导机构教师上,高学习条件的学生群体比低学习条件的学生群体选择比例高,比例达到了36%,低学习条件的学生群体更愿意选择非专业教职人员。

本文中的物质条件是由房、汽车、以及带有浴缸或淋浴的房屋的房价、电脑、手机、电子产品等物品组成。低物质条件的学生群体和高物质条件的学生群体在选择影子教育时都更加倾向于专业化的教师辅导,选择本校教师的比例分别是52%,51%,二者没有明显差别,高物质条件的学生群体选择在外校教师和专业辅导机构教师的比例分别是35%和 37%,高于低物质条件学生的33%和34%,非专业教职人员的选择仍然是低物质条件的学生数高于高物质条件学生数。

从父母学历,学习条件和物质生活条件三个维度上看,拥有低学历父母,低学习条件和低物质条件的学生群体在本校教师和非专业教职人员的影子教育选择中的比例都要高于拥有高学历父母,高学习条件和高物质条件的学生群体,但是在专业辅导机构教师的选择上的比例低于拥有高学历父母、高学习条件和高物质条件的学生群体。

(2)     不同群体学生参加不同师资类型的影子教育的成绩差异

不同的学生群体在对影子教育的师资类型的选择上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对学生的数学成绩会有哪些影响?表3反映的是数学成绩均值差异分析的结果。总体来看参加影子教育学生的数学成绩<没参加影子教育学生的数学成绩,这与文献[18-20]结果相似,但是不能因此得出影子教育会降低学生数学成绩的结论,因为数据的样本数量并不能涵盖到中国的所有城市,也有可能数学成绩好的学生没有参加数学的课外补习,或者有可能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参加影子教育比例较大。

从表3 中可以得出,不管男学生还是女学生,选择本校任课教师进行课外辅导的效果都不好,平均成绩均有大幅度下降,分别从547.39下降到513.83,从547.84下降到518,成绩波动严重。对外校教师的辅导,女学生更适应,且辅导效果(成绩上升)显著。对专业辅导机构教师的辅导,女生的成绩影响不显著,男生则有一定程度的下降。非专业教职人员的补习对男学生和女学生的成绩均呈现出负相关,成绩平均值变化分别为535.09~492.6和541.72~480.32,成绩平均值分别下降了42.49和61.4,二者成绩下降都较明显,女同学的成绩下降程度要高于男同学成绩下降程度。

拥有高学历父母的学生群体选择本校任课教师进行影子教育之后成绩降低的比拥有低学历父母的学生群体幅度大。拥有高学历父母的学生群体选择外校教师进行辅导的数学成绩无明显下降,拥有低学历父母的学生群体选择外校教师进行辅导之后的平均成绩下降了22.02。拥有高学历父母的学生群体选择专业辅导机构教师后学生数学成绩并未有明显波动,拥有低学历父母的学生成绩平均值波动了22.75。同样,不管是拥有高学历父母还是低学历父母的学生群体选择非专业教职人员都会使成绩下降,并且幅度很大,分别从524.4下降到477.02,从581.93下降到519.13。

拥有低学习条件的学生群体选择本校教师进行影子教育辅导之后成绩变化不明显,高学习条件的学生群体略微下降,从573.41下降到543.52。选用外校教师进行辅导成绩变化均不明显,拥有高学习条件的学生群体和拥有低学习条件的学生群体在选择专业辅导机构教师辅导,均会导致数学成绩下降,低学习条件的学生群体的成绩下降的略多,成绩平均值下降了8.72。同样,选择非专职人员进行辅导,不管是高学习条件还是低学习条件的学生群体均有明显的成绩下降,均值分别下降38.17和45.98。

拥有低物质条件和高物质条件的学生群体在选择本校教师进行影子教育辅导之后数学成绩下降幅度都很大,分别从547.11和 551.14下降到516.5和 512.91。选择外校教师进行辅导之后成绩无明显浮动,选择专业辅导机构教师进行辅导后成绩也没有大浮動,但是在选择非专业教职人员时,无论是拥有低物质条件的学生群体还是拥有高物质条件的学生群体,他们的成绩平均值均下降,分别从538.12和 540.5下降到487和 468.29,拥有高物质条件的学生群体的成绩相差反而更大。

2.    影子教育中师资类型对学生成绩影响的实证分析

本文借鉴Hanushek建立的经典理论模型来研究影子教育中不同师资类型对学生成绩的影响:

其中,Y代表学生成绩,即中国四省市2015年参加PISA测试的数学成绩;T代表影子教育中教师的师资类型,I代表学生性别,P代表父母学历,F代表学习条件,M代表家庭的物质水平。多元线性回归是对两个及以上自变量构建回归方程寻找多个自变量与应变量之间线性关系的数学方法,其基本形式为:

其中,β1,β1…βp称为回归系数,β1为常数项,ε为随机误差。利用最小二乘法对模型进行求解:

对上述方程求解,即可求得各系数数值。本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来考察影子教育中师资类型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其结果见表4。本文构建了五个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在模型Ⅰ中引入了性别、学习条件、父母学历,模型Ⅱ在模型Ⅰ的基础之上引入了物质条件和本校任课教师,在模型Ⅱ的基础之上引入了外校教师形成模型Ⅲ,在模型Ⅲ基础上加入专业辅导机构教师形成模型Ⅳ,在模型Ⅳ基础之上引入不是专业教职人员形成模型Ⅴ。在这五个模型中,F值的概率值为0.00小于0.01,显著地拒绝总体回归系数为0 的假设,模型Ⅴ的模型判定系数为(或解释力)R2=0.310,显著大于模型Ⅰ、模型Ⅱ、模型Ⅲ、模型Ⅳ,表明模型的判定系数具有统计学意义,即用这些变量解释学生成绩是有意义的。自变量中有8 个因素对学生的成绩产生显著性影响,其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412.900+6.699(性别)+34.429(学习条件)+2.922(父母学历)-0.215(物质条件)-26.378(本校任课教师)-15.879(外校教师)-24.527(专业辅导机构教师)-34.707(不是专职的教职人员)。

本文主要分析影子教育中师资类型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在控制影响成绩的其他变量情况下,不同类型师资对学生成绩影响均呈现负相关,但是不能认为任何类型师资的影子教育都会使学生成绩下降,也有可能是数学成绩好的学生没参加课外补习。相对来看,非专业教职人员(学生家教)对学生数学成绩的影响呈现显著负相关,其次是本校任课教师和专业辅导机构教师。

四、结论及启示

1.    主要结论

初中生选择本校任课教师进行影子教育的比例较大,占到了0.5左右。低学习条件的学生群体选择本校任课教师和非专业教职人员进行辅导的比例最高。拥有高学历父母的学生群体选择本校任课教师进行影子教育的比例最低,占到了0.39。本校任课教师对学生的数学成绩不仅没有提高反而使成绩下降,效果并不理想。选择外校教师或者专业辅导机构教师的学生比例相对均匀,没有过高或过低的现象。选择非专业教职人员的比例较均匀,但是研究发现,非专职教师对学生数学成绩起显著负向效果。并且本校任课教师进行补习效果也相对差,外校教师补习和专业辅导机构教师的补习效果相对好。

2.    政策启示

通过本文中影子教育师资类型对中学生数学成绩影响的研究,建议加强在职公办教师外出补习的监管力度。这是由于在职公办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后补习很可能会造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情伦理性关系被商业契约性关系所取代,从而导致教师的行为失范[15]。有的教师在学校课堂中故意遗漏教学内容,隐形地引导学生去参加对自己有益的课外补习,这种补习就会变成变相勒索,负面影响极大。然而,任课教师课外补习的情况仍然屡见不鲜,成为“不能说的秘密”,建议严禁公办教师进行一对一家教,或者在外办课外辅导班。

与此同时,建议学校承担起部分课后补习的责任,以保障教育公平。学校可以在校园内部开展课后辅导的,让学生选择非本人任课教师进行补习,承担起课后辅导的责任,从师资的角度提供多元化的教学指导,促进教育公平。

为了保障教育公平,建议为低收入家庭提供一定的影子教育补贴。影子教育的存在使学生能通过校外培训占据优质教育资源,有可能会导致对公立学校教育的信任危机。如本文数据所示,约有四分之三的学生参加了各种形式的影子教育,随着参与影子教育的学生数量的增多和形式的多元化,教育的结果差距也在进一步扩大。笔者认为,要保障教育的公平,维持基础教育的均等化,政府或等教育等有关部门可以向收入较低的家庭提供一定的影子教育费用的补贴,保证学生对课外补习的需求,并且可以通过政策吸引在校师范生或者已退休的老教师对教育相对落后地区在假期提供支教补习,缩小家庭经济和社会地位等造成的学生成绩之间的差距。

参考文献:

[1]   周芳洁.PISA评价结果的比较及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J].知识经济,2012(18).

[2]   潘涌.PISA:国际比较视野中的阅读评价观[J].比较教育研究,2012(09).

[3]   王凯,王振龙.中国义务教育阶段经费配置公平状况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0,25(04).

[4]   赵健,裴新宁,冯锐,等.我国教师的专业发展实践及其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基于五城市调研的分析[J].全球教育展望,2013,42(02).

[5]   李琼,倪玉菁.教师变量对小学生数学学习成绩影响的多水平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06,18(03).

[6]   StevensonDL,BakerDP.ShadowEducationandAllocationin Formal Schooling:Transition to University in Japan[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92,

[7]   王有升.補习教育:一类不可忽视的教育现象[J].上海教育科研,1997(06).

[8]   薛海平,王东,巫锡炜.课外补习对义务教育留守儿童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4(03).

[9]   薛海平.从学校教育到影子教育:教育竞争与社会再生产[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5,Vol.13(03).

[10] 郝亚迪.课外辅导与初中生数学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6(01).

[11] 刘珊珊,杨向东.课外辅导对学生学业成绩影响效应的元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5(22).

[12] 李佳丽.不同类型影子教育对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及其对教育不均等的启示[J].教育科学,2017,33(05).

[13] 薛海平,宋海生.课外补习时间对中学生成绩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PISA2012上海的数据[J].教育科学研究,2018(04).

[14] 方晨晨,张平平.学生课外补习支出越多越好吗?[J].基础教育,2017,14(05).

[15] 杨春.课外补习教育中师生关系伦理性与契约性的博弈[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02).

[作者:李美莹(1993-),女,辽宁抚顺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李君(1980-),女,湖北荆州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博士。]

【责任编辑 刘永庆】

猜你喜欢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教育公平
对特殊学生的全纳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基于教育公平视角的少数民族义务教育发展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