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实验材料来引导小学科学课堂教学

2020-10-28孟海林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44期
关键词:使用策略心理特征实验教学

孟海林

摘  要:一套好的实验材料,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科学实验的作用,提高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但如果不会合理使用这些实验材料,即使是一套很好的实验材料,也不能发挥作用,不但不能提高课堂效率,甚至会影响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所以如何有效使用实验材料,是提高科学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实验教学;心理特征;使用策略

[正文]小学科学实验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基础、重要内容、重要方法和手段,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实验材料是学生解决科学问题,获得科学知识、提高探究能力的基本载体,是学生感受科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科学价值的重要资源。一套好的实验材料,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科学实验的作用,提高小学科学课堂的效率。但如果不会合理使用实验材料,即使是一套好的实验材料,也不能提高课堂效率,甚至会影响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

在平时上课、听课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一些情形——老师已经开始讲解或者是请学生到讲台上汇报了,在底下的学生总会不时去摆弄放在桌子上的材料。他们的注意力一直在实验材料上,而没有集中听讲。还有的时候,听到其他同学的汇报,底下的孩子总会拿起材料对比一下。这样一来,使得课堂纪律很差,效率就会大大降低。

究其原因,一是科学课的性质决定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到“科学素质的培养是义务教育的重要任务。”小学科学课程实施探究式的科学教育,通过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初步形成对科学的认识,从而最有效地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目的。探究式科学教育,能够让学生通过亲自收集数据,参与实证、讨论和辩论,建构和理解主要的科学概念;探究式科学教育,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运用科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在活动中学习科学,既是课程内容本身的要求,也符合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也是让学生亲近和喜爱科学的主要因素。二是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决定的。小孩子的好奇心很强,尤其是面对一些平时接触不多的实验器材,他们对于新事物充满了好奇,看着桌子上的这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心里总有一股摸一摸的冲动,这不能够说全是孩子的错,毕竟,小孩子的自制力有限。

那么怎样应对这种情形呢?作为一线科学教师,除了在实验材料的准备过程中要注重材料的结构性之外,更多的是要掌握材料的正确使用策略,这样才能让实验材料正真引领课堂教学。

笔者结合近几年的亲身经历,觉得材料的使用策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改善。

一、强制隔离。即学生实验和老师讲解、学生汇报在不同的区域内进行。

其中典型的例子要算美国兰本达教授的《蜗牛》一课。学生观察完蜗牛后,换个场地准备汇报,教授把材料和孩子们隔绝开来,只留下刚才孩子们的记录单用来汇报,孩子们的眼前和身边没有蜗牛可以看和把玩,就避免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分散。大大提高汇报交流的效率。我们可以对实验室也进行简单的调整,中间坐学生,两边放置实验操作台。边上是学生动手实验的地方,做完实验,学生回到中间进行汇报交流和听老师讲授,把学生的实验材料强制和学生分开,这样一来,实验材料对于学生的影响就会被大大减弱。

二、逐一呈现。即实验材料并不是一股脑儿的交给学生,而是一样一样的有针对性的发放。

著名特级教师章鼎儿老师执教的《桔子的认识》,可谓是经典中的经典,章老师在一个活动结束后,总能从他的口袋中,拿出一样材料,有效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孩子们的注意力又能集中起来。同时又能非常顺利地将几个环节精密联系在了一起。顺利过渡到下一个活动中去。例如我在执教《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一课时,先发给学生一点点高锰酸钾,让学生观察高锰酸钾晶体,要求学生记录发现。再根据学生观察的快慢,逐一发放一杯水,自然引入到看高锰酸钾怎样在水中溶解环节,发放水杯时,适时向学生提出实验要求,静置,观察并且记录,然后老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发放搅拌棒,让学生轻轻搅拌,再观察。这样一步一步地将材料发放到小组中去,能够让学生更清楚地明白实验的过程,真正体验溶解地过程。再如《种子的认识》这课,如果将各种种子作为奖品,在课前预热或者采用其他形式奖励给学生,那样孩子对于这些奖品会看得比较重视,再也不会无缘无故去摆弄它們了。而且在接下去的教学中就可以用到这些材料了。

三、以一换一。即用前一套材料来换取后一套材料。

因为科学课,往往有好几个活动组成,老师总会准备几组材料来完成这些不同的活动,怎样处理这些实验材料,最好的方法就是用前一组的实验材料来换取下一组的实验材料,这样即可以避免桌上过多的实验材料干扰学生注意力,也可以督促学生将前一个实验尽快完成。如《岩石会改变模样吗》一课,老师安排了流水对岩石的影响和冷热对岩石的影响两组活动,不必要将材料都交给学生,而是先让小组长领取第一个活动的材料,小组完成第一个活动,再拿第一组的材料到教师那里换取第二组材料,然后在开展第二个活动。这样就可以避免材料过多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四、责任到人。即小组中的材料员负责领取,收发,整理小组的实验材料。

加强小组成员的分工合作,明确各自的职责。其中以材料员和小组长的工作更加要加强指导。材料员负责到老师那里领取材料,将材料分发给小组成员开展实验,同时完成实验后要及时整理材料,并做好保管工作,活动前,保证其他学生不会拿出材料进行操作,活动告一段落之后,及时整理材料并将材料妥善保管好,不要让材料干扰正常的学习秩序。在这个过程中,组长需要协助材料员做好对材料的督管作用。

课堂上教师不仅要保证每个学生有足以揭示概念意义的关键材料,而且要考虑哪些是共用的,哪些是单独用的,设定好每种材料在学生面前出现的时机和时间,以保证材料出示后立刻被学生所接受,足以引发他们的探究经历,并使他们更深地卷人其中,从而提高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同时又要加强这些实验材料的监管,不要让实验材料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了课堂效率。让实验材料能真正引领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发挥实验材料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真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课程标准解读》郝京华主编 湖北教育出版社

[3]  《小学自然教学法》林有禹 陈国麟等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4]  《引领孩子们亲历科学——小学科学教学案例解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

[5]  《精心准备 有序呈现——小学科学实验材料的选择和控制》 管建林 施卫  科学课.2010年7月

[6]  《小学科学实验材料的有效选择与优化》 贾洪波  《实验教学与研究》 2014年第2期

猜你喜欢

使用策略心理特征实验教学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浅议初中语文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微课技术的使用
浅析高校图书馆学生读者借阅心理
浅谈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数学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策略
合理运用学具,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