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提升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2020-10-28张萌萌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44期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幸福感

张萌萌

摘  要:如何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一直以来是学者们研究的热门话题,尤其是在2016年习近平在慰问八一学校教师的座谈会后。中小学教师是教师群体中基数最大的群体,他们的职业幸福感也最直接地影响到学生的成长。马克思幸福观与道家、儒家、感性主义、理性主义幸福观相比,更加科学化具体化。因此在前人关于马克思幸福观对当代价值启示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提升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观就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幸福感;马克思幸福观

一、概念界定

(一)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

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是指:首先范围限定在中小学教师,其次在从事教师自身工作所带来的一种幸福感。“感”单从字面上的含义理解是一种来自内心的一种感觉,但如果仅仅把这种感觉理解为人的一种主观感受就陷入了唯心主义,也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所以这种幸福感是见之于主观,形成于客观的一种存在。最后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不是指某一位教师的幸福而是指整个中小学教师行业及整体的职业幸福感。本文所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试图通过提升教师的幸福感来帮助教师建立起长久的幸福观。

二、当代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职业幸福感现状

1.整体处于较高水平

在曹志成和张澜的《中国中小学教师幸福感现状调查》中来自全国不同省份的中小學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共计超过500所小学1279名教师,[1]通过相关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得出目前整体的中小学教师的幸福感处于中上等水平。

2.存在地区间存在差异

不同省份以及同一省份不同城市、同一城市不同地区的教师职业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相比较而言呈现出经济发达的地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越高,但在极度贫困的山区教师的职业幸福却高于城市教师。

3.不同年龄间存在差异

在教师的职业发展生涯的过程中,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师对幸福感的体验也会有所不同。新手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幸福感高于成熟型教师,此阶段的教师也是职业倦怠的高发期。

(二)现状分析

第一通过分析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因子可得知,目前社会对教师的职业认可度较低,原因有,目前中小学教师的知识水平较低很多不是师范专业学生也能进入教师行业,入职门槛较低导致社会上众多人认为,教师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而非职业,缺少像医生律师那样的专业性。因此造成了教师这份职业的吸引力较低。第二马克思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幸福的实现一定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经济欠发达地区缺乏一定的物质作为基础,教师的幸福感指数普遍低于发达地区。但物质上的富足不能代表幸福的全部,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强调幸福是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的统一。这一点也很好解释了一些贫困山区的教师的职业幸福感高于城市教师。第三幸福的实现一定是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的统一,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出现职业倦怠是一种正常的现象。职业倦怠具体表现对工作的满意程度低、身体疲惫、对工作充满厌倦等,当这些现象出现时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会急剧下降。其原因包括教龄、角色定位、人格因素、社会支持及个人成就因素。但究其本质更多的是教师本身缺乏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的统一。

三、马克思幸福观对实现当代中小学教师幸福感的启示

马克思幸福观:生命是幸福的载体、需要是幸福的动力、实践是幸福的源泉、幸福是实现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的和谐统一、实现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的和谐统一,实现创造幸福和享受幸福的和谐统一,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可见马克思幸福观无论是对实现幸福个人还是幸福社会实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实现个人幸福的基础上启发我们进一步思考如何实现教师职业幸福感。

(一)树立起正确的认知

首先需要正确的认知幸福,幸福不是虚无缥缈的,它形成于主观见之于客观因此教师需要认识到幸福的实现一定具有客观性,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事领导之间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需要辩证的看待个人幸福和集体幸福;需要认识到物质上的满足感不会带来长久的幸福感,只有当物质幸福和精神追求形结合才是真正的幸福。正确的认知就是一种方向只有在正确方向的引导下,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才不会迷失方向。

(二)依靠劳动实践

劳动是幸福的源泉,任何情况下的幸福一定是建立在劳动成果之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物,也没有不劳而获的幸福。今天的劳动观具体体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敬业”加以倡导。[2]一要树立良好的工作态度和劳动精神尊重并珍惜自己和他人的劳动;二要在劳动的前提下发挥人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在工作中充分创新性思维在劳动中实现自身的价值,一个人只有在劳动奉献中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才会收获真正的幸福。

(三)依托和谐的关系

幸福的实现依托人际和谐,实现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的和谐统一、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的和谐统一、创造幸福和享受幸福的和谐统一。和谐的关系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身心的和谐,二是人际和谐。另一方面,教师作为学校中的重要一部分不可能孤立于学校而存在,在平时和学生、同事相处中需要用“诚信”“友善”的态度处理人际关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方能收获幸福。

(四)依靠物质条件为基础

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实现需要依靠物质条件为基础,提高教师的职业物质地位。一要坚定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相关文件,切实提高和保障教师基本工资不低于本地区公务员的基本工资水平;二加强动态检查机制,对于没有执行的相关部门或地区给予相应的惩罚;三鼓励有能力且优秀的教师到教育薄弱地区兼课,实现能者多劳。四改善教师的绩效工资机制。提高教师职业地位。

(五)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的核心的内容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人文关怀一般是指尊重人的个性差异和其主体地位,关切人的多样化的个体需求,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越来越突出,在高效能的管理理念下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可以激发教师的自主性创造性最大限度的激发他们的潜能。据相关调查显示教师在校工作时间平均达到8小时以上,近50%的教师处于疲劳状态,长期的工作压力容易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感,为减轻教师的职业压力,其本质需要创造轻松和谐的环境,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改善相关教育部门和学校教育管理制度,有意识的疏导教师的不良情绪,了解教师的合理需要排解教师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减轻教师压力。

参考文献

[1]  曹志成. 中国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调查[A]. 中国心理学会.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心理学会,2018:3.

[2]  檀传宝.合乎道德的教育与真正幸福的追寻——当代中国教育的伦理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5,(8):32-36.

猜你喜欢

中小学教师幸福感
PRIZONE 随行冰箱
过度保护会剥夺幸福感
画与话
挣多少钱,才可以买到快乐
你们这样搓狗,狗不要面子吗!放着我来!
再谈影响国民幸福感的因素
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电子白板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