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敬畏,方平安

2020-10-28乔国政

杂文月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客观规律欲求交通规则

乔国政

古往今来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庶民百姓,总有一些人喜欢求神拜佛,让其保佑自己一生平安。然,求过拜过之后,有些人却仍为了私欲而肆无忌惮。结果是该发生的灾祸照样发生。正如明朝思想家洪应明的《菜根谭》所说:“自天子以至庶人,未有无所畏惧而不亡者也。”畏惧什么?子曰:“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意即敬畏天命,敬畏父母、长辈、有道德学问的人,敬畏圣人的话。两千多年来,无论是天子还是庶人,大凡有作为者,都将此作为君王治国、官吏从政、平民处世的金玉良言。时至今日,我们用现代科学的人生观析之,仍有教育意义。

“畏天命”,按我国古文释义:“天命”即“上天的意志和安排”,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不可“逆天而行”,否则就要遭到惩罚。按现代观点看,“天命”就相当于唯物史观所说的“规律”,即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规律都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任何人违背规律,都要遭到惩罚。譬如,著名的“载舟覆舟”论,它不仅蕴含着自然科学规律,还蕴含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当今社会因为人为的破坏自然规律导致生态失衡而受到惩罚的事例也比比皆是。如肆意砍伐防风固沙的树木,使土壤植被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土质沙化;肆意往河流、土地、天空排放废渣、废水、废气,导致环境严重污染,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可以说尊重客观规律,维护生态平衡,就是“畏天命”的具体表现。

“畏大人”,按古文释义:“大人”有说指在国家和社会上地位高的人,也有说指父母、长辈、有道德学问的人,而这两类人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法律、法令、制度,代表着社会的公序良俗,需要遵守。特别是法律,当今是法制社会,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不管你地位多高,功劳多大,都必须在法律的约束下。而那些落马的贪官、犯法的平民,所以受到惩处都是对法律缺少敬畏。人犯王法身无主,又如何保平安?

在现实生活中,交通规则孺妇皆知。可根据有关部门统计,交通事故每年都会发生五六十万起之上,死亡超过十万人,伤者四五十万。原因都是对交通规则缺乏敬畏,血淋淋的教训一再提醒人们,对交通规则无所畏惧,发生事故是早晚的事。

“畏圣人言”就是要求人们敬畏圣贤的至理名言。南宋著名的思想家朱熹有句名言:“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这里的“天理”既是天之大理,又是物之小理,还是人之道理,“人欲”即人超过节制后的“私欲”,不当有而有的欲求,非分的欲求。朱熹讲“灭人欲”并非是灭绝人的正常正当合理的欲,做禁欲主义的苦行僧,而是在“明天理”的基础上,自觉约束自己非分的欲求,防范个人欲望的过度膨胀,追寻维护社会、道德、政风和民风的和谐与美好。“天理”是公,是大善,是人的仁爱之心,在社会中亦是公众普遍认可的公序良俗、社会公德,普遍认可亦有规范和约束作用。如“曹鼐不可”就是典型范例:明朝时,江西泰和有个典史叫曹鼐。有一次,他抓获了一个年轻貌美的女贼。当時天色已晚,来不及将女贼押解回县衙,他只好带着女贼在一座破庙里过夜。女贼多次以色相诱之,曹鼐感到难以招架时,就写下“曹鼐不可”四字以自警,这样反复写,一直写到天亮,曹鼐终于战胜了美色的诱惑,坚持了自己的操守,传为千古佳话。这个故事对我们今人仍有教育意义,敬畏圣人言,就是“慎独”,就是用社会公德约束自己言行,珍惜自己的名誉,方能事业有成。

总之,常怀敬畏之心,方保一生平安。

猜你喜欢

客观规律欲求交通规则
“三件大事”历史性胜利所彰显的客观规律
交通规则
清华与古厚
清华与古厚
太空也需要“交通规则”
变化的时代与表达的欲求——从阿来《空山》中的文体试验论起
论人民调解工作实践中的唯物论方法
拔苗助长
遵守交通规则从你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