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典名方中远志的本草考证△

2020-10-28翁倩倩赵佳琛张悦金艳张卫彭华胜蔡秋杰李兵陈周全杨洪军张华敏詹志来

中国现代中药 2020年8期
关键词:远志麻黄本草

翁倩倩,赵佳琛,张悦,3,金艳,张卫,彭华胜,蔡秋杰,李兵,陈周全,杨洪军,张华敏,詹志来*

1.江西中医药大学 院士工作站,江西 南昌 330004;2.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药资源中心 道地药材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北京 100700;3.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450046;4.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药研究所,北京 100700;5.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12;6.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北京 100700;7.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700;8.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029;9.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 100700

“开心散”始见于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为益气养心、安神定志之代表方。“地黄饮子”出自金代刘完素《黄帝素问宣明论方》,是补肾填精、化痰开窍的经典方药。“固阴煎”出自张景岳晚年辑成的《景岳全书》,为新方八阵中固阵之方,临床应用颇多,且效果显著。三方为我国经典名方,均被《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所收载。方中所载远志为我国常用大宗药材之一,而随着朝代更迭,方中所用远志的物种及部位存疑。关于远志品种的考证,近年来已有不同学者做了相关研究,然而得到不同的结论。王光志[1]通过对药用远志历史与名称、品种的考证认为虽然药材品种较多,但远志古今用药品种基本一致,均为远志PolygalatenuifoliaWilld.或卵叶远志P.sibiricaL.的干燥根。蒲雅洁等[2]考证认为远志用药品种除上述2种外,远志科植物瓜子金P.japonicaHoutt.、西南远志P.crotalarioidesBuch.-Ham. ex DC.等均曾作药用。而葛珈铭等[3]则认为历代本草中记载的远志应为现代远志科植物瓜子金P.japonicaHoutt.和远志P.tenuifoliaWilld.以及远志科植物西伯利亚远志P.sibiricaL.。可见关于远志的药用品种仍存在争议,因此,为了确保古方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必要对历代不同远志药材从名称、基原、道地产区、药用部位、采收加工及炮制等诸多方面进行系统深入的梳理与考证,为经典名方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1 释名

远志最早载于《神农本草经》:“叶名小草,一名棘菀,一名葽绕,一名细草。”[4]历代本草均用“远志”之名,沿用至今。明代李时珍[5]释其名曰:“此药服之能益智强志,故有远志之称。”认为服之益智,使人立志高远,故得此名。《本草原始》中有“茎叶青色而极细小,故苗名小草。”[6]认为茎叶青色,细小如草,因此地上茎叶部分名为小草,一名“细草”应与此同意。与远志有关的典故颇多,《世说新语·排调》郝隆曰:“处则为远志,出则为小草”[7]。“处”,藏在地下的根便是远志;“出”,发出苗来便为小草,可谓最佳注释。

除上文提及的“小草”外,远志还有“棘菀”“葽绕”“细草”“苦远志”“醒心杖”等别名,命名方式主要分2种:1)以外观形态命名:因其叶细如线,古人以麻黄比之,故亦有别称“棘菀”“葽绕”“细草”等;2)以性味功效命名:“苦远志”“醒心杖”等。

2 基原考证

远志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记载了其性味功效。《尔雅》中最早提及远志的植物形态:“今远志也,似麻黄,赤华,叶锐而黄。”[7]描述其植物形态似麻黄,其叶细且黄,花红紫色。《本草经集注》中亦载“小草状似麻黄而青”[4]。至北宋,马志[7]《开宝本草》中认为用麻黄比之不妥,而用大青作比:“远志茎叶似大青而小,比之麻黄,陶不识尔。”历代所用主流远志似麻黄,麻黄为草本状灌木,主要为木质茎,叶极小主要为叶鞘,只能说整体高度类似。然而大青的叶子与远志亦相差甚远,恐宋代所用远志品种各地较为混杂。

宋代苏颂《图经本草》对当时各地呈报的远志植物形态做了汇总:“远志,生泰山及冤句川谷,今河、陕、京西州郡亦有之。根黄色形如蒿根。苗名小草,似麻黄而青,又如荜豆。叶亦有似大青而小者。三月开花白色,根长及一尺。四月采根、叶,阴干,今云晒干用。泗州出者花红,根、叶俱大于它处。商州者根又黑色。俗传夷门远志最佳。”[4]文中提及多种形态:1)“根黄色形如蒿根”“似麻黄而青”者,与《中国植物志》中远志P.tenuifoliaWilld.“主根粗壮,韧皮部肉质,浅黄色,单叶互生,叶片纸质,线形至线状披针形”[8]的描述较为接近。2)“又如荜豆”者,“荜豆”经学者考证为豆科植物鹰嘴豆CicerarietinumLinn.[9],其复叶的小叶呈狭椭圆形,与卵叶远志P.sibiricaL.的下部叶小卵形的形态相似。3)“叶亦有似大青而小者。三月开花白色,根长及一尺”者,所载“大青”不知为马鞭草科植物大青抑或是十字花科植物菘蓝,两者叶形均与远志属植物相差较远,尚不能判断其基原。4)泗州远志,泗州为今江苏泗洪附近,《图经本草》描述其“花红,根、叶俱大于它处”,结合生境及附图(见图1A),其叶片较大且互生,花序低于茎顶的特点与《中国植物志》中卵叶远志P.sibiricaL.“总状花序腋外生或假顶生,通常高出茎顶,被短柔毛,具少数花”[8]的描述最为接近。5)商州远志“根又黑色”,“商州”为今陕西商洛一带,结合附图来看,总状花序,花数较多等特点与《中国植物志》中瓜子金P.japonicaHoutt.“总状花序与叶对生,或腋外生,最上花序低于茎顶”[8]的描述相符。

除文字描写外《图经本草》中还附有5幅远志图(见图1A),其中“齐州远志”叶片较“泗州远志”小,但较“解州远志”与“威胜军远志”大,且图中局部茎顶端画有花序,与卵叶远志P.sibiricaL.的“总状花序腋外生或假顶生,通常高出茎顶,被短柔毛,具少数花”[8]特点较为接近。而“解州”与“威胜军”叶型较为接近,尤其是“解州远志”图中所画花序,与远志P.tenuifoliaWilld.的“总状花序呈扁侧状生于小枝顶端,细弱”[8]接近。而“商州远志”与瓜子金P.japonicaHoutt.接近。可见宋代各地所用远志品种较多,同属近缘物种各地就地取材,均做远志入药。

明代《救荒本草》记载:“生太山及寃句川谷,河陕、商齐、泗州亦有。俗传夷门远志最佳。今密县梁家冲山谷间多有之。苗名小草,叶似石竹子叶又极细,开小紫花,亦有开红白花者。根黄色,形如蒿根,长及一尺许,亦有根黑色者。”[7]叶片似石竹子叶且“极细”,花紫色,根黄色,长一尺许,结合其所附之药图(见图B)叶片单叶互生,且为披针状,与远志P.tenuifoliaWilld.完全一致。

明代李时珍在其《本草纲目》中除汇总前朝之说以外,新提出远志分为大小叶2种:“远志有大叶、小叶二种:陶弘景所说者小叶也,马志所说者大叶也,大叶者花红。”[5]从金陵版所附药图(见图1C)来看,叶片大且叶脉较明显,与卵叶远志P.sibiricaL.的“主脉上面凹陷,背面隆起”特点较为接近。“陶弘景所说小叶者”应为远志P.tenuifoliaWilld.。

《本草原始》记载:“入药根苗俱用。皮皱粗大者良。四月采。修治:远志,甘草汤浸一宿,去骨暴干,或焙干用。”[6]其所附药材图(见图1D)与今所用远志P.tenuifoliaWilld.基本一致,认为入药当用此种。

清代《本草乘雅半偈》亦照前朝所言将远志分2种:“有大叶、小叶二种。俱三月开花,四月采根。大者叶大,花红,根亦肥大;小者叶小,花白,苗似麻黄而青。叶似大青而小,根形如蒿而黄色”[7]。

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卷七:“远志《本经》上品。《尔雅》:葽绕,棘蒬。注:今远志也,似麻黄,赤华叶锐而黄。语约而形容毕肖。《说文》:蒬,棘蒬,《系传》即远志,又葽草也。四月秀葽,刘向说此味苦,苦葽,则葽与葽绕异物。释《诗》者或即以葽为远志。《图经》载数种,所谓似大青而小,三月开花白色者,不知何处所产,今太原产者与《救荒本草》图同,原图解州远志不应与太原产迥异。李时珍谓有大叶、小叶二种。滇南甜远志,叶大花黄,土人亦不以入剂。盖习用之品。药肆所采,较当时州郡图上者为可信也。”[10]并附2种远志图(见图1E),结合历代本草描述来看,前者应为远志P.tenuifoliaWilld.,后者应为卵叶远志P.sibiricaL.。吴其浚指出以下几点:1)郭璞所注简约,但是描述生动准确;2)《图经》中所记载的“叶似大青而小,花白”的不知何处生产;3)当时太原所产的远志与《救荒本草》的植物形态一致,同时认为“解州远志”应与太原所产基本一致。4)云南地区有习用一种甜远志(见图1E),并专门列出一条。“甜远志生云南大华山。独根独茎,长叶疎齿。马志所谓似大青而小者,盖即此。根如蒿根色黄,长及一尺,皆与《图经》说符。李时珍分大叶、小叶,《滇本草》分苦、甜,苦即小叶,甜即大叶耳。补心血,定惊悸,主治略同。但《本经》只言味苦,《滇本草》苦远志治证悉如古方,甜者仅云同鸡煮食。盖苦能降,甜惟滋补耳。《救荒本草》图亦是小叶者,夷门所产,自是小草。”从头状花序,花黄,也有锯齿,似大青而小,独根等特点有学者认为是菊科还阳参属植物[11]。

民国《药物出产辨》:“【远志】产山西曲沃(今临汾曲沃)县、河南省禹州府。宜用甘草水泡过晒干用之为合。”[12]曲沃与运城绛县接壤,至今该区域仍为商品主产区,而河南禹州当为当时较大的药材集散市场。民国《中国药物标本图影》中所附药材图(见图1F)亦为远志P.tenuifoliaWilld.。

注:A.《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引《本草图经》所附图;B.《救荒本草》;C.《本草纲目》;D.《本草原始》;E.《植物名实图考》;F.《中国药物标本图影》。图1 不同历史时期本草中所附远志图

综上所述,历代所用远志品种较为复杂,但主流均为远志科远志亚属内几种近缘物种,限于古代交通信息,加之分类学不及今天发达,因此各地就地取材。从历代所述文字结合药图可知,早期存在远志P.tenuifoliaWilld.、卵叶远志P.sibiricaL.、瓜子金P.japonicaHoutt.等品混用现象,云南等地尚有习用品。但自宋代以来,主流品种当为远志P.tenuifoliaWilld.,这可从《救荒本草》《本草原始》等本草中得到印证。

3 产地考证

远志基原物种众多,适应能力强,在我国广泛分布,现对远志的产地变迁进行梳理(见表1)。

表1 不同历史时期远志产地变迁

根据历代本草记载可知,《名医别录》最早记载远志产地为山东,宋代时在河南、陕西、山西、江苏等地也有出产,并以河南开封为道地产区。明代多延用前朝所载,清代提及山西太原、山西运城有产。到了民国时期则以临汾、河南等地为主要产区。目前主要以栽培为主,且亦以山西运城、临汾等地为主,与《图经本草》中所附药图中“解州”及近代所载的曲沃基本一致。

古本草中对于远志的品质评价记载较少,主要从其“产地”“药材性状”等方面对其进行品质评价。如宋代《本草图经》中记载:“俗传夷门远志最佳”[4],说明夷门(今河南开封)出产的远志质量最佳。明代《本草品汇精要》记载:“【用】根肥大者为好。【道地】夷门者为佳”[13]。以根粗壮,产自河南开封的远志质量佳。明代《本草原始》记载:“皮皱粗大者良”[6]。亦言根粗皮皱者为好。清代《本草从新》收载:“山西白皮者佳。(山东黑皮者、次之)”[14],则以山西产的远志质量佳。根据以上本草记载可知,古时以河南所产根肥皮皱者、山西所产白皮者质量为佳。

4 药用部位考证

南北朝《名医别录》记载:“四月采根、叶阴干。”[4]宋代《图经本草》:“四月采根、叶,阴干,今云晒干用。”[4]明代王纶《本草集要》:“四月采根叶,阴干。”[7]郑宁《药性要略大全》:“四月采根叶,阴干。叶名小草。”[7]王文洁《太乙仙制本草药性大全》卷一《本草精义》:“古本通用远志、小草,今医但用远志,稀用小草。”[7]倪朱谟《本草汇言》卷一:“有大叶、小叶二种,俱三月开花,四月采根。”[7]清代刘云密《本草述》卷七:“远志三月开白花,根长及一尺,四月采根,晒干。”[7]张志聪、高世栻《本草崇原》:“苗名小草,三月开红花,四月采根晒干,用者去心取皮。”[7]杨时泰《本草述钩元》卷七:“四月采根,曝用。”[7]

根据以上本草记载可知,远志药用部位记载首见于南北朝《名医别录》,所用为其根叶,至明代,多以其根部入药而逐渐少用其叶,明代后仅以其根部入药,与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所载远志的药用部位一致。

5 采收加工及炮制

关于远志的炮制加工首见于晋朝《刘涓子鬼遗方》,要求“去心”。南北朝《本草经集注》:“用之打去心取皮,今用一斤正得三两皮尔,市者加量之。小草状似麻黄而青。远志亦入仙方药用。”[4]提到远志用之前需要去除其中的木心,但未阐明原因。

南北朝《雷公炮炙论》:“远志凡使,先须去心,若不去心,服之令人闷。去心了,用熟甘草汤浸一宿,漉出,曝干用之也。”[4]解释道若不去心会使人闷,并记载了用熟甘草汤浸的炮制方法,此法沿用至今。

宋代《图经本草》:“四月采根、叶,阴干,今云晒干用。…小草、桂心、蜀椒去汗、干姜、细辛各三分,附子二分炮,六物合捣下筛,和以蜜丸大如梧子。”[4]记载远志的采收时间为四月份,阴干、晒干后使用。并收载了地上部分小草与桂心、蜀椒、干姜、细辛、附子配伍成丸使用的炮制方法。

明代朱橚《普济方》:“远志,去心,灯心草煮。”[7]记载了灯心草煮炮制法。许希周《药性粗评》卷三:“健忘:凡患心气不足,多忘少喜误者,丁酉日密自入市,买远志着巾中,还去心,为末,温酒调下一钱匕,日二三,久久有功。”[7]记载了将远志研磨成粉后以酒调服的方法。陈嘉谟《本草蒙筌》卷一:“用宜去骨取皮,甘草汤渍一宿。因苦下行,以甘缓之,使上发也。漉向日曝,干入剂煎。”[15]解释用甘草浸制的原因,甘草水制后可缓解其苦燥性。缪希雍《本草经疏》:“远志一味煎酒,治一切痈疽发背。”[7]记载了远志酒煎的炮制方法。倪朱谟《本草汇言》:“《肘后方》治心孔昏塞,多忘善误。丁酉日取远志肉二两,炒为末,每晚临睡时服一钱,白汤下。”[7]记载了远志炒制的炮制方法。

清代穆石匏《本草洞诠》卷八:“用远志米泔浸洗,搥去心,为末,每服三钱,温酒一盏,调澄,少顷饮其清,以滓傅患处。”[7]记载了米泔水制远志的炮制方法。郭章宜《本草汇》卷九:“痈疽吹乳堪除,焙研酒服,滓敷患处,极効。”[7]记载了远志焙制的炮制方法。

历代远志采收加工及炮制方法详见表2,根据历代本草记载可知,古代远志采收期多为“四月”,相当于现代历法的5月,采后阴干或晒干,古代炮制方法有甘草制、灯心草煮制、酒制、炒制、泔制、焙制等法。现代沿用了生远志、甘草制等炮制方法,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记载了远志与制远志2种炮制品。生远志有“戟人咽喉”的不良反应,甘草水制后能缓和其燥性,消除麻喉的不良反应。远志自古有去心使用的记载,现代文献化学研究表明,远志木心所含化学成分与远志根皮相似,但远志根皮中各有效成分的含量为木心的4~6倍[16]。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远志皮的祛痰、抗惊厥和溶血作用均强于远志木心,说明古代去心工艺的目的为减毒增效[17]。

表2 不同历史时期远志采收加工炮制方法

6 结语

远志在我国入药历史悠久,始载于东汉时期《神农本草经》,历代本草均以远志为正名。历代所用远志品种较为复杂,但主流均为远志科远志亚属内几种近缘物种,自宋代以来,主流品种当为远志P.tenuifoliaWilld.。古籍中记载远志产地为山东、河南、陕西、山西等地,且以河南所产根肥皮皱者、山西所产白皮者质量为优。远志药用部位记载首见于南北朝《名医别录》,所用为其根叶,至明代,多以其根部入药而逐渐少用其叶,明代后仅以其根部入药。远志炮制方法较多,为消除其“戟人咽喉”的不良反应。远志自古有去心使用的记载,目的应为减毒增效。

综上所述,结合“开心散”“地黄饮子”“固阴煎”三方所处朝代信息可初步推测:唐代“开心散”中所用远志可能为远志属植物远志P.tenuifoliaWilld.,因当时品种混乱,不排除其他品种来源可能。201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以远志P.tenuifoliaWilld.和卵叶远志P.sibiricaL.做药用,但目前商品远志主要为远志P.tenuifoliaWilld.栽培品,故“开心散”中入药推荐使用此种。宋代以来主流品种皆为远志P.tenuifoliaWilld.,因此“地黄饮子”及“固阴煎”中所用可为远志属植物远志P.tenuifoliaWilld.,并以根厚皮皱者为好。经课题组实地调研发现当前栽培主产区山西闻喜、绛县等地以远志P.tenuifoliaWilld.为主,然人工栽培品与野生品相比,因生长年限不同所致根茎瘦小,有效成分含量偏低,对剂量造成一定影响,开发时应开展相关质量比较工作。建议以野生品入药或增加人工栽培品的生长年限,以保证药效。

猜你喜欢

远志麻黄本草
基于化学成分变化对炆远志“减毒”效应研究
牵牛子的本草考证
A Network Pharmacology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Influenza
Systematic Pharmacological Strategies to Explore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COVID-19
本草,源于延续生命的渴求
本草,一场不动声色的“双面修行”
本草中华
毛远志书法篆刻作品欣赏
毛远志
心中的麻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