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学术实践活动信息化建设研究与探索

2020-10-27付凯元王俊杰

中国信息化 2020年8期
关键词:学术年会研究生师生

付凯元 王俊杰

一、信息化是未来高等教育变革的必然趋势和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的内在诉求

在当今高等教育迈向新时代之际,信息技术与高校数字化管理、学科建设、思政工作实施、学生在校轨迹记录分析等高等教育要素的多维融合,使传统高校管理和运行体系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越来越注重于强顶层设计,加快构建高校信息化管理体系进程。教育部2016年6月7日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文件明确指出,要“积极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创新资源平台、管理平台的建设、应用模式”。高校未来的教育必然是在大规模基础上开展的个性化教育,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将成为为推动高校教育个性化提供支撑的基础力量,是高校实现一流教学、一流科研和一流管理的内在诉求。

高等教育信息化是传统教育理念的又一次变革,借助先进信息技术,高校信息化建设可以为师生提供快捷便利的在线交流及管理平台,有助于高校教育的公平发展,扩大高校影响力、减少师生时间成本。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适应性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高等教育把实践育人作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突破口,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如何借助“互联网+”思维,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相融合,构建实践育人信息化平台,完善实践育人体系,也越来越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信息化是以人为本深化高校综合改革的必然选择

为打造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校园文化氛围,为研究生提供一个高层次、多领域、国际化的学术交流平台,开辟展示研究生群体创新精神和学术研究成果的窗口,定期开展研究生学术年会系列活动已成为营造科研育人学术氛围,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研究生学术年会由学校统一部署,各学院以分会场形式组织实施。年会期间,鼓励研究生自主开展学术交流和研究活动。学术年会的组织形式主要包含专家报告,研究生论坛,校友沙龙,出版学术年会论文集的活动。为准确分析学术年会发展现状,我们对2016-2017学年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其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表明,近兩年来学术年会各项统计数据呈上升趋势。自研究生学术年会常态化机制实施以来,年会规模日益扩大,影响力日趋增强,“科研育人”效果日趋明显,分会场活动形式日趋多样。以2017年学术年会为例,全年共组织626场学术报告,其中院士报告23场,外籍专家报告213场,专题研讨会429场,研究生报告747场,学术年会论文收录1129篇,参与人数超过16.1万人次。研究生参加学术年会的热情日益高涨,而另一方面,工作人员不得不面对日益繁重的任务量和大量而冗杂的数据统计工作。调研结果表明,60.9%来自辅导员或导师通知,20.1%来自学院或研究生院网站,13.2%来自校园海报,5.8%来自其他途径,结果如图1所示。学生从网上及时获取相关通知信息的比例有待提高,年会活动信息传递渠道有待完善。

在学术年会活动中,行政人员需承担大量重复而冗杂的组织宣传和统计工作;同时由于规范标准不同,各学院在信息统计方面存在差异,学生获取信息的滞后性等矛盾日益突出。对2017学年学术年会活动的满意度抽样调查显示,有36.7%师生认为学术年会活动举办方式仍有待改善,其统计结果如图2所示。

学术年会组织形式主要以网站宣传,人为手动记录会议信息及论文参评等方式为主,随着学术报告场次,年会论文和参与人数的不断增长,该项工作变得日益繁重,与当前管理人力不足形成鲜明矛盾。

信息获取渠道统计和满意度调查结果表明,学校迫切需要一款集学术年会信息发布、研究生参加活动信息记录和统计分析的具有高校和学科特色的智慧平台:既要满足资源整合、统一服务、数据分析的使用要求,也要符合互联网产品的快速迭代、灵活拓展的特质,更好的服务于广大师生,提供智能、便捷和人性化的服务。

三、研究生学术实践活动信息化建设路径探索与实践

(一)全面深入调研需求,为系统搭建奠定数据基础

信息技术不但有利于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同时可以节约教师的“填表”时间,从而促进高校教学科研和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升。具体来说,在日常工作中,由于工作职责的局限性和不同部门间线上线下工作的不同步,各职能部门难免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使得各院系的管理缺乏统一标准,院系间数据无法实时自由共享,给统一管理带来困难。从数据的共性角度而言,可将数据分门归类,尝试建立统一的在线信息实时处理系统,实现各院系开放接口,主管部门可直接获取相应数据,从而形成一个具有多用户角色,多功能覆盖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能够提高数据管理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及错误率,节约高校人力资源,为高校信息化管理提供便利。当需要统计有关数据时,各类数据报表将十分完善,利用模型可直接分析得出结论,减少人工整理数据的时间成本,数据本身的准确性也会大大提升,更具科学性和说服力。

在全面调研需求的基础上,对学术年会信息化系统从三方面进行优化。

针对课外教学信息化管理落后问题,借鉴新媒体技术手段,将素质拓展管理从纸质层面上升到电子层面,综合形成学生素质拓展一体化的网络管理格局。

以學生成长成才为中心,以学生活动、奖励申请为依托,立足于完善实习实践管理,提供丰富的校园互动场景,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社交能力。

通过网络认证系统真实记录每位学生的校园行为轨迹。通过搭建学生基础数据中心,打破数据孤岛,对接现有校园业务系统,整合相关部门业务数据,形成标准化的校园数据链,不断横向扩展,形成“一平台、多应用”的服务体系,为管理者提供精准的决策数据支持。

(二)科学设计系统架构,为数据稳定做好逻辑准备

学术年会信息化系统的基本框架将用户分为三类,即学生、老师和管理员。其中学生为一级用户,老师为二级用户,管理员作为三级用户拥有最高权限。三类用户通过APP或微信客户端的方式接入互联网,实现系统互联。系统按照功能可以划分为三个子模块:应用子网、数据存储子网和学校认证系统。其中应用子网用于外部数据与系统的数据传输和路由功能,数据存储子网用于记录和保存当年学术年会各类信息,认证系统用于注册和认证不同的用户身份。该系统在用户端和系统段间,数据存储子网和应用子网模块间添加防火墙用以保证师生数据安全。

根据举办学术年会的相关活动,目前对该项信息系统的需求如表2所示,其流程图见图3。

(三)注重师生用户交互体验,构建人性化的信息系统

通过对师生需求的深入调研和历年数据分析,以广大师生用户体验为出发点,以人性化服务为宗旨,对系统细节进行设计。

系统坚持微信登录和学号相结合,为前端用户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登陆方式,如图4所示。同时,用户在进入主界面后,即可看到系统推送的各种新闻、社团和学术活动、校园招聘等信息,该界面采用功能模块化的方式,各项功能模块简洁大方,操作简单,一目了然。除此之外,考虑到每个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的不同,分别提供用户自定义模块,允许前端用户根据个人的喜好和关注事项对自己的界面进行个性化定制。

对后台管理操作人员而言,考虑到海量数据处理和统计的复杂性和重复性,在构建后台管理平台时不但要赋予更高数据权限,还赋予该系统数据处理功能,数据处理模块具备数据自动记录、统计和分析的功能,可对学生或活动数据实现智能处理,有效化解海量数据处理困扰,提升管理效率。

系统强化了管理职能,提高了管理效率,使数据服务更人性化,成功解决了信息化过程中海量信息处理需求,是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的一项标志性的系统建设实践。

四、建设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的对策和建议

自国家首次召开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以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已经成为高效教育信息化核心理念。根据中央有关教育信息化的战略部署和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结合高校信息化建设实际,在构建信息化系统时应当做到全局把握、着眼长远,同时结合高校实际和师生需求,可从以下几点进行改进。

(一)注重用户和学生数据隐私保护

信息化系统建设必然会涉及众多参与主体诸如二级院系、行政职能部门等,对用户数据使用权不规范可能会发生数据隐私泄露风险,给学生个人乃至高校造成极大危害。因此信息化系统建设的首要原则是明确规范数据使用权,尊重和保护师生隐私权。然而,关于教育大数据的安全与隐私问题法律尚未完善,信息追踪和惩戒尚难实现,高校应尽快建立基于大数据的校园网络系统安全预警机制,提高数据收集、分析、预判能力,构建大数据使用管理保障机制,制定严格规范的数据采集、储存、处理、共享及应用规则,形成安全可靠且行之有效的网络信息安防体系,保障信息和数据被合理规范使用。

(二)注重基于师生体验的人性化服务

目前很多信息平台在设计之初往往注重监管而忽略师生使用体验。未来高校信息化建设应坚持从服务对象视角出发,以提升师生用户体验和满意度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供人性化服务,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

(三)预留接口,支持功能拓展,强化顶层设计

信息化建设不但要做到对高校数据资源的分级分类综合管理,更要结合师生需求,充分收集用户的反馈和建议,做到与时俱进、与用户需求俱进,形成不断完善和改进的闭环系统。而这种体系化的机制设计,则依赖于建立在全校层面上的顶层设计架构。因此,在构建信息化系统平台时,应从顶层规划入手,坚持应用驱动,机制创新,加强顶层设计,多方协同推进。

五、思考与总结

推进信息化系统建设能为高校智能化管理注入新的活力,为师生提供更全面高效的信息技术支持,有效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信息化的深入推进将简化管理流程,满足个性需求,提升师生体验,推动高校由重事实数据向重指标评价转换,由问题导向向趋势预测转变,由“管理”向“治理”变革。信息化作为深化高校综合改革的重要抓手和实现变轨超车的重要捷径,不仅仅是“一把手工程”,更是“全员工程”,既需要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更要注重自下而上的基层部门和院系的摸索。所有业务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和全面支持,全员联动,协同作战,才能打造适合部门和学校实际需求的信息系统,推进学校整体战略目标实施。具体业务人员必须对信息技术有清晰的认识,从实际出发协助做好管理、流程和规范的需求分析和模型抽象,才能在业务迁移基础上,以信息“化”为手段实现流程再造和流程优化。只有深刻认识总书记“加快教育现代化”的总要求,强化信息意识、战略意识和责任意识,全员动员,上下联动,以实际行动推进一流的信息化系统建设,才能在新时代完成双一流建设所需的信息化支撑条件建设任务,为一流大学建设助力。

作者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金项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与发展研究” 专项课题(以大数据为牵引提升思政工作针对性和亲和力),项目编号:2019FDYYB21。

猜你喜欢

学术年会研究生师生
中南地区高校第三届档案学术年会会议综述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关于学术年会品牌化建设的思考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麻辣师生
中国大坝协会学术年会在贵阳召开
曹隽平师生书法展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