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00 米障碍军事训练伤与核心力量训练时间的关系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0-10-27陈增辉陈志华袁春森韩新佺胡成佳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障碍力量核心

陈增辉,陈志华,袁春森,刘 洋,韩新佺,邱 枫,胡成佳,胡 彦

陆军军医大学,重庆 400038 1 陆军卫勤训练基地军事共同与部队管理教研室;2 基础医学院二大队;3 基础医学院三大队;4 基础医学院五大队;5 陆军卫勤训练基地

军事训练伤是由军事训练直接导致的参训人员的组织器官功能障碍或病理改变,可导致官兵再次受伤和长期残疾的风险增加[1]。军事训练伤不仅降低训练效果、引起严重的身心健康问题、增加国防医疗负担,在战时还导致非战斗减员[2-3]。在各类军事训练项目中,400 米障碍是军事训练伤发生率最高的训练项目之一[4-6]。受伤部位主要为踝关节、膝关节、小腿、手掌以及小臂,以肌肉骨骼组织损伤为主。由于400 米障碍训练中的许多动作需要借助于腰腹肌力量,通过脊柱进行控制和整合以达到动作要求,因而核心力量可能是影响400 米障碍训练效果的重要因素,一旦核心力量不足,则可能影响下肢与躯干的力量传递,降低机体的控制能力和协调性,导致受训者的整体运动能力受限,促使400 米障碍训练伤的发生率增加[7]。而有计划、系统地开展核心力量训练,可能有助于减少400 米障碍训练伤的发生[8]。但关于核心力量训练能否有效降低400 米障碍训练伤的发生率,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尚无文献报道。本研究拟通过纵向研究的方法,观察400米障碍训练伤与每周核心力量训练时间之间的关系,并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为科学制订训练计划、减少400 米障碍训练伤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

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纳入本校拟参加400 米障碍训练的2016 级207 名临床专业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中途退出研究7 人,数据不全删除6 人,最终194名本科生纳入本研究。纳入人群18 ~ 23 岁,全部为男性。

2 研究方法 基线调查采用标准调查方案,由通过培训的调查人员使用统一编制的调查表进行调查,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统计学资料、军事训练伤受伤史、核心力量训练时间等信息。核心力量训练定义:对以腰腹区域为核心、上下肢为链条的核心肌群进行的针对性训练,增强肌群力量和协调性,促使其在神经、肌肉、骨骼和呼吸四大子系统协同作用下发挥最佳水平[9]。2017 年9 月,研究者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核心力量训练方法培训,培训方案参照王卫星和李海肖[10]的报道,内容包括徒手练习、器械练习等。培训结束后,学员自行安排训练;2018 年3 月,收集学员的一般身体数据、原有训练伤情况、过去6 个月进行核心力量训练的情况等数据;2018 年3 - 4 月对该人群进行为期2 个月共20 学时的400 米障碍训练。通过问卷调查过去6 个月平均每周参与核心力量训练的时间。体质量指数(BMI) 和腰围的测量:由经过培训并认证合格的调查员采用标准技术方法进行。

3 统计学分析 采用Excel 建立数据库,所有数据经过双份录入并进行逻辑核对。使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变量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训练伤的预测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 回归。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 训练伤发生情况 在为期2 个月的训练中,共有59 人( 占30.41%) 发生63 例次训练伤。其中,以膝、踝关节及周围组织受伤最多,分别为24 例次( 占38.10%) 和13 例次( 占20.63%)。一人同时发生两次训练伤的人数为4 人,发生3 次训练伤的人数为1 人。见表1。

表1 训练伤发生情况一览表 (n=194)Tab. 1 List of training injuries (n=194)

2 受伤与未受伤组一般资料比较 194 例研究对象共发生训练伤59 例,受伤组与未受伤组BMI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年龄和腰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3 核心力量训练时间与400 米障碍训练伤发生率的关系 将研究对象按照核心力量训练时间分为四组 :A 组( <1 h/ 周)、B 组(1 ~ 3 h/ 周)、C 组(4 ~ 7 h/ 周)、D 组( >7 h/ 周),χ2趋势检验提示训练时间越长,训练伤发生率越低,见表3。以4 h为切点将研究对象分为周训练时间<4 h 组与周训练时间≥4 h 组,两组训练伤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65%vs23.81%,P=0.009)。

4 400 米障碍训练伤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采用多元logistic 回归评估“周核心力量训练时间”、“训练前是否过受伤”、“BMI” 和“腰围” 对研究对象发生“训练伤” 的影响。结果显示,模型纳入的4个自变量( 即预测因素) 中,“受伤史”、“周核心力量训练时间”、“BMI” 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围” 对结局预测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受伤史学员发生训练伤的风险是没有受伤史学员的3.488 倍;周核心力量训练时间<4 h 学员发生训练伤的风险是≥4 h 学员的2.369 倍,且BMI 每增加1 kg/m2,训练中发生训练伤的风险增加1.247倍( 表4)。

表2 两组学员一般资料比较Tab. 2 Comparison of general information between the injured and the non-injured groups

讨 论

美军研究表明,脊柱腰背区是最常见的军事训练伤发生部位之一,其发生率可达12.7%[11]。我军的研究也证实,腰部训练伤所占比例较高,甚至可达13.62%[5-6]。此外,由于腰腹力量不足导致动作变形而引起的四肢损伤也屡见不鲜[4]。因此,加强脊柱腰背区力量是预防军事训练伤的要点。核心力量训练是对“以腰腹区域为核心,上下肢形成一条链” 构成的 “核心区” 的肌肉进行的一种力量训练,注重对神经肌肉的控制,稳定人体核心部位,传递上下肢力量[12],早期主要用于提高肩背痛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13]。20 世纪90年代,核心力量训练被逐步引入竞技体育领域,其不仅能够提高运动员的落地稳定性和平衡能力,减小和缓冲末端肢体和关节的负荷,还能促进力量的产生,增强功能性移动模式和动态姿势控制,因而被广泛用于提高运动成绩、减少训练伤发生,并促进训练伤康复[12,14]。研究表明,核心力量训练能通过增强核心肌群的力量,促进神经系统与肌肉、筋膜所形成的完整动力链的协调运动,以提高身体各关节的灵活性与稳定性,从而显著减少军事训练伤的发生概率,积极预防下肢训练伤的发生[15-16]。但核心力量训练时间与训练伤发生关系的研究很少,尚未见到其在400 米障碍训练伤预防中的研究。本研究证实,每周平均核心力量训练时间越长,越不容易发生训练伤;且每周至少训练4 h,才能减少在400 米障碍训练中受伤的概率,初步阐明了核心力量训练时间与军事训练伤发生之间的关系。

研究表明,康复不足容易使动作变形,导致再次损伤,因此带伤训练或者损伤康复阶段过早训练,是400 米障碍训练中发生肩、踝、肘、腕等关节损伤的一个常见诱因[17-18]。尤其是半月板损伤、韧带损伤以及骨性损伤[4]。本研究表明,有受伤史学员发生训练伤的风险是没有受伤史学员的3.595 倍。因此,对有训练伤史的学员,在训练前应加强训练防护措施指导,训练中加强个人保护器具的配备和场地保护装置的使用[19]。大强度训练后应安排充分的恢复时间,必要时及时进行医学检查,以减少或避免训练伤的再次发生[20]。

表3 不同核心力量训练时间与400 米障碍训练伤发生的关系Tab. 3 Comparison of training injury incidences between different training length groups (n, %)

表4 400 米障碍训练伤预测因素的logistic 回归分析Tab. 4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factors predicting training injury

有研究表明,BMI 正常组(18.5 kg/m2≤BMI <25 kg/m2) 的军训伤发生率显著低于超重组(BMI ≥25 kg/m2)[21]。但也有研究表明,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训练伤组的BMI 分值无统计学差异(P=0.18)[5]。研究结果的不一致,可能与不同训练项目有关。本研究显示,在400 米障碍训练中,参训学员的BMI 每增加1 kg/m2,训练中发生训练伤的风险增加1.247 倍,这可能是由于400 米障碍训练涉及的高台、深坑、云梯等项目,对受训者的核心肌肉力量和核心稳定性要求较高。BMI 增加时对核心力量的要求也相应增加,一旦核心力量跟不上,就很可能会引起训练伤的发生。因此,在开展400米障碍训练时,也要注意对学员BMI 的控制,减少或避免因为BMI 过高引起的训练伤。

由于本研究收集的核心力量训练时间为学员的自陈信息,属于回顾性资料,可能存在偏倚;且本研究未能深入了解参训学员核心力量训练的项目和方式方法,因而缺乏更细致的分析。下一步我们将开展前瞻性的观察,更细致地记录学员核心力量训练的时间,区分学员实施核心力量训练的方式方法,以进一步分析各因素与训练伤发生的关系。

猜你喜欢

障碍力量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跟踪导练(四)2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
麦唛力量 (一)
跨越障碍
孤独的力量
怀疑一切的力量
家庭教育过于执着是孩子成长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