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悬吊训练对脑瘫患儿姿势控制及平衡能力的影响

2020-10-26罗亚玲牟杨陈修慧赵小闵李萍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20年5期

罗亚玲 牟杨 陈修慧 赵小闵 李萍

【摘 要】目的:探究悬吊训练对脑瘫患儿姿势控制以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至2019年接收的90位脑瘫患儿并分组,对照组采取传统康复训练,实验组在此基础进行悬吊训练。以berg平衡量表和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来评定,比较两组患儿的姿势控制以及平衡能力差异。结果:两组患儿的姿势控制与平衡能力均有恢复,但实验组患儿功能恢复程度与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悬吊训练能够改善提高患儿的姿势控制及平衡能力,应在康复训练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悬吊训练;脑瘫患儿;姿势控制;平衡能力

【中图分类号】R74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5-0282-02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suspension training on posture control and balance ability in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Methods: 90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received in 2017-2019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raditional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suspension training on this basis. The berg balance scale and gross motor function test scale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differences in posture control and balance abilit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children. Results: The posture control and balance ability of the two groups of children recovered, but the degree of functional recovery and scale score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Conclusion: Suspension training can improve the posture control and balance ability of children, and it should be widely used in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脑瘫又被称为脑性麻痹,它是一种非进行性的脑部病变,也就是患儿在出生前后受到的脑部损伤,虽然患病后不会再继续地发展恶化,但仍然会影响到患儿日常生活的各项活动。脑瘫患儿身体的各方面功能都存在障碍,除了认知或智力等方面与普通的儿童有所不同,他们对于姿势的控制和掌握平衡的能力也较差,不仅会影响到日常的生活和学习,还会阻碍患儿的生长发育。因此,亟需制定一种适合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计划来帮助他们不断地改善和提高功能。目前,悬吊训练在康复科中已经自成一室,在整个康复训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比较两组患儿训练方式的不同,进一步探究悬吊训练对其姿势控制以及平衡能力的影响。

1 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8-2019年间接收的90例脑瘫患儿,这些患儿经过各种排查均已确诊,在经过家属以及康复医师允许的情况下调查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康复训练的方法的不同将这些患者均分为两组,一组为采取传统的康复训练的对照组,另一组为在传统训练的基础上进行悬吊训练的实验组,每组45例患儿。在对照组中,有男性患儿25例,女性患儿20例,年龄在11个月至5岁不等,根据粗大运动功能分级,Ⅰ级的有13例,Ⅱ级的有18例,Ⅲ级的有14例;在实验组中,有男性患儿23例,女性患儿22例,年龄在1岁至5岁不等,根据粗大运动功能分级,Ⅰ级的有15例,Ⅱ级的有18例,Ⅲ级的有12例。

2 康复训练计划

对照组采取的是常规的训练计划,主要包括运动、作业、感觉等疗法。其中,运动疗法主要是通过器械指导患儿进行一些具有针对性的训练,从被动运动到主动运动,从易到难,要求每天至少由治疗师指导训练一次,根据患者的实际能力决定训练的时间,每次至少半小时。除此之外,治疗师通常会采取多种感觉刺激疗法和神经发育疗法,来对患儿一些异常的运动模式进行抑制。作业疗法主要是一些精细的活动训练以及日常生活活动,治疗师帮助患儿树立和保持身体正常的姿势,纠正错误的身体姿势。为了更好地融入和回归生活,治疗师还会指导患儿进行穿衣、吃饭、上下楼梯、系纽扣、如厕等日常的活动,以提高患儿的自理能力。感觉训练是为了帮助患儿感知不同的运动并提高患儿运动的协调性。训练时同样应遵循从易到难的原则,可以从患儿的坐立位的平衡开始训练,然后加大难度,在训练时加入平横板来辅助患儿的训练,在训练过程中,要保证患儿的安全,時刻为患儿做好严密的保护措施。最后,可以进行一些复杂的活动,以投球、接球为例,治疗师根据患儿功能恢复的程度为患儿设置一些具有娱乐性的复杂活动,可以在滑板或蹦床上接投球,在训练患儿平衡协调能力的同时,帮助患儿提高注意力,时刻记得患儿的康复目标,并为之而努力。

观察组的患儿则要在以上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入悬吊训练,悬吊训练主要是通过训练患儿的肌肉和力量进一步加强患儿的平衡稳定能力。虽然传统的康复训练中已经包括了对平衡能力的训练,但悬吊训练还会加强患儿核心肌群的稳定性,通过稳定其核心肌群进一步将这种稳定性传递到四肢,以提高患儿对力量的控制,并进一步提高对姿势的控制能力。可以说,是通过悬吊肢体的不稳定性来进一步激发患儿的神经肌肉的稳定性。治疗师应对患儿现有的功能水平进行合理的评估,在此基础上为患儿选择较为合适的运动模式,从而进一步制定和选择训练的计划。

悬吊训练对于平衡和稳定的能力要求很高,因此应先从基础性的悬吊训练开始,着重提高悬吊的稳定性,为后续难度较高的悬吊训练活动做准备。首先治疗师应指导患儿进行搭桥训练,搭桥训练较为简单,容易掌握,在训练初期不会对患儿有太大的难度,治疗师指导患儿保持仰卧位,双手应放在床两边,以维持平衡保证安全,指导患儿将膝弯曲至90度,然后为患儿套好吊带,不应过松或过紧,过松可能会导致患儿从吊带内脱落,过紧又会损伤患儿的肌肉关节,固定完成后,治疗师将其拉紧并抬高患儿直到患儿的骨盆处离开床面,此时,告知患儿将膝伸展保持水平,并将其抬高,维持一段时间后放下,再以同样的方式进行其他体位的悬吊训练。

在基础的、难度较低的悬吊训练完成后,可以进行较大难度的骨盆训练。治疗师指导患儿采取仰卧位,将其中一腿用吊带固定并抬高,此时可以先让患儿保持此体位,待患儿适应后再进行骨盆的旋转活动。治疗师可以指导患儿在此体位下进行髋膝关节的伸展运动,根据患儿接受能力的不同,治疗师可以控制训练的高度、频率和时间。

若患儿已经熟练掌握了卧位的各种悬吊训练,则可以让患儿尝试立位的训练,即训练患儿对步行的控制能力。平衡带对患儿的要求过高,且容易在训练过程中受伤,因此治疗师在训练前将准备好平衡棒,并设置适合的高度,要求患儿抓住平衡棒,治疗师在患儿一侧或身后不断地移动和改变平衡棒的位置,促使患儿在重心不稳的情况下完成转移,保持四肢的稳定,激发患儿的平衡能力。此训练应在评估完成后进行,若患儿存在某些急性疾病则不应进行此项训练,可以以其他简易的训练来代替。康复训练进行的前提就是要保证患者的健康和安全,切记不可急于求成。

3 结果

以berg平衡量表和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来评定患者的功能,两组患儿在姿势控制与平衡能力方面均有恢复,但就治疗的效果和恢复程度來看,实验组的患儿在功能恢复的程度与量表的评分都要优于对照组(P<0.05)。

4 结论

脑瘫患儿因其表现出来的与常人不同的差异性会导致他们遇到很多异样的眼光和对待,因此,在各种功能障碍和姿势异常的前提下还会出现心理上的自卑等消极情绪,严重影响了患儿在社会生活中的正常参与和活动,进而造成孤僻、阴暗等不正常的、消极的心理或认知状态,对其以后的生长发育也是一种阻碍。因此,加强对脑瘫患儿的关爱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做到的,关注其发展变化、功能的恢复以及平衡和姿势的控制,努力为其制定适合的训练方案,尽好身为康复医师、治疗师的职责,利用自身所学为患儿的康复努力。本文的探究明确了悬吊训练对脑瘫患儿的重要作用,通过由易到难的训练活动指导患儿稳定核心肌群,激发协调能力,训练其姿势控制的能力,努力使患儿恢复到正常的运动模式,更好地融入生活和社会。总之,悬吊训练能够更为有效地改善和提高患儿的姿势控制及平衡能力,具有积极的影响,应在康复训练计划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高欢欢.悬吊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肌张力、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学工程,2018,26(11):49-52.

[2] 王军,郎永斌,杜江华,陈镇,朱登纳,张勇,李梦月,童培.悬吊运动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及平衡功能的影响[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8,20(06):465-469.

[3] 张春涛. 悬吊训练与传统康复训练相结合训练观察[C].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第二十次全国儿科中西医结合学术会议资料汇编.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2016:193.

作者简介:

罗亚玲(1987-)女,汉,湖北利川,本科,儿童康复治疗师,研究方向:儿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