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读写结合的小学高年级情感作文教学浅思

2020-10-26林清

教师·下 2020年8期
关键词:读写结合

林清

摘 要:小学高年级的作文教学要求在正确表达的基础上提升到合理表达与有感情地表达的层面之上。读写结合教学是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更是情感化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通过阅读教学能够让学生掌握情感表达的有效方法,实现情感表达知识与技能的正向迁移与运用。文章将以部编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主题教学为例,探讨通过读写结合提升小学生作文情感表達技巧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读写结合;情感作文;单元主题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2-17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24-0041-02

情感是作文的灵魂,缺乏情感的作文无法打动人,正所谓“情动而辞发,批文以入情”。《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围绕写作提出“实施建议”:“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可见,小学作文教学尤其是高年级作文教学需要重视作文情感表达技巧的训练,需要将教材课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进行有机整合,让学生懂得如何让自己的作文充满真情实感。

以下,笔者以部编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探讨如何通过读写结合来开展情感作文教学。

一、教材分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突出了单元主题教学,即每一个教学单元都有一个教学主题。就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而言,其教学主题正如单元首页所给出的“让真情在笔尖流露”,单元教学主要任务有二:一是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二是习作时,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所以,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是十分鲜明的——情感作文的教学。更具体地说,是建立在情感化阅读教学基础之上的、读写结合的情感作文教学。

本单元编排了两篇课文,分别是朱自清的《匆匆》以及史铁生的《那个星期天》,此外还有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以及《阳光的两种用法》,其中前两篇课文是单元阅读教学的重点内容。朱自清的《匆匆》这篇散文,以唯美且伤感的抒情化语句抒发了对“时光之流”的感叹;史铁生的《那个星期天》则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我”在一个星期天与母亲约定外出后,由于母亲太过忙碌而错过外出的企盼—焦急—兴奋—失落—感动的心理变化过程,真实且自然。两篇课文表达方式虽有显著的差异,但都表达了作者的真实情感。“以情见长,以情动人”,我们可以很直观地体会到教材将两篇文章编排在一起的意图。这两篇富有情感的文本与后面的习作例文为本单元“让真情自然流露”的情感写作教学做好了铺垫。

二、读写结合的情感作文教学实施策略

本单元的写作主题是“让真情自然流露”,要求学生以教材所给出的情感(畅快、欣喜若狂、激动、欣慰、感动、归心似箭、盼望;惧怕、愤怒、追悔莫及、愧疚、难过、忐忑不安、沮丧)来写一件让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情,并把情感自然、真实地表达出来。这是一项半开放性的主题作文训练:一方面给出了特定的心情感受;另一方面要求侧重情感的表达。如何结合本单元的阅读教学来落实情感作文教学呢?笔者在教学中对学生作出了如下引导:

(一)在细节描写中渗透情感

细节描写,不管是围绕事件的描写还是围绕人物的描写,其核心都是对人的情绪、情感、思想的刻画,其对作文主旨、内涵的突出和思想情感的表达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细节描写中,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是最基本的表达方式。在《那个星期天》这篇课文中,作者史铁生就以细节刻画来真实、自然地表达了内心感受,笔者引导学生以作者情绪的变化为线索来赏析作者是如何进行情感表达的。整篇课文中表现作者内心的情感变化(期盼—焦躁—生气—懊丧—感动)和思想冲突,以及表达对母亲辛苦劳动付出的赞美之情,都是通过细节描写来实现的。以“焦躁”心理的刻画为例,笔者问学生:“课文中作者是怎么表达自己等待时内心的焦急情绪的?”学生回答“玩弄蚁穴”“看已经看了很多次的画报”……“确实,作者通过一些百无聊赖的举动来表现自己内心的焦急情感,而没有直接说自己多么无聊,多么急切,从细节描写中就能感受出作者内心情感的变化。”

在本单元的“让真情自然流露”的情感作文写作中,如何将或畅快、欣喜、激动,或难过、沮丧、愧疚的情绪情感以一件具体的事例表现出来呢?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细节描写。以“归心似箭”的情感关键词为例,笔者给学生设问:“通过对本单元课文的学习,大家知道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突出人归心似箭的情感了吗?”学生马上会联想到具体的篇章语段。“我写的话,可以通过自己不断看表的动作来表现。”“我觉得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内心独白来表现,如‘快了,快了。”“我会通过等红灯时的急不可待来表现。”“还可以写坐公交车时还有两三站才到就往车后门走去的行为来表现这一情感。”……看,通过对课文中细节描写的正迁移,学生在写作语言表达中逐渐形成了对细节描写的应用敏感。

(二)在修辞运用中强化情感

常见的修辞有比喻、排比、拟人、夸张、对比、反问、反复等,不同的修辞手法有不同的运用方式和效果,其中绝大部分修辞手法对情感的表达都有积极的意义,其运用也十分常见。在本单元的两篇课文中,通过修辞手法的运用来表达情感的例子就比较多,如《匆匆》这篇课文中使用了大量的排比与反问修辞,对情感的烘托具有十分突出的作用,以第三自然段中排比修辞的运用为例:“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体现了对“时间之流”的焦虑和无助情感,这种情感会伴随自己一日生活的点点滴滴。 这一段的修辞表达十分精彩,为此,课后练习第三题也设置了“仿照课文第三自然段,用一段话把你的感触写下来”的练习。

笔者在本单元的“让真情自然流露”的主题写作教学中,便鼓励学生仿照课文《匆匆》第三自然段的排比修辞来写一段话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例如,李同学在其作文中这样写:“打闹时,日子从喧闹声中溜去;哭泣时,日子从闪烁的泪光里闪过;烦闷时,日子从烦闷的心情中溜过。当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离童年远了一步。我回首寻觅,可新的一天又在追寻中度过了。”这段以与课文中相同的表达手法写出了开始有烦恼的小小少年内心的复杂情感。

还是在《匆匆》这篇课文中,第一段和第四段都运用了连续问句,对引发思考、深化情感有着很好的作用,于是笔者让学生尝试着运用连续反问的修辞方法来进行写作。例如,一学生围绕“愤怒”一词写道:“……这样的行为与强盗有什么区别?如果大家都这样,我们的生活将变成什么样子?难道他做这样的事情内心不会有一丝的愧疚吗?不会良心不安吗?他就不怕遭到报应吗?……”通过一连串的反问将自己在乘坐公交车过程中看见的一青年男子与老年人争座位并推搡、谩骂老人的行径描写了出来,将对男子的愤怒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以读促写,在读写结合中,学生领会了语言表达的精髓,并能恰到好处地将好的句式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实现了学用结合。

(三)在真实生活中提炼情感

写出一篇情感突出的好文章的关键在哪里?有人会说是选材,其实笔者认为更重要的是对生活的体会与感受。一篇情感豐富的好文章不一定得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但是一定要具有“生活的温度”。像本单元的习作例文之二的《阳光的两种用法》,其中的情节看似平淡无奇,写的是母亲晒被子让“我”睡觉更温暖和毕大妈晒水给孩子洗澡的生活琐事,但是能够在平淡无奇的生活中融入的独特情感体验与感受,让读者感受到母亲利用太阳的智慧,以及对孩子如同阳光般温暖的爱,以小见大,平凡中见真情。

在本单元“让真情自然流露”的主题写作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围绕教材中给出的描写心情的14个词语来进行写作。有的学生一开始在作文选材上死钻牛角尖,认为只有选取一些特别新颖的素材才能一鸣惊人,却落得个“假大空”。笔者对学生说:“这一单元的课文中,作者们写的是对时间流逝的感伤、等待妈妈做完家务出去玩、上语文课、利用阳光等,选材上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但是就是这些生活中的琐事,却融入了作者对生活的观察、思考和感悟,写出了真情实感,所以希望大家在写作过程中不要吹毛求疵,就着眼于大家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经历过的事情来写,写出真实、自然的情感来。”而后学生学会转变角度,从自己的生活感悟中来提炼文章主题,写的作文平凡且深刻。

例如,一位学生围绕“忐忑不安”描写了自己一次考试得78分,却将分数硬生生改成88分,给爸爸检阅试卷之前、之中、之后的忐忑不安的情绪,尤其是爸爸在查看过程中发现了其中的猫腻,眉毛“皱了皱”,但是又舒展了开来,最后只是说:“老师把分数统计错了吧,这里显然已经扣了超过15分了……”且故意对“我”笑了笑,选择给“我”最后一次机会,而没有指出来批评“我”。这篇作文就是小作者的亲身生活经历,选材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却以心理描写和情感表达让人印象深刻。从中能明显感觉到他对本单元的选材和情感表达方法的恰当迁移、应用的痕迹。

三、结语

奥地利著名作家卡夫卡曾说:“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敞开,直到不能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到里面。”“文以情动人”,只有懂得情从何来、何以达情,情感作文才有基础。教材无非就是一个例子,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让学生以情感化阅读材料为载体,学习情感表达的技巧与手法,移情于自己的作文表达,这就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情感作文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林东金.情感交互,推开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的一扇门[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8(8):82.

[3]何祖宝.小学高年级作文专题化训练的实践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7.

[4]玉肖美.在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J].广西教育,2017(8):40-41.

[5]张 涛.小学中高年级情感交互式作文教学策略研究[J].教师,2016(22):86.

猜你喜欢

读写结合
例说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整合策略
读写结合中的仿写策略
读写结合探寻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新路径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