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OBS的慕课录播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2020-10-26唐承鲲梁丹宁王宗伟潘端伟东华大学人文学院上海060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0004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基础教育学院上海060

关键词:机位录播摄像机

|唐承鲲 吴 博 陆 阳 梁丹宁 王宗伟 潘端伟|. 东华大学 人文学院,上海 060;. 上海广播电视台, 上海 0004;.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基础教育学院,上海 060

一、 慕课及其录播系统现状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也称慕课,在2008年被提出后,成为在线教育的主流形式[1],并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慕课建设的热潮[2],成为发展中国家实现高等教育和劳动力技能培训的有效的技术手段[3]。立足我国国情,在线教育从出现开始,一直得到政府教育部门大力建设和推进[4]。在总结发达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2015年教育部进一步提出“高校主体、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方针。虽然从顶层设计上在线教育得到了认可和支持,但在具体推进过程中,由于学分认证[5-7]、课程特点、师生素养等种种差异,慕课在高校中的发展仍然处在探讨和尝试过程中。

素质教育越来越成为国家教育政策的重中之重,习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便提到要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从中寻找精气神。人文素养课程涉及面广,对学生实现知识全面吸收和培养健全人格有着重要意义。人文素养课程教育目标和慕课发展理念相契合[8],慕课的知识拓展性和网络教学方式相适应,同时也为参与者提供了极大的自由度和广泛性[9]。

教学的直观性和灵活性、师生之间的互动频率是影响学生学习满意度的重要因素[10],这也是慕课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人文教学中有大量操作性内容,如琴棋书画等技能型课程,既需要教师演示,也需要对大量外部资料(演示文档、多媒体资料等)进行展示,这就需要画面能够在教师画面、演示文档、多媒体资料间合理切换,以实现灵活展示,这无疑对软硬件和制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慕课录制方法一般分三种,分别是演播室、录屏软件及课堂实录[11]。演播室录制无疑是制作最为精良的一种形式,但对软硬件投入和制作团队的专业性有一定要求,且成本较高。录屏方式最为简便,费用低廉,但课程表现形式单一,应用性、互动性有一定局限。随堂录制再编辑上传,虽然对讲授者的前期准备和现场表现有一定要求[12],课程录制效率和便捷性却是三者中最高的,成为许多院校的首选。

早期课程录制采用随堂单机位或多机位拍摄,录制完成后,还可将演示文稿后期加入教师录制好的影像中,但后期制作需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随着智能教育设备的成熟和普及,许多院校开始安装专业录播系统,设立智能录播教室,使得同步同屏高清录制成为可能,能够简化后期剪辑工作,节省大量人力和时间[13]。智能录播教室“课堂录播+网络点播”的教育模式[14],其投入高,通常从几十万到上百万不等,且空间固定,流转效率较低。因此,探索灵活小型、简便实用的慕课演播解决方案成为重要的实践课题。

二、 总体建设思路

本着开放的学习观[15],为了探索高等院校人文素养教育新形式,上海某艺术学院策划于2019—2020年开展围绕“中国审美”主题的系列课程。该课程分“琴、棋、书、画、传统美学”等多个章节,邀请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文化传承人进行课堂讲授,该课程和该系列其他文化素质课程与学分系统打通,并同步进行录制,探索构建在线慕课。

该慕课建设过程中的难点主要有:首先,授课人员、听课人员、空间场地、授课时间均不固定,即课程不同板块授课老师不同,授课时间在每周一至周五的晚上随机安排,面向全校全网,参与人员每次也有一定差异,由于选修课授课时间不固定,造成教室也可能临时更换;其次,课程不同部分之间差异较大,有较多空间场景转换需求,如古琴授课环节需要另设演奏区,书画环节需要另设书画展示区等;再次,同时又需要实现教师讲授和多媒体演示画面的切换。最后,课程需要进行全程录播和在线直播。课程属跨校选修课程,在线直播、课后录播将大大方便课程冲突、距离上课地点较远的学生选修。

正是基于以上诸多需求和现状,需要构建一套性价比高、系统简洁、便携可移动式的网络录播系统方案。具体要求是能够进行多媒体信号同屏接入,搭建简单,操作方便,对教室空间要求不高,也兼具一定的扩展性能。总体设计思路见图1。为实现上述功能,采用以下设备:多组广播级的摄录设备,用于采编,以满足课程多场景的录播直播信息源采集;小型转码设备,用于现场实时转码推流,以实现直播的慕课教学需求;辅助相关空间灯光和拾音设备。

图1 网络录播系统总体设计构思图

三、 关键技术

基于上述条件与需求,技术团队考虑采用双机位摄录、以OBS(Open Broadcasting System)软件为主控单元的录播系统方案,整套系统的全新配置成本不超过10万元人民币。

(一) OBS开放直播系统

OBS是一个用于视频录制和直播推流的跨平台免费开源软件系统,能够轻松快速地支持Windows、Mac 和Linux。它提供实时源和设备捕获、场景组成、编码、录制和广播,通过RTMP(实时消息协议),可以发送到大部分流媒体网站,如YouTube、Facebook、斗鱼等。该软件通过个性化的编码设制,所提供的解决方案可应用于教育、智慧医疗、泛娱乐等。

OBS系统接入便利,采用优化的网络部署方案,能保证安全性、私有性、稳定性,可以实现大规模视频内容分发网络,高并发、低延时,稳定流畅,同时还提供直播录制。所以,本项目选用OBS作为主要录制、直播技术平台,并围绕该平台搭建本次技术解决方案,将OBS安装在高性能移动工作站,通过OBS进行视频源的切换和直播推流。

(二) 摄录系统(拍摄、录音、记录)

拍摄主要靠双机位摄像机,选用sony PMW-EX280。 该款摄像机有着较为出色的高清摄录能力,能实现1920*1080分辨率的高清摄录,配备3片1/2英寸的CMOS成像器,信噪比56dB,采用专业SxS储存卡。该摄像机接口丰富,包含数字分量串行接口(Serial Digital Interface, SDI)、高清多媒体接口(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 HDMI)等,可切换HD42250M和HD42025M格式,十分适合新闻和会议的记录拍摄。灯光配合富莱仕LED灯组,进行场景补光。

录音采用sony UWP-D11(小蜜蜂)无线话筒,该话筒是一款小巧便捷的无线麦克风,提供数字音频级的音质和稳定的模拟FM调制,支持卡农口和3.5 mm输出,能够和摄像机完美整合。该话筒为小型化设备,教师佩戴舒适且隐蔽。

摄像机有自带的存储设备,用来作备份。外部录制设备,也是监看设备,选用ATOMOS监视器,该监视器支持4K分辨率监看,1TB的SSD(固态硬盘)支持2K分辨率的422HQ超过15小时的录制,带HDMI高清接口和3.5音频接口,可以实现音画同步录制。该设备一般用于电影级别的监看,本项目中主要利用其出色的记录及监看功能。

(三) 信号切换系统

考虑到课程中老师会有演示,如弹琴或讲解棋谱,需要架设2个及以上摄像机。多路摄像机视频信号的切换采用的是Blackmagic HyperDeck Studio Mini,该设备非常小巧,但性价比很高,可以实现广播级的录播,最高可达2160P30,接口丰富(两路SDI和一路HDMI),甚至可以通过网线接口直接推流,可以多组插接进行阵列扩展。设备前面板还提供一块小型监看的LCD,本项目中用其进行摄像机信号源的切换。

四、 系统的构建与使用

(一) 系统构建

该系统小巧,主控台可以架设于现场课桌上,现场取电方便,便于连续拍摄,利用校园网结合OBS,实现端到端的全链路响应,以完成直播网络推流(图2)。

图2 基于OBS的多机位慕课录播技术架构图

(二) 系统使用

系统的使用分前期准备、过程管理和后期管理三部分(图3)。

图3 基于OBS的慕课录播操作流程图

1. 前期准备

前期准备即系统现场搭建,主要包括:设备设置,即各个工作定位的安置连接;设备调试,即灯光、摄影录音、总控等的设备调试;人员到位,即所有点位的人员准备。

设备的安装包括现场的灯位、摄像机、录播电脑及相关设备的连接和布置,灯光的调试,影视频源的正常联通,相关课程演示文档和多媒体素材的载入、测试,网络推流的测试。人员的安排包括主机辅机位人员到位,主控人员到位。这些都属于前期准备工作。该系统的操作简便,将OBS进行场景预设后,就可以完成现场操作,摄录人员以多机位固定架设为主,对景别、光圈、焦距应用固定参数的配置方案,使得操控人员经过简单培训即能够上手掌机。

2. 过程管理

本项目的过程管理分为现场调度,技术保障及突发事件处置,不同景别的摄录控制、录播和直播推流环节等板块。过程管理主要围绕OBS系统展开,现场主要有四组场景来源:开场封面、实时现场信源、影音多媒体资料、教学课件;其格式多达七八种,需要通过切台、信源整合进行画面整合和实时推流,并且全平台由SDK支持。

OBS提供了非常开放自由的流程定制搭建可能, OBS主要流程和参数设置如图4所示。

图4 基于OBS的内部设置图

设置完成后,能实现开场、多机位信源切换、外部素材实时导入、同屏开窗、直播推流、直播录制全过程,由一人就能进行全控制,为慕课制作过程提供很强的便利性。

3. 后期管理

后期管理包括:资料拷贝,即慕课所需要的课内课外资料、题目作业的拷贝储存;后期剪辑,即对录制视频的素材进行空废镜头剪辑、校色,使得最后成片更加紧凑,字幕、特效合成、音乐音效编配;归档,即多媒体素材的整理归档,也包括对直播情况的回溯、数据统计、总结问题等。

4. 使用绩效

系统搭建完以后,流转于三个教学空间进行录播推流。在2019年上半学期的实际运作中,共录播四十多场,线下学生四个班共计400名,线上直播处于试运行阶段,目前观看量为100人(次),后续将逐步开放推流。

通过对授课老师、操作人员、学生的调研反馈发现,由于设备轻便小巧,架设在课堂中并不突兀,授课老师在多场景中转换授课,并没有明显的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信息通信技术)不适感。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按流程操作,有条不紊,各个点位衔接顺畅,尤其是与总控的配合默契。设备架设并未影响和侵占线下学生的学习空间和氛围,线上学生的学习流程也有效。整套系统达到了既定目标,后续还能进行录播回看,增加了课程的柔性和延展性。

五、 结语

人文素养课程正成为高校教育中的重要一环,由于其量大面广,形式多样,延续性强,强调个性化,所以十分适合利用慕课的跨时空优势进行构建。随着网络直播技术的成熟,对于现场展示和互动要求较高的人文素养课程,有必要进行直播实践探索。本研究探索“中国审美”系列人文素养课程的录(直)播慕课建设实践,在上海某艺术院校实现了多机位多场景录制,突破了场地的不固定和专业人员的限制等难点,利用开源的OBS直播系统,创建了一种性价比较高的、小型简易且可移动的慕课录播解决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该方案不但便于同屏录(直)播多信源接入,也并未对参与方造成常见的ICT的抵触和不适感,为人文素养慕课教育提供了一种柔性化的高性价比的实施方案。

猜你喜欢

机位录播摄像机
附着全钢升降脚手架不同步升降性能研究
2019东营地震抗灾演习直播方案
益阳安化县云录播室使用培训班开班
用迷你摄像机代替眼球
新录播时代
基于分布云和Logistic方法的微格录播系统
数字化视频录播教室是“香饽饽”
超越常规 更进一步 5月24日上午场9机位实拍图解
高清新阵营
看透佳能心FS11摄像机构造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