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杭州方言保护及其英译初探

2020-10-21阮佳程

科学与财富 2020年8期

摘 要:吴语区是中国语言流失最快的区域之一,杭州方言亦是如此,因此其保护和推广刻不容缓。另一方面,随着G20杭州峰会的召开和即将召开的2022年杭州亚运会,杭州的国际知名度也将不断提升,如何将杭州方言译成英文从而使世人领略其风采也颇具意义,因此本文将对杭州方言的特点、英译和保护提出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杭州方言;方言英译;方言保护

一、简介

杭州话原则上指吴语—太湖片—杭州小片方言,分布区域大致东至余杭下沙,南到钱塘江边,西自五云山、转塘至留下附近,北经拱宸桥至余杭三墩,东北经笕桥至余杭乔司之间。杭州是浙江省省会,也是浙江省最大的城市之一,但杭州话却是浙江吴语中最小的方言点之一,以杭州话为母语的人口约在120万-150万之间。然而,随着杭州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以及全面推广普通话的推进,这一数字仍在不断减少中,有数据显示在1-20岁的青年人中,我国各大方言中吴语的保留比和留存比仅为3%,位于各大语言之末,许多新世纪出生的杭州本地人已渐渐丧失运用杭州话进行对话的能力,吴语是所有方言中流失最严重的。杭州话具有30个声母,45个韵母,7个声调。杭州话为汴梁话和江南话的结合,保留大量儿化音,也是吴越江南的重要代表方言之一。

二、杭州方言特点

1.具有官话特征

杭州话属于吴语太湖片,具有吴语的一般特征,但是受官话的影响很大,主要是因为宋朝从汴京迁都临安,北方居民与临安本地居民的语言结合而成,兼具吴语与官话特征。据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载,从建炎元年(1127年)到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30年间,进入杭州的北方居民已超过当地人口。当时南渡人民带来的以汴梁为主的当时宋朝的北方“官话”,对南方本地话施加影响。使杭州话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起了很大的变化,染上了浓厚的宋朝时的北方话色彩。据《咸淳临安志》,从乾道到咸淳的一百余年间,临安府治所钱塘、仁和两县人口数量增加了三倍多。可以推测,南宋时期临安城里的居民绝大多数是北方移民。由于人口数量众多,加上政治、文化等因素的作用,移民所带来的北方话对杭州话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促使它变成一种带有众多官话色彩的方言。清代,杭州作为浙江行政首府以及闽浙總督府驻地,受北京官话的影响要大于其他地方。

2.具有大量儿缀词和儿化音

杭州话中儿尾词的数量非常多,这个“儿”是自成音节的词尾,称之为“儿尾”,其与北京话后缀中的“儿”不同,北京话中的写出来是一个独立的字“儿”,但是读音却是弱化轻读的,与前一个字合成一个音,它依附在前词的末尾,只起到一个卷舌的作用,而不是独立成一个音节,而杭州话中“儿”相对独立,自成一个音节。杭州话中的儿缀词层出不穷,如傍晚称为夜(ya)快边儿,出去玩称为耍子儿,一会会称为一歇歇儿,麻雀叫作麻巧儿,小孩子称为小伢儿,吃零食叫作吃消闲果儿,山核桃叫作沙核桃儿,谈恋爱约会叫作靠位儿,与人AA制叫作敲(kao)瓦片儿,形容一个人的身材称为条杆儿,筷子称作筷儿,勺子叫作飘儿。以下两句老底子(以前)的童谣就很好地反应了杭州话儿缀词的特征,它们是:“小伢儿,搞搞儿,搞得不好闹架儿”和“杭州小伢儿,头上戴帽儿,坐滴小凳儿,吃饭用筷儿,吃汤用飘儿,吃好搞搞儿。”第一句的意思是小孩在玩耍时如果一不注意玩得不好就会吵架,第二句的意思则是小孩戴着帽子坐在板凳上用筷子吃菜,勺子喝汤,吃完之后就可以自由活动去玩耍。

三、杭州方言英译

随着2016年杭州G20峰会成功地召开以及即将到来的2022年杭州亚运会,杭州的知名度将在国际上有很大的提升,再加之以杭州西湖和京杭大运河两处世界遗产以及即将申遗的良渚文化遗址,杭州必将蜚声国际,吸引世界的友人到此处探寻。因此如何将杭州的语言文化以其自身特有的方式推向世界则成了重中之重。

1.杭州方言中多义词的英译

杭州方言中有一些词汇,它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对这些不同的意义,需要进入杭州地域文化语境才能准确识别。故此,这类词的英译以意译为佳。

如“沃滋搭味”是杭州人经常说的一个词,有两个意思,分别用来形容人和事。

例句1:格种沃滋搭味的生活我就不高兴做。(鲍士杰,1998)

在这一句中就有两个一词多义的词,即“沃兹搭味”和“生活”,“生活”有两种意思,第一种可以和“做生活”搭配,意思就是干活和做工作的意思,另一种则是杭州话中特有的搭配,即“吃生活”,吃生活”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凡是因不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约束,不遵从法律法规,而受到训诫乃至惩罚,杭州人称为“吃生活”,因此在遇见这种搭配时可以翻译为be punished。如果一个人很欠打,或者小孩做错了事,那么家长就会对孩子说“吃生活”。

另一个一词多义词就是“沃兹搭味”,它可以用来形容事也可以形容人,形容事时表示事情不顺心,很糟糕,有麻烦;形容人时表明此人不直接,说话拐弯抹角。此例句在这用的是第一种形容事的意思,因此可以翻译成 “I am not willing to take this troubled work”.

例句2:你接个人伽沃滋搭味的。(鲍士杰,1998)

此句中该词运用的就是第二种意思,用来形容人不直接,因此可以翻译成“You are not straightforward”.

2.杭州方言中委婉语的英译

人们为了避讳禁忌, 往往需用委婉语,杭州人也是如此。对此类表达,多采用直译注释加意译的方法。因为词汇中隐含的意义杭州人了解,但非杭州人会缺乏相关的背景知识,如果直译过去,译文只能反映其词汇表面意义,不能表现其隐含的意义。

如“嚼舌头”一词,如果直译就会成为“chewing ones tongue,”这会使许多外国人一头雾水,根本无法弄清其中的真正含义。其实在普通话中就是嚼舌根的意思,委婉地指出一个人八卦多事,爱管闲事等,因此就可以简单地翻译成“chat, gossip or wag ones tongue”就行,这样简洁明了。

还如 “他到龙驹坞去了“这一表达,對于非杭州人来说都是一头雾水,更别说是外国人了。其实龙驹坞是杭州的一处墓地,这句话就是委婉地指出某人去世了,可用直译加注释的方法译成“He went to Long Juwu, and it is a crematory in Hangzhou”, 或者可以直接意译成“He passed away” or “His time has come”.

再如“我去了一趟西(xi)湖(wu)饭店”, 这是对某人去了一趟厕所的委婉,因为“尿”和“屎”用杭州话连起来读与“西湖”一词的发音谐音,因此才有此委婉语,翻译时可直接意译成“He went to the washroom.”

3.杭州方言中数字的英译

杭州方言中大量出现数字,其中三、四、七、八的使用程度很高,这类词汇的翻译宜采用意译。

如“瞎三话四”或“瞎七搭八”又或者是“搞七廿三”,指的都是没有根据地胡说,乱说和瞎说,翻译时可以直接翻译成“talk nonsense” 或者“bullshit”。

还有“老七老八”或“老三老四”,形容一个人故意摆架子,故作成熟态,自以为自己很了不起小小年纪什么都懂,摆出一副居高临下的姿态和那个年龄不该有的成熟气息。可以意译为“flaunt one's seniority/ put on the airs of an old-timer”等。“你拨我虚心点儿,别老三老四/老七老八”这一句子可以翻译成“You shall be modest, never put on the airs of an old-timer.”

又如“鞭三饭”一词,在杭州俗语中有“我请你吃一顿鞭三饭”这样的表达,乍一看以为是我要请你吃饭,实则是我要打你,作弄你和欺负你。“鞭三饭”一词就是大人对孩子的惩罚殴打的意思,带有消极意义,并不具备表意的“饭”的意思,可意译成“punishment and bully.”

四、杭州方言保护及推广

吴语区方言发音与普通话发音大相径庭,再加上吴语区多为经济发达地区,外来人口众多,全面推广普通话工作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启动,这些原因加在一起就导致了吴语区的语言传承率和使用率在全国范围内成了最低。笔者为杭州市远郊江干区人,据其二十多年生活经验看,杭州本地方言流失严重,近乎只在公交车上能听见中老年人说杭州话,各中小学皆只能听见普通话,20岁以下的年轻人鲜有说杭州话的,因此笔者认为杭州话的保护与推广刻不容缓,提出以下几点拙见:

1.在全市中小学范围内可开设杭州语言与文化课程,请一些了解杭州历史及语言文化的人教授孩子杭州话,并在讲到一些特有的典故时可以加以说明,让孩子们更加了解杭州的历史与文化,对自己的家乡有一种自豪感。笔者曾在小学时上过一门叫《我与杭州》的课程,可惜上课用的语言全是普通话,没有参杂任何方言。

2.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用普通话报完站名后,可以再用杭州话报一遍站名。这一点可以效仿广州地铁,用普粤双语报站,这样可以使年轻人更多地接触到方言。

3.文化和教育部门可以发动编纂杭州话词典,以书面形式保留这一语言,杭州本地艺术工作者可以推出杭州方言版的歌曲和童谣,增强人们的地域认同感。

4.方言的缺失归根结底是家庭教育的疏忽。根据笔者本人经历,家中的长辈在与七八岁的小外甥对话时皆用普通话,幼儿所处的语言环境是普通话,而不是杭州话,如果家长从小抓起,对孩子说方言,重视孩子方言的发音及熟练度,使其暴露在一个方言的环境中,那么杭州话将会很好地保存和推广下去。

五、结语

本文结合笔者本人亲身经验以及杭州话研究学者的观点写作而成,介绍了杭州话的两大特点即与官话相似和儿缀词繁多,初步探究了杭州方言的英译可行性,提出了对保护和推广杭州话的一些可行性意见和建议,对杭州语言文化的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鲍士杰.杭州方言词典. 1998.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陈洁.杭州方言文化负载项的英译策略研究.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6.28(3):63-65.

[3].陈洁. 译随境变:杭州方言英译初探.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1):88-92.

[4].戴敏.方言对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综述.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20(2):9-10.

[5].傅国通.浙江方言词.内部发行.1992.

[6].傅国通,殷作炎.普通话导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7].徐越. 杭州方言儿缀词研究.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2):93-97.

[8].颜逸明.《吴语概说》.华东师范大学出.1994

[9].游汝杰.略论汉语的方言岛,《著名中年语言学家自选集?游汝杰卷》.安徽教育出版.2003.

[10]游汝杰.《汉语方言学教程》,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阮佳程(1995年10月21日),性别:男,民族:汉族,籍贯(精确到市):浙江省杭州市,学历:硕士研究生(应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