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作原则下《鬼子来了》中翻译官的伦理选择

2020-10-21唐女杰程里欣

青年生活 2020年20期
关键词:合作原则译者

唐女杰 程里欣

摘要:近年来,翻译学者们较为关注战争背景下译者面临的伦理冲突。但纵观前人研究,大多以翻译史角度来探讨译者伦理本身、伦理与语境,鲜有人基于文本分析译者选择的伦理。《鬼子来了》是以抗日战争为背景的中国电影,其中翻译官交传场景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本文采用格莱斯合作原则理论,统计译者翻译时违反和遵守合作原则四準则频次,发掘译者选择伦理,并探讨其背后原因。

关键词:合作原则;《鬼子来了》;译者;伦理选择

引言

伦理是翻译研究中一个重要问题。学者们将译者置入具体情境中,发现译者面对语言、身份以及文化的冲突时伦理选择各异。武田嘉世子分析《鬼子来了》中翻译官对攻击性言论的翻译策略,发现其扮演叛国者角色,引发译者身份和职业忠实度的思考(2014)。战争题材影视作品因其鲜活动态性具有研究价值。《鬼子来了》中翻译官在为中国村民和日本军人交替翻译时对内容做了极大改动。本文从合作原则角度探讨翻译操控为何出现?体现译者什么样的伦理道德?并发掘背后原因。

一、译者伦理、合作原则与翻译

关于翻译伦理的讨论主要分为两类:职业和情境、皮姆(2012)认为译者应介于信息传递者、交流介入者、任务承担者以及影响实施者的多身份之间。切斯特曼同样关注职业伦理:即译者对原文、服务对象、职业的忠实。译者首要身份是被置于动态翻译语境中的跨语言交际者,但在不同情境中的译者可违背职业伦理,选择应对情境的伦理道德。

合作原则由美国语言学家格莱斯提出,具体分为质量、数量、关系、行为四类准则,确保对话双方真实、关联、浅显地交换恰当信息。然而实际会话中,违反原则的情况更加常见。译者在口译时需基于自身理解推测源语说话者话语深层含义,用恰当的目的语表述给目的语听话者。这个过程是对语境和文化的选择。《鬼子来了》中的翻译官在面临各种语境、情境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

二、译者的选择和操控

《鬼子来了》是2000年姜文自导自演的一部具有很大影响力的二战题材影片。讲述游击队绑架了日本兵花屋小三郎和翻译官董汉臣,送到挂甲台村马大三家让其看管。花屋起先决意以死殉国,而董利用花屋语言障碍求生。花屋提出若村民把他和翻译官送还给日本宪兵队,日军就以两车粮食作为交换。村民商议后接受了花屋的条件。马大三带领村民送两俘虏回宪兵队。宪兵队长酒冢表面对马等人客气,但背后指责花屋让皇军蒙耻并殴打了他。宪兵队去村子和村民联欢送粮,酒到酣时却乍露杀机,血洗了挂甲台。

本文基于合作原则,以董汉臣汉日翻译对话为语料,按照冲突存在的语境和情境,将对话语料分为四类:人身安全、个人尊严、民族利益、民族文化,统计遵守和违反四大准则的频次,分析翻译官在遵守和违反准则时的操控和伦理选择,并探究其原因。对话共有50组,违反和遵守情况统计如下:

由根据切斯特曼的四大伦理模式中的“责任伦理”,译者对职业的忠诚、对原文理解的中立和真实、对自己专业性的维护选择以及对对话双方的忠诚都是职业伦理,若译者没有选择职业伦理,必定有原因。

村民审问了被送到马大三家的俘虏董汉臣和花屋。此时两人的生命掌握在马等人手中。花屋认为被敌人俘虏有辱日本皇军的伟大形象,因此让村民杀了自己,并想尽办法自杀。但董不惜一切保全性命,这是人受到生命威胁时的本能。董在村民的审问误翻花屋的话以确保自己生命安全,违反质量准则;提供关于日军装备等多余信息,违反数量准则;误译花屋的挑衅言论,违反关系准则;多次在会话中重复“不要杀他”,违反行为准则。此时花屋对董汉臣的人身安全不够成威胁,所以他把中文准确翻成日语。但董故意误译花屋的每一句话,违背对翻译内容忠实的职业伦理,选择了情境伦理,拒绝翻译给自己生命造成威胁话语。中国文化认为保全性命是完成其他事情之基本,故董汉臣和花屋面对生死的选择迥然不同。从董的翻译可以看出译者在面临人身安全的冲突时,并非只会拒绝该翻译工作,而是审时度势地判断,对不同威胁程度的客户,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面对生命威胁较小的客户,违背忠实职业伦理。顺从对自己生命威胁大的客户,选择情境伦理。

然而,当他们被送回宪兵队后,村民和日本宪兵队对翻译官的生命都不会构成威胁时,董汉臣一反之前任意操控翻译的行为,遵守起四项准则。在大家欢庆时,酒冢发表讲话,董立即从自己位置起身为酒冢翻译。他照原意把酒冢的讲话真实转化成村民能理解白话,准守质量、数量和关系准则;语言表达清晰,符合行为准则,遵循了职业伦理,对服务对象忠诚。因为此时他的个人生命没有受到任何威胁。且酒冢让花屋说中国话时,董知道花屋说的几句中文意思,若照实翻译会惹怒酒冢,给花屋人身安全造成危险,但是他仍然忠实传达。由此看出,只要和自己的人身安全不冲突,译者还是会选择职业伦理,忠实于原文和客户。

当涉及到个人尊严、民族利益和民族文化时,董汉臣又做出了不一样的选择。花屋被关押在村里时,辱骂董和村民是“支那猪”,而董为避免冲突,违背质量原则和关系原则,选择情境伦理,译成“他要吃白面”。董审度花屋所提条件对村民来说极其有利,他如实将花屋的话转达给村民,遵守质量准则,恰当选择了职业道德。为了让村民相信自己,花屋将自己农民后代的身份、和酒冢队长同乡情谊告诉村民,拉近与村民的关系。而董懂得中国农民重视乡里之情,所以此时违背数量准则,选择情境伦理,将花屋的话以更加亲近村民的方式表达出来,以达到让村民信服的目的。

结语

本文运用合作原则理论分析《鬼子来了》翻译官董汉臣的翻译话语,发现他作为中国在翻译中为民众谋取利益。译者本需遵守职业伦理,忠实而准确传达原语意义,但是在不同的情境中需要根据情况而选择不同的情境伦理:生命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时,译者顺应威胁大的客户;当人身安全的到保障时,个人尊严让步于民族利益;译者在文化语境中根据不同情境推动对本民族有利形势的发生。该结论丰富了译者的情境伦理理论,为译者的伦理选择提供了更多内容。

参考文献

[1]韩子满.(2017). 轻视研究对象——当前国内翻译研究的一大症结[J]. 当代外语研究(5):66-71:95.

[2]王颖频.(2015). 动态顺应: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与制约[J]. 上海翻译(4):76-79.

[3]肖晓娟.(2011). 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视角下《爱玛》中的对话翻译研究[D]. 中国石油大学.

[4]徐盛桓. 礼貌原则新拟[J]. 外语学刊, 1992, (2): 1-7.

基金项目:《抗日战争时期重庆报刊上的军事翻译研究》项目编号CY19231

猜你喜欢

合作原则译者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语网络流行语在不同语境下的分析
会话含义在广告语中的体现
合作原则下的《老友记》语言幽默分析
从格莱斯的“合作原则”分析网红papi酱的语言风格
从话语分析理论看《暮色》中男主角参与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