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高教社2018版思修课“修订说明”一文谈教材与教学的话语方式

2020-10-21林航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26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程教材

林航

摘 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修訂说明》对新版教材话语方式的转变背景、任务、具体要求作出了说明。与此同时,教材自身的话语方式和教师根据教材进行教学时使用的话语方式是两个持续相互影响和作用的方面。得益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新理念,在教材和教师的话语方式两个维度这里,都将得到更好的改进和良性互动。

关键词:话语方式;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思想政治课程;

教育领域的“话语方式”这个范畴包含的以及邻近的范围甚多,例如言说方式、阐释方式、阐述方式、教学方式等,而且当然还不仅于此。对于教学过程中话语方式的研究虽然已经多有展开且成果丰硕,然而,本文将从一个非常特定的角度对话语方式进行一个考察,那就是,通过发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修订说明”(以下简称“修订说明”一文),来谈论这门课程和教材的话语方式的一些相关问题。

从理论上概念上需要首先注意的是,话语方式的层次性相当丰富,仅仅就它的主体性和承担者,就马上带出了这两个基本方面,分别是,第一,教学自身使用的教材的话语方式,以及第二,教师在使用教材进行教学中的话语方式。对话语方式承担者或主体的这两方面的区分——就像我刚刚说过的那样——之所以对于目前的这个论题是首要的,是因为,一般人们往往容易只把注意力投向其中的一方面,比如,只注重教材自身的行文方式,或只注意教学过程中的话语方式。

即使是那些能同时注意到上述两方面的人,不难设想,也需要投入相当多的思考精力,才能厘清并记得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因为这两方面不仅是不完全相同的,而且也是有着相互影响的发展性的动态关系的。

对于它们不完全相同这一点,很清楚明白的是,教材的话语方式和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的话语方式当然不完全相同——除非一个教师机械地复读教材原文。对于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地交互作用着这一点,需要得到详尽得多的解释,而且如果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的话,对此也是不难想象的,比如,一旦教师注意到教材的话语方式是有着特定的模式的,那么,教师原先设定准备的教学话语方式,就会随着这个教师对于其所意识到的教材话语方式的程度,而发生着不同程度的改变和调整。我想表达的观点还包括,事实上刚才的这个作用过程是相当复杂、微妙的,限于篇幅,这里只能就这一点谈论至此。

与高校思政课2018年版的其它几本教材的修订一样,修订过程都经过了反复磋商和研究,而且,最重要的背景和理论基础,是对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贯彻和融入。这种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准确、全面、充分地反映到教材中的重要背景和要点,恰好也与本文所讨论的问题形成了同构性。正如“修订说明”一文所说的,“对理论界相关研究成果仔细盘点,努力使新的教材更加切合师生教与学的需求、符合新时代大学的认知与接收的特点”,与此对应的,恰好有一部分甚至是重要的一部分内容,落在了话语方式这一领域之内。

根据教材修订组的修订说明中关于修订思路的解释,对于上述的核心任务要求,在教材修订中,是具体化为几个要点的,其中,除了立足新时代、贯穿新思想、着眼新要求之外,还有一点正是“运用新话语”。那么,是什么样的新话语?教材自身如何运用新话语?教师在使用新教材教学的过程中如何运用新话语,这些事情是我们密切关心并且需要继续得到说明的。

上一段刚刚说过,在贯彻核心任务要求的时候有四个要点。第四点运用新话语当然与本文密切相关。但是,不要忘了,立足新时代、贯穿新思想、着眼新要求,这三点对于核心任务要求的具体转化也都或多或少影响着或要求着话语方式的转变。无论是对于新教材自身,还是对于教师的教学,话语方式的树立和变化都受到这些因素的强烈影响。教材自身和教师教学的话语方式当然已经(对于前者而言)或即将(对于后者而言)被这些因素影响着。我们当然需要阐释好新时代、新思想,把握好党和国家对教育、对青年的新要求。

在此基础之上,我们现在到了一个最为直接的时刻,即直接面对“运用新话语”这一具体贯彻核心任务的要点上来了。“修订说明”一文对此开宗明义就指出,“教材行文,需要准确、贴切、简明,但这种规范要求,绝不等于呆板枯燥、空洞抽象。”

可以说,对于思政教材的行文方式、话语方式、言说方式,几乎所有人,无论是教材编写者、教材的各种使用者,乃至于社会公众,都有着一种似乎约定俗成的看法,认为思政教材的话语方式是教条的、冗长的、抽象的,等等。总之,许多人对于教材话语方式的直觉印象以负面的为主。这是笔者无法同意的。也是笔者认为需要纠正的一个偏见。

对教材话语方式的种种偏见,主要原因有几点,而这些偏见的主要原因,恰好最主要的就是对于教材话语方式的理论基础、理论背景、时代要求没有足够的了解。对原文没有仔细阅读、不读原著就加以评论、喜欢以否定意见作为标新立异的表达手段,这些本来只不过是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在当代新媒体和自媒体时代似乎也没有变得更少且似乎有愈演愈烈的迹象。然而,我们认为,这种不理解的想法是不能接受的、需要纠正的。对教材自身或对教师的话语方式的错误印象有一定的现实性,但它不是重点,或者说,根据新教材、新时代思想,以及这些新教材、新思想所对应的新的话语方式要求,它将不能再是我们的印象或现实状态。

具体来说,思政教材行文的看似枯燥、空洞、抽象,需要代之以理论化、简明、深层次阐释等的正面理解,并且重要的是,就本文的论点而言,需要代之以对于话语方式的正确的看待和重新看待。一方面,枯燥、空洞、抽象的话语方式是以往的一些既有现象和人们的印象,而它需要代之的理解方式刚才也已经得到了说明,另一方面,按照“修订说明”一文的说明,“ 2016年5月召开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和教材体系整体建设、统筹推进的明确要求。”

话语体系需要创新。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中,同样如同在其它几门新版思政教材中一样,更加质朴、清新自然的语言,精彩的“金句”,有新时代特点的、新时代气息的话语来进行教材自身的叙述,理性分析和感性亲切的融合,理论的深入阐述和具有感染力的表达,这些更加明确具体的对于话语体系的要求和标准,在新版教材那里已经实施了。与此同时,在教师使用教材和教学这方面,相应的,新的话语方式也需要根据对核心任务的贯彻和教材自身的话语方式,进行适当的调整转变,从而形成教材自身话语方式和教师根据教材进行教学的话语方式相互正向影响、良性发展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 本教材修订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修订说明[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5):22-27.

[2] 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课程教材
教材精读
思想政治课程教师应具备的课程能力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的五年制高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艾思奇《大众哲学》对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