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港澳大湾区港产城协同发展策略

2020-10-21李泳华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8期
关键词:策略

摘  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明确其分工定位对促进广东省产业升级与经济发展、进一步释放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对外开放当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港;产城协同发展;策略

引言

城以港兴,港为城用。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一城一港”总体发展布局下,港口、产业、城市相融共促,高度关联。随着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我国港口加快转型,需要从区域一体化发展角度,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的港产城协同发展关系。通过对粤港澳大湾区港产城发展的历程和特征分析,从区域一体化发展角度,对新形势下区域内港产城加快转型升级、提升发展质量提出策略。

1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信息资源的开放共享意义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等多个地区,地区形成大型城市群,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的第四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在地理位置上相互连接,经济及贸易合作较为紧密。自改革开放后,广州等地区经济发展迅速,这些城市都是我国典型的发达城市。21世纪初期,粤港签署《高新技术合作安排协议》,两个地区科技成果交流频繁,促进两个地区的科技发展,在关键领域重点项目建立后,粤港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为粤港澳大湾区合作进行铺垫。粤港澳大湾区中的科技机构经多年发展后,科技体系自成一派,科技资源较为雄厚,成果为社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在粤、港、澳地区合作中,各个地区都具有大量的科技组织机构,中小企业成长速度较快,地区间的科技信息资源互通,有利于实现科技成果的有效对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地区间的科技共赢。

2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基础与优势

我国拥有渤海湾、杭州湾、北部湾等湾区,其中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现有各湾区中发育程度最成熟的地区。香港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珠三角地区拥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深圳有着强大的创新创业实力,已经兼具了纽约湾区(金融中心)、东京湾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旧金山湾区(创新中心)的主要功能。从当前的发展情况看,我国粤港澳大湾区在制度建设、产业基础、交通区位、文化积淀和人力资源等方面都已具备了打造世界一流湾区的基础与条件。(一)“一国两制冶和改革开放前沿的政策优势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也是“一国两制冶的实践区。1980年,我国设立深圳特区、珠海特区;2009年,设立横琴新区;2010年,设立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2012年,设立南沙新区;2014年,设立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2015年,设立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9年,设立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等。这些地区被赋予国家级特区、新区、自主创新示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区域合作示范区、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等一系列改革开放示范任务,拥有改革开放创新先行先试的政策集成优势。(二)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集聚的产业优势香港是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和国际自由贸易港,金融服务业、商贸物流业、商务服务业和会展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高度发达。澳门是与蒙特卡洛、拉斯维加斯齐名的世界三大赌城之一,也是全球知名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业、酒店业、娱乐业等长盛不衰。珠三角地区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具有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坚实基础。其中,广州自古以来就是华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除了汽车、石化、电子信息三大传统支柱产业外,目前正致力于IAB(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和NEM(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3粤港澳大湾区港产城协同发展策略

3.1准确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内涵要求

《规划纲要》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规划背景、总体要求、空间布局进行了详细阐述,对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紧密合作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共建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等作了细致的规划和部署,对规划实施作了严格而具体的要求。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大湾区建设在国家发展布局、新时代改革开放大局和国际竞争格局中的战略地位,全面准确把握党中央战略意图和《规划纲要》的要求,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主动协同港澳做好谋划落实工作,携手港澳高起点高质量推进建设。

3.2建设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1.实现科技信息资源的采集及汇总。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接口衔接,将科技文档导入系统,政府科技管理部门所获得信息资源,根据合约形式按期提供。积极鼓励企业自行上传科技成果信息。探究科技信息资源的价值,并利用大数据及云计算技术进行分析,明确现阶段的科技研究热点及技术成果,对科技创新发展的趋势进行分析。2.强化科技信息资源的管理。针对已经汇聚的资源,根据相关规定公开,政府科技管理單位根据国家法律规定提供无条件公开服务,企业的科技信息若涉及科研成果等,可设置为付费观看,信息共享平台中的用户需要实名注册,保障技术成果及科研人的权益。3.保障用户服务的精细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包括政府科技管理部门及科技机构等,根据提供的信息资源不同,平台根据类型及领域进行划分,为平台中的用户提供精细化服务,实现资源的高效对接。

3.3切实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落地落实

作为党的理论教育和宣传主阵地,党校必须在学习研究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要论述和《规划纲要》上积极作为,准确领会精髓与核心要义。带头学深悟透,深入学、反复学,力求整体把握、全面系统。带头宣传阐释,努力推出一批有理论和实践价值的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决策成果。积极宣讲,全力做好全省党员领导干部的集中培训工作。带头贯彻落实,把党校贯彻落实的思路和举措谋深、谋细、谋实,全面融入学科建设和教学专题,全方位、深层次推动进课堂、进科研、进头脑工作。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度对接“中央要求”“港澳所需”“广东所能”“湾区所向”,全力以赴推进大湾区建设,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理论支撑、智力支持和舆论引领。

3.4优化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结构

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挥交通基础设施作为区域经济产业协同发展的基础性、保障性作用,形成布局合理、衔接顺畅、功能完善、运作高效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构筑区域内快速交通网络,构建连接区域内各港口和产业集聚区的城际快速交通网络,实现区域内生产要素的快速流通,提高区域内各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加快区域港口疏港铁路专用线建设,推动铁路专用线直达港口和物流中心;完善江海联运码头建设,进一步构建内通外联的海铁联运、江海联运网络,并加强与内河码头、内陆无水场站对接,优化运输结构,降低公路集疏运比重。加强产学研合作,完善多式联运技术标准体系,发展多式联运先进技术装备,研究推动多式联运信息、工艺、服务标准化建设,提高港口物流供应链协同水平。

3.5加快区域港产城绿色智慧发展

推动智慧港口建设,鼓励、引导和推动市场主体、城市管理者通过运用5G通信、云计算存储等技术,加快港口、产业、城市相关信息的联动和整合,通过信息互联,促进港口、航运、物流、临港产业、贸易、金融、旅游休闲等资源的协同和集成。鼓励港口、航运、铁路、公路等领域龙头企业深化合作,提高供应链物流智能化、自动化水平,形成港口与产业、城市互联的有机整体,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个性化、一站式综合物流服务。推动港产城协同发展,实施区域碳排放控制区示范工程,鼓励新能源车船、船舶岸基供电、能耗排放在线监测等技术的推广应用,统一节能环保技術标准,实现区域内环保设备技术兼容对接。统筹、集约使用区域内的岸线资源,推动沿岸高能耗、高污染产业转移,构建宜居宜业的港口城市圈。

3.6采取多措并举方式,提高各城市的人才吸引力

产城融合的根本出发点在“人”,人口集聚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城市是产业与人口集聚的最终形式。大大湾区创新系统现阶段还处于弱协同状态,创新系统的协同程度仍有很大提升空间。相关部门应当针对现实情况,采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法制保障、加深文化交流、培育利益共享机制等措施,用以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系统协同程度的提升,整合金融、产业、科技、人才资源,打造世界一流创新型湾区。

结语

在市场驱动下,粤港澳大湾区已形成“大城大港、小城小港”的发展格局。随着近年来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提升,第三产业产值在GDP中的比重在上升,区域经济对港口的依赖度在下降,粤港澳大湾区港产城发展进入新阶段。

参考文献

[1]  贺建风.珠三角城市群形成与空间结构演变研究[J].现代商业,2007(14):180.

[2]  陈航,栾维新.港口和城市互动的理论与实证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42-46.

[3]  向晓梅,杨娟.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发展的机制和模式[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17-20.

[4]  陈秀英,刘胜.服务业空间转移与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基于区域专业化视角[J].港澳研究,2018(4):75-85+94.

作者简介:李泳华,1982年12月出生,女,汉,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助理讲师,本科,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在职人员高级课程研修班学员,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猜你喜欢

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计算教学中“算用结合”的有效策略
大班美工区材料投放策略的实践与探索
凸显对比策略 促进数学思考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