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碎片化时代背景下的情报收集分析与收集策略探讨

2020-10-21沈卓敏

科学与信息化 2020年4期
关键词:情报学

沈卓敏

摘 要 随着技术和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信息的迅速和广泛传播正在开启一个碎片化的新时代。本文首先讨论了信息的不完全性、不透明性、不可靠性和不对称性,以及它们如何逐渐增加情报分析和收集的复杂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从当前这个进退两难的困境中拯救情报学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情报学;信息碎片化;情报分析;情报收集

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各类数字技术、传输技术与网络技术广泛运用于人类的日常生活中,信息传播的途径和速度均达到了一定高度,遗憾的是,信息发布的门槛却逐渐下降。加之全球化势力在人类社会、政治、教育文化等多个领域不断扩张,信息爆炸的时代已经不可避免地到来,受众对于信息的诉求和迫切程度也日渐增加,但是对于信息的处理能力却并没有随之提升,甚至在面对海量信息时,界定和分析能力逐渐模糊乃至丧失。在这样的背景下,信息被不断割裂,信息传播的体系也被不断瓦解,碎片化时代开始渐渐侵蚀人类生活,情报学也因而无形中陷入了困境。

信息是一种社会现象,信息经加工、整合,汲取有特殊价值的部分后可变成用于决策的情报[1]。可见,情报的分析和收集依赖于信息的正确性、可靠性、完整性等多方面的因素。但是在当前碎片化时代背景下,人们更多地追求快速、便捷、多元与刺激,以至于信息资源的碎片化逐渐被忽视,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迎合了部分人群追求的“速食文化”,信息的爆炸式增长也让碎片化更加有所依附,因而要从根源上逆转现状是不现实的。这也就意味着,情报学正面临着空前的挑战,我们无法从根源上解决这一问题,故而只能在信息的提取、整合等方面加以干预,防止碎片化信息进一步钝化公众对于有效情报的感知力与洞察力。

1碎片化信息的特征

在当今社会,碎片化信息铺天盖地,呈现出不同的形式特点,在多个方面对情报的分析收集造成了障碍。

1.1 信息不完全

随着信息传播的渠道以及获取信息的平台数量激增,人类对于情报的爆炸式需求往往导致在传播过程中重要信息的缺失,以至于整个知识体系遭到拆解甚至彻底崩裂,而网络的迅猛发展更是为这些被割裂的信息进行重新排列组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媒介,推动了信息进一步走向碎片化。

在经济学范畴内,信息不完全不仅是指绝对意义上的不完全,即由于认识能力的限制,人们不可能知道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发生任何情况,而且是指“相对”意义上的不完全,即市场经济本身不能够生产出足够的信息并有效的配置它们。而事实上,人类目前确实面临着“相对”意义上的信息不完全,不少信息发布的平台很难鉴别这些零散信息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因而很难整合成完整的情报,极大程度上降低了信息传播和收集的效率,资源不能实现最优配置,从而出现市场失灵的极端状况。

1.2 信息不透明

人类目前处于一个信息高度泛滥的时代,但信息的大面积公开并不意味着信息的透明度也随之提升,相反地,信息越是繁杂纷扰,就越为信息不透明化提供了便利。而那些在信息披露上有所隐瞒有所遮掩的平台,也让公众对其丧失了信任,长此以往建立起的信息壁垒就愈加难以克服。

尽管信息全公开全透明在当今社会是不现实的,一是因为信息和资源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用以制约他人和充实自己的一大优势,二是因为信息透明需要各种意识配套的逐步完善,但是对于一些必要的情报,即公众有权利获取的全部信息,倘若被刻意地掩盖或模糊,那么必然会导致人类未来制定决策,采取行动时失去理论指导而陷入混乱迷茫,以至于减缓了社会精神与物质文明发展的速度。

1.3 信息不可靠

信息不可靠在当今社会呈现出多种不同形式:一是信息无凭无据或来源不明确,却被广泛地传播扩散;二是信息在传播过程中遭到了部分篡改,刻意地蒙蔽群众;三是信息被过分夸张渲染或局部放大,违背了其本意;四是社会舆论导向的强制干预,导致公众被无意识地引导而忽略了信息的本质。

随着信息发布的平台数量急剧增多,门槛迅速下降,信息监管和审查的力度难以跟上,导致了信息不可靠的现象层出不穷,对于情报的收集而言无疑是巨大的阻碍。而公众对于信息的认知、鉴别和判断的能力,尚不足以让他们清晰地辨别真假信息或是剔除信息中不可靠的成分,甚至对于一些具有强煽动力和感染力的虚假信息,公众反而会毫不怀疑地随手转发,为这些信息提供更广阔的传播空间。信息不可靠导致了获取的情报一定程度上缺乏科学性与正确性,公众因此逐渐丧失了人的理性认知与敏锐的洞察力,而恰恰因为人理性的丧失,才导致了这些虚假信息进一步广泛传播,导致人类社会彻底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1.4 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即社会中个人拥有的信息有一定差异,在现实条件下,即市场信息不完善、市场参与者完全不了解的情况下,其不对称就产生了,從而导致经济系统参数之间缺乏相关性。信息不对称由此衍生出三大主要问题:委托-代理问题、道德风险问题以及逆向选择。

在市场交易或者决策双方博弈的过程中,委托-代理问题即代理人和委托人之间的目标存在差异,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代理人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而委托人则希望利益最大化,这就使得两者对于情报的分析和利用有所区别。在交易完成之后,交易双方往往面临着道德风险问题,即人类在最大化自身效益的同时做出了损害他人利益的举动,导致市场难以达到效率。逆向选择则是指交易中的一方能过获取多于另一方的信息从而让自己获利而使得对方受损,而信息量较少的一方则难以做出正确的决策,导致了市场资源配置扭曲,市场效率也随之降低。

2情报分析收集策略

在这样一个碎片化时代,情报学家无疑需要尽快采取行动从外部进行强制干预,为公众提供科学、完整、有效的情报,防止碎片化的信息进一步侵害人类的认知和意识,对于当前流行的“速食文化”也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限制。在这种困境下,情报的分析和收集策略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提取、整合、推理、创新。

2.1 提取

鉴于现有的信息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可靠性,情报学家需要在繁多冗杂的信息网中提炼出正确的、有效的、关键的信息,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取舍,弃其糟粕。即便信息都是正确的,针对不同的情报需求,在进行提取的时候也应该有所侧重,不能一概而论,挖掘出信息所传递的内核,这样才能提高情报传播的效率。此外,在情报分析和收集的过程中,要注意鉴别获取的信息是一手资料还是二手资料,对于二手的信息源需要更为谨慎,考虑到当今社会信息传播的途径过于纷繁复杂,难以保证信息在二次传播和处理的过程中会否出现偏差或被人为篡改。

对此,在提取信息时可以指定一张“过滤网”,或者“过滤算法”,即“将无意义的谓词过滤掉,得出有价值的空间情报,既可以减少后续分析的数据量,又可以避免由于冗余数据干预”[2],造成信息传达上的偏差。信息的提取要求情报学家保持对于信息的敏锐嗅觉,直击信息的核心因素,排除过多的干扰项,为获取情报者提供便利,也迎合了现代人群对于“快节奏”的情报阅读的需求。

2.2 整合

“图书、情报、档案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由最初的混为一体演变为如今分立割据、各自为政的状态。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这种状态已不再适应社会各方面发展的需要,大量信息孤岛的产生导致决策科学性的丧失。因此,三者整合发展必要性愈加强烈。”

在信息整合的过程中,情报学家事实上会受到多方因素的制约,要注意不能扭曲事实,不能避重就轻,更不能违背其本质特点而强制地整合信息,而是要建立一个科学化、系统化的管理体系,从而消除当前这种不完全信息对于情报收集的干预。

此外,在“互联网+时代”,我们获取的信息多数时候不再是纸质化的,因而实体整合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信息共享才是当前社会的潮流。面对这种情形,要求情报学家在海量的计算机化信息中将孤立的、零散的或是被割裂的信息资源分门别类地进行融合,使得情报的呈现更加清晰、完整、有迹可循,实现知识的增值与信息资源的效用最大化。

2.3 推理

考虑到当前信息收集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信息不透明、不可靠的情况,在剔除了这一部分的内容之后信息与信息之间就出现了断层,而无法进行下一步的处理整合,这种时候就要求情报学家对此进行合理的预测和推理,填补这一块的空缺,将碎片化的信息衔接起来,使其更加完整有效。

推理建立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考虑信息处于的大环境及其语境,抓住信息的核心要素并以此为理论依据进行科学系统的预测,而不是盲目地猜测信息的内容。推理对于情报分析能力的要求较高,主要涉及以下几种方法:征兆分析法、情景分析法、假设分析法等,根据不同的信息背景应采取不同的推理方法或三者结合使用。推理是一种综合性的方法,要求很强的逻辑性,建立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对信息的进一步挖掘,必要时甚至可以通过深入跟踪调查才能得出可靠的结论。尽管推理是为了消除不确定性,但是在这个大数据时代事物的发展瞬息万变,因而推理本身并不完全可靠。

2.4 创新

传统的情报收集已然受到当前碎片化信息的巨大冲击,尤其是在信息不对称现象日渐严重的今天,适度的革新是必要且迫切的。最近的研究和刊物的分析表明,信息因素日益被认为是国家安全的因素及其组成部分以及创新系统的发展。但由于国家创新体系和创新市场存在差异,创新领域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不够细致。

对此,Vitaliy Omelyanenko提出了信息在创新系统开发中的主要作用以及信息不对称最小化的主要工具。

制定决策的过程中需要多种类型的信息,包括对竞争产品和服务的原材料的统计与控制,与消费者的前后联系,以及对于竞争力水平的定期重新评估。因而为了最小化信息不对称的干扰,需要提倡标准化、质量信号,控制卖方的广告活动,并采取一定的价格策略。

3结束语

在碎片化时代背景下,情报分析和决策面临的冲击已是避无可避,信息不完全导致公众在认知上可能会存在一定缺陷,信息不透明使得我们处于一个被蒙蔽的状态而难以做出适当的决策,信息不可靠则容易误导公众乃至影响社会秩序,而信息不对称则很大程度上致使无法实现资源配置的最優化甚至可能干预市场的正常运行。

对此,情报学家必须从多方面采取行动,提炼关键信息点,将支离破碎的信息网重新整合,进行合理的推理预测,建立安全可靠的信息创新系统来消除信息不对称的潜在危害。

碎片化时代对于情报学是空前的挑战,却也是一个颠覆公众对于情报学的传统认知的契机,通过对上述问题的解决,凸显情报的科学性、完整性和有效性,促进情报学的进一步发展,从而更好地为国家情报传播与信息安全做贡献。

参考文献

[1] 沈固朝.为情报学研究注入Intelligence的理论与实践[J].图书情报工作,2005,(9):8.

[2] 樊博.应急信息系统中空间预警情报的提取方法研究[J].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2011,27(9):54-59.

[3] 王羽佳.信息化背景下企业图书、情报、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08.

猜你喜欢

情报学
基于文本大数据的学科知识可视化教学探索与实践
专题导语:创新情报学探索
图书情报与图书馆的关系探索
大数据时代下的情报学思考
情报学与情报工作发展南京共识
2005—2015年我国图书情报学课题立项计量研究
论情报大数据管理前沿问题研究课程的建设思考
国际图书情报学热点与前沿动态研究(2014—2015年)
卷首语
浅谈大数据时代的情报学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