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应用的问题及对策探索

2020-10-21刘谢凯

财经界·上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管理会计探索商业银行

刘谢凯

关键词:商业银行 管理会计 探索

财政部按照《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自2016年起三年内连发34项管理会计应用指引,以《管理会计基本指引》为框架,围绕战略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营运管理、投融资管理、绩效管理、风险管理七大企业管理领域,系统性的阐述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在相应领域中的应用,通过对管理会计普遍规律和基本认识的总结升华,明确了管理会计的目标、原则和要素,为企业理解、构建及应用管理会计体系提供了基本框架和方向,推进了我国管理会计体系的发展。在此背景下,众多商业银行运用科技化的高效信息系统,通过建设、改造、升级等方式对管理会计体系进行重塑,管理会计在各项经营活动中愈发受到重视,运用管理会计工具达到精细化管理目标,也将是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商业银行管理会计体系概述

随着商业银行发展模式和盈利模式从“规模驱动”到“价值驱动”的变化,需要及时准确地获得全面细微的各项数据支持,为业务发展模式和盈利模式的进一步改善和管理层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商业银行管理会计体系是基于经济增加值(EVA)和风险调整后资本收益率(RAROC)的价值评价体系,围绕机构、条线、渠道、产品、客户、客户经理等维度提供数据化的多维盈利分析结果,通过多维度整合商业银行与价值分析相关的信息资源,将分析结果应用于战略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营运管理、投融资管理、绩效管理、风险管理等领域,为各层级提供价值分析报告,支持科学决策,引导商业银行向价值管理转变,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是商业价值管理的中心。

商业银行管理会计从条线、机构、产品、渠道、客户多个维度的收入、成本、价值层面进行定量计算和分析,形成一套科学精准的决策支持体系,通过建立有效的权、责、利内在制衡与约束机制,将以往的定性决策变为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决策方式来提升战略管理能力;通过分析客户给商业银行带来的综合价值贡献,寻找真正的优质客户,发现潜在的销售机会,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更好地挖掘客户价值,实现差异化营销,将原有的粗放营销变为精准营销来提高营销手段;通过对运营环节的细分,以作业成本的方式核算各运营环节的成本,以明确运营作业资源消耗和改进空间,并为成本的多维度分摊和内部交易计价提供更为可靠的数据,将运营管理的财务成本管理变为作业成本管理来强化成本约束;通过市场细分,从以规模为导向的绩效评价转变为以价值为导向,实现以质量评优劣的良性循环,从而引导绩效评价导向,将以大论优的考核导向变为以质论优来健全绩效评价;通过界定预算组织定位和成本费用分类,设定差异化的资源投放策略,同时纳入外部行业及宏观经济发展因素等假设,使得预算编制方法科学合理,实现从总量控制到多方条件约束的资源配置模式,将总量控制的资源配置方式变为多方约束来优化资源配置。

二、商业银行管理会计体系应用的问题

(一)信息系统薄弱,基础数据质量较差

商业银行管理会计需要收集和整合大量的数据作为分析应用的基础,这就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我国商业银行原来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变革频繁,管理架构不稳定,职能边界模糊,导致核心系统、信贷系统、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系统等管理会计系统的外围系统和数据普遍缺乏统一规划和科学定位,数据纷繁复杂、口径不一、质量参差不齐,使得数据基础质量较为薄弱,难以形成统一的信息整合,加上商业银行数据治理往往是一项治理难度高、涉及部门多、工 程耗时长、投入成本高、职责重叠度大且效果不明显的浩大工程,若非长期持续投入,难以达到效果,管理层难以痛下决心和职能部门之间的推诿扯皮,使数据治理难见成效,这对信息数据共享和统一管理造成较大影响,以至于管理会计难以实现机构、条线、产品、客户等多维度分析,影响其职能的发挥。同时,外围系统和管理会计系统信息化程度不高,存在例如分润、双算、字段标识等手工补录数据的情况,可能因为人工操作失误或为了完成考核目标在期末吸收大量存款导致数据出现紊乱或者缺乏真实、准确性,使本就薄弱的基础数据出现虚假。

(二)成本分摊中责任中心和分摊动因设计难度较大

成本管理是管理会计应用领域之一,其目的在于对成本进行有效的管控,管理会计工具中成本分摊(CA)一直是一个难点,商业银行一般对能直接区分责任中心的直接成本,按照“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在核算时直接指认,对不能直接区分责任中心的间接费用采用“瀑布式”进行分摊,即间接费用利用分摊动因或作业动因按照“后台-中台-前台-分行-账户”的顺序逐级向下进行分摊,最终将间接费用分摊至账户,再将账户所归属的产品、客户、机构等维度进行组合,最终形成多维度的成本分摊数据。在成本分摊模型中责任中心和分摊动因的设计是两项非常关键的工作,责任中心不仅反映了管理层的管理思路以及方向,在整个成本分摊的过程中,不同的责任中心将依据其具体职能以及服务范围处于不同的分摊顺序,分摊动因是分摊与被分摊对象间的逻辑连系载体,商业银行经营货币、经营风险的特殊性质和业务模式,使分摊动因的制定较为困难,对分摊动因选择的偏差可能影响分摊结果的合理性,在成本分摊实施过程中,往往业务部门对成本分摊合理性的质疑最终会归集到对分摊动因合理性的质疑。责任中心和分摊动因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将直接导致管理会计在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绩效管理等领域的应用推进程度,从而影响到管理会计发挥应有的价值。

三、商业银行管理会计体系改进的对策

(一)完善数据信息系统,提高数据质量

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系统能够整合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实现信息互联,是商业银行数据链上的核心节点,是承接外围上下游系统的核心基石,通过管理会计系统的建设为契机,倒逼外围上下游系统进行数据信息标准化和规范化改造,推动商业银行数据治理工作,通过数据治理,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全面梳理和统一规划整合相关系统数据,通过建立数据仓库等形式,加快信息化体系的建设,完善数据管理体系,通过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体系,统一数据的来源、颗粒度和口径等,推动数据标准化相关系统的建设,将不符合要求和无实际价值的冗余数据与高质量的数据及分析结果剥离开来,以促进全行数据质量提升,并实现各类信息系统数据间的共享,提升管理会计跨系统數据整合及交互能力。同时,商业银行相关信息系统要尽可能减少手工补录数据的数量,通过对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和重要数据的监督审核,确保补录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二)提升财务核算能力,合理选择分摊动因

商业银行成本分摊以责任中心的职责为依托,对责任中心及其发生的成本进行重分类并建立成本池,在建立成本池的同时,应加强财务基础核算的能力,对直接成本直接指认到责任中心,加大直接成本的占比,使直接成本最大化,对成本池中的间接成本根据责任中心与成本费用支出的内在联系,通过存贷款规模、FTP利润、产品账户数、交易笔数等建立分摊动因库,采用不同的分摊动因,将成本分摊到账户。成本池的划分或者分摊动因的采集获取应考虑成本效益原则,通过应借助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及大数据来进行采集、计算和分类,对一些主要和常用的分摊动因实现自动化采集,并对成本池进行动态灵活的匹配分摊动因,既能将获取成本降至可接受的水平,又能满足精细化分摊要求,提高成本分摊结果的合理性。同时,应加强分摊动因的动态监控与敏感分析,不断提出改进建议,通常情况下,分摊动因并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但通过对动因的监控与分析,寻找更合理的分摊动因,推动业务模式的改进提升是管理会计应用的价值体现。

四、结束语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的完善,金融市场风险日益加剧,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也逐渐激烈,金融产品在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的同时,客户对于金融产品的要求也在提高,商业银行为了能达到稳定持续的发展,必须改变传统追求速度发展规模的方式,将市场进行细分,形成差异化的经营模式,把目标客户群体按照需求和产品进行细分,通过深挖客户价值来实现商业银行向价值管理转变,逐步推进商业银行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着手解决眼前存在的各种问题,推进管理会计在价值管理转变中的应用,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的运用之路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彭守春.大数据环境下的商业银行成本分摊实践[J].中国管理会计.2018(01).

[2]刘田丰.加强商业银行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措施[J].财会学习.2019(35).

猜你喜欢

管理会计探索商业银行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