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的思考

2020-10-21谢艳玲

财经界·上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预算绩效事业单位评价

谢艳玲

关键词:事业单位  预算绩效  评价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发展从要素、投资驱动逐渐向创新驱动转变,意味着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发生了系统性变化。政府机构改革,建立透明、高效、廉洁的政府运转模式,经济上进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质量,使供给升级换代,更加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都是创新驱动的表现形式。这种经济发展新常态必将对各项管理决策、机制建设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事业单位主要收入是财政拨款和财政补贴。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财政拨款使用效益的考核力度,大力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财政部于2011年印发《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提出要从绩效视角引入竞争机制,实行预算绩效评价,进行动态管理,建立经费使用的绩效评价制度。2014年颁布施行的新《预算法》,更是从法律高度明确了“讲求绩效”作为财政管理的原则。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完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势在必行,责无旁贷。是对党负责、对纳税人负责的重要举措。

预算绩效反映的是预算资金的有效利用程度,从中能够分析出财政支出与公共服务效益的对应关系。预算绩效评价是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贯穿于整个预算流程中。科学、有效、精细的绩效评价制度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计划、评价工具、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才能实现“有财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财政预算管理目标。事业单位提高预算绩效评价质量,必须建立完善的制度,使工作开展有制度保障;选派具有高素质素养的专业人士,保证工作质量;事后及时向相关部门反馈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督促相关部门改正问题,推动预算管理水平的提高。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绩效评价工作已经开展了数年,人们的观念正在不断转变,逐渐接受、认可这项管理工作。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起步晚、经验不足、方法不合理、内容不细致、重视程度低、监督滞后、执行力差的不足。例如,在预算编制环节,业务部门不知道怎么编写,存在着长期由财务部门代为编写预算的现象,而财务部门不懂业务部门的实际业务,从而导致业财脱节,编写的预算执行力大打折扣,名不副实。有些预算草案编制项目相当笼统,缺乏科学合理的科目分类体系,基础数据编报缺少调查研究,论证不充分。有些预算单位没有细化预算编制部门,造成一些预算项目重复申报,没有进行归类、组合,导致许多资金被二次分配,预算失去了调控功能。有些预算单位编制目的不纯,不是把事情做实做细,最大限度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而是想方设法通过预算编制追求利益最大化,多报多领,挤占、挪用、套取财政资金,满足单位的自身利益。在预算执行方面,透明度低,缺少外界监督,预算评价实施不到位。预算执行进度与预算编制不符,导致预算绩效评价时点不完整,考评方式对预算執行过程无法控制,只能事后考核评价,事前、事中考核评价无从谈起,无法做到全过程的跟踪管理。由于在编制环节遗留的不完整、不科学的问题,导致预算执行中,预算指标与实际发生额差距过大,影响预算绩效评价指标的可信度。评价结果没有反馈和问责,与事业单位的领导业绩、职务升迁、经济考核不挂钩,因此对事业单位领导没有制约力,事业单位领导也不会有成本、绩效意识,预算绩效评价制度最终流于形式,无人重视。最后,我国事业单位还没有建立一支社会化、专业化的绩效评价机构和专业人员来专门从事这项工作,从预算的编制到预算的跟踪、监督,在到预算的绩效评价、反馈,最终进行奖惩,绩效评价结果的兑现,组成一个完整的绩效考评部门体系。因此没有配备相关的专业人员,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来操作,导致评价质量下降,效果不佳。

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花好财政的每一分钱,关系到事业单位的前途。财政部发布了新的统一的《政府会计制度》,废止以前各个行业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统一各个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口径,真实反映预算执行情况,便于事业单位绩效对比评价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有利于事业单位强化资产管理,降低行政成本,提升行政效率,防范财政风险。针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强化绩效管理理念,明确责任

预算评价要与事业单位领导任期考评挂钩,首先让领导从思想上重视起来,才能带动此项工作认真开展。形成预算评价是一把手工程,领导重视是预算绩效评价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的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使预算管理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全员参与,各负其责。

二、全员参与,加强沟通

预算评价整个过程需要全员了解并参与,各个部门统一协调工作,共同负责,相互监督。只有全员参与,才能充分调动单位各项资源,对所分配的资源科学分配,有效利用。把领导的业绩与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结合在一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合力。

三、建立专业的第三方绩效考核机构,完善考评机制

事业单位应该完善建立一支社会化、专业化的绩效评价机构和专业人员来专门从事这项工作,从预算的事前编制、事中跟踪、事后评价、反馈全面介入,对战略目标的实现、投入产出的控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资金使用效率、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完整性全面考核,力图真实反映财政资金使用情况,切实反映事业单位领导任期业绩。客观的反映事业单位承担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所带来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建立问责机制,是对违规行为的一种约束,保障财政支出的严肃性、合规性、合理性,保证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

四、建立反馈问责机制

预算绩效评价流于形式,执行不力,最终束之高阁,没有发挥作用的问题,主要取决于没有完善的问责机制。建议相关部门履行对各级预算的监督权力,切实履行《预算法》、《审计法》的法律规定,使预算绩效评价制度形成一个闭环。对认真履行预算管理,预算执行效果好的单位,给与表扬,在财政项目招投标市场优先考虑,政策上予以倾斜;而对执行不力,绩效评价结果落后的单位,首先予以警告,督促整改,退回挤占、挪用、浪费的资金,与单位行政负责人业绩、升迁挂钩。建立问责机制,是对违规行为的一种约束,保障财政支出的严肃性、合规性、合理性,保证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

五、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预算管理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而是整个事业单位整体参与的系统工程。评价指标的选取不应当是单一的,应当是由反映经营状况的财务指标和反映业务执行的非财务指标组成的,体现系统性、全面性、科学性。笔者认为,事业单位预算主要工作包括部门预决算、项目预决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分门别类设置。部门预决算绩效评价财务指标分别设置预算执行完成率、财政拨款差异率、结转和结余上下年变动率、资金使用合规率、预算信息公开率、资金利用率,业务指标设置任务实际完成率、完成及时率、质量达标率、服务满意率。项目预决算绩效评价财务指标分别设置资金到位率、实际执行率、入账及时率、财务制度健全率,业务指标设置项目完成率、社会满意度、质量达标率、内控制度健全率。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制度是适应预算管理发展潮流的重要手段。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必将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而大力推广,优化财政资金支出方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化解财政资金风险,对纳税人负责。因此,事业单位必须引起重视,加强在此方面的建设,促进事业单位形成务实高效的管理文化。

参考文献

[1]崔晓凤.浅析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03).

猜你喜欢

预算绩效事业单位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