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腔门诊不同层级护士急救能力的调查研究

2020-10-21梁颖韵郑莹莹刘少星刘海燕

广州医药 2020年5期
关键词:层级门诊口腔

梁颖韵 肖 炜 郑莹莹 殷 丽 刘少星 刘海燕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广州510180)

口腔专科医院门诊患者量较大, 患者在候诊、检查、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晕厥、误吞误吸、休克、心跳呼吸骤停等意外事件,这要求口腔门诊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具备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正确判断病情,做出合理分析的能力,实现在最短的时间内,运用最佳的急救技能,做出果断有效的抢救措施挽救患者生命,促进病人康复[1-2]。但在紧急情况下, 长期以“医护四手操作配合”及主要负责调配各种专科材料的口腔护士能否快速、准确地配合医生做好急救工作, 取决于平时良好的训练和积累[3]。全面了解口腔门诊护士的急救能力有助于制定有效的急救培训课程,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保障口腔诊疗安全。本研究通过对不同层级的口腔门诊护士的急救知识及能力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提高口腔专科医院门诊护士的综合能力,提高医疗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我院97名口腔门诊护士,纳入标准:①取得护士执业证书;②在门诊工作1年或以上,其中95名女性,2名男性;年龄在22~51岁;N1级(工作1~<3年)有23名,N2级(工作3~5年)43名,N3级(工作6~10年)者31名;其他资料见表1。

1.2 方法

1.2.1 急救知识问卷调查 采用自设电子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护士的一般情况,如年龄、工作年限、职称、教育程度、科室等以及急救相关知识,其中急救相关知识从操作技能、沟通能力、统筹能力、评估能力4个维度对护士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急救药物的使用、急救设备的使用、急救流程、口腔科专科疾病等,问卷调查表于我院护理部组织的每月业务学习考核时统一发放,问卷回收率为100%。

1.2.2 急救技能操作考核 急救技能的考核采用现场评审,由我院麻醉科主任、护理部主任、科室护士长及急救操作培训小组共6名成员组成考核小组,在口腔门诊随机抽取在岗的一线护理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急救用物准备、现场评估、沟通协调、心肺复苏及AED电除颤仪的使用。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以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一般特征资料 n=97

2.2 不同层级的口腔科护士急救相关知识与操作考核比较

2.2.1 不同层级的口腔科护士急救相关知识与操作考核分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N2级(工作3~5年)护士急救知识考核分、操作考核分均高于N1(工作1~<3年)级的护士(见表2)。

表2 不同层级口腔门诊护士急救技能考核及知识考核的比较

2.2.2 不同年龄、工作年限、职称、教育程度的口腔科护理人员的急救相关知识与操作考核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N2级护士各项相关知识合格率高于N1级(见表3)

表3 不同层级口腔门诊护士急救相关 知识考核合格率的比较(百分率)

2.4 操作考核中现场评估分为环境评估、意识评估、体位评估及呼吸脉搏评估共4个项目,总分20分,每个单项5分。N1级护士评估得分为(4.13±0.21),见表4。

表4 N1级护士评估项目得分情况比较

3 讨 论

护理人员的急救能力是临床护理中一项重要的基本能力,要求护士对患者的状况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判断力以及熟练的抢救能力。在我院97名口腔科门诊临床一线护士急救能力调查结果中,不同层级护士的急救能力(包括相关知识与操作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N1级的护理人员急救综合能力低于N2级的护理人员。具体体现在病情评估欠准确、心肺复苏操作欠规范两个方面。这有几方面原因:一是这与口腔专科医院收治危重症患者比较少,大部分患者的身体健康情况良好,降低护士的警惕性;二是口腔门诊护士急救实战经验少;三是低年资护士口腔工作经验不足。本研究中,口腔门诊护士的急救知识掌握度较高,实际操作能力掌握度相对较低,部分护理人员在心肺复苏技术、电除颤配合等实践操作时,存在意识不强、评估能力薄弱、应急反应时间长、物品准备不到位、操作流程不熟练等问题,这些情况直接影响急救质量与急救成功率,存在医疗风险。

现针对上述口腔门诊护士急救能力的情况结合临床急救管理的要求,提出口腔门诊护士急救能力培训的相应对策。

①按层级管理要求实施高效的急救培训: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有关文件要求,护士分工要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根据工作资历、个人综合能力,通过不同程度的考核后分为不同的级别;护士培训要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并根据相应级别划分工作任务及重点,赋予相应的职责、培训内容、考核标准、绩效方案、晋级标准以及人力配置等;护士管理要以提高护士的综合素养为目标,根据护士个人的工作学习能力进行分层管理,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适应临床护理的发展需求[4-5]。我们将这种管理模式运用到口腔门诊护士的急救培训中,不同于传统的培训模式,分层级进行急救培训的模式是针对不同级别的护士,制定相适应的培训制度,分级别、分内容、分强度、分时段、分任务进行培训。通过对护士分层急救培训模式达到使护士对所负责的患者提供全面、高效、安全的护理服务,最大程度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人员应急抢救效率。

②将急救考核成绩纳入护理绩效考核中:绩效考核对明确护理人员的岗位职责起到了激励作用,成为提高护理管理效率、提升护理服务品质的重要方法[6]。将急救考核成绩纳入护理绩效考核中,成为绩效考核的一部分,与护士的层级晋升挂钩,可以充分调动护士参与急救技能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升急救水平,从而规范护士的护理行为。

③定期进行情景模拟急救演练:传统的急救培训模式通常只注重单项技能操作的培训,如心肺复苏术、电除颤护理配合、呼吸气囊使用等。然而在不同的医院,不同的岗位,不同的抢救现场需要护士作出不同的反应。复杂的抢救现场和缺少团队配合的训练,导致护士急救启动时间较长,团队配合能力较弱,当面对突发事件时常常不能学以致用,条理性较差,延误抢救时间。团队情景模拟演练乃实践型培训,将操作技能贯穿于一个个抢救案例中并拓展应用,是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的有效措施,弥补了传统培训的不足,使护士更真实地感受现场环境的复杂性、紧迫性等,充分调动了其主动学习热情[7]。口腔护士通过工作中的真实案例设计出符合实际且较为逼真的抢救脚本,要求科室团队按既定的程序完成一系列抢救流程,合理分工,相互配合,达到提高个人急救技能和团队协同配合的目的。

④制定完善应急预案并定期培训:相关研究表明,对医院门诊突发事件制定应急预案,准备充足的医疗抢救物资,对门诊护理人员实施培训,定期进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演练,有利于提高门诊急救护理质量。本研究中, 护士心肺复苏操作的流程及部分操作不够熟悉,对病情的判断不够准确,其实就是对应急预案的不熟悉。由于口腔专科医院的专业特点为大门诊小病房,口腔门诊于普通病房的护理工作存在较大差异,口腔门诊器械精细复杂、材料种类繁多、技术更新较快,其护理工作内容、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均自成体系,加之目前国内口腔护理专业的学历教育体系尚不健全,一名合格的口腔护士需要在临床上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周期来培养[8],所以口腔专科医院门诊在制订各项急救预案及流程时要考虑实用性,并根据工作特点制定培训周期,应做到急救管理四定方针,既要定人管理、定时培训、定期考核、定期检查。时刻准备着为患者提供快速、有效的急救措施。

口腔门诊护士普遍认为自身缺乏急救经验和急救知识技能不足,在经历急救的过程中,会出现紧张、焦虑等一系列应激反应,甚至对急救工作感到不知所措[9]。护士能否熟练掌握急救相关技术是保证高效护理的重要条件,护士的急救水平对患者开展后续治疗、保障患者安全具有积极意义[10-11]。分层级的培训顺应了护士成长需求, 提高了培训效果和效率, 提升了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4]。所以,有必要对口腔门诊护士进行急救能力的分层级培训,并进一步强化N1级护士急救能力培训。

猜你喜欢

层级门诊口腔
门诊支付之变
三减三健全民行动——口腔健康
孕期口腔保健不可忽视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口腔健康 饮食要注意这两点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
职务职级并行后,科员可以努力到哪个层级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