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院视角下新发传染病卫生应急演练工作探讨

2020-10-21陈淑贤伍军华朱亚萍

广州医药 2020年5期
关键词:演练传染病医疗机构

陈淑贤 朱 晨 王 娟 伍军华 李 力 钟 帆 朱亚萍 叶 飘 余 纳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州 510180)

随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变化、国际人员流动的增加,各种新发传染病(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不断出现,且在全球范围传播和流行,如2003年发生的SARS疫情,2013年至今仍未彻底控制的埃博拉病毒疫情,2016年发生的寨卡病毒疫情等[1]。新发传染病具有不确定性、难以预测性及高传染性等特点,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2]。当前,世界范围内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即属于新发传染病[3]。

世界各国均存在对新发传染病应对措施不足、防护物资储备不充分等问题,使得风险难以控制,易造成传染病在医疗机构内交叉感染,从而导致医院感染暴发等情况[1]。院内感染可能发生在任何一个科室,各岗位工作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警惕性,在每个环节里严格落实各项防控工作,才能及时、有效地防控院内感染的发生。为增强医院对新发传染病的应急处置能力,时刻保持各部门、各岗位工作人员的警惕性,做到训练有素,开展先进而规范的应急演练是必要的强化培训手段。应急演练是训练、检验、评估和改进应急处置能力和应急管理水平的核心手段,也是应急准备的重要内容之一,演练质量直接关系到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应对效果[4]。

我国对公共卫生体系投入了大量资金,但应急演练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一套完整的演练运作流程,科学的演练效果评价方法,对于通过演练提供应急处置能力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医疗机构内开展新发传染病防控应急演练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评价演练对医疗机构感染防控的作用,为广大医疗机构提供参考经验。

1 资料与方法

广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在2020年4月份开展院内科级新发传染病防控应急演练工作。

1.1 演练方案设计

在借鉴《卫生应急演练技术指南》[5]和世界卫生组织《紧急状态下传染病控制现场手册》[6]演练设计基础上,以桌面演练(Tabletop Exercise,TTX)和功能性演练(Functional Exercise,FX)两种模式结合制定演练方案,内容包括:演练目的、时间和地点、演练前准备、演练实施与效果评价等方面。

1.2 演练前准备

以新发传染病的医院感染防控为目的拟定通用演练脚本,要求各科室结合专科特点,在通用脚本的基础上制定专科演练脚本,并在演练前确定好参加演练人员并布置任务分工;前期培训:各专科组织科室全体人员对完善后的演练脚本进行针对性培训,明确各岗位人员的职责及操作步骤,确保人人知晓演练目的、流程及职责要求,参与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实习生、进修医生、规培生、保洁员、保安人员等。物资准备,包括演练所需药品/设备、病房设施、防护用品及消毒药械等。

1.3 演练实施与效果评价

1.3.1 演练实施 由医疗机构感染管理科组织科室负责人、职能部门负责人开展桌面演练,演练在非正式、低压力环境下进行。通过建设性讨论,发现和解决问题,并完善现有的演练脚本和演练方案。

各临床医技科室为主导开展情景实地演练,采用“不提前告知”的突击性演练。演练内容包括应急响应、组织调度、病例报告、防护技能、样本采样、实验室安全管理、病例救治、终末消毒等。以其中一名工作人员为模拟患者,考验各科室应急处置能力。演练器材包括: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防护服、靴套、防护眼罩、面屏、清洁手套等防护用品、体温计、听诊器、一次性使用病毒采样管等诊疗用品,标本配送箱、医疗废物容器、含氯消毒剂、抹布等清洁工具。

1.3.2 效果评价 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进行现场指导与评价,对全院科室演练效果进行总结分析,主要评估医院各岗位应急响应熟练程度及参演人员应急处置能力;并全方位评估演练的组织结构,以便为将来的演练获取经验教训。使用演练评价表进行现场评价,并对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整改意见。

1.3.3 演练成绩 评价表的内容包括8个指标:对疑似传染病患者识别、启动应急预案、工作人员防护、患者防护、患者隔离、患者检查、患者转运、终末消毒与医疗废物处理。每个指标分三个方面进行评价,等次分值如下:掌握流程分值2分,其中不掌握流程0分,部分掌握流程1分,熟悉掌握流程2分;用品配备完善齐全分值1分,其中用具配备不齐0分,用品配备齐全1分;操作熟练程度2分,其中不掌握操作0分,操作出现部分错误或不规范1分,操作规范得2分。

1.4 统计学方法

演练评价表以Excel表收集,并使用SPSS 22.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2 结 果

经风险评估,医疗机构内存在传染病的院内感染和感染暴发的风险。在此背景下,以新发传染病的院内防控和应急处置为背景,模拟医疗机构科室内发现可疑新发传染病的功能性演练,通过桌面演练和功能性演练,充分模拟真实事件,参演人员面临的问题有真实性,行动有实时性。

2.1 演练成效

2.1.1 为各科室应对新发传染病疫情积累实战经验。本次演练充分调动了医院各科室积极性,有效检验了各科室的应急处置能力。全院共51个科室开展新发传染病防控卫生应急演练,全院演练平均得分4.87。各指标评价得分情况见表1。

表1 科室新发传染病应急演练评价表

2.1.2 演练检验了医院新发传染病应急处置能力。多数演练科室在演练过程中物资准备充分,能投入到演练场景中,较好地完成个人防护、应急响应和患者处置等工作。在可疑患者识别、启动应急预案、工作人员防护、患者防护、患者隔离、患者检查、患者转运、终末消毒与医疗废物处理等演练环节检验了演练队员的实际操作能力。

2.1.3 演练考验了医院各部门沟通协作能力。涉及到部门合作时,参演各部门和人员能够做到沟通及时、分工协作,有效应对演练中出现的问题,使演练工作顺利完成。

2.2 演练存在问题

功能性演练中暴露出一些薄弱环节,值得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包括:现场处置细节把控不严格,如未提前规划好穿脱防护用品的缓冲区域(占11.8%)。在疑似病例识别环节,护士对新病例定义掌握不全,向医生汇报被问及患者的流行病学史及临床表现时未能很好反应、回答。个人防护措施不细致,医务人员穿、脱防护服的流程不够熟练(占27.4%),患者检查环节中采咽拭子动作不够准确等。患者转运环节中控梯过程通知、转运、控制现场的责任岗位不够明确。终末消毒与医疗废物处理环节问题主要在于空气消毒机的使用不够熟练;医疗废物打包封口后忘记贴“新发传染病”标签等。

3 讨 论

3.1 新发传染病应急处置能力亟待提高

由于对新发传染病病原体和传播途径的认识不足,一旦新发传染病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和致病力时,医疗机构作为前哨点,极易发生院内交叉感染[7]。这对医疗机构各岗位人员在常态化工作中的警惕性和执行力提出较高要求。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不少医疗机构出现了新冠肺炎院内感染事件,全球卫生工作人员发生感染的比例占到全部感染人群比例的10%左右,带来极为严重的损害后果[8]。新发传染病引起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有[1-3]:卫生工作人员未能按规范要求执行标准防护(口罩等);手卫生执行不到位;预警不足,未能及时识别可疑患者;对新发传染病缺乏有效的甄别措施;对可疑患者未能及时采取有效隔离措施;医疗机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电梯、开水间等)存在交叉感染的隐患。可见医院感染的防控需要层层把关、环环相扣,所有卫生工作人员都必须紧绷院感防控这根弦,熟悉各自岗位的流程,熟练规范的落实预检分诊、防护、隔离、消毒等措施,严格落实陪护、探视管理等制度,才能杜绝医院感染的发生。但各环节的防控措施存在涉及人群面广、部门多等特点,人员执行力不一致,是落实防控措施的主要困难。

3.2 演练是提高新发传染病应急处置的重要手段

演练活动是检验和提高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9]。在实际的演练活动中,经常存在演练形式单一、以演代练、缺乏效果评估等问题,难以达到提高实战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的效果[10]。

本次新发传染病防控应急演练采用桌面演练和功能性演练相结合的方式。桌面演练以建设性的讨论为基本形式,在非正式和压力较低的环境下开展[11]。本次演练活动中对模拟的特定新发传染病处置流程这一情景进行交互式讨论和推演应急决策及现场处置的过程,从演练设计上模拟各种可能风险,使各科室和参演人员掌握应急预案中各自的职责和程序,提高了指挥决策和协同配合能力。

功能性演练要求最大限度地模拟突发事件,是在时间压力下应对模拟真实场景的协调性响应活动,参演人员面临的问题具有真实性,行动具有实时性,演练气氛是充满压力和紧张的,所有的决定和行动都是有时限要求的,并自其他受练人员处得到真实的响应和结果反馈[5]。根据桌面演练的效果完善演练方案和脚本后,各科室开展功能性演练,参演人员只被告知演练大致时间范围(未来的数周内),然后突然性开始演练,感染管理科评估人员就可以观察到从命令发布的那一刻起,应急处置各个环节的工作的效率及执行的准确性等。

3.3 演练活动有助提高卫生工作人员院感防控意识

本次演练活动有效评估了医疗机构新发传染病应急处置的理论和实践能力。通过这一轮人人参与的防控应急演练,提高了全院各部门各岗位人员院感防控意识。通过以科室为单位,组织医生、护士、保洁员、保安、配送员等人员共同分析专科特点,设计专科演练脚本,开展桌面演练,完善演练脚本等过程,促进各项防控措施入心入脑,提高各岗位责任意识。

在演练后的效果自我评价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12],评价过程务必让所有参与人员及观摩人员自由发表观点,对意见不一致的疑惑的流程由科主任、护长及感染管理科主任共同敲定。一方面可以让每一名工作人员对本次演练进行主动思考与总结,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多维度、多视角对演练过程进行综合分析,提高总结评价质量,为进一步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从演练中查找薄弱环节,持续改进,促进医务人员防控知行合一。从评价分析发现演练环节中,满分环节是患者隔离与患者防护。提示医务人员对患者的隔离、对患者应该采取的防护措施、对同房间患者的隔离措施均能熟练掌握,且在陪护、探视管理环节管理比较到位,在演练中无发现因有探视人员而导致暴露隐患的问题。演练加强了医院卫生工作人员对新发传染病的就诊流程、个人防护、消毒隔离技术等方面知识的学习,采用实战方式提高院感防控、患者处置等环节的能力和水平。

通过演练分析总结,针对薄弱环节,采取持续改进措施,可以加强防护服穿脱、患者转运流程、消毒及医疗废物处置等环节的流程改进、培训与考核,及时补短板,堵截漏洞,提升新发传染病医院感染防控质量。

3.4 演练活动可促进完善医疗机构卫生应急方案

医疗机构往往是新发传染病发现和处置的前哨点,日常工作中,多数临床科室对新发传染病比较陌生,缺乏实践经验和持续的专业培训,机构层面也存在准备不足,应急预案陈旧,技术指引不系统等问题。通过演练活动,充分暴露薄弱环节,可以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加强个人应急处置能力;对机构而言,可以查漏补缺,完善院内防控预案,进一步理顺各部门职责。通过推进演练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促进医疗机构新发传染病应急处置工作能力提升。

猜你喜欢

演练传染病医疗机构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呼吸道传染病为何冬春多发
统计知识综合演练B卷
医生集团为什么不是医疗机构?
未雨绸缪演练忙
医疗机构面临“二孩”生育高峰大考
基层医疗机构到底啥问题?
天津:促进医疗机构改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