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双修”背景下的城市滨水景观修复

2020-10-20邵滢璐张倩

砖瓦世界·下半月 2020年10期
关键词:滨水城市

邵滢璐?张倩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建设与城镇化成就斐然,但同时也面临着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作为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不仅是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补足城市短板、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客观需求。由于城市建设及人居环境与城市水系关系密切,而城市滨水景观作为城市生态、风貌、文化等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后的城市双修工作中更应予以重视。

关键词:城市双修;城市;滨水;景观修复

城市滨水空间作为城市生态本底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建设进程中不可或缺,其具备丰富多样的空间格局及多种表达形式,与城市居民生产生活环境息息相关。

近些年来,我国城镇化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但依靠牺牲生态环境换取城镇建设发展的代价也是巨大的。其中山体、河流、植被都遭到不同程度破坏,许多自然水体更是受到严重污染,滨水景观现状与规划目标大相径庭。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生产生活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于修复滨水景观的需求也显得更为迫切。

1 “城市双修”的概念和方法

“城市双修”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是生态修复以及城市修补,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修复被破坏的山体、河流、湿地、植被,从组织模式、设计理念、工程技术、资金筹措、机制体制及评价标准等方面的探索尝试,使城市山水格局、水体水系、植被绿化等得到有效修复,是治理“城市病”、改善人居环境、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有效手段,不仅使之前遭到损坏的生态自然景观得到修补,更展现出新的城市生机与魅力。

在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时需避免大拆大建,尽量维持原始生态本底及城市肌理,以此为基本条件进行合理更新,让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时,要把城市生态和建设情况进行融合,寻求两者平衡,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望。

2 “城市双修”中滨水景观建设原则

2.1 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的原则

对于城市滨水景观修复,需立足城市长远发展目标,从可持续角度出发,改善城市滨水生态环境,提高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水平,提升城市品质,综合分析城市滨水景观现状,诊断其生态、功能、空间、风貌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合理安排修复重点。

2.2 生态优先、以人为本的原则

水资源是生态本底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滨水景观修复应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着力保护城市山水格局、生態环境,良好协调人工与自然的关系,切实维护生态安全,避免出现过度设计、建设性破坏等情况。

“城市双修”是以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为根本目的,在滨水景观修复的过程中,需注重人居环境健康舒适程度,努力使群众在城市生活中更方便、舒心、美好,让人民群众在城市双修工作中有获得感、幸福感。

2.3 因地制宜、塑造特色的原则

应倡导土地集约混合使用,推动老旧城区的城市更新和既有建筑保留利用,合理统筹完善各类城市要素和设施,补足城市短板,激发城市活力。

滨水景观修复工作中,应尊重城市发展规律,根据不同城市的自然条件、发展阶段、经济水平,有针对性地确定工作重点,注重城市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内涵和地域风貌特色,塑造具有特色的城市形态、风貌形象和活动场所等,补足短板,激发活力,避免出现“千城一面”的情况。更应根据城市经济水平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重点项目,避免盲目攀比和铺张浪费,避免出现“面子工程”、“形象工程”。

3 滨水景观的构成和功能

3.1 滨水景观的构成

滨水景观由水体、驳岸和植物构成,水体是基础组成部分,“城市双修”需统筹考虑干支流、上下游、左右岸、湖泊水库等关联水体关系,系统开展修复工作,实现“保障水安全、修复水生态、改善水环境”,达到提升环境质量的效果;驳岸属于城市滨水空间特有界面,不但能够体现出水体的形状,还具有防洪、固土的功能;滨水植物作为滨水景观的重要组成要素,植被的多种用途、功能、特性等对滨水景观效果都具有较大影响。

3.2 滨水景观功能

3.2.1 生态功能

城市滨水空间作为城市中最复杂的生态地段,同时也是最为敏感和脆弱的生态区域之一。修复城市滨水景观在改善河水生态的同时,也起到调节城市微气候的作用,修复城市滨水景观在给动植物提供生存空间的同时,可以实现控制气候、保持生物多样性的要求。

3.2.2 防洪排涝

城市滨水景观作为连接城市与水系的海绵地带,兼具缓冲及防洪排涝的功能,可有效防护人民群众及城市安全。

3.2.3 休闲娱乐

城市滨水空间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休闲交往的主要场所,更是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之余,聚集疏散、娱乐游憩的重要空间。

3.2.4 文化功能

水系是城市自然山水格局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城市滨水景观承载着延续城市历史发展脉络、优化城市格局、建立城市整体空间结构和景观框架、突出城市特色空间形象的重要作用。

3.2.5 经济功能

城市滨水景观修复在提升人居环境、惠泽周边群众的同时,间接起到了带动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建设、拉动旅游业、创造就业机遇、提升城市影响力的作用。

4 城市滨水景观修复策略

4.1 竖向改造

滨水区域依托合理地形,依靠重力分层实现水体净化,产生高低错落的地形样貌以确保空间形态多样化,为生物多样性创造出良好的生存环境。依靠场地内部的高差变化,利用不同媒介进行水净化处理,打造优美滨水景观的目标,利用地形来控制水位,达到抗洪排涝的作用。在竖向空间中,合理种植一些乡土树种,使竖向空间更具美感。滨水景观地形与植物进行搭配,借此构成良好的林冠线。

4.2 水体修复

疏通水系,调蓄雨洪,连通上游和周边水系,净化水体,重建滨水生物栖息地。水系周边采取一系列生物生化举措,充分利用土壤、植物、微生物、动植物的滞留、过滤、分解、吸收作用,提高水体溶氧量和洁净度,减少水体营养物,让自然做功。在水体区域合理增设部分蓄水区域,蓄水区域的“带囊状”结构不但起到防洪作用,对生态环境同时进行有效保护。随着水质改善,滨水空间与水系将成为城市重要的生物栖息地。

4.3 护岸重塑

驳岸处于水陆交界,在能够确保达到防洪效果的基础上,硬质驳岸与自然式驳岸相结合,后者取代石砌挡土墙的硬式河岸更易打造多样水岸形态,为生物创造栖息空间,水的动静态、驳岸结构等都是滨水景观的主要组成元素。不仅为当地人留住一片属于自己的城市记忆,而且提供了丰富的休闲游憩空间、科普教育及文化农事体验,构建了城市发展节点和生态支点。

4.4 植被修复

对本地植被的合理使用,并通过功能分区做好植物搭配种植,采用乡土植物和湿地植物物种,植物成活率高的同时可降低修复成本。遵照生物自然性原则,利用乔木层、亚桥木层、小灌木层的结合,修复城市生态环境,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生态植物景观。

5 结语

根据“城市双修”理念来重点分析城市滨水景观修复,旨在希望城市能够合理利用生态修复的方式服务城市,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典范。本文具体介绍了如何改善滨水景观的生态功能、防洪排涝,以及提升经济、文化、提升环境等功能。此外,“城市双修”工作在提升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同时,对建设生态城市、海绵城市、绿色城市、人文城市都有积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毕婧.滨水空间景观设计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园艺,2019(20):94-95.

[2]段莹超.城市滨水型景观道路设计研究[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1(04):31-34.

猜你喜欢

滨水城市
基于《滨水植物景观设计》探究滨水植物景观在建筑设计中的创新融合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研究
城市河道滨水景观设计发展探究
体现地域文化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研究
浅析滨水景观模式
城市绿化面积规划管理
生态城市规划管理与建设技术研究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
城市规划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徐州广播电视台:讲好特色故事雕刻城市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