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信息技术

2020-10-20马超

成长 2020年10期
关键词:黑板三角形题目

马超

摘 要:随着新兴科技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传统的“先教后学”课堂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要求,利用信息技术、借助智慧黑板辅助进行教学,成为提升课堂质量的重要手段。本文利用比较研究法,探究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快速实现建模,将抽象的数学问題快速准确的呈现出来,让学生直观进行理解,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降低问题的难度,而且也帮助教师节约了时间,实现了高效课堂,让学生真正意义上做到了深度学习。

关键词:智慧黑板 高效课堂

随着21世纪的到来,新兴科技已经占领了人类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黑白电视到可以变形的8K电视,从沉甸甸的大哥大到可以视频互动的智能手机,从2G的数字蜂窝技术到即将推广的5G,从粉笔书写的黑板到可以实现触屏操作的智慧黑板,全部阐释着创新和便捷。

“科教兴国”是我国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学者对信息技术特别是智慧黑板的应用做了深入研究,这也让我们越来越确信,在当前形式下,将教育与信息技术充分融合,能充分提高教师队伍建设,实现青少年素质教育的稳步提升,从而进一步增强国力。

1 内容概述

智慧黑板全称为“智慧教室互动黑板”,采用电容触控技术,将传统的手写黑板和多媒体设备相结合,在粉笔板书和多媒体应用之间轻松切换,同一块面积既可以像普通黑板一样,用粉笔正常书写,也可用手触控书写、观看视频、图片等各种丰富的多媒体应用,做到传统和现代的结合。仅仅几年间,智慧黑板就实现了各阶段所有学校的教室全覆盖。

与传统的纯手写课堂比较,利用信息技术、借助智慧黑板的课堂,不仅仅可以将问题完整还原,还可以通过图形的变换、整体移动、建立模型,让学生更加清楚直观的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入理解,保障了数学学科的严谨性,省去了很多没有必要的时间、实现了多个问题的轻松转换,提高了课堂的效率、课容量,真正实现了高效课堂。

2 探究方法

2.1 调查法

通过谈话、设计问卷,调查学生对于智慧黑板的主观感受和课堂兴趣;研究不同课堂模式下,学生对于信息技术——智慧黑板在课堂中使用的感受。

2.2 文献研究法

借助图书馆、计算机互联网,搜集并研究相关文献,了解有关专题的历史、进展、存在问题,整理信息技术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制定研究方向。

2.3 比较研究法

以习题课为例,两个程度相当的班级,同课异构,一个班级采取信息技术——智慧黑板互动式教学,另一个班级采取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再通过相关问题对程度相当的学生进行测试,分析不同课堂模式对于学生的影响差别。

3 教学过程——以全等三角形一节习题为例

题目:如图,在△FCE中,FB⊥CB于点B,FB=CB,点D是FB上一点,且DB=EB,连接CD,EF。

(1)试判断CD与EF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若将△FCE绕点B旋转一定的角度后,试判断CD与EF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是否发生变化,并说明理由;

(3)若将(2)中的等腰直角三角形都换成等边三角形,其他条件不变。

①试猜想CD与EF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②你能求出CD与EF的夹角度数吗?如果能,请直接写出夹角度数;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3.1 分析

题目属于几何变换综合题,考查的知识点为等边三角形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主要考查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再深入研究分析,又包含有旋转以及八字形等知识。

3.2 解析

(1)延长CD交EF交于点A,证明△DBC≌△EBF,得出CD=EF,∠DCB=∠EFB,从而得出∠CAF=90°。

(2)先证∠DBC=∠EBF,再根据两边及其夹角,证明△DBC≌△EBF,得出CD=EF,∠DCB=∠EFB,延长CD交EF于点A,从而得出∠CAF=90°。

(3)等边三角形的第3问和等腰三角形的第1、2问,类比方法。夹角度数为60°。

3.3 比较分析

传统班级教学:需画3-5个图像,画图至少需要5-8分钟;讲课过程中图像的标记,只能借助彩色粉笔,并且不易再作更改;图像的变换只能让通过教师口述,并让学生在脑海中想象;对于变换后的图像,教师需要现场再作图。

互动式黑板教学:只需制作1-2个图像,其余图像通过母图演变而来,上课过程中进行变换;讲课过程中颜色标记、数形结合过程,可任意更改;图像的变换能清晰直观的给学生做演示,对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对于问题的延伸,教师不需要再作图,只需要在原图上做修改即可,学生也能更加直观清楚的理解题目的变换过程。

例如图3、图4,借助几何画板,移动点,对母图进行变换,对题目做深入研究,提高学生对于问题的分析能力。

3.4 深入研究

整道题目中,除了我们直接去寻找三角形,其实,通过几何画板的演示,我们发现,题目的变换设计的是一个三角形绕着一个点旋转一定的角度构成。

追问(1)上述所有图形都可以看做哪两个三角形旋转而得?

追问(2)旋转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追问(3)旋转中心是哪里?

追问(4)旋转角是那些?怎么确定方向?

给与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并留出时间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相关问题,让学生能够总结出相关问题、类似题目的共同之处。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围绕着有真实意义的追问,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从而达到深度学习。

3.5 共同分析

师:“对于类似题目,我们是否能够依据上述四个追问,讨论出适合此类题目的方法步骤呢?”

师生共同探究

第一步:对于类似旋转类问题,首先要找有没有“等线段,共端点”;

第二步:在“等线段,共端点”的基础上,去找需要证明的全等的三角形;

第三步:判断两组等线段的夹角是否相等,

第四步:利用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证明全等——“证全等,边角边”。

方法归纳总结:

“等线段,共端点,证全等,边角边。”

3.6 教学目的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学科,这就要求,数学的学习要系统化,避免碎片化,而且要深刻理解题目中的背景图形。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掌握了类似题目的做法,而且掌握了数学学科的核心知识,理解了学习过程,把握了数学学科的本质和思想方法,形成了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高级的社会性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成为既具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又有合作精神、基础扎实的优秀学习者,成为未来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人。

4 归纳反思

本节课,采取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过程,對整道题进行讲解、深入分析、归纳总结,以学生为主体,不断抛出问题,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及注意力,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以学生为主体:新课程教学理念中要求,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借助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对学生的发问、点拨、引导,提问时注意不偏不倚,尽量保证全部学生都可以参与到课堂的环节中去;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逆向思维能力,在问题图形中,抽离出想要分析的背景图形,真正的明白旋转出全等的问题,为将来旋转出相似打下基础。

(2)以教师为主导:教师作为课堂中的主导作用,不断地抛出有价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由浅入深,归纳总结出问题的方法思路,真正做到弄懂、会用、会自主分析。教师要撇弃传统的讲授模式,督促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分析并内化知识。

(3)方法总结是关键: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不仅仅是讲明白一道题,而是帮助学生弄清楚一类题,包括思路、方法、技巧,让学生遇到类似问题时,能从容应对。

5 总结

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不仅仅是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将问题快速呈现,而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这就要求教师特别是数学教师,能更加熟练的去掌握相关数学软件,并应用于课堂中去。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仅是会给学生讲题,更重要的是能帮助学生、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 胡碧莲.数学之友[J]福建省福州屏东中学,2019.

猜你喜欢

黑板三角形题目
黑板和粉笔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黑板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画一画
追根求源
会发光的充气式黑板
你的情绪够稳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