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科学活动的兴趣与培养

2020-10-20陈世华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兴趣激发策略

陈世华

摘 要:兴趣是人的一种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属于一个人的个性动力系统,是人的进取之源、发展之本。人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探索且产生愉快的情感与体验。

关键词:幼儿科学 兴趣激发 策略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是有效地组织幼儿科学活动的前提,也是幼儿在科学活动中能否积极主动地经历科学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从而获得有益的科学经验的必要条件。因此,对于科学活动的兴趣激发问题,我进行了一些探索,初步总结出几点激趣策略:

一、以科学活动内容的生活化和生成化激趣

教育内容生活化是引发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究的重要前提與条件。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内容不仅为幼儿获得科学知识、经验提供了前提和可能,而且,只有幼儿真正体验到学习内容对自己及与自己相关的人的意义,是自己当前想要知道的东西和解决的问题,他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究,才能发现和感受到周围世界的神奇,体验和领悟到科学就在身边,才能保持永久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孩子天生爱探索,对许多事物感兴趣。许许多多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想要探索的问题本身就已隐含着教育所要追求的价值和目标。

因此,我有意识有目的地抓住幼儿身边、生活中感兴趣的教材,从幼儿的实际生活中选择和产生科学活动内容,同时又考察幼儿兴趣,帮助幼儿产生自觉学习和探究的动机力量。如在散游活动中,我发现幼儿对来来往往、各式各样的汽车特别感兴趣,一路上都在讨论着这一话题,我组织幼儿开展了“小汽车嘀嘀”科学活动。在活动中,我引导幼儿收集各种不同的汽车,玩汽车,探索小汽车的秘密。由于这一活动的选材满足了幼儿的兴趣需要,因而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得相当主动,十分积极地参与问题讨论,进行探索。又如“魔术镜”“有趣的平衡”等活动,也都是从幼儿的生活关注中产生或生成的。实践证明,从幼儿的生活实际中努力寻求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内容,由此而生成科学教育活动,对培养幼儿的探索兴趣和好奇心,加深幼儿对科学的理解,积累初步的科学经验提供了前提和保证。

二、以创设和谐宽松的心理环境激趣

创设良好、宽松的心理环境,能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达到环境育人的目标,特别是科学活动中包含着许多“发现”和“冒险”,而“发现”和“冒险”这种探索行为必须在一个自由、安全的心理环境中才能实现。因此,科学活动中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它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首先,尊重和接纳幼儿的兴趣和观点,会使幼儿产生安全感,也只有在支持、理解幼儿的兴趣、观点中,我们才能了解到幼儿想学什么,从而根据实际不断创造条件,使幼儿产生新的想法和经验。

其次,要创设宽容、理解的环境。幼儿由于生活经验和年龄的限制,常常用自己独特、不同于成人的眼光认识事物,常常有破坏性的行为,这就需要我们以宽容的心来看幼儿的各种行为,不要急于批评和制止幼儿,而应耐心询问和倾听,给予幼儿探索的信心和机会。例如:“认识称”,在活动前,我为幼儿准备了各种各样的称,并让幼儿自己先动手去称称东西,看看是否能发现称的秘密,一个小朋友拿了一把弹簧秤称东西,称完东西他的称也坏了,原因是他想知道为什么东西挂上去、钩子就会往下拉,而把东西拿起就回原位,他使劲拉着钩子不放,用力过大,称坏了。

虽然,从表面上看,这是一种破坏性行为,但只要仔细分析,不难发现这其实是一种探索行为。所以,当时,我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肯定了他的这探索行为,并加以引导。从此这个小朋友对科学活动更加兴趣,其他小朋友在科学活动出也能更大胆的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面对幼儿具有创新意识的尝试,即使有缺点或者失败了,也应宽容、理解,并通过帮助、启发,给予幼儿继续探究的信心和机会,才能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反之,如果当时我严厉批评了他,或许这个小朋友和其他小朋友现在已经不敢再大胆地去探索,这不就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和他原有对科学的兴趣了吗?

其三,允许幼儿的失败,相信他们有挽回失败的能力,也是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兴趣的有效途径。如在会转的小船中我为幼儿准备了用乒乓球做的“小船”,将“小船”放在有水滴的泥工板上,使泥工板倾斜并与水平面成一定角度,“小船”就旋转起来。旋转时,需要幼儿不断调整斜度及“小船”旋转的速度和方向,幼儿开始尝试时很少人成功,但当幼儿经过多次的玩,掌握技巧以后,成功率就很高了。幼儿的兴趣大增,还自己开展竞赛“看谁转的时间长”。

其四,教师参与活动的身份,也影响幼儿的心理体验,教师要做好幼儿的好帮手、大朋友。当发现操作有误或深入引导幼儿理解时,应以同伴的身份提出建议,在与幼儿共同游戏中达到目的,如“好听的声音”活动中,我为幼儿准备的许多相同的瓶子,将幼儿分组,自由地打装有不同水量的瓶子,我只是以赞许的目光不多加干预。当幼儿只发现声音不同而没注意到水量与音高关系时,我以同伴的身份对他们说:“我们来组成个大乐队,演奏一首好听的曲子,好吗?”幼儿非常高兴,边敲边唱,同时又发现声音杂乱,不好听。我提示幼儿:敲打时听听几个瓶的声音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幼儿在探索中终于发现“装水多的瓶声音低(粗粗的),装水少的瓶声音高(细细的)。”找到了规律,幼儿敲起来目的性就强多了。这时,我和幼儿一起唱歌,并用瓶子做伴奏。教师与幼儿成为朋友,由于气氛融洽,每个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倍增,都表现出了最佳的水平。

三、以新颖有趣、丰富合理的操作材料激趣

幼儿活动的起始,总以无意为主。操作材料有趣,幼儿才有玩的欲望,在玩的过程中才会发现其隐含的乐趣,在科学教育领域,材料既是引发幼儿探究的刺激物,又是他们主动建构对周围物质世界认识的中介。对幼儿来说,材料过难、过易、过少都会影响幼儿活动的兴趣。因此,我在科学活动中为幼儿提供操作材料注意以下几点:

1.操作材料新颖美观、操作简单

新颖美观的材料,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吸引他们去探索。例如,在认识“弹性”时,起初我只提供了一些日常生活中有关弹性的东西,幼儿兴趣不大。后来我为幼儿提供了“小猴翻单杆”“橡皮筋动力船”“会跑的狗”,结果幼儿很感兴趣,都喜欢亲自去试一试。这些操作简单易做,每位幼儿都能做出好的效果。因此,操作起来兴趣高涨,参与时间长。

2.操作材料数量和种类要多

幼儿的兴趣往往起源于对材料的操作上,有了操作材料,幼儿才有可能在不断地变换使用中增加兴趣。在活动中,提供数量充足的各种材料,可以为幼儿提供较多的机会,并有效地减少幼儿的无所事事及相互间争执等现象。那么,同一种材料数量投放多少对幼儿又会有什么影响呢?我们在活动中发现同时提供多种材料有利于幼儿探索。这不仅可以避免几名幼儿同时想玩一种材料而产生的争执或等待现象,而且可以及时满足幼儿想模仿他人活动或想与别人共同活动的愿望。在这种情况下,幼儿间的相互作用的机会也比较多,而且是这种相互作用使幼儿通过交流获取了信息,进而使自身的探索活动不断深入并能较持久地维持对该活动的兴趣。

3.操作材料要有层次

孩子之间是有差异的,不同的孩子要区别对待,这就要求所投放的操作材料要有层次性,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幼儿的各种不同能力,以及幼儿学习科学的兴趣和主动性。材料过于简单,能力强的幼儿没有兴趣;过于复杂,能力差的幼儿也会丧失兴趣。兴趣的丧失也等于幼儿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发展的动力。因此,材料提供应注意层次性。例如,在认识“磁铁的本领”时,我为能力强的幼儿提供了“会游动的小鱼”“打捞沉船”的材料,让幼儿通过操作了解到磁铁除了有磁性,还有穿透性;为能力中等的幼儿提供了面粉、回形针等多种材料,让幼儿想一想并试一试,怎样用最快的方法将在面粉里的回形针捡起;为能力差的幼儿提供木块、锁、笔盒、回形针等铁质和非铁质的材料让幼儿自己试试哪些东西可以被磁铁吸住。在活动中由于为幼儿提供了不同层次的材料且要求不同,不同能力的幼儿都有自己的目标,都能及时得到满足,操作时特别认真,一直兴趣高涨。

四、让幼儿在不断体验成功中获得兴趣

在科学活动中,幼儿只有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才能产生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因此,成功的体验对幼儿尤为重要。帮助幼儿获得成功是培养幼儿科学活动兴趣的妙方。那么,怎样才能让幼儿不断体验成功呢?

首先,在科学活动中,我注重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自己选择操作材料进行探索。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试一试和增加难度的方法,使幼儿在每次活动中都有成功感的体验。看一看:在操作中我先让幼儿看一看,决定自己选择哪些材料。想一想:选好材料后,想一想怎样按教师的要求探索。试一试:可先选择容易些的,成功了再换难一点试一试,逐渐增加难度。在完成教师的要求后,鼓励他们想一想还有什么好办法。孩子们在一次次的探索过程中,不断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对科学活动更加兴趣。

其次,我認为在科学活动中,教师应作鼓励支持者。每一个孩子都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阳光、雨露一样。在探索过程中,幼儿难免会遇到挫折。孩子没成功,并不代表孩子无能,只不过他还没掌握方法而已。教师要做鼓励者、支持者,要千方百计地激起幼儿的兴趣,鼓励幼儿跃跃欲试的学习热情,多一些鼓励的话语,如“继续努力”“不要紧,再试试”“相信你一定能行的”,促进幼儿继续探索寻找成功的途径。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成功者的自豪,激起学习与探索热情。

总之,在科学活动中,教师应注意创设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要善于挖掘幼儿感兴趣的课题,要提供有利于幼儿探索的操作材料,少一点灌输,多一点自由的空间,多给予鼓励、启发引导,多让幼儿自己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只有这样,幼儿才能不断保持对科学活动的兴趣,真正掌握学科学的方法。

猜你喜欢

兴趣激发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构建有效的高中语文教学课堂
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