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方跨界音乐未来发展趋势文献研究

2020-10-20刘蒙蒙

艺术大观 2020年16期
关键词:唱法美声唱法古典音乐

刘蒙蒙

摘 要:“跨界音乐”作为20世纪新兴的音乐艺术,以器乐的跨界演奏、声乐的跨界演唱为主要艺术形式。跨界演唱其中以跨界美声为主要跨界形式,它是西方音乐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演唱形式,推动了西方音乐多样化发展。目前,跨界音乐作为一种全新的音乐演绎方式走进大众的视野,它是众多音乐类型优秀的结合体,既具有流行音乐的通俗易懂又包含有美声唱法的含蓄高雅,不仅满足了人们对于音乐发展的审美认知又具有广泛的听众基础。而当今文化多元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又决定了未来中国“跨界”音乐发展的主要方向, 而继承和创新则是跨界音乐演唱继续发展的内在推动力。

关键词:中西方跨界音乐;未来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16-00-02

一、跨界音乐的发展

(一)跨界音乐的由来

跨界音乐是20世纪新兴的音乐艺术,以器乐的跨界演奏、声乐的跨界演唱为主要艺术形式。跨界演唱其中以跨界美声为主要跨界形式,它是西方音乐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演唱形式,推动了西方音乐多样化发展[1]。跨界一词源于英文单词“crossover”, 交叉、跨越的含义, 通指多个不同领域内的相互合作, 代表着新世纪背景下的一种新生活态度与审美方式的结合[2]。在21世纪的今天,跨界美声显得尤为瞩目。

跨界一词首次出现在欧美国家,西方古典音乐以及流行音乐也出现在欧美国家。古典音乐是从17世纪到20世纪初期在欧洲传统文化的背景下而创作的音乐,由于其写作手法高尚,免于低俗,被学者们称为严肃音乐,从而区别于流行音乐和民间音乐[3]。流行音乐出现于19世纪的美国,是一种结合传统、民间以及独特的黑人音乐而形成的音乐形式。由于流行乐极具通俗性,更贴合大众的生活体验,所以与古典音乐形成鲜明对比,由于古典音乐所处的尴尬局面,于是就出现了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相互融合借鉴的现象,相互融合产生的音乐既拥有古典音乐的高贵、华丽又包含流行音乐的轻松、自然,获得了人们的广泛喜爱,跨界音乐由此开始。

(二)西方跨界音乐

纵观西方音乐发展史,早在古罗马时期已经存在。人们通过征战将先进的古希腊音乐文化继承下来融入古罗马音乐体系之中,完成了古罗马音乐与古希腊音乐的融合;到了中世纪,教会音乐长期居于核心地位,即便如此,也出现了在教会音乐影响下而形成的世俗音乐(法国游吟诗人);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崇尚理性,追求“人性”的发展以及注重人们内心情感的表达,开始追求古希腊音乐中的单一风格,在古希腊音乐的基础上与当时所具有的音乐风格相结合。

巴洛克时期是崇尚科学、探索、冒险的时代。各类艺术都追求新奇、大胆、创新的发展。这一时期音乐充满了热情与活力,强调情感的表现和戏剧的对比。亨德尔以主调音乐为主,复调为副,运用自然调式音阶,较少转调,没有复杂的半音化进行,善于用很简单的手法创造恢宏壮阔的效果,最喜爱歌剧创作,他的创作意味着古典主义主调音乐风格的到来。到了古典主义时期的贝多芬以及浪漫主义时期的每一位作曲家,无论是本国的、异域的,尤其是在家国情怀的创作中注入自己的真情表达, 在他们看来, 新风格是他们进行创作突破的最佳选择, 是新作品的催生剂[4]。

19、20世纪随着工业化以及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音乐拥有了更广阔的跨界基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一些新音乐流派依靠传统音乐理论与新兴科技发展相融合而建立起来,如序列音乐、电子音乐、具体音乐等。当今, 西方音乐领域为了其多元发展,使不同流派的音乐风格之间的冲突大大减小。尤其自20世纪中叶以后, 美国唱片工业的发展使得音乐创作搬于荧幕之上,产生了极大的商业化, 越是多元化的音乐风格就越容易获得听众的支持, 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跨界音乐文化的概念便逐步建立起来了[5]。跨界音乐在20世纪末已经成为主流现象。80年代初期,莎拉·布莱曼把美声唱法与流行音乐进行融合, 创造了“美声,流行”结合的演唱形式。在莎拉口中,美声系统的发声与共鸣方式融合了通俗歌曲的“气声唱法”, 在美声唱法的稳定性中加入了更为空灵的纯净之声,赢得了广大听众的赞美与热爱。

(三)中国跨界音乐

我国跨界音乐最早出现于20世紀20年代,主要是利用日本及欧美一些国家的学校歌曲、儿童歌曲或民间歌曲等“以乐填词”而形成的“学堂乐歌”[6]。

20世纪20年代,一批怀有爱国热情的文人志士远赴西方学习,将西方音乐旋律与我国歌词进行结合,形成最初的“跨界”,即“以乐填词”。跨界音乐以此开始,黎锦辉儿童歌舞剧的出现标志着我国跨界音乐的又一融合, 体现了中国音乐对西方音乐精华的借鉴与吸收。20世纪40年代末, 我国声乐届掀起的关于民族和美声两种唱法的“土洋之争”的学术争论, 极大促进了我国民歌、戏曲以及西洋唱法的相互渗透与融合,跨界音乐又迈一新台阶。21世纪以来, 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不断发展以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已不能满足当下的生活状况,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出现了停滞的状态。不同于流行音乐,美声唱法普遍被认为是高雅艺术,只适合在华丽的音乐厅和大剧院才能感受美声歌唱的高雅技巧。

美声唱法源于西方,一开始的歌词都源于拉丁文,随着社会的发展,拉丁文并不能符合所有听众的审美意愿,所以就出现了法国吕利依据法语特点和法国悲剧的朗诵风格设计歌剧音乐,努力使宣叙调适应法语的音节,从而增强了歌剧对法国观众的感染力;德国凯泽尔也根据民族民间音乐特色创作德国人民喜爱的德国歌剧以及英国珀塞尔在借鉴法国歌剧的基础上加入了英国民间曲调,形成了独创性的英国歌剧风格等。欧美各国根据自己国家语言编辑歌词内容,对于中国观众,坐在音乐厅里并不能感受到歌词内容所带来的情感体验,只听其声而不能明其意,作为美声专业的笔者也不能全部明其意,所以美声出现了停滞不前的状态。

一些音乐家与声乐教育工作者为此做出了一系列的拯救措施,就出现了“民美”“美通”“民通”的唱法,通过中国传统民间音乐以及20世纪60年代从香港席卷内地所风靡全国的流行音乐,根据其通俗性和大众性帮助美声唱法在中国声乐中的运用得更加自如。21世纪以来对于美声唱法与流行音乐的融合在综艺节目中有明显的体现,如《蒙面唱将猜猜猜》《歌手》等中间的曲目如《九儿》《小河淌水》等的演绎都是跨界音乐的表现,美声唱法以与民族和流行唱法互相借鉴的形象出现在观众面前,使人们更容易接受。2018年11月湖南卫视芒果TV重磅推出的《声入人心》更是结合了美声、民族、流行、原生态等唱法,以一种全新的音乐融合方式出现在观众面前。

二、跨界音乐未来发展趋势

跨界音乐是一种新型的音乐演绎方式,区别于流行唱法的简易性,融合于美声唱法的科学性,既拥有民族唱法的空灵又具有原生态唱法的通透,既包含摇滚唱法的节奏性又带有爵士的灵活性等等。从当今社会来看,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于文化娱乐需求的标准越来越高,“跨界音乐”接踵而至,极大地丰富了当代中国的音乐市场[7]。一大批建立在全新审美思维和观念之上的音乐形式进入观众眼帘,2018年底出现的《声入人心》节目更是对“跨界”一词进行了重新解读,跨界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艺术形式及表现手段, 根据其内在的必然联系,互相继承和借鉴,经过互相演绎而共同发展, 在各自的基础上吸收精髓、完善自我, 在相互借鉴融合中促进了跨界音乐的快速发展。

2007年,谭晶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了个人音乐会,期间用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分别演绎了《唐璜》《青藏高原》等歌曲都表现了跨界音乐的独特魅力,一系列跨界音乐节目的出现更是为我国音乐发展史锦上添花,如《歌手》《声入人心》《蒙面唱将猜猜猜》《梦想的声音》《跨界歌王》等等,这些节目的出现使得原有的高雅艺术更加平民化,使得流行音乐更加高雅化,使得民间音乐更加时尚化,异域音乐更加本土化,所以跨界音乐是音乐发展的必然趋势,它能够赋予古典音乐更加多元化的视听空间,获得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在这样一个多彩纷呈的金色时代,跨界音乐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实用性,跨界音乐的发展将促使更多的演唱方式互相学习、借鉴、取长补短,从而迸发出更加旺盛的生命活力。

三、结束语

在21世纪这样一个多彩纷呈层的金色时代,跨界音乐的出现无疑是为中国传统音乐发展提供了新鲜的血液力量,其高雅性、通俗性、时尚性、本土性弥补了中国传统音乐中固化的音乐属性。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仅需要音乐方面的教育家在借鉴的过程中不断提出完善的建议而且还需要广大专业学子不断继承与发展,完善的演绎会使中国传统音乐摇曳出更加絢烂的光芒。

参考文献:

[1]赵小林.论声乐演唱中的跨界美声.[J]济南音乐学院学报,2009,30(04):80-82.

[2]王丹.跨界音乐对声乐教育人才培养的启示.[J]大众文艺,2018(15):193-194.

[3]吴锦美.文化跨界融合对中外跨界音乐发展的推动作用[J].云南社会科学,2017(05):142-145.

[4]柳子伯.西方跨界音乐现象及其发展刍议[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3,29(12):36-37.

[5]宋春婷.跨界音乐演唱的文化意蕴与发展趋势[J].黄河之声,2017(21):154-155.

[6]沈思宇.从跨界音乐探索多元化声乐教学[J].音乐时空,2014(12):182.

[7]姚丽娜.论跨界音乐创作的文化创新意义[J].音乐创作,2016(09):90-91.

猜你喜欢

唱法美声唱法古典音乐
浅析古典音乐欣赏的技巧
中国美声唱法的发展及对民族声乐的影响
“中国唱法”不如叫“中式唱法”
美声唱法与中国当代创作歌曲的演唱
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乐随心动与古典同行
论科学的发声方法
浅谈美声唱法的民族化
听点古典音乐
白岩松与刘雪枫对谈:古典音乐与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