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创新发展的战略举措

2020-10-20张淼

中国商论 2020年19期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

张淼

摘 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在珠三角和港澳地区逐渐形成了分工明确、金融产业云集的世界级经济区和巨型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已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发展的动力源。为更好地执行改革开放战略,提高我国金融产业的竞争力,必须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的先进科技和高素质人才,整合各领域优质资源,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殊优势,推动金融产业融合升级和产业价值链重构,促进我国港珠澳地区一体化协调发展,提高宏观调控力度与深度,构建以中国沿海经济区为核心的新型世界金融体系,为全球化经济发展添加新动力。本文阐述了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体系建设与创新发展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并列举了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可行性战略措施。

关键词:金融产业  粤港澳大湾区  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0)10(a)--02

为推进区域均衡发展战略,优化配置各类社会生产要素,我国政府必须以粤港澳一体化金融体系建设为主要战略目标,使内地的欠发达省份与珠三角地区、港澳地区之间构建紧密的经济合作联系,以内地省份充足廉价的自然资源与底层劳动力支持珠三角地区的高素质从业者群体与发达产业,同时利用港澳地区国际金融中心的对外开放优势吸引外国资本,逐步放开针对金融业的管制,以我国地方政府为主导力量创建健康开放的金融体系,强化区域竞争力,呼应国家“一带一路”的伟大经济倡议,带动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与资本流动。

1 现阶段我国粤港澳大湾区进行金融创新的可利用优势研究

1.1 香港地区具备特殊优势和金融产业基础

众所周知,香港是能够与伦敦、纽约、东京并列的国际化金融自由港之一,相比同为国内金融中心的上海和深圳有一定的先发优势和更多的政策支持。世界上绝大多数的金融企业都在香港开办分部处理当地金融业务[1],该地区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诸多优秀人才,在文化教育、司法制度、科研等诸多领域具备其他地区没有的特殊优势;而且香港作为优质深水港和国际化航空中转中心,对外交通便捷,人员往来方便,在香港周边的金融服务体系具备较高的对外交往便利性,是我国金融产业走向世界不可或缺的助力和跳板。以香港为依托创建新的金融中心,阻力较小,能够吸引大量外资进入,国家可利用香港的特殊优势鼓励粤港澳地区的金融制度改革和金融服务业务革新升级,推出新种类金融产品,整合多方力量赶超发达国家金融中心的发展步伐,充分发挥香港作为海陆交通枢纽的特殊地理优势,建造我国对外经济交流的新平台。

1.2 珠三角地区制造业发展产生巨大融资需求,是投资实体经济的良机

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创新战略不但对香港有利,还可使缺乏资本支持的珠三角地区制造业有了筹集市场资金投入技术研发与产品升级的好机会。近年来珠三角地区产业发展后劲不足,获得融资的难度较大,面对国际竞争市场份额已开始逐步缩减[2],构建粤港澳一体化金融服务中心能够使该地区传统的通讯器材、工程机械、网络设备等优势产业获得充足的融资机会。这些领域的企业在上市融资后通过购入国际先进技术设备、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可提高生产效率和经营利润,加强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通过宏观经济调节和各类优惠政策引导国际资本流入珠三角优势产业,使国外的金融评级机构、风投公司、科技创业孵化器逐步迁入粤港澳地区,拓展内地欠发达省份企业的融资路径,赋予各行业全新发展机遇,通过金融服务业的投资,帮助实体经济进行转型,满足产业升级要求,加快沿海省份城市的经济发展速度[3],提高港澳地区与珠三角地区之间的经济凝聚力和认同感,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优化升级。

1.3 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金融服务有较大需求

大湾区随着外源型经济的飞速发展逐步形成空前庞大的城市群,越来越多的产业园区和经济开发区推动了该地区的城市化发展,高素质人口与资金、生产技术大量集聚于此,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必须投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为城际交通提供便利,提高粤港澳大湾区的宜业、宜游性[4],打造一体化金融服务中心和融资平台,实施大规模基建的融资需求较大,对优质金融产品有较强的购进欲望,政府可适当放宽金融管制,为跨境金融交易提供方便,构建以大宗建材贸易为主的金融服务体系,在引进外资的同时为我国大湾区基础建设提供资金。而且在基础建设基本完成、城市服务功能齐全的情况下,粤港澳大湾区必将成为全球富有阶层的聚集地,随着巨额个人资产逐步涌入该地区,将形成庞大的金融避险产品市场。

2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产业创新发展的可行性战略措施研究

2.1 建立统一标准的监管体系,有效控制金融业不确定风险

现阶段粤港澳地区的货币结算机制尚未完全统一,货币的兑换汇率和银行存款利率各不相同,面对全球经济波动的应对措施和风险防控机制也有很大不同,港澳地区和珠三角地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管理规则不一致,容易因此诱发经济危机。为了预防金融危机、全面管控国际资本流动、降低金融风险,必须尽快统一大湾区的金融管理措施,建立粤港澳三方协调管理机构,共同配合,发挥各自优势,在统一的金融监管框架下稳步发展,实施有次序、有保留的对外金融开放,发挥国家体制优势,对金融市场进行系统性动态管控,及时传递国际市场信息,打破信息壁垒,由金融管理机构审核市场上金融企业的资质和所提供金融产品的质量,统一汇总各方信息建立数据管理中心,以此保障客户隐私和金融交易安全,在政府有力管制下共享行业信息。面对现阶段的金融海啸,应由政府领导机关统一布置应对措施,在粤港澳地区实施严格的金融管制,调控国内金融行业与国际市场的关系,提高避险和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可适当通过金融杠杆工具使港元汇率保持稳定。

2.2 结合市场情况推出全新的金融服务产品,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

政府部门应引导金融企业投资珠三角的企业孵化系统,为当地急需注资的中小型企业提供债权性融资,可由政府牵头、金融企业投资建设新型企业孵化器,改善管理体制,推行企业孵化器管理模式,构建完善的粤港澳城市群企业孵化器网络,鼓励私人资本进入内地进行科技创新投资活动,通过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提高企业孵化的成功率与速度,金融公司可针对此类濒危企业推出新型金融产品,降低对企业信用的要求,扩大融资抵押保证范围,缩减贷款审批流程,中小企业获得稳定的现金流,生存能力大大提高,投资孵化器既满足了金融市场资源优化配置的要求,又减轻了政府管理压力,也提高了金融服务的社会效益。

2.3 统一技术标准,引进先进科技加强金融风险评估

建立一体化金融中心的前提在于统一技术标准和业务规范,做好法律法规方面的对接工作,应由专业的政府机构制定行业技术标准,必须保证该标准能够适应国际金融市场规则,建立一致的金融市场管理机制和金融产品审查制度,弥补制度漏洞,制定交易设备、信息传输网络规格、书面文件格式、金融服务上市审批程序等不同领域的统一标准,以此加深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市场融合,在制度层面形成合力,加强整体的对外竞争力,去除所有制度性、技术性障碍,实现资金与人员的自由流动。在制定标准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科学技术发展对金融交易形式的影响,依托现代信息科技的进步推出智能化、个人化的金融服务产品,例如移动客户端支付、加密货币交易等新形态业务,及时抢占新时代金融创新的高地,开拓全新的金融市场。金融监管机构还可引进人工智能识别、量子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工具对金融市场实施自动化管理,扩大管控范围和金融市场监管效率,利用互联网搜索技术探明用户信息,以此加强个人信用审查力度,降低违约风险,通过对金融交易信息的深入挖掘总结市场变化规律,及时采取行动控制交易频率和额度,防止金融市场失衡。

3 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在粤港澳大湾区进行金融创新改革,必须以政府为主导打破阻碍信息、人才、资金自由流通的壁垒,建立统一的金融管理制度和业务标准,全面审核交易信息,排除金融风险,推进标准化一体化建设,推出满足部分行业融资需要的特殊金融产品,加快市场资金流动,优化配置金融资源,使港澳地区顺利融入珠三角经济体系中,实现区域协调平衡发展,将科技进步与金融创新相结合,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21世纪的东方金融中心,以此开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局面。

参考文獻

谭志清.构建开放银行: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创新发展的战略举措[J].南方金融,2019(05).

陈倩媚.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合作制度创新:理论基础与研究框架[J].中国中小企业,2019(08).

陈非,蒲惠荧,陈阁芝.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金融创新协同发展路径分析[J].城市观察,2019(04).

王景武.深化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合作[J].中国金融,2018(14).

猜你喜欢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
论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生态系统
湾区经济:国际步伐与中国格调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
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路径探究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