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DIY游戏记录,画说精彩故事

2020-10-20俞甜

读与写·教师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叙事性儿童评价

俞甜

摘要:幼儿园大班阶段的幼儿自我意识在飞速发展。在这个阶段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自我评价能力的转变上。幼儿的自我评价从依赖于成人的客体评价向靠近自我认知的主体评价渐进发展,他们可能不会再一味地将成人评价作为标杆,当成人的评价与幼儿自身的评价出现分歧时,幼儿会有疑问,会提出争议。结合这一认知特点,本学期,笔者试图让幼儿以“图画记录”的方式,通过“进阶式呈现,创新游戏记录新路径”和“多维度支持,构建叙事性评价新体系”两大策略,以期达成幼儿叙事性评价的细致化与深入性,促使幼儿将较为散乱的知识经验进行系统整合,渐进的达成 “记录儿童儿童记录”。

关键词:图画记录  叙事性评价

游戏作为幼儿园最基本的学习形式,也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在游戏中发现幼儿的“哇时刻”,“唉时刻”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幼儿人数多,观察点分散,教师常常会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教师该如何更多的了解幼儿的游戏现状呢?除了教师作为评价主体之外,孩子是否能在游戏中记录自己?由幼兒独立完成的自主记录是不是可以助推教师去更好地走近幼儿,了解幼儿游戏的真兴趣和真水平?面对这些问题,在本学期的实践过程中,我们边思考边尝试,深刻感受幼儿自主记录游戏过程在大班试行的意义,通过对游戏“前中后外”的记录,促使幼儿学会自主记录,为最终形成“记录儿童儿童记录”,它就像一位不出声的老师,发挥着隐性的教育作用。

一、现状及原因分析

现象一:在广度上无法听到多方声音

教师“我所说的”出现在游戏记录过程中的现象,都是教师在评论儿童游戏的整个录制过程中,忽视了儿童的主体性。

分析原因:没有参与,就没有观察。所谓“参与”就是教师要学会在活动中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与引导者。教师与儿童的关系需要建立在共同的兴趣和活动的过程中,这样孩子才能与教师一起构建、表达和成长。双方都能致力于活动,探索思想,运用技能和材料,解决问题,而不是把孩子定位在指导和支配地位。

现象二:在深度上无法平衡记录与参与的比重

当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游戏时,他们很难能够准确的进行记录。在教室里做教师记录是不现实的。记录一部分幼儿时,可能教师就不能很好的顾全到其他幼儿的活动状况,而且活动中教师总是写写记记,幼儿也会觉得教师无法亲近,活动也无法得到很好的保证。

分析原因:教师一般都采用边活动边记录的方式,在日常的游戏活动中,老师没有分配好做记录的时间,观察幼儿发展是一个持续进行的过程,并不保证在短时间内一定有答案,教师过于急切将孩子的一言一行记录下来,缺少了一个筛选、积累的过程。

二、概念界定

图画记录,拆分开来可以理解为:图画是手段,记录是目的。笔者创新提出的这种图画记录,是一种将儿童绘画与简单文字相结合的游戏记录方法。大班中有很多的孩子已经开始学习认字、描字了,因而孩子对图画记录法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用简单的符号和图片,让其他人了解他们的游戏观察记录,当他们拿起游戏书,一边翻阅欣赏,一边对他的同伴说话,真正的“儿童记录”, 记录儿童”。

叙事性评价,原本为新西兰卡尔教授提出的一种用来观察和评价儿童学习的方法。笔者将试图将叙事性评价引入幼儿自主游戏记录中,以期达到幼儿自主表述、表达,通过多个画面,梳理、反思,最终让儿童看到自己是有力量的孩子,是有能力、有自信的。

三、实施策略

1.3W符号记录法,设计游戏

3W即谁(Who)在哪里(Where)做什么(What)。在游戏前请幼儿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大胆说说自己的计划,明确“谁在哪里做什么”,做到计划先行,这样可以使幼儿更了解自己即将进行的游戏。笔者尝试让班级中的每位幼儿做一本“游戏记录DIY”的游戏观察记录本以记录幼儿自己的游戏。

2.即时记录卡,推动游戏

游戏活动中,特别是区域活动时一些具有科学探究性质的游戏内容,对幼儿是具有一定挑战的。在游戏中,孩子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用简单的符号或图形记录,可以引起孩子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而且游戏中存在的困难和特点思维帮助教师理解孩子。在持续的过程性记录中,即时记录卡就起了关键作用,就像一台摄像机在真实地反映孩子们的游戏情况,帮助孩子做出正确的评价。让教师能够通过记录的信息在交流分享时引导孩子们进行正确的评价。这种评价是孩子们自发主动的,从主体意识上看,是“我要”而非“让我要”,其评价的效果更优。

3.多格画记录法,整理归纳游戏

四格画,顾名思义即指通过多幅渐进式画面,全面展现游戏过程,这是一个需要幼儿回顾、整理游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对自己的游戏有一个反思:我玩了什么?获得了什么?我开心吗?我为什么开心(不开心)?

传统的评价是碎片化的,也不体现情境因素的知识和技能,这显然是不够的。但是幼儿的多格画记录法恰恰弥补了这一缺陷,幼儿从自身主体出发,结合情境、心境,将人、事、物三者有机结合,重塑一个完整的游戏画面,让评价更立体,也更直观。

经过一学年的实践与分析,我们发现,游戏记录的最大作用就是它的再现反馈,在游戏过程前,孩子们自发主动的生成记录意愿,从主体意识上看,它是“我想要的”,而不是“让我想要”,这有助于孩子观察和发现,传递互动信息,促进游戏中的游戏过程。幼儿把在学习活动中积累的记录经验迁移到游戏之中,所产生的记录形式也更加多样,有逼真的描绘式记录,也有抽象的符号式记录,更有同一区域活动中不同孩子之间的组合式记录。这些记录描述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操作,展示了孩子们的活动,推动了游戏的进程和孩子们的互动。借助DIY记录本,在多维度的评价互动中,幼儿自主自愿分享游戏过程,反思讨论游戏价值,形成初步的叙事性评价体系,幼儿各方面能力正,也将继续积极主动地发展着。

参考文献:

[1]唐立宁.幼儿游戏分享活动的几点思考[J].上海托幼,2011

[2]幼儿的自主性游戏.漳州教育信息网.

[3]王兴娟.浅谈游戏中如何发挥幼儿的自主性[J].

猜你喜欢

叙事性儿童评价
“十七年诗歌”的叙事性分析及其诗学价值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留守儿童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六一儿童
坚守四大立场,突破叙事类文本的解读瓶颈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