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绘本剧主题活动的形成与实施

2020-10-20王秋悦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0年9期
关键词:妖怪戏剧绘本

王秋悦

戏剧活动由于综合的艺术形式、丰富多元的内容广受幼儿、教师及家长的喜爱,我园定期开展主题式的戏剧节,让幼儿围绕某一主题展开丰富多彩的戏剧活动。那么,什么样的主题既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又能体现戏剧活动的价值?除了观察并了解幼儿的兴趣与需求以确定活动的主题和内容,我们认为,幼儿日常喜欢阅读的绘本也是戏剧节活动的主题来源和故事素材。香港戏剧教育专家王添强认为:“绘本与儿童戏剧活动正好是两个相互匹配的学习伙伴。戏剧活动让儿童的天性得以舒展,而丰富的绘本资源则为儿童的戏剧活动提供了蓝本和源泉。”绘本是常见的儿童读物,其贴近幼儿生活的故事和形象生动的图画赢得了许多幼儿的喜爱,绘本是平面的、静态的,戏剧是立体的、动态的,但它们都是在讲故事,故事背景、角色、对话、所蕴含的价值观等是两者必不可少的要素。基于二者的相通之处,我们尝试将绘本作为活动素材,运用教育戏剧的方法和技巧将绘本改编为戏剧,并围绕绘本内容开展相关的系列活动,让幼儿从多方面获得成长。

本文以中班戏剧活动《可怕的大妖怪》为例,探讨如何搭建绘本与戏剧之间的桥梁,运用教育戏剧的技巧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共同建构主题活动,提升幼儿的创意表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绘本剧主题活动开展的前期准备

(一)选择合适的绘本

到了中班,幼儿会常常讨论动画片中的怪兽、妖怪等角色,他们对这些角色十分感兴趣,还互相模仿、逗乐,场面十分有趣。书里出现的怪兽形象也常被幼儿谈起,甚至出现在他们的涂鸦作品中。绘本《可怕的大妖怪》讲述的就是一个住在山上的大妖怪和山下的小动物之间的故事。大妖怪平时很喜欢吓唬附近的小动物,久而久之,小动物都躲了起来,大妖怪无聊极了。于是,他决定下山去吓一吓山脚下的“小”动物。结果,随着大妖怪越走越近,看起来很小的动物也变得越来越大,大妖怪越来越害怕,跟他们比起来自己是那么弱小,于是,他掉头往回赶。回到山上后,大妖怪难过极了,他感到很孤独,没想到的是,被他吓唬过的小动物们纷纷跑来安慰他,大家从此成了好朋友。这是一本诙谐有趣、充满惊喜的绘本,深得中班幼儿的喜爱。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个故事让幼儿学会管理情绪,能够从多角度理解他人,懂得朋友的可贵,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

适合在幼儿园开展戏剧活动的绘本,最好拥有鲜明的角色、有趣的对白、贴近幼儿生活的场景和戏剧性的情节,有较大的想象和戏剧发挥的空间。在绘本《可怕的大妖怪》中,这只大妖怪跟幼儿以往对妖怪的认识有很大不同,这只妖怪一点都不凶恶,憨拙又顽皮的样子让人觉得既可爱又好笑,十分有个性。绘本的情节也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时而紧张时而温情,因此,这个故事十分适合应用到戏剧表演。

(二)厘清绘本的故事要素和戏剧要素

从绘本走向戏剧,需要教师厘清绘本和戏剧所具备的要素并与之一一对应,这样才方便戏剧活动的编排和呈现。

绘本故事往往都具备主题、时空背景、角色、情节、气氛、对话等要素。绘本的主题背后承载着创作者的理念和价值观;其次是时空背景,便于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然后是角色和情节,这两者是构成一个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有一个要素是视角,即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绘本中往往會通过画面营造出别样的气氛,因此气氛也是绘本故事的要素之一;角色间的对话会根据绘本的表述方式各有不同,有时作者会以文字的方式呈现对话,有时会通过画面或角色的动作、表情留给读者去想象和解读;最后,叙述性语句也是绘本故事的要素之一,通常指对话之外叙述故事发展的长句子,起到连接故事情节,激发幼儿想象的作用。

构成戏剧的要素主要包括主题、布景、角色、剧情、视角、气氛、台词等。戏剧的第一要素也是主题,它代表一出戏想传达的主要想法和理念;其次是布景,创作者会通过布景来呈现故事发生的时空背景;角色和剧情是戏剧不可或缺的要素,观众往往通过角色对剧情的演绎把握整个故事的方向;戏剧十分注重故事的气氛,它能侧面传达故事的发展进程,通常由音乐、灯光等来烘托;最后是戏剧的旁白及舞台空间,它能为观众留出想象的余地。

可以发现,绘本与戏剧在构成要素上有很多相通之处。我将构成绘本和戏剧的要素进行了梳理、罗列,并提取了《可怕的大妖怪》中相对应的要素与之一一对应,以便明确绘本在戏剧中所要呈现的内容(见表1)。

(三)搭建绘本与戏剧表演的桥梁

厘清绘本与戏剧间的要素后,我们需要搭建绘本和戏剧的桥梁,完成从绘本到戏剧的转变。

1.根据幼儿需要确定活动意义和价值

首先,教师可根据幼儿需要、结合自身对绘本的理解,设定绘本对幼儿发展的真正意义与价值,进而确定戏剧活动的主题和目标。中班幼儿正处于社会性交往的发展阶段,他们往往会遇到一些交往困难和窘境,表现为有与他人交往的需要,却缺乏交往的能力,有时甚至使用错误的交往方式等。就像绘本里的大妖怪,虽然他内心非常想和朋友们一起玩,却经常使用吓唬人的方式引起关注,这让他人无法正确接收到自己的交往信号。因此,学会从他人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学会与人友好相处是幼儿和大妖怪共同要面对的问题。

2.根据表演需要为角色做加减法

梳理完绘本和戏剧的角色要素后,角色的数量和人选是新的难题。幼儿园开展的戏剧教育活动,应让每位幼儿都有表演的机会。因此,我们要根据实际表演人数对角色做适当的增减。对于主角痕迹明显的绘本,教师可加入其他角色淡化主角,故事的背景也可以让幼儿用创意戏剧的肢体表现方式来呈现。而当绘本中的角色过多、过杂时,则需要做减法,选取幼儿感兴趣且适合表演的角色供他们选择。

幼儿对《可怕的大妖怪》里面出现的许多动物都很熟悉,对大妖怪也十分感兴趣。集体讨论过程中,教师发现幼儿最想扮演的不一定是故事的主角,而是他们更为熟悉或喜欢的角色,比如女孩子喜欢青蛙、兔子,男孩子更喜欢老虎、熊等。因此,只要符合绘本主题,我们可以适当增加幼儿喜欢的角色,将一些不适合或者重复的角色减去。当谈论到大妖怪时,有几名幼儿都想演,于是我们采取了竞选的方式,最终选出两名幼儿一起表演两个大妖怪。

3.根据幼儿兴趣设定剧情

从绘本到戏剧的表演不是简单地将绘本故事转换成戏剧,而应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量身定制”剧本。打磨剧本时要注意让剧情更贴近幼儿的生活和经验。例如绘本中出现的“远小近大”现象(大妖怪远看到山下有一群很小的动物,走近以后发现这些动物的体形很大),中班幼儿对这一原理还不能很好地理解,所以我们不在此纠结山上和山下的动物必须是同一拨,这样一来,在山上出现的是小动物,在山下出现的则是大动物。再如,教师在共读绘本时发现,幼儿对大妖怪吓唬动物时使用的语气词“呔”很感兴趣,于是我们结合躲猫猫等游戏,设置了小动物快乐玩耍时大妖怪突然出现,大喊一声“呔!”,山下的大动物也用“呔! ”吓唬大妖怪的情节。贴近幼儿生活经验且游戏化的情节极大地调动了幼儿参与的热情,让戏剧活动更加有活力。

4.根据幼儿经验创编台词

绘本的文学特点与戏剧不同,绘本是以图画为主配以少量文字,可以是叙述性文字,也可以是对话。而戏剧主要通过角色间的对话推动剧情的发展。因此,把绘本改编成戏剧,我们需要丰富故事的对白,让对话口语化、生活化,同时需要融入幼儿自己的语言。在绘本中,虽然大妖怪一开始总是吓唬小动物们,可最后大家还是原谅了他。在这里,我们让幼儿联想、讨论朋友犯错后,自己会不会原谅朋友,最终大家一致认为应该给朋友改正的机会。结合自身经验的思考和讨论让幼儿将自己的想法转换成表演时的台词,在最后动物们安慰大妖怪一幕中呈现出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戏剧表演的对白提供了源泉,让幼儿有话可说。

二、绘本剧主题活动的实践探究

(一)教育戏剧技巧融入戏剧的各个环节

教育戏剧是将戏剧方法或技巧应用于教学,让幼儿在戏剧实践中实现多方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方式。运用教育戏剧的技巧(戏剧游戏、角色扮演、故事创作、剧场类型及舞台工艺等)可以帮助教师开展各种戏剧活动,当它们经过有目的、有策略的组合及编排,便可组织成完整的戏剧课程。在绘本剧主题活动中融入教育戏剧的技巧,可以有效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激发幼儿的创意表达。

1.丰富角色个性

在绘本向剧本转化的环节,我们需要设定角色的个性。幼儿根据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对角色进行塑造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幼儿的表现欲,鼓励幼儿对角色进行个性化、多样化的表现。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可运用教育戏剧技巧中的戏剧游戏,例如暖身游戏、肢体游戏等,让幼儿的身体和思绪活跃起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为丰富角色个性做铺垫。活动中,我们进行了“动物大游行”游戏(幼儿扮演各种动物,听着铃鼓声跟随教师时而走动、时而定格),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兴趣和前期经验,他们根据绘本和自己的想法创设了青蛙、兔子、熊、老虎和大象等角色,还根据自己的前期经验为这些动物设计了个性化的动作,并根据情境设计了独特的面部表情。

接下来是运用教育戏剧的另一个技巧——角色扮演,在设定人物个性时,教师可以通过“入戏”和“出戏”等策略进一步启发幼儿塑造角色。在设定大妖怪的个性时,幼儿有很多想法,有的幼儿觉得他讨厌,不该吓唬动物们;有的幼儿觉得他有趣,想和大家玩只是不知如何相处;有的幼儿觉得他知错就改,是个好妖怪……教师在了解幼儿的想法后,通过“入戏”的方式扮演大妖怪和幼儿对话,听取幼儿对大妖怪的各种想法和建议,然后请幼儿也来扮演大妖怪并体会他的情感和心路历程。幼儿在对角色有更深层的感知和理解后,塑造的角色就更加真情实感。

2.巧妙安排故事情节

安排情节,也可理解为情节创作。绘本是创编戏剧的重要蓝本,我们需要以绘本为素材进行改编或创编,丰富剧本内容,让剧本更加贴近幼儿生活。一个剧本通常是分幕展开的,因此,幼儿熟悉绘本后需要讨论演出哪些内容,在协商、讨论时教师不要急于回复,而应给幼儿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并倾听他们的奇思妙想。“故事接龙”是创编剧本的常用技巧之一,在创编《可怕的大妖怪》的剧本时,大家围坐一起,教师介绍绘本的部分内容后,请幼儿根据开头对故事进行续编,结合自己的经验猜想后面会发生什么。这个活动的意义不在于编出多么精彩的故事,而是为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提供更大空间。其中,教师要注意把握节奏——什么时候逆转、什么时候暂停,确保每位幼儿都能积极参与。最終,教师需要和幼儿对创编的故事进行梳理,让情节连贯且逻辑合理,最终确定出体现自身特色的剧本。

3.深入挖掘戏剧的价值观

教师在选取绘本时要注意挖掘绘本的教育价值,并在戏剧活动中有所体现。需要注意的是,一台剧最核心的价值观往往会通过角色的台词进行表达,这样不仅能让幼儿体会到故事的深层寓意,也带给观众一定的启发。在围绕《可怕的大妖怪》的讨论中,幼儿对大妖怪犯了错误该不该被原谅、朋友间应如何相处等问题有不同看法。于是,教师运用教育戏剧中“坐针毡”(教师扮演大妖怪,幼儿向大妖怪提问,了解大妖怪的内心想法)“思路追踪”(教师扮演大妖怪,讲述自己被吓唬的过程,让幼儿思考是否原谅大妖怪并说明理由)等技巧,让幼儿在对大妖怪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与同伴再次交流、讨论,最终形成共识,真正理解控制情绪的重要性,学会宽容、谅解他人,学会与人友好相处。

(二)主题活动中加入游戏化律动

低年龄阶段的幼儿在表演时更需要加强音乐、舞蹈和简单的走位变化,不宜用大量的台词和固定化的动作。因此,我们需要在戏剧活动中适当加入游戏化律动,体现活动的趣味性和创造性,提升幼儿的参与性和愉悦感。游戏化律动可通过对故事、动作的编排完成。

1.游戏化律动融入主题活动前半段

在主题活动前半段,教师可搜集与该绘本故事相契合的音乐供幼儿欣赏,加深幼儿对音乐的理解以帮助他们进行肢体表现。这个活动中,我们引入了《狮王进行曲》,这是一首表现万兽之王威风凛凛的曲子,幼儿在欣赏之后,想象并表演出狮子出场时威风又神气的样子,最终他们将这一经验迁移到大妖怪出场的表演中。另外,教师还和幼儿共同搜集了好玩的舞蹈、音乐游戏为剧情增加亮点。比如,幼儿认为《队列舞》很适合表现大动物们游戏的场景,于是他们根据以前玩过的音乐游戏对其做了改编,最终将这一舞蹈呈现在舞台上。

2.游戏化律动融入主题活动后半段

戏剧大多需要具有冲突的情节,冲突可以是从无到有,也可以是由小到大,一步步发展、变大,最后成为戏剧的高潮部分。对幼儿来说,用对白表现冲突比较困难,因此可以设计成舞蹈、音乐游戏等形式。在《可怕的大妖怪》戏剧表演中,大妖怪的出场就是戏剧的第一个小高潮,我们运用律动《遇见舞》来表现——大妖怪出现前,小动物们在欢快游戏,等大妖怪一出现,小动物们就装作石头、花草等静止不动。游戏化的律动充分表现出情节的有趣、紧张,让幼儿沉浸其中,还激发出他们对角色的创意化表现。戏剧的结尾往往是另一个高潮,通常需要音乐、舞蹈、灯光的综合运用。我们选用了一个简单欢快的律动“笑眯眯欢乐在一起”作为结尾,表现大妖怪和动物们欢乐玩耍的“大团圆”情节,戏劇表演也在欢快的氛围中带动观众一起谢幕了。

(三)基于绘本的主题活动建构

主题式的创意戏剧活动是我园最常用的活动形式,一般以一个月(四周)为周期。我们通常以绘本故事为线索,以主题活动为载体,以儿童体验为中心,以幼儿一日生活为依托,以每一名幼儿都参与为原则,创建以家、园、社区为资源,团队共同建构的游戏化戏剧活动。活动开始前,根据幼儿目前的兴趣和发展需要进行预设,经过和幼儿共同讨论后形成具体的活动,将教育戏剧技巧和游戏化的律动融入其中,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创编角色、情节、台词、肢体动作,进行道具制作等。最后,我们还会进行简单的舞台表演常识的探讨、舞台空间的学习等,将幼儿的表演、律动等根据情节串联起来,经过简单的排练、宣传,让幼儿完成戏剧展演。

基于绘本的主题活动比较偏向艺术领域,考虑到全面、平衡的原则,每周可以围绕绘本内容或舞台相关经验加入其他领域的活动,同时也能增强对绘本价值的挖掘。幼儿在为期四周的主题活动过程中(见表2),充分地探究、思考、解决问题,不断进行经验的累加,语言、思维、想象力和艺术表现能力均得到了发展,综合的艺术活动为他们提供了自我表现的平台,幼儿在戏剧展演中也获得了极大的成就感。

总之,从绘本到戏剧,我们根据两者的构成要素搭建桥梁,将教育戏剧技巧和游戏化律动融入主题活动的各个环节,激发幼儿的潜力,让幼儿充分地表达自己。和幼儿共同建构主题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尝试,幼儿在与艺术的对话和互动中获得解决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戏剧表演能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妖怪戏剧绘本
传统戏剧——木偶戏
绘本
绘本
绘本
戏剧评论如何助推戏剧创作
论戏剧欣赏与戏剧批评
妖怪来了
妖怪来了
戏剧就是我们身边凝练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