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校本实践研究

2020-10-20陆丽晨贾瑛刘红艳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生涯规划教育普通高中

陆丽晨 贾瑛 刘红艳

摘   要:新高考背景下,把学科课堂作为生涯教育实施的主要载体是非常必要的。立足学科课堂渗透生涯教育,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寻找合适的切入点。适切性原则、无痕迹原则、两条线原则、不干扰原则、系统性原则,是生涯渗透教育需要遵循的五原则。导入环节、情景设计环节、思维拓展环节、总结提升环节、课下实践性作业、课上课下的评价反馈环节都可成为生涯学科渗透的切入点。

关键词: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学科渗透课;校本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0)21/24-0075-04

新高考背景下,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学生发展指导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引起普通高中的重视。石家庄市新华区教研室以课题研究为依托,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理念,提出了“一体四翼”生涯课程框架(如下图),新华区各高中学校根据学校實际需求,进行了长足的探索和实践。高中生在学校的主要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的,学科课堂作为学生学习成长的主阵地,亟待开发利用为生涯教育的主要载体。各科丰富的教学资源足以唤起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提升学生的生涯规划能力。笔者就石家庄市第二十八中学立足学科课堂所做的生涯学科渗透教育实践做出系统总结。

一、生涯规划现状调查分析

根据舒伯生涯发展五阶段理论,高中生处于生涯发展的探索期。由于缺乏足够的生涯规划策略,很多学生面对着学科选择、志愿选择、未来职业规划等重要节点茫然无措。为了摸清底数、了解学生现状,以便进行科学指导,学校设计了《高中生学业、生涯现状调查问卷》,其中生涯意识10道题。问卷调查的对象是学校高一学生,共计发放22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15份,其中男生75人,女生140人。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在生涯规划方面的现状是:56.7%的学生在高中的学习和生活中有明确的目标,但80%的学生表示没有教师的指导无法做出三年的规划,88.4%的学生表示需要教师给予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指导。

面对如此现状,除了依托心理教师通过心理课堂和校内讲座进行生涯规划理论和做法的系统引领,依托班主任老师通过班会课堂和个别辅导进行生涯规划的形成与落实。学校开发、利用学科课堂的丰富资源,力图增加学生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并引导学生做好生涯信息加工,做出适合自己的生涯决策,做好生涯规划的落实。

二、立足学科课堂,生涯教育学科渗透探索实践

(一)建立“成长导师”制

从教师培训开始,用科学的生涯理论武装教师头脑,让更多教师有能力做学生的“成长导师”。“成长导师”由学生自主选择后,由学校确认。一般每位导师负责3~5名学生。导师与学生结组后,要对所负责学生的个性特征、学科成绩、学习兴趣、生涯目标、学习策略指导等方面进行跟踪,指导学生选择与其性格、志趣相一致的课程,做到思想上引导、学业上辅导、心理上疏导和生活上指导。

(二)实施“成长导师”生涯理论系统培训

为了能够让“成长导师”真正起到引领学生成长的作用,对教师进行系统的生涯理论培训。在生涯理论中,选择更容易被教师接受的理论实施培训。例如,生涯发展认知信息加工理论(CIP)和社会认知生涯理论(SCCT)。

生涯发展认知信息加工理论(CIP)将生涯发展与规划的过程视为学习信息加工能力的过程。自我知识(对自己兴趣、技能、价值观等的了解)和职业知识(对于工作世界的认识)是生涯决策的信息基础。沟通(Communication)、分析(Analysis)、综合(Synthesis)、评估(Evaluation)、执行(Execution)五个阶段,构成了决策的CASVE循环。生涯发展就是元认知对自我认知系统、决策系统进行监控和调节的过程。

社会认知生涯理论(SCCT)强调在职业发展中起作用的三种个人变量之间相互影响,即自我效能、结果预期以及个人目标。自我效能来自于学习经验,包括成就经验、替代经验、社会鼓励与情绪状态;自我效能、结果预期与目标的一个重要的中间环节就是兴趣。目标要与兴趣产生一定的联系,而有能力实现目标的前提是必须要有良好的自我认识和自信心。这些理论与教师头脑中的心理学知识是相通的,理论指导下的操作体系与教师的日常教育行为是相通的。通过学习,教师明确了学科课堂生涯渗透的可行性:学科课堂可以给学生提供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的丰富资源;学生以积极情绪做背景学习知识会形成浓厚的兴趣,继续发展兴趣有可能成为学生的生涯目标;学生的成功经验、他人的榜样、教师的积极评价都可能成为学生生涯发展的动力;帮助学生反思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状况、思维状况、行为状况,更有助于学生实现发展。

(三)开展学科生涯渗透课程实践展示

理论培训之后,开展学科生涯渗透课程实践展示活动。 每个教研组以组长为核心,研讨生成至少一节学科生涯渗透课,供学科教师学习。为此,学校要求各教研组每周的集体备课时间研讨问题:哪些章节可以渗透生涯教育?以怎样的方式渗透更合适?生涯渗透课需要遵循什么原则?公开课展示后评课内容增加对生涯渗透的内容与形式的点评。

各组学科生涯渗透课程的展示与评优课、说课活动的预备课融合在一起,每个学科教研组在精心准备一节示范渗透课的基础上,深挖教材,根据不同课型和教学内容,通过多轮实践,完成学科系列生涯渗透课,推动学校生涯规划教育“全员参与,导师跟踪”的生涯教育特色的形成。

三、学科生涯渗透课坚持“五原则”,并选择合适的切入环节

在学习石家庄市教科所“谢晓玉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室”已有的渗透课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校本实践的探索,学科生涯渗透课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并选择合适的切入环节。

(一)学科生涯渗透课“五原则”

适切性原则:根据不同课型、不同知识点设计不同的渗透方案、渗透内容,在适合处渗透,在恰当处切入。如生物课《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一课中,引入“健康管理师”这一新兴职业的简单介绍,要求学生以这个职业的视角为家人或朋友设计科学的“减肥方案”,强化了学生健康生活的理念,也适切地让学生了解健康管理师职业。

无痕迹原则:把学科素养的培养和生涯目标的链接无痕迹融合到教学目标的设定中。如政治课中《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一课,学科素养的目标是正确价值观的培养,课中引入英雄人物为国为民乐于奉献勇于牺牲的事迹,让学生在辩论中澄清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显得不着痕迹,自然而然。

两条线原则:教学设计中,一条“知识能力训练线”,一条“生涯渗透线”,前者为明线,后者为暗线。生涯教育素材丰富多彩,引入课堂作为知识理解、思维进化的载体,为课堂服务、为学生服务,收到较好的课堂效果。如政治课《征税和纳税》一课中,伴随税收知识的展开和深入,税务师角色的出现在合理避税与违反税法行为的比較中,更容易让学生增强纳税人意识,达成了学习目标。

不干扰原则:是指生涯渗透设计为主干教学服务,不干扰教学任务的完成。生涯教育资源的引入只是作为教学材料,不单纯为了生涯教育而教育。如在物理《自感和互感》的总结提升环节用几句话简单介绍几个电力相关的大学及专业,让感兴趣的学生了解今后深造的方向。

系统性原则:以教研组为单位设计打造出系列生涯渗透课程,并付诸于日常的教学实践。集体备课中备课的内容除了课本内容、学生发展,还要有生涯教育的渗透内容,这就需要教师系统掌握生涯理论,熟练生涯教育的技巧。

(二)生涯教育贯穿于课堂实施的各环节

导入环节:在课本知识与学科素养的衔接之处,往往可以找到生涯人物的事迹、社会事件的发生等课程资源。把它们作为 “卷” 学生入课堂的载体,既引人入胜,又开阔学生的眼界。

情境教学环节:把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引入课堂作为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提升学习的意义感和热情度。带着积极情绪上课,知识也被染上斑斓的色彩,也许这一刻就为学生的生涯志向埋下伏笔。比如,用“疫情下中美关系的变化”作为情境讲解政治课中的国际关系,带着中国人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感受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知识,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都可能被洗礼,“做优秀的外交官”“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的想法油然而生。

思维拓展环节: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课堂情境中,学生设身处地深入探究、深度思考,能够“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用中学、在创造中学”,真正实现深度学习,体会到学有所获的幸福感。比如,“假设你是一座大型超市的销售主管,用函数知识为超市设计一个促销活动”就把学生的思维从“做题”引向“做事”,从“学涯”引向“生涯”。

总结提升环节:知识的系统化是深度学习的基本要求。单纯地用思维导图、鱼骨图、结构图整理知识是很好的办法,但是如果以一个职业角色、任务目标的视角总结知识、应用知识,就更丰富了学生的生涯认知。如英语课B2Unite4《Wildlife protection》学习结束后,以环保人士的视角整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句子,并尝试写一篇演讲稿,既开阔了学生看世界的眼光,也历练了学生的思维和能力。

课下的实践性作业:与传统作业不同的是,实践性作业对学生形成一定的生涯体验有重要意义。如“跟随父母上班一天,体验父母的工作内容,就工作感受写一篇800字作文”的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了解社会、感悟职业、书写能力等方面得到锻炼和提升。

评价反馈:在教师了解学生生涯目标的前提下,对学生的持续性评价与反馈更有引领性和针对性。比如,某学生的职业理想是“造福一方的政府官员”,教师对他的课上表现、偏科改进、作业完成和试卷状况方面的反馈,就能够帮助学生清醒地认识自己、调整自己。

四、实施学科生涯渗透课程的注意事项及启示

学科生涯渗透课是一个新生事物,也是一把双刃剑。所以,教师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细节:第一,根据学科特点,采用不同的渗透方式。不同学科的知识结构不同,其所承载的促进学生生涯发展的侧重点也有所差异,渗透方式因学科而异。第二,不喧宾夺主,不让学科课堂“变身”为生涯课堂。在学科课堂上,生涯渗透是潜移默化地进行的,不应替代学科成为最主要内容 。第三,教师的培训需要持续进行,一劳永逸的想法和做法是错误的。任何一个理论和技能的掌握都是从接受到生疏,再到熟练应用的漫长过程。学校提供的研讨、案例模拟、反思等持续性活动,对教师熟练运用生涯理论就显得尤为必要。

猜你喜欢

生涯规划教育普通高中
普通高中家长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普通高中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高中:普通与特色同步发展
教育部要求各地防止建设大规模普通高中
高校辅导员创新生涯规划教育模式探索
生涯规划教育视域下的辅导员工作方法创新
有规划的人生才精彩
高中生涯规划教育职业探索模块中翻转课堂模式的探索
财政部下拨46.3亿元普通高中助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