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勒菲弗尔操纵理论视角下《追风筝的人》李继宏版中译本的翻译研究

2020-10-20王钰张林影

科技资讯 2020年24期
关键词:追风筝的人安德烈

王钰 张林影

摘  要:文章、作品的翻译不是单一的语言转变,会受到背景、文化以及译者能力等多方面的制约。安德烈·勒菲弗尔作为“文化转向”的发起人之一,提出了“操纵理论”,也被称之为“改写”,意指译者对于原作进行“加工”,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对文本改写,同时译者会受到意识形态以及主观诗学两方面的限制,即译文受到“操纵”;还提出翻译中的三要素“意识形态、诗学观和赞助人”。以李继宏中译版本《追风筝的人》分析译文中受到上述两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安德烈·勒菲弗尔  操纵理论  《追风筝的人》  李继宏

中图分类号:H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8(c)-0016-03

Abstract: The translation of works is not a one-to-one linguistic transformation, which is restricted by many aspects such as background, culture and translator's ability. Andre Lefevre, as the originator of cultural transformation, puts forward manipulation theory, also known as rewriting, which means that the translator who will be restricted by both ideology and subjective poetics, should processes the original work, rewrite the text for some purpose. It also means the work of translation is manipulated. He also puts forward three elements in translation: ideology, poetics and patron. In the translation of Li Jihong's Chinese version of The Kite Runner, which is also affected by both aspects mentioned above.

Key Words: Andre lefever; Manipulation theory; The kite runner; Li jihong

1  安德烈·勒菲弗尔与翻译的“操纵理论”

文章不是单一的文字组成,同样翻译也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转换,文学作品看似清晰明了表达的背后,无一不蕴含着作者与译者丰富的文化知识。而翻译作为桥梁连接的不只是两种语言,更是背后无形却有着巨大影响力的文化背景。

在历史上的各个阶段,随着人们对于“翻译”理解的逐步提升,中外涌现出许多翻译理论,操纵理论也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并影响至今。操纵派理论隶属翻译文化研究学派,是在多元系统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有3位人物(翻译理论家赫尔曼斯、苏珊·巴斯奈特以及安德烈·勒菲弗尔)对于建立、发展并传播操纵理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赫尔曼斯提出了“操纵”这一概念,苏珊·巴斯奈特和安德烈·勒菲弗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写”理论,研究文学操纵对于翻译的影响,精炼地概括出翻译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于是两人也成为文化派翻译界鲜明独立的标杆。安德烈·勒菲弗尔在“文化转向”的基础上,于《翻译、改写以及对文学名声的制控》一书中正式提出其独具一格的翻译的“改写理论”,即是翻译者对于原文的操纵。在此之前,由于翻译最早引入的契机源于宗教,译者对原文的翻译中有任何篡改都是不忠的,翻译出来的作品会遭到唾弃;而勒菲弗尔却一改传统看法,将译本与原文置于同等地位,并提出了控制文学创作和翻译有内外两个因素。内因是文学系统内部的评论家、教师、翻译家等组成的“专业人士”,他们更关注“诗学”。外因则是拥有“促进或阻止”文学创作和翻译的“权力”的赞助人,他们关注的是意识形态。也就是说不仅是译者的意识形态影响译文,译语文化的“诗学”也在翻译过程中起作用。

“操纵”的出现意味着译者要基于文化因素对原文实施“操纵”,也就是说译者要在直译的基础上考虑到目标语文化,满足其文化需求;受到原语与目标语之间转换时在世界文化中的制约;属于统治阶级的、主流的“意识形态”在国家机器的保障下,渗透和控制个体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译者主体性的因素,这些因素“操纵”着译者的翻译过程,进而达到“改写”原文,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全新”的作品;勒菲弗尔学习不同语言、考察不同翻译活动;他认为翻译肯定会因为文化的支配而服从一定的思想意识和诗学;不同时期对原作进行翻译时,都会受到不同的思想意识和主流文学的影响。

2  《追风筝的人》李继宏中译本与操纵理论

2.1 《追风筝的人》与李继宏

《追风筝的人》曾获得2006年联合国人道主义奖,作者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Khaled Hosseini),小说中以一位富家少年阿米尔的口吻,讲述了他与家仆哈桑关于风筝的故事,描写出关于爱、背叛与救赎的成长之旅。一次懦弱让哈桑受伤、令阿米尔自责,却又使自己陷入欺骗、背叛甚至是诬陷的恶循环,历经国家的破碎、同父亲流亡美国,虽然这段往事已然过去多年,但在心头的梦魇却失踪挥之不去;最终,主人公选择回到硝烟弥漫的阿富汗,九死一生成功救出了儿时家仆、也是他同父异母弟弟的哈桑的儿子,也成功地救赎自己。“风筝”作为作品核心形象也代表了阿富汗文化;对“风筝”的追求,实际上是对人性美好和善良品质的追求;同时也代表着人们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和追随。

李继宏著名作家、翻译家,译有《小王子》《傲慢与偏见》《追风筝的人》等诸多名作,其曾被评为“《小王子》在中国最权威的诠释者之一”。李继宏指出影响翻译的3个因素是中外交流、翻译条件以及现在汉语的发展水平,导致翻译极大程度上会受到时代的制约。而在笔者看来李继宏的翻译观点很大程度上也与勒菲弗尔的操纵理论不谋而合,译作受到时代的约束必然会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也会受到诗学的“操纵”。

2.2 勒菲弗尔操纵理论视角下《追风筝的人》李继宏中译本翻译的研究

勒菲弗尔的操纵理论中的操纵无关褒贬,只是中性的术语。意识形态决定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人们如何在社会上生存以及可以接受的言论,这些因素限制着译者的“改写”。比如,在李继宏的中译本中,由于作者胡塞尼是美籍阿富汗人,书中出现了许多我们不熟悉的阿富汗食物、风俗、宗教信仰等。例如:原文中的Inshallah译为安拉保佑,将naan译为馕饼;阿富汗同中国截然不同的异域文化只能让译者将外来语尽量地翻译成我们可以理解的关于伊斯兰教的用语以及虽不理解但大概知晓了nann这种食物。

另一方面在勒菲弗尔的理论中,关于诗学的“改写”,笔者理解为“复杂的归化”,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将原文“改写”成符合译语文化的作品。在李继宏的中译本中,有下面两个印象深刻的例子:

(1)And suddenly Hassan's voice whispered in my head: _For you, a thousand times over_.

译文:突然间,哈桑的声音在我脑中响起:为你,千千万万遍。

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不仅将原文中哈桑的忠诚、纯净和那整颗只有哈米尔的心刻画得入木三分,将主人公哈米尔的愧疚与悔恨充分地表达出来,更是将汉语的浪漫、沉淀了五千年历史文化“香气”的醇厚和一个短句的美感发挥得淋漓尽致。

(2)If thou art indeed my father, then hast thou stained thy sword in the life-blood of thy son. And thou didst it of thine obstinacy. For I sought to turn thee unto love, and I implored of thee thy name, for I thought to behold in thee the tokens recounted of my mother. But I appealed unto thy heart in vain, and now is the time gone for meeting...

譯语:若汝果为吾父,血刃亲子,名节有亏矣。此乃汝之专横所致也。汝持先母信物,吾报汝以爱,呼汝之名,然汝心难回,吾徒费唇舌,此刻命赴黄泉。

这是书中提得到的《罗斯坦与索拉博》中的一段文字,译者将其翻译成古文,一是符合中国关于古著典籍的认知,二是这是书中哈桑最喜欢的一段,他让主人公阿米尔一次又一次地念给他听,这段代表着译者所拥有的渊博学识的翻译不仅带来视觉上的冲击,更是心灵的强烈震撼:古老的文化、直抵心弦的悲剧,潸然泪下。上面两个列子都充分地体现出了对于原文的诗学“改写”会将译文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更符合译语文化、更能表达出作者的思想。

翻译不是空洞的转述,而是制约下的“改写”。勒菲弗尔“操纵”理论将译者在翻译之路上推进了一大步,也为翻译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对《追风筝的人》李继宏中译本的分析中不难发现,意识形态的迎合、诗学的融入以及译者主体性的翻译策略对于更好译本的诞生都是缺一不可的。

参考文献

[1] 陈静.从操纵理论和译者主体性看“文革”语境中的外籍译者[J].上海翻译,2017(4):31-33.

[2] 沈洁,王宏.“意识形态”影响机制下的译者主体性[J].上海翻译,2019(4):18-22.

[3] 毕珍珍.文学翻译在勒菲弗尔操控论视野下的体现[J].语文建设,2016(36):74-75.

[4] 石晓玲.认知视角下《追风筝的人》中的概念隐喻解读[J].海外英语,2019(7):168-169.

[5] 廖梦园.基于译者主体性的翻译操纵理论反思暨拓展——以余国藩《西游记》英译本前25回为例[D].电子科技大学,2019.

[6] 王旭梅.从操纵论角度研究张爱玲的自译小说《金锁记》[D].苏州大学,2019.

猜你喜欢

追风筝的人安德烈
命途多舛的数学家:安德烈·韦依
《追风筝的人》:一本畅销书的十年
《追风筝的人》的心灵疗治与救赎反思
评《追风筝的人》中哈桑的悲剧人生
论《追风筝的人》中的友情与救赎
《追风筝的人》中体现出的双重背叛与救赎
命运轮回转动
谁是真正的赢家
绝世奇术
爬树的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