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喊唱”出来的拼搏精神

2020-10-20杨帆

大观 2020年7期
关键词:民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杨帆

摘 要:“黄河河工号子”是黄河流域历代黄河河工在治黄实践中创作的一种古老的民歌音乐形式,其对城市文化建设具有很高的价值与意义,通过对“黄河河工号子”发展的探索及对其音乐文化的分析,探究“黄河河工号子”的特色所在,从而拓展“黄河河工号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途径。

关键词:“黄河河工号子”;民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注:本文系2020年度焦作市政府决策研究院招标课题“‘喊唱出来的拼搏精神——探索‘黄河河工号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JZZ2020064)研究成果。

“黄河河工号子”蕴含着黄河流域劳动人民坚韧的劳动毅力和丰富的文化精神。加强对“黄河河工号子”的保护与传承,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团结一心的民族凝聚力,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在新时代背景下,“黄河河工号子”的保护与传承工作要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加大保护力度,拓宽传承路径,使之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一、“黄河河工号子”非物质文化遗产

对城市文化建设的价值与意义

其一,“黄河河工号子”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品牌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城市发展中长期积累而来的重要文化资源,是城市文脉的延续,是打造城市品牌的要素。充分恰当地利用“黄河河工号子”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提升焦作市城市文化品牌将具有重要价值。

其二,“黄河河工号子”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城市文化建设两者相得益彰。在现代社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一种对历史的记忆,其文化内涵的传播及形式的传承是城市文化建设的一大特色助力,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需要借助城市文化建设的发展来促进自身的保护与传承。也就是说,“黄河河工号子”为本地城市文化建设添砖加瓦,锦上添花;城市文化建设为“黄河河工号子”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载体,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二、“黄河河工号子”的发展探索

号子也称为劳动号子,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在远古时期,人们在与大自然搏斗或是庆祝收获的喜悦時,用石块或木棍相互敲击发出有规律的节奏,并伴随这种节奏欢呼、呐喊、歌唱,这就形成了最早时期的号子。号子是人类对劳动的赞颂,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显著的社会功能。号子可以抒发劳动者的真实情感,可以描述地方的民俗风貌,可以反映地理的环境特点。因此,号子的产生与发展与当地的民俗有着密切关系,它是劳动者坚韧劳作的表现,更是地区悠悠历史中深厚文化的积淀。

在与洪水抗争,治理黄河的过程中,劳动人民共同协作,逐渐形成了有一定节奏、规律,有一定起伏的声音——黄河号子。

根据在黄河上劳动的不同分工和不同形式,黄河号子也有不同的分支,比如河工(抢险)号子、土硪号子、船工号子等。“黄河河工号子”是黄河号子中最常用、最有特色的代表之一。千百年来,“黄河河工号子”在修堤筑坝、防洪抢险的过程中曾彻夜响彻黄河两岸,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黄河河工号子”的音乐文化

“黄河河工号子”是河工以及沿河群众在紧张、繁重的集体劳作中,为协作指挥、激励鼓劲而创作和喊唱的无伴奏的一种民歌。喊唱时通常是“一领众和”,河工们一边劳作一边喊唱,气势恢宏,响彻云天。“黄河河工号子”的音乐形式就像是戏曲中紧张的“锣鼓”,有力、统一的节奏,富有感染力的唱词,可以成为劳动过程中的动力,激发劳动者的奋进拼搏精神。另外,在集体劳作中最常见、最典型的“一领众和”的喊号形式,是“黄河河工号子”音乐的另一主要特点。领唱者通常就是集体劳动中的指挥者。领唱的部分音乐形式灵活,曲调自由,歌词多变,旋律上扬,高亢嘹亮,有号召、呼唤的作用。整首号子的合唱部分通常只使用同一乐汇或同一节奏重复进行,歌词大多时候是衬词或者重复领唱中的个别唱词,音乐形式比较固定,具有强烈的节奏感。

即兴编唱是“黄河河工号子”的一大特点,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它可以把每个劳动者都创编成为号子内容里的角色,不仅增强了劳动现场的互动性,更活跃了劳动现场的气氛,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此外,即兴编唱促进了“黄河河工号子”这一民间音乐艺术的发展,号词不仅在内容题材的运用上更加灵活、宽泛,在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上更加及时、全面,在情感诉求和思想表达上也更加真实、生动。

多姿多彩的曲调是“黄河河工号子”这一民间音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兴编唱是对领号人歌唱艺术功底的考验,运用节奏与曲调的变化,快速构思号词并进行喊唱,需要领号人具有机敏的反应,及掌握大量的号词、曲调,所以河工里好的领号者通常也是一位优秀的民歌艺人。

四、焦作市武陟县“黄河河工号子”的

艺术特色

黄河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复杂难治的一条河流,有“悬河”之称。黄河的抢险可以说是世界河流中最惊心动魄的劳作之一,对应繁多工作项目,所创作和喊唱的“黄河河工号子”也有所不同,大致可分为四种:第一种是“骑马号”,它属于快节奏号种,其节奏欢快、明亮,声调上高亢、洪亮,催人向上,激发动力,语调在拉长后可以变换成多个号种,具有多用性;第二种是“绵羊号”,它属于慢节奏号种,其节奏缓慢,在劳动者疲倦困乏时使用,可以起到调节紧张情绪的作用,让劳动者的心情得到一定的放松和休息;第三种是“小官号”,其节奏特点是先慢后快,柔中带刚,起到一种调节气氛的作用,具有娱乐性;第四种是“花号”,其曲调优美,歌词鼓舞斗志,演唱时经常与骑马号相结合,能消除人的疲倦感,但通常是作为汇报表演,所以并不实用。

根据河工们在劳作中使用的不同工具,来喊唱“黄河河工号子”不同风格。比如在使用油锤打桩时,号子短促有力,简洁、单一,而在使用手硪进行多人劳作时,就会演唱具有情节的、唱词复杂且有一定旋律性的号子。

“黄河河工号子”的创作是领号者根据劳动者的情绪、劳动的进程、劳动现场的氛围等因素的影响现编现唱。“黄河河工号子”是中国古老的民间歌曲音乐,具有不拘一格、丰富多样的曲调,高亢昂扬、富有感染力的旋律,音乐形态独树一帜,影响深远。

五、拓展“黄河河工号子”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与传承途径之研究

“黄河河工号子”作为一种民间音乐形态,历代传承基本是河工们的口传心授,而现如今优秀的号头或号手很多都已相继离世,在世的也年岁已高,创作与传唱“黄河河工号子”的主体人群正日益减少,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困境。

“黄河河工号子”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场域已基本不复存在,其原有文化生态无法恢复。那么我们在针对“黄河河工号子”保护与传承的问题时,就要明确认识到社会发展的现实,积极探索对“黄河河工号子”保护与传承的合理性路径。

首先,结合当今社会文化环境,在尽量保持其原本真实性的基础上进行适应性的创新。尝试将其与当下符合大众审美需求的流行音乐元素相融合,或者将其与本地区其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以追求达到相互扶持、共同发展的理想状态。其次,要保护并积极培养“黄河河工號子”传承人。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最为关键因素,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道路上承担着重任,同时对于“黄河河工号子”的传承与创新也起到关键作用。再次,“黄河河工号子”的保护与传承需要政府部门积极发挥主导作用,政府各个方面的大力支持,是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市场良性互动的基础。在以政府支持为依托的同时,要对“黄河河工号子”的市场潜力进行挖掘,寻求市场化的道路,生产性保护与合理性开发同步进行。最后,还可以将“黄河河工号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编入教材,使其走进课堂。研究、保护及传承“黄河河工号子”对于充实黄河文化,完善中国音乐史有着重大作用。通过这一举措,可以提高学生对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体会黄河文化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促进学生的传统文化内涵建设,增强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

综上所述,“黄河河工号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不仅仅是政府、传承人或文艺工作者的职责,更是当地乃至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积极挖掘“黄河河工号子”的音乐艺术,探索合适的发展路径,让“黄河河工号子”非遗在适应的、科学的发展与创新中得到生命的传承与延续。

参考文献:

[1]李富中.黄河号子[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14.

[2]孙炜博.“黄河号子”的功能价值及其传承保护之思[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6(2):138-141.

[3]乔云.黄河号子消亡原因之窥探[J].北方音乐,2017(11):24.

[4]薛华.黄河号子:黄河文化中的璀璨明珠[J].寻根,2018(6):132-138.

作者单位:

黄河交通学院

猜你喜欢

民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畲族民歌:《朋友,请你喝杯酒》
穿花衣 唱民歌
莫文蔚:民歌也可以很前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