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视野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促进机制研究

2020-10-20李昕

关键词:高职学生产教融合创新创业

李昕

【摘  要】产教融合作为推动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重要发展方略,在创新创业时代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与特征。论文通过对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意志力薄弱、创新创业意向受功利化驱使、创新创业能力不足等问题进行分析,从产教融合视角,在学校、产业、企业、学生四大主体框架下提出了坚持德育与创新创业精神培养相结合,依托产业区域特色,提升企业嵌入深度,增加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促进策略,为推动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新的理论见解和对策建议。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strategy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China,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has been endowed with new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in the era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such as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have weak willpower i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he inten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s driven by utilitarianism, lack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promotion strategies of combining moral education with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spirit, relying on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dustry, enhancing the depth of enterprise embedding, and increasing students'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practice under the framework of schools, industries, enterprises and students, so as to provide new theoretical insight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关键词】产教融合;高职学生;创新创业;促进机制

【Keywords】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omoting mechanism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0)09-0054-04

1 引言

2017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指出:“深化产教融合,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推动高水平大学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学生提供多样化成长路径”。再次将产教融合发展重点聚焦大学教育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产教融合作为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如何在“创新创业”时代促进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本文将基于“双创”时代产教融合的内涵特征,针对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呈现出的问题,探讨高职学生创新创业促进策略,以期为推动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实践参考。

2 “双创”时代产教融合的内涵特征

一般认为,产教融合是将产业体系与教育体系相整合,产业体系中企业是主要的组织主体,教育体系中学校则承担起组织主体任务。此外,产教融合中的“产教”还可以从宏观层面的产业与教育,微观层面的生产与教学来解析。前者涉及职业教育的办学思路和体制构建,后者涉及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例如,当前已出现的“厂中校”“校中厂”“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等教学模式,就是当下产教融合新的教学表现形式和运行方式,它们将“学校、产业、企业、学生与创业”融合集成,让行业企业和院校为了各自的发展双向发力、双向整合,呈现出跨界性、互利性、合作性、复杂性等主要特征。简言之,现今的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与产业的深度合作,其是依托高等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各自资源禀赋,以互信互利为基础,以服务经济社会转型为目标,依托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高度融合。

新时代背景下,产教融合受创新驱动社会转型与经济发展等因素的推动,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持的同时,也为提升高職院校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注入了强大动力,成为高校重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与此同时,2018年《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国发〔2018〕32号)进一步要求高校、职业院校深化产教融合,引入企业开展生产性实习实训,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国家政策的出台,不仅为地方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和具体的实施策略,而且明确表明创新创业教育并非高校一元主体行为,需要多元主体协同育人,即:产教融合贯穿人才开发全过程,以学校、产业、企业和学生四大主体作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要素,形成协同推进的工作框架。因此,通过产教深度融合开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必然趋势,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探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路径正迎来良好的政策环境与崭新的机遇。

3 “精神—意向—能力”框架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基本内涵包括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意向以及创新创业能力三个方面。创新创业精神与创新创业意向作为影响行动的重要因素与动機,是推动当代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进行自主创业的不竭动力。大学生通过多元化的创新创业实践模式,逐步形成的创新创业能力,则为其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高职学生作为最具创新精神和创业潜能的群体之一,因其所受教育的天然实践性,使得他们大都拥有一技之长,且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既能够满足社会需要,又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通过面向重庆地区10所高职院校发放问卷调查发现,近年来,在培养高职学生成为创新创业复合型人才的进程中,地方高职院校在党和国家政策的鼓励下已取得了积极进展,高职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关注程度、意向度、参与度等方面都有了明显提升和改观,但同时也仍然面临着若干亟待解决的问题。

3.1 创新创业的意志力薄弱

意志力是指个体自觉地为了实现某个目标,克服各种困难,百折不挠的优秀品质。创新创业意志则是为处理创新创业活动而形成的持之以恒、敢于挑战风险等的内在自我激励,是创新创业精神的内涵之一。培育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势必需要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因强大的意志力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完成自我调节,将创业实践中的消极因素转为积极因素,还能帮助其克服困难,完成创业梦想。但由于创新创业本质上是从无到有的过程,它的不确定性决定了其困难与风险远大于既定工作,这就对大部分温室里长大的高职学生提出了一个巨大的挑战。调查中问到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挑战时,你会怎么做?”只有15%左右的学生表示“一定坚持到圆满完成目标”。其他学生则分别选择了“再坚持一会儿,不行再放弃”“直接放弃”“寻求帮助,再决定放弃与否”。可以看出,大部分高职学生在面对困难时,意志力都较为薄弱,无法毅然决然地坚持自己的创新创业选择,保持自身创业意志力的时间无法持续,且需要外界条件帮助才能做出决定。

3.2 创新创业意向受功利化驱使

创新创业意向是指个人主观选择创新创业的意愿以及自愿承担其风险的心理状态。大学生的创业意向越强,越有可能开始实际创业行为。已有研究表明,高职中具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比例高过本科院校。

那么较高水平的创业意向是否完全与创新创业教育有关?重庆各高职院校近年来积极响应号召,积极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包括各院校为了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颁布的学分、奖学金、各种荣誉、就业绿色通道等鼓励政策。通过调查发现,因为这些鼓励政策,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愿意积极参与到创新创业中,其初始创新创业的意愿开始受到功利化动机驱使。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创新创业行为既可以解决自身职业发展,又能为地区经济发展服务,从而实现人生价值。但如果选择创业的意愿不断地受到“利”和“己”的影响,将影响学生今后的个人价值选择,忽略创新创业教育中创业精神与创业意向的真正价值,不仅影响创业意向最终转化为创业行为的过程,而且也将侵蚀我们年青一代成为祖国栋梁、担起社会责任的鉴定信念。

3.3 创新创业能力仍显不足

创新创业能力是创新创业精神与意向的外在产物。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基于自身专业技能、知识特长等,围绕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渠道创新等开展创业活动所形成的能力。然而,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加之高职学生文化基础较为薄弱,仍然存在教师一言堂,较少培养学生创新性的情况;学生对于有关理论和实践缺乏自主创新的勇气和基础,造成自身创新创业能力欠缺。即使在国家和地方大力鼓励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的情况下,2017年中国高校创新创业调查数据显示:在对个人创新创业能力进行自我评估时,只有34%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基本达到或完全达到创新创业需求;35.04%的学生认为自身还尚未达到创新创业条件。由此得出,创新创业环境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大力推行,并不能一蹴而就地帮助学生形成创新创业能力,它需要长期的经验积淀与总结。从创业能力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在评价自身机会洞察能力、方案配置能力、团队管理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时均没有给出高分,且只有很小一部分学生的创新创业成果最终产生了社会经济效益。此外,《全球创业观察2017/2018中国报告》显示,尽管中国创业失败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作为中国最活跃的创业群体——青年,其对自身能力的认可度却从2002年的37%下降到了2017年的28%。由权威报告和调查数据可以知道,尽管当前国家和地方层面都给予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充分的支持,搭建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指导实践平台,但青年群体的创新创业能力依旧显示出诸多不足,亟待提高。

4 产教融合视野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促进策略

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既是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人才需求变化的重要体现,也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大学生就业、社会经济建设等多方面的现实基础。产教融合理念的提出,将实现学校、产业、企业和学生四大主体在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任务中的全面融合,实现多方参与下的多元化、共享型人才协同培养新模式,从而进一步推进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的发展,具体如下。

4.1 转变育人方式,坚持德育与创新创业精神培养相结合

学校层面,在培育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时,应坚持德有和创新精神培养相结合。积极适应新时代发展变化趋势,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坚持立德树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高职院校应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传承的勇于创新、坚忍不拔等优良道德品质融入创新创业精神培养的全过程,逐步使大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和正确的创新创业观念。具体而言,高职院校应从关注创新创业的结果转为关注学生的内涵发展,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作为一种教育理念,辐射到课堂内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创新创业价值观。再者,通过思想政治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的有机融合,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领作用,避免年青一代向功利化发展,确保创新创业人才心系党和国家利益,通过把德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放在同一重要位置,转变创新创业育人方式。

4.2 依托产业区域特色,提升创新创业人才质量

无论何种类型的创业活动都离不开某个行业领域的创新,而这一创新创业活动的过程必然需要相关產业的支撑。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与相关领域的领头企业深度合作,充分借助产业资源禀赋,为高职学生创业者们提供对口而丰富的产业知识与实践机会,可以大幅度提升高职创新创业型人才的质量。此外,融入创业元素的产教融合还能提升产业与专业之间知识创新与技能创新的质量,避免创新创业流于理论,引导学生从区域产业特色的角度关注专业、行业的变革,通过开展切实可行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让学生尽快适应创新型社会的节奏,实现自我的长远发展。不同区域的产业对人才类型、技术与管理水平等的需求是不断变化且极具区域和产业特点的。因此,高职院校应主动围绕地方产业链进行专业设置与课程调整,将若干具有行业影响力、价值创造力高的专业打造为区域特色的专业集群,积极回应地方经济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各种要求,从而提升创新创业人才质量。

4.3 提升企业嵌入深度,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深入进行产教融合最终必然要落实到组织层面的一体化。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作为产业的代表,其力量与作用对于产教融合的深化具有直接的影响。有研究表示,大学生创业者的创业困难大多来自拓展市场,其主要原因在于大学城创业者们欠缺拓展市场所需的市场分析能力、营销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而市场环境下的企业往往积累了大量的市场资源和经营经验,产教融合的出现则能更好地将相关企业的资源与经验与高职院校服务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创业者训练开拓市场的能力,有效地解决创业者的市场拓展问题。具体而言,高职院校可利用好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践两个平台,在校内搭建ERP实验室、“创客”工作室等,为入驻的创业学生提供政策咨询、技术服务、融资服务等方面的支持与帮助;在校外,则通过积极促进校企合作,联合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实践基地、创业实习基地,深入挖掘社会企业中的创新创业资源,增加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充分了解自己专业领域关于创新创业的最新动向,及时通过企业导师的指导发现自身不足,从而及时更正,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

4.4 多方并举提升创新创业质量,关注学生长远发展

产教融合的基础是“产”,即学生亲身参加企业一线的产品生产,在产品生产中检验所学,并借此提高所学的针对性,为教学和科研服务,因此,“产”不是一个概念,在于通过“产”提高学生“学”的质量,主体仍需回到学生自身。而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性,又为高职院校推进产教融合提供了突破口,成为高职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路径。但由于创业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创新强调的原创性与开创性,加大了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识别并获得创业机会的难度,创业成功率也不高。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增加创新创业实践的方式提升学生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创新创业活动的自信程度,逐步将创新创业意向转换为创业经营活动。通过引导学生积累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积极参与校内外各级各类创新创业比赛、创新创业社团组织、行业企业创业实践活动等,塑造和培养自身的创新创业精神与创新创业能力。通过师生之间的鼓励交流、积极反馈,以及社会说服等途径帮助学生更好地面对创新创业活动中的困难与挑战,从而真正做到让产教融合视野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推动学生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正江.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适切性研究与实践[J].现代教育管理,2018(01):87-91.

【2】季跃东.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创业教育机制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5(1):114-118.

【3】张旭刚.转变与融合: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转型与超越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8(2):71-76.

【4】李淑君,刘毅.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途径研究[J].职教论坛,2017(14):27-30.

【5】朱国奉.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提升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6):91-93.

【6】刘洪波.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多元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重构[J].教育与职业,2016(13):83-85.

【7】唐菁玲,温晓琼.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影响因素与调适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7(14):56-59.

【8】匡瑛,石伟平.职业院校“双创”教育辨析:基于现实审视与理性思考[J].教育研究,2017(2):97-103.

猜你喜欢

高职学生产教融合创新创业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