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知识产权的起源和发展

2020-10-20李慜乐武剑

丝路视野 2020年6期
关键词:经济一体化工业革命知识产权

李慜乐 武剑

摘 要:国务院2008年颁布实施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中,知识产权文化建设作为重要的战略举措首次被明确提出。2009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启动了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工程,正式提出了知识产权文化的内涵就是“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笔者试着回顾知识产权制度的由来,浅析知识产权的起源和发展,探究知识产权的历史文化。

关键词:知识产权;工业革命;经济一体化;社会属性

知识产权是保护人们创造性智力成果的财产权,正是有了它,人们的智力成果才能够得到法律保护,才有机会转化为财富,它激励着人们去研发先进的技术、创作动听的音乐、生产优质的产品。今天,尊重知识产权,保护创新成果,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一、知识产权的种类

(一)专利

“专利”一词来源于拉丁语,其本义是指“公开”。1474年,威尼斯共和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最接近现代专利制度的法律 ,其出发点是将技艺当作“准技术秘密”加以保护。1624年英国实施的《垄断法》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现代意义的专利法。18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之后的英国在专利法中开始要求发明人必须充分地陈述其发明内容并予以公布,此时,“专利说明书”的出现标志着具有现代特点的专利制度最终形成 。专利的取得成为一种“订立合同(契约)”的活动:发明人向公众公布他研制出的新产品或新技术,以换取公众在一定时期内承认他对研究成果的专有权。

(二)商标

商标是指能够将不同企业的商品或服务区别开的标志。商标权是商标专用权的简称,是指商标所有人对其商标所享有的独占的、排他的权利。清朝嘉庆年间,北京六必居酱菜园在其酱菜篓子外贴“六必居”的标签,其意义在于告诉购买者,如发现产品有质量问题,该酱菜园负责调换或赔偿。此时商标已具有了质量保证和信誉保证的作用,同时还具有区别商品来源及广告宣传的功能。这种商标与现代意义上的商标已非常类似。现代商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618年的英国,但法国作为后起之秀,则在商标提供注册保护上占了创始国的地位。

(三)地理标志

地理标志是一种用于具有特定地理来源的商品的标志,这些商品具有基于原产地的品质、声誉或特征。地理标志并不为任何生产者所专有,只要是其所指地域内生产者都可以使用。法国是地理标志和原产地命名制度的原产地,广为人知的香槟酒就是最具代表性的。而《巴黎公约》中出现的货源标记,是国际上保护地理标志的第一步。

(四)著作权

著作权是用来表述创作者对其文学和艺术作品所享有权利的法律用语,过去称为版权,版权最初的含义就是复制权。早期的版权保护是保护出版特权,直到170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安娜法令》(英国女王的名字,并非法典原名),才真正开始保护作者,但更多的是指财产权 。18世纪,法国大革命时期诞生了《作者权法》,使版权法真正开始保护作者。直到今天,著作权和版权已经是同义表达了。

知识产权的其他种类还包括商业秘密、植物新品种、遗传资源保护、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等,也历经发展变迁,如以《生物多样性公约》为核心的一系列遗传资源保护规则在发展中国家的推动下逐渐形成。

二、知识产权与工业革命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

19世纪,英国成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策源地,以瓦特的蒸汽机为代表,大量的技术革新开始涌现。这些技术都被转化为专利得到了保护。据记载,18世纪50年代,英国平均每年只提交10份专利申请案,而在19世纪40年代,平均每年提交458份专利申请案。英国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也是专利法和版权法的最先实践者,这并非仅仅是历史的巧合。著名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思对此进行了研究,并指出:“正是因为英国实施了知识产权制度,保护了发明创造者的利益,刺激了发明创造者的热情,从而使得发明大量涌现并带来浪潮般的技术革新,进而启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并创造了现代经济增长的奇迹。”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

工业生产的飞跃,带来了全球贸易的飞速发展,知识产权制度作为一种贸易规则,在世界范围内迅速铺展开来。为了突破知识产权的地域限制,1883年在法国巴黎召开的外交会议上,经过激烈争论和彼此妥协,各国就工业产权的保护和限制基本达成一致意见,《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的草案得以通过 ,简称《巴黎公约》,最终于1884年7月7日生效。巴黎公约适用于最广义的工业产权,其基本目的是:保证一成员国的工业产权在所有其他成员国都得以保护。但是,由于各成员国之间的利益矛盾和立法差别,巴黎公约没能制定统一的工业产权法,而是以各成员国内立法为基础进行保护,因此它没有排除专利权效力的地域性。

(三)第三次革命浪潮——信息技术革命

三次革命浪潮見证了最重要的财产由土地变为机器再转变为信息。美国社会学家Alvin Toffler曾说:这是一次革命的转折,这种前所未有的财产是无形的 。知识经济中,专利发明、商业秘密、不断更新的计算机程序在无形资产中起关键作用。在信息技术革命期间,科学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迅速提高,人们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和保护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制度的激励作用,使得1870~1900年的世界工业生产值增加了近乎两倍,涌现出大量影响世界的专利。这一时期,知识产权制度体系本身已经形成了一个运转有效的激励创新、繁荣文化并最终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

三、知识产权的扩张

从工业革命到新技术浪潮,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意识到知识产权制度对于激励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在1958年,仅有59个国家实施了专利制度,而到1980年,这一数字已经猛增到158个。然而,各国在知识产权立法、执法和司法上存在诸多差异,每个国家所建立起的专利制度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所提出的新问题而变化,还与国际、国内生产的变化相适应,与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为实现各国的协调化和一体化,一些全球性、区域性的知识产权组织应运而生,如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欧洲专利局(EPO)、欧亚专利组织(EAPO)、非洲知识产权组织(OAPI)、非洲地区工业产业知识产权组织(ARIPO)、海湾合作委员会专利局(GCCPO)。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框架下,全球形成了四个主要的知识产权体系:专利合作条约PCT-国际专利体系,马德里-国际商标体系,海牙-国际外观设计体系,里斯本-国际原产地名称体系。

同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知识产权已逐步成为国与国之间利益竞争的主要手段和博弈工具,各国对于知识产权事务的态度和立场常常发生冲突和矛盾,这些对实现商品及服务的自由流通、自由竞争来说,都是一种难以克服的障碍。WTO成立后,各国在利益交换的角逐下,终于在1991年12月于日内瓦达成《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的草案,并于1995年1月1日起生效。

四、知识产权的社会属性

由于知识产权是一种独占性、垄断性、排他性的权利,随着知识产权在保护范围和地域的扩张,知识产权开始触及私权与公益的红线。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疑问:在社会的公平与效率之间如何取得平衡?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否会损害社会的整体利益?知识产权是否在加剧阶级的分化和贫富的悬殊?这种乍看起来先进的制度是否也会延滞产业的发展和进步?

各国都在积极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各国知识产权的专有性都是相对的和有限制的。大部分国家都在知识产权立法里规定了对知识产权的合理使用、法定许可、强制许可等制度,目的就是限制知识产权权利人行使权利,以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文学艺术的繁荣。另一方面,知识产权只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受到法律保护,一旦超过法律规定的有效期限,该权利就依法丧失,相关的知识产权进入公共领域,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财富。事实上,每一项知识产权都是以整个人类的文明与智慧为源泉,也应当具有回馈社会、服务公众的性质。

五、结语

知识产权制度从一开始即体现了一种契约精神,创新主体通过公开其智力成果换取对该成果的法律保護,从而有机会在一定地域、一定期限内获得专有利益。经过数百年的实践和发展,知识产权制度逐步演化成为一种激励创新、繁荣文化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正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和国际贸易的通行规则。经过数百年的修正和优化,知识产权制度随着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努力改革,不断丰富回馈社会、服务公众的制度安排,努力保障公众享受科学进步所产生福利的权利。

*通讯作者:武剑

猜你喜欢

经济一体化工业革命知识产权
论比例原则在知识产权损害赔偿中的适用
保护知识产权 激发创新动能
煤、铁、蒸汽与工业革命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历史教学初探——以《面向未来的工业革命》一课为例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历史教学初探——以《面向未来的工业革命》一课为例
2019年度PALM展参展商获取知识产权优胜奖获奖单位名单
中国知识产权量质齐升
亚投行建立的意义
Strengthening SME’s Participation,Contributing Powerful Development in APEC Economies
基于经济一体化环境下的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