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PCK视角的幼儿园“科学小工程”活动组织策略

2020-10-19黄爱云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20年7期

黄爱云

【摘要】本文基于PCK视角分析了幼儿园“科学小工程”活动的组织策略,重点探讨了“如何教”。从科学小工程活动的探究氛围营造、材料投放、设计和创造能力培养、教师高效提问、多元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总结。幼儿园教师在科学领域的PCK水平决定了“科学小工程”活动的质量。

【关键词】PCK(领域教学知识) 幼儿园科学活动 科学小工程

幼儿园科学活动是五大领域教学内容之一,是幼儿的科学启蒙教育。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从小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显得重要且迫切。为此,我们开展了基于PCK视角的幼儿园科学活动相关实践研究,提出了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的科学“四小”活动,即科学小知识、科学小实验、科学小制作和科学小工程活动。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有了一些经验和体会,本文基于PCK视角分析科学小工程活动的组织策略。

一、PCK视角下的“科学小工程”活动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对于科学小知识和小实验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对于科学小制作,以前也开展过此类活动。对于科学小工程,特别是科学小制作和小工程的区别,我们有个逐步理解深入的过程。我们认为:科学小制作特点在于富含科技成分、结构简单、材料好找、加工容易、花钱少、能够独立完成等,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思维力及动手能力。科学小工程,偏向于幼儿参与关于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的复杂构造活动(STEAM),考量的是多个物体之间的复杂组合,一般需要幼儿组成富有创造性的团队合作完成。此类活动让幼儿当设计师,进行创造性的表现,能激发兴趣,更自信并有成就感。

PCK(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可译为领域教学知识)这一概念由美国学者舒尔曼于1986年提出,它是教师个人教学经验、学科内容知识和教育学知识的特殊整合。已有的大量研究表明,教师的PCK水平是影响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PCK的视角,幼儿园科学活动从操作的角度可以定义为三个维度的有机结合,包括教什么:科学学科的内容知识;教给谁:幼儿科学学习知识;怎样教:关于教学方法的知识。幼儿园教师的PCK水平极大程度上决定了活动的实施效果,科学小工程活动也与教师的PCK水平密切相关。

以下着重分析幼儿园教师组织“科学小工程”活动的策略,也就是“怎样教”的问题。

二、PCK视角下幼儿园“科学小工程”活动的组织策略

(一)为幼儿创设体验、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氛围

当前的幼儿园科学活动在教育方法上虽然强调幼儿的体验和操作,但实践中往往仍以教师讲解小结为主,幼儿的操作往往是验证,而不是探索和探究。教师是权威的知识发布者,强调科学知识的灌输,幼儿对于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往往会被打擾。例如:在“组装鞋架”活动中,幼儿合作组装搭建鞋架,兴趣盎然地猜想、尝试、交流,组装好一层鞋架后,正思考怎样搭建第二层,教师就急于介入告诉幼儿怎样去搭建鞋架的“层高”,使用“三通”还是“四通”接头。我们要改变这种情况,多给幼儿提供设计操作、体验探索、讨论交流、思考质疑的机会,鼓励幼儿主动探究。应打破知识体系的约束,让幼儿自由体验,主动发现,把重点放在探究过程的体验和幼儿科学经验的获得上。

因此,对科学探究氛围的激发和形成是教师PCK水平的体现。教师要注重师幼互动,注意观察幼儿的探究过程,及时发现幼儿在探究过程中的需要和问题,有针对性地为幼儿提供引导和支持。在幼儿探究的过程中,要先让幼儿猜想,再让幼儿操作、总结,再到教师提问,幼儿再操作,最后完整总结。教师要鼓励幼儿提出假想,相互讨论,养成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和倾听别人的习惯。老师不要轻易代劳或否定幼儿,而是要多激发幼儿的探究和创造,这是组织科学小工程活动的关键所在。

(二)投放适宜可选的活动材料

对于幼儿来说,材料是主动操作和认识世界的载体。教师在组织科学小工程活动中,通过准备和投放丰富且多样化的操作材料,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是帮助幼儿认识世界的有效方法。

对科学小工程活动材料的支持也是教师PCK水平的体现。教师要高度重视活动材料的投放,提供适宜可选的活动材料,特别是低结构化的材料,避免材料功能的单 。在“我是建筑师”活动中教师提供制造房子的材料:纸盒、泡沫砖块、奶粉罐、积木等,材料取材自然,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搭建的可能。

(三)培养幼儿的设计和创造能力

科学小工程活动通过教师提供引导性方案、可备选的制作材料、引导式的启发等,发展幼儿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创造能力,综合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分类、测量、交流、预测、假设、实验能力。教师在一个科学主题内容导入后,出示制作材料,可以先让幼儿讨论设计,形成方案。幼儿依照设计好的方案去操作,常常会遇到新的问题,鼓励幼儿讨论研究怎样解决问题和困难,努力完成工程任务。

如在“小小桌子”活动中,引导幼儿了解桌子是由桌面和桌腿组成的,幼儿带着问题去讨论:我们要设计一张几条腿的桌子?我们可以运用哪些材料制作桌腿和桌面?桌腿怎样固定和连接?幼儿选择不同材料比较、尝试、操作,幼儿认真设计、预测、假设,通过操作来验证:怎样让桌腿稳当?幼儿一开始只考虑到怎样将奶粉罐(或旺仔牛奶罐)固定粘到一起做成桌腿,却没有考虑到桌面和桌腿如何粘紧固定。桌子 搬动,桌面和桌腿分家了!幼儿很着急地想对策,再次讨论并尝试制作。可以看出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主动思考,大胆想象,认真专注。在制作好桌子的那一刻,兴奋激动的表情溢于言表。能够真切感受到他们创造发明的喜悦,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教师启发式的高效提问及持续互动

在科学小工程活动的教研活动中,明显感觉到老师们的提问不同,会有不同的课堂效果。如何有效提问,与教师的PCK水平密切相关。教师作为支持者和引导者,提问既是贯穿活动的线索,又是激发幼儿探究欲望的有效方式。在活动组织前,教师要提前想好怎么提问,问什么?需要达到的效果是什么?什么时间提问恰到好处,启发的点在哪里?

比如“组装鞋架”活动遇到组装困难的时候,最需要教师引导:想一想我们的鞋架每一层有几条长边,几条短边?在幼儿操作完单层鞋架层面的时候,教师可引导:两层的中间怎样连接?幼儿探索过程中,教师认真观察,适时介入给予启发引导:需要用几通的管子呢?三通还是四通(?幼儿遇到困难和问题时,教师不急于告诉答案,而是通过启发式的提问来引导,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和解决问题。

(五)对幼儿进行多元化评价

在小工程活动中,教师全程都要对幼儿的表现、回答、探究给予评价。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个体差异、动手动脑、创造性、情感态度(包括协同合作)、活动目标达成等。探究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因此评价要多元化,从多方面多层次给予幼儿肯定和鼓励。特别要通过激励性评价提升幼儿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和独创性,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幼儿思维品质的发展。

综上所述,幼儿园科学小工程活动是一种涉及多领域的较复杂的创造性活动,能充分激发幼儿的探究精神和动手能力。教师作为科学小工程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和指导者,既要熟悉科学领域教育内容,又要了解幼儿科学探究特点,更要以恰当的方法指导幼儿开展此类活动。以上的组织策略就是教师在幼儿园科学领域PCK水平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孙英敏.科学教育活动有效提升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策略,学前教育研究,2013(7).

【2】高潇怡,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值得探讨的几个基本问题,课程与学习,2006(7-8).

【3】温联凤.核心素养背景下幼儿科学领域的有效指导.课程教育研究,20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