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剽牛盟誓与持续300多年的民族团结记忆

2020-10-19

今日民族 2020年5期
关键词:佤族民族团结

人们谈论民族团结,容易把它讲得很抽象。但在云南,多民族之间的民族团结的故事,常常很具体。比如,他们用盟誓的大场面铭记历史,民族团结,不仅只是心里的想法,也是一场接一场的皆大欢喜的仪式。

银厂剽牛盟誓

沧源的班洪、班老一带,产银。明朝灭亡后,南明政权逃往滇西,桂王李定国的军队在孟定驻扎。传说,班老永莱寨的达铁、达太两兄弟,外出狩猎时偶得一块银苗,出于好奇,他们把银苗带回家,便随意放入家里盛装棉花的竹筐里面。他们的母亲到孟定赶集卖棉花时,把银苗带到了孟定。买棉花的傣族群众发现了银苗,随后驻扎孟定的李定国也得知班老、班洪一带深藏丰富的银矿。于是,他们决定退守班洪、班老一带,并与当地佤族、傣族头人商议,共同开发银矿。

经三方共同商定,决定由佤族出地皮、李军出人力、傣族出粮食,联合开发。他们在当时搞了一个类似今天的“签约仪式”,举行剽牛盟誓。盟誓中,他们声明:佤、汉、傣三家,精诚团结,代代相好。若有背盟者,罚龙首之马三匹,金角之牛三头。

他们开办的银厂,据说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茂隆银厂。“茂隆”原为傣语(佤语也是这个音),“茂”即“银子”之意,“隆”即“大”之意,“茂隆”即“大银矿”之意。银厂的开发,给各方都带来实惠。只是深处历史大变局中,随着南明政权的瓦解,李定国最后也败离阿佤山。茂隆银厂也由此衰落。

不过,李定国的名字,在阿佤山依然流传。“molaoli,krilaivu,么老李,克利老吴”是佤族谚语,“mo,么”为“银子之意”,“kri,克利”为“金子之意”,即“老李之银子,老吴之金子”。“老李”就是李定国。而老吴则是另一位从内地过去开发银矿的传奇人物。

李定国率军撤离阿佤山后,留下了一部分留守银厂的士兵。这些人,一边开矿炼银,一边从事农业生产,后来融入当地土著居民中,促成了佤山各民族的一次大交融。

木刻盟誓

李定国军与佤族、傣族人民剽牛盟誓的仪式,80多年后,再次被重演。这牵涉到一个叫吴尚贤的人物。

公元1743年,云南石屏人吴尚贤“穷走夷方”,来到班老。吴尚贤原出身矿工,精于冶炼,又精明能干,善解人意,很快被拥为矿主。

吴尚贤身上有很多谜团。他的崛起,属于今天“逆袭”的故事类型。有一点比较清楚的是,他接受了盟誓的传统,与当时的班老王香准图为首的佤族人民重新订立盟约。

盟约中,把一个木片剖为两半,双方各持一半。吴所持木刻死后不知去向,香准图所持木刻,在日后英国人入侵阿佤山抢夺银矿时,成为中国外交谈判的力证。这个非常象征民族团结和佤族人民守卫边疆的木刻,1954年上交给云南省政府。

因为跟佤族人民通力合作,吴尚贤的银矿发展迅速。他广纳贤才,在原湖广籍矿工的基础上,招聘了大量的云南籍矿工,开矿洞达200多个,产矿量日益倍增,加上冶炼技术的改善,使得银业日益兴旺。据《沧源佤族自治县志》记载:“矿工达二三万人……年上缴清政府课税1.1万两。”银矿此后开采了近50年,1800年被政府下令关闭。

1950年12月31日,普洱区第一届兄弟民族代表会议全体代表

班洪抗英盟誓遗址

班洪抗英中的盟誓

班洪抗英事件,因发生在班洪地区而得名。这是一场以沧源佤族人民为先锋、滇西南各族边民和侨胞支援参与的自发自觉的民众反帝爱国斗争。在这场反侵略的战争中,佤族和其他民族多次用剽牛盟誓的方式,巩固团结。

事件的起因是英国人想控制中国的银矿。在收买、威胁等手段不管用的情况下,1934年1月,不听佤族头人劝告的英方,悍然派兵侵占炉房,激起了佤族群众的愤慨,班洪抗英事件就此拉开了序幕。

1934年2月,班洪王胡玉山召集佤山的17部落王到班洪开会,商议抗英对策。为了团结一心,他们再次按照传统仪式,举行了剽牛盟誓,并熟练地运用现代政治手段,发布“告全国同胞书”,向国人申诉英方的阴谋,以争取更大的团结和支持。

抗英斗争,最后得到普洱等地各族人民的支援。他们模仿在东北抗日的马占山,组建“西南民众义勇军”驰援班洪、班老。最后,经过南大之战、火烧龙头山等战役后,终于把英方赶出了滚龙江,取得了班洪抗英斗争的最后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的盟誓

用剽牛盟誓的方式,巩固、扩大民族团结,是云南民族团结历史的宝贵经验。1951年1月1日,普洱专区在当时剿匪护边、传播民族平等、团结新主张等背景下,也采用传统的剽牛盟誓举行了一次隆重的民族团结誓师大会。

不过,有意思的是,这次大会,不仅采用了佤族传统的剽牛盟誓,也吸纳了其他民族的盟誓传统,比如喝鸡血酒。在这些民族传统的仪式外,又增加签名,念誓词等内容。最后他们的誓词和签名,还勒石为纪,于是有了今天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象征——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

这样一来,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团结,就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包容了更多的民族和传统,也添加了新的时代内涵。

猜你喜欢

佤族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专场发布会举行
·杨宁出席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现场推进会时强调·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
云南沧源佤族木鼓音乐文化研究
云南佤族音乐文化意蕴的传承分析
童心绘团结 各族一家亲
为句承诺,守边1720年的少数名族
论佤族舞蹈的多元文化特征及其社会功能探讨
沧源佤族民歌音乐形态特征研究
民族团结的内蒙古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