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张枣诗歌轻盈的思想内涵

2020-10-15胡璇

大观 2020年8期
关键词:思想内涵

胡璇

摘 要:张枣的诗作中西杂糅,丰富甚至怪诞,但其复杂性中却存在一个共性——轻盈感。他的作品既富有传统文学的典雅美,又不乏生活的趣味,飞扬灵动,给予读者舒适的阅读感受,而这种轻盈感觉其实来源于其轻盈的思想内涵。综合来看,张枣的诗歌风格源于他独特的思想内涵,表现在巧妙的意象设置与诗歌形式上,文章通过细读的方式,探讨了张枣轻盈诗风的思想内涵渊源。

关键词:张枣;思想内涵;轻盈

张枣,可以说是中国当代诗坛独一无二的一抹星光。或许是常年寓居德国的缘故,他的名气不至于家喻户晓,但在诗人和诗歌爱好者的眼中,他将青春的全部温柔付与诗歌,是激越智慧的天才。

作为内倾性写作的诗人,张枣的诗歌语言是极度个人化的,与生俱来的敏感和对诗歌语言实验的热衷,使得他的作品犹如云山雾绕,玄之又玄。张枣的诗并不给出一种明确的道德、思想指向,充满了感性抒写和陌生化隐喻。但是,他的作品拥有一种似乎与其复杂性相悖的“轻盈”,这也是对于读者而言最可知可感的一个侧面。

轻盈,最初形容女子的姿态,后来泛指轻巧柔美,张枣的许多诗坛友人皆用“轻盈”二字评价其人、其诗。诗歌风格是抽象的审美感受,但实现这一风格的方式是具体的。本文旨在梳理张枣为其诗作实现轻盈感的基础和灵魂所在,即独特的、轻盈的思想内涵。

一、张枣诗歌的思想内涵

诗歌的思想对于风格的影响是根源性的。要探究张枣诗歌的风格,首先离不开对于其诗歌思想内涵的讨论。

张枣没有留下太多的诗论,他的创作理念凝聚在作品中,也零散见于随笔和访谈等文章中。张枣诗歌的思想内涵可以提炼归纳为两个部分:赞美的诗歌精神和天人合一思想,两者相互结合,共同作用。前者构成其诗歌中的“喜悦”,后者构成其诗歌的“自然”,成为张枣诗歌的“轻盈之源”。

二、赞美的诗歌精神

赞美的诗歌精神是成就轻盈感的重要基础。从批判的角度出发而创作的诗歌必然不是轻盈的,例如唐朝诗人杜甫经常针砭时弊、褒贬善恶,其诗歌风格因此显得沉郁顿挫,引人深思。而张枣认为,人类的诗意发自赞美,而不是讽刺。对待世界、诗歌的态度,深刻地影响着他的诗歌风格,为其轻盈之感奠定了基调。

(一)欣赏的心态

张枣诗歌的赞美精神首先表现为他对于日常生活的欣赏、玩味。张枣热爱生活,享受尘世生活中的美食美酒,性格灵动活泼,也让读者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种浓厚的、乐观的生活气息,让读者有更加热爱生活的冲动。张枣的许多作品的内涵所在就是表达朴素生活中的喜悦,例如《枯坐》:

在路边摊,

那女的第一次举起一个椰子,喝一种

说不出口的沁甜;那男的望着海,指了指

带来阵雨的乌云里的一个熟人模样,说:你看,

那像谁?那女的抬头望,又惊疑地看了看

他。突然,他们俩捧腹大笑起来。

《枯坐》描绘了一对平凡夫妻的互动,“喝椰汁”“捧腹大笑”的生活片段使得诗歌充满甜味。在这首诗里,张枣对朴素的生活显示出了欣赏和赞美,认为不起眼的事件实则富有价值、诗性和诗意。熟悉的生活场景能够营造轻松的阅读感受,喜悦的笔触则在轻松之外表现出一种“甜美”,轻盈感因此生成。在诗中,他与生活中平凡的“小东西”对话,比如“薄荷先生”与“碘酒小姐”,没有生命的物体呈现出了亲切可爱的样子。《醉时歌》《狷狂的一杯水》等许多作品,都洋溢着生活的趣味而表现出轻盈的风格。

张枣在《跟茨维塔伊娃的对话》中写道:“词,不是物,这点必须搞清楚/因为首先得生活有趣的生活。”张枣写烟火生活,却站在现实主义的反面来写,他笔下的生活场景皆有“张枣烙印”——充满灵气和欣喜。张枣热衷于古典文学,因为汉语的圆润流转、温柔典雅是表达赞美的绝佳方式,孔子所言的“思无邪”,《离骚》面对凄苦现实的辽阔心境,都被张枣纳入了他的创作。他通过“化古”,秉承了传统汉语的赞美精神,将令人痛苦的世俗事物化为一种张枣式的高远飘逸的诗性,给予读者轻盈的阅读感受。

(二)化苦为甜的哲学思想

张枣并非绝对乐观主义者,他却有着化苦为甜的哲学思想,将痛苦用轻盈的手法展现出来,体现出其创作的辩证法思想。他曾说,“痛苦和不幸是人们的常调,谁把痛苦当成睡眠、起居一类的家常便饭,那这个人就算有福了”。张枣苦中作乐,并把生活的乐趣转换为诗的乐趣,市侩琐碎和消极情绪在他的诗作中始终缺席,笔下的万物都升华为艺术并“诗意地栖居”。所以,张枣诗歌赞美性的第二个表现,是他对于死亡等重大主题的轻描淡写,这一点在《死亡的比喻》中可见一斑。在张枣的诗意空间中,死亡不具备阴冷、恐怖质感,却仿佛是与顽皮的孩童间的一次轻松的交流。张枣认为,死亡是人类携带的东西,正如苹果携带一颗核,生命的丧失只是对“温顺”自然的交付。因此在《死亡的比喻》《死囚的道路》等诗作中,人类与死亡并非对立关系,而是和谐的共同体。正如宋琳所说,在向死而生中使死亡自身变成生命丰饶的一个意象。

总之,张枣发掘日常中的趣味,并以轻快的笔触描写通常意义上沉痛的主题。他秉持着赞美的精神,在创作时化苦为甜、举重若轻,造就了读者舒适平和的阅读感受,奠定了其诗歌的轻盈风格。

三、天人合一的思想

张枣的《镜中》《云》等诸多作品,传递出静观山水天地的禅意,有一种“羚羊挂角,无迹可寻”的灵台空明之感,这照应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心物相通”的思想。张枣的诗歌饱含着对自然的追求,影响着诗歌风格走向感性的轻盈而非理性的厚重。

(一)抒情主体与自然的相统一

天人合一思想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意识、状态,即所有的人和事都顺应自然规律,达到人、自然和谐。张枣曾为体会王阳明的格物,坐在樱桃树下观看天鹅,这些观念进入张枣的诗歌后就表现为对自然的观照,他常常把自己投影到鹤、云、蝴蝶等自然物身上。张枣的诗歌中有一种令人愉悦的“绿色”,他在与颜炼军的访谈中谈到,“我从来不喜欢假花”,“我笔下的‘梅花、‘燕子都是这个宇宙中最‘甜的元素”。抒情主体与自然界合一通感,主体获得了自然事物的轻盈,花草、鸟兽充满了诗意空间,文本便獲得了轻盈。

(二)“纯诗”理想的实践

“天人合一”思想在张枣身上的另一个表现,是他对“纯诗”理想的实践。“纯诗是当语句以和谐的方式忘记其内容的崇高时刻。纯诗是不愿再叙说,而只愿唱歌的诗句。”张枣的诗歌并非有意去与现实世界做关联,而是力图还原语言该有的样子,以语言为本体进行诗的形而上学。从某种角度来说,诗歌上的“天人合一”,就是诗人与诗本身的高度融合,张枣把“诗有别材”付诸实践,始终致力于发掘语言与诗人自身的内在吻合,即天人合一。《现代诗歌的结构》对马拉美的叙述也适合描述张枣的诗:这些本质与经验世界无涉,更加彻底地在语言中在场。

总之,博尔赫斯认为“诗和语言都不仅仅是沟通媒介,也可以是一种激情,一种喜悦”,张枣的诗歌正是如此,他要呈现的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甜,本来的美”。因此,张枣没有为陈述一种观念或道德而撰写冗余的语言,每个字都是生成“甜”和“美”的一个元素,他的诗歌常常让人捕捉不到逻辑的线索,却给予人明确的轻盈的审美感受,不知所云,却知其美。对于读者而言,进入这一轻甜境界时无需刻意理解,无需做任何努力,因为所有的语句来自其轻盈的思想内涵,“轻”与作品已经合二为一。

参考文献:

[1]张枣.张枣的诗[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2]张枣.张枣随笔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

[3]柏桦.张枣:幸福是十分偶然的事[J].南方人物周刊,2010(13):74-79.

[4]宋琳,柏桦.亲爱的张枣[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

[5]张枣,颜炼军.“甜”:与诗人张枣一席谈[J].名作欣赏(学术版),2010(10):60-63.

[6]弗里德里希.现代诗歌的结构: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的抒情诗[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

[7]博尔赫斯.博尔赫斯全集:诗艺[M].陈重仁,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8]刘运兴.诗义知新[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9]刘春.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了下来[J].名作欣赏(鉴赏版),2010(4):68.

[10]王国维.人间词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11]墨翟.墨子[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

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學校

猜你喜欢

思想内涵
关于思想作风建设的几点思考
浅析鲁迅先生《偶成》一诗的思想内涵
命运悲剧《俄狄浦斯王》的思想内涵
中国传统武术思想内涵及其对现代武术发展的启示
淡化教育痕迹,强化隐性教育
论影片《铁皮鼓》对原作思想艺术价值的保留
《恋爱中的女人》主要人物形象的《圣经》原型分析
MBTI人格类型量表的发展应用及思想内涵
与时俱进 创新载体 切实提高反腐倡廉活动实效
陕北窑居文化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