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中的辨认

2020-10-15黄纪云

江南诗 2020年5期
关键词: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新诗

黄纪云

几千年来,中国遗世而独立,并因此发展和巩固了自己的独特文明。然而近代中国,不堪回首,老大的帝国,就像一只精美的瓷瓶,被强势文明击得支离破碎。一部近现代史,既是一部血的历史,也是一部弱势文明依附和模仿强势文明的历史;百年新诗,不能例外,也是仿写与寻根纠缠交错的历史,至今犹然。与此同时,汉语新诗以其不可抗拒的发展,从陶渊明、杜甫、黄庭坚的阴影下解救了我们,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未来的汉诗该是怎样的一种面貌,今天的我们该怎样书写?这是我多年来一直苦求而不得其解的难题。

如同阿拉伯文明是西方文明的乳母,当代现汉新诗也不得不认西方现代诗这个“养父”。因为新诗与传统确实存在一种断裂。但我的体会是,对世界的看法、命名的能力,技术的創新,要向西方学习,要深入地学,但意象、内容、意趣、与生俱来的中国音色、以及诗与时代的关系,非得从老祖宗那里问个究竟不可。

在这样的时代,学习西方文化仍然是必要和必须的,这是前提。而同时,作为诗人,我们敏感的心灵,应该听得到陶渊明、李白、杜甫、曹雪芹的召唤。要写下去,我们必须自觉意识到,一个民族的文学,不应长久处于“仿写”的状态,而沦为西方现代文学的“东方亚种”。我们必须开凿另一条运河,以保证现代汉诗与中国古典诗歌的伟大传统血脉相连;必须坚守和发展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和民族语言的审美性格。正如诗人、评论家陈超所说,我们必须“探寻属于本土经验的话语‘装载单”。“在中外文化碰撞和对话的写作语境中”,完成“对自己所属的‘中国情感经验、中国话语场域的深入辨认和挖掘,对扎根于本土的人民、历史、文化和文学系谱的自觉承继和创造性的变构”。

语言和山河一样古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如果从诗歌角度来看,就是要复兴伟大的汉语(古典诗人运用它取得了举世罕见的成就)。在当今这样一个后现代的世界舞台上,把古老的汉语真正转型为富有活力的现代汉语,同时更要带有很深沉的中国文化基因,这是我们这些写作者不可推卸的使命,也是对我们写作的巨大考验。

我很想作一些新的探索,特别在如何继承发展古典诗歌传统方面。此前,受钱钟书《宋诗选》影响,黄庭坚的诗读得不多,印象不深。而今,我越来越发现他诗歌里有丰富的“现代性”。他的诗精雕细刻,痩硬拗峭。不仅体现他在学习前代诗人特别杜甫时,所体现的创新精神,他的语言确比“阅世老松”还奥妙,还苍劲有力,而且,他所展现的诗的内核,即他的“思”,更让我惊讶:如此精准深刻,且跳跃转换,含蓄隐晦,丰富多彩,富有魅力。从这点讲,我认为对现代汉诗写作,更有学习借鉴的意义。杜甫当然伟大,然而,“文学憎恶重复,诗人依赖语言”。这方面,黄诗更值得我们注意和深入学习。

在这样的时代,诗人必须具备一种超常的诚实和勇气,面对岁月和世界的变迁,介入时代生存和生命的内部,忠诚地记录下我们的声音和我们的经历。在文学中,优秀的独特性不是别的,正是记录心灵语言的完美的真实,而心灵的真实,同时也正是时代的真实。当代诗人要对现实足够关注,对现实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对自己生活的时代有更深更广的思考和准确的判断,这也是文学的基本功。

我时常想着这句话:诗人何为?晚间行路时,灌木丛里有时会突然窜出来一只野猫,它看着你,你也看着它,就这样彼此对望了一眼,随后它消失了,你也继续走你的路。这野猫的形象,总是让我想起当今诗人的境遇,那对望的一刻让我想起李白的诗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之辩。浪漫主义诗歌往往在诗中美化自我,表现想象中的理想化的自我人格或人生形象,而一旦将之滥情化,反而伤害诗歌本身。因此,现代主义诗人有一个重要的创作理念,即“非个人化”,“逃避抒情”,反对自我陶醉,反对滥情,坚持写作的深度模式,以表现对“本质”的沉思。至于后现代主义诗人,由于思想来源和写作技艺的差异,对上述这些均缺少兴趣。他们既反对浪漫主义的“自我陶醉”,又悬置现代主义对“本质”的沉思,体现一种对语言本身的“耽乐”或“游戏”的精神模式,用语言搭置“另一个空间”,通过更纯粹的“谎言”创造词语的奇观。对照当下与自己的写作,我觉得有些诗人的作品往往失之声音“太响”“太重”或“太沉”,包括我自己的一些诗。而另外一些写作,又常常显得有些“轻飘”,“根基”不稳实。结合生存的现实状况,我将坚持以现代主义的角度直面生存,剖析社会。但在技术上,开始注意对后现代主义诗人的学习吸引,尽量让自己的东西,更接近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的本质。

何谓真实,何谓诗?在很多著名的诗里,我只读到虚假的东西。“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而在曹操的《观沧海》这首诗里,那种浑厚,那种苍茫,那种天人合一的状态,多么的壮观,多么的真实,多么的可怕,多么的可敬!我又想起陈寅恪“以诗证史”(《柳如是别传》可谓典范),拿“唐诗证唐史”(《元白诗笺证稿》),这也是我们写诗应有的态度。

猜你喜欢

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新诗
张应弛
《2021年中国新诗日历》征稿
中国新诗(1917—1949)接受史研究
重新回到后现代主义文论的原点
中国工笔人物画在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的继承与发展
论乔治?鲁奥朴素、真诚的绘画态度形成因素
艺术与现代主义音乐
“中国新诗向何处去?”(问题讨论特别启事)
现代主义复兴
后现代主义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