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祝高寒草甸退化草地土壤种子库研究初报

2020-10-15

甘肃畜牧兽医 2020年6期
关键词:天祝草甸样地

(武威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甘肃 武威 733000)

天祝金强河以放牧为主,多年来,由于载畜量的增加,导致该区高寒草甸退化严重。草地退化,导致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蓄水、保土及气候调节功能降低。本试验的分析与研究为天祝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区选在天祝金强河河谷,南北宽约5~15 km,东西长约30 km。地理坐标为北纬37°11′~37°14′,东经102°40′~102°47′,海拔在2 710~3 080 m。试验区内土层较薄,厚约40~80 cm,土壤pH值为7.0~8.2,有机质含量约为10%~16%。

2 试验方法

种子萌发之前在试验地采用完全随机样点方法,取面积为25 cm×25 cm,深度为0~10 cm和深度为10~20 cm的土壤分别装在两个做有标记的袋子中,带回实验室晾干,土块轻轻敲碎,仔细捡出土样中的种子。用游标卡尺度量出种子的大小,观察种子的颜色、形状,根据种子的大小、颜色、形状,给试验样地上下两层土样中的种子分类。

3 试验结果

从表1得出试验地第一层土壤的种子类型有6类,这6类种子形状、大小、数量、千粒重、各不相同。体积大小关系是A >D >F >C >B >E(由于有些种子形状不规则,无法测量宽度),数量大小关系是C >B >F >E >A >D,千粒重的大小关系是A >F >C >D >B >E。

从表2看出,体积大小关系是A >D >F >C >B>E(由于有些种子形状不规则,无法测量宽度),数量上讲,数量大小关系是B >C >E >A >D >F,千粒重的大小关系是A >F >D >C >E >B。

对试验地面积为25cm × 25cm,深度为0~10cm和深度为10~20 cm两层土壤的种子类型进行比较可以看出,第一层土壤的六类种子与第二层土壤的六类种子类型基本相同,只是在种子的数量、种子的千粒重、种子的大小,有一定的区别,同一类种子在试验地第一层中数量多,而在第二层中数量少,同一类种子在实验样地第一层中体积大,而在第二层中体积小,同一类种子在试验样地第一层中千粒重小,而在第二层中千粒重大。

表1 试验地第一层土壤种子的分类情况

表2 试验地第二层土壤种子的分类情况

4 分析与讨论

4.1 误差的来源

从表1、表2中可以看出,该地区退化草地中各类种子的分类情况。因采集土样一般在种子萌发前,由于雨水的冲击、风吹、积雪的覆盖,使得种子撒落后分布不均匀;一些鸟类和小动物为越冬准备采食和囤积植物种子使试验地土壤种子数量减少;有些种子被动物踩碎,有些种子霉变和腐烂,都是产生误差的原因所在。

4.2 种子体积大小和数量的关系

从表1、表2得出,试验样地第一层和第二层土壤中体积小的种子单位面积粒数多,同时也说明体积小的种子在试验区长势较旺盛是优势种。

4.3 两层样方中种子数量差异

从表1、表2可以看出,A、C、D、E、F这5类种子在试验样地第一层土壤中数量大于第二层土壤,但有些体积小的种子第二层土壤中数量多于第一层土壤,例如B种子,根据分析的数据对试验样地的植被进行推测得出:该种子的体积小,容易从上层土层的缝隙和小孔中掉入下一个土层;该植物成熟期比别的植物早,由于该地区处于长期自由放牧状态下,动物长期的践踏使该植物种子被动物踩埋在下一个土层中,所以表现为下层土壤该种子分布比上层土壤多。

从试验样地面积为25 cm×25 cm,深度为0~10 cm和面积为25 cm × 25 cm、深度为10~20 cm的两层土壤中分出A、B、C、D、E、F,6类种子,通过对上下两层土壤中种子的大小、数量方面做比较和分析得出该草地种子的一些分布情况。据此,可以推断出当地的植被情况、气候情况、土壤情况,可为退化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及植被的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天祝草甸样地
森林资源监测地面固定样地优化研究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特征
山地草甸
额尔古纳市兴安落叶松中龄林植被碳储量研究
馒头草甸
昆明市主要绿化树种阈值测定与分析
基于角尺度模型的林业样地空间结构分析
民族地区开展社区教育的实践路径——以天祝县为例
武功山山地草甸的成因调查
精准扶贫与其实效性探析
——以天祝藏族自治县扶贫实践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