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蒙药材多叶棘豆和硬毛棘豆对比研究

2020-10-15杨立国红2陈香梅1达拉胡3苏都那布其2王秀兰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0年18期
关键词:芦丁黄酮医药

杨立国 新 红2 陈香梅1 达拉胡3 苏都那布其2 王秀兰

1. 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 内蒙古 通辽 028000;2.内蒙古蒙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内蒙古 通辽 028000;3.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蒙医医院,内蒙古 通辽 028000

棘豆属植物全世界约300余种,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我国约150余种,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等地[1]。蒙医药中常用的是其中的多叶棘豆和硬毛棘豆,二者均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蒙药分册》(1998年版):多叶棘豆为豆科植物多叶棘豆OxytropismyriophyllaDC.的干燥全草,味苦、甘,性凉、钝、轻、糙,具有杀“粘”、清热、燥“协日乌素”,愈伤、生肌、锁脉、止血、消肿、通便的功效;硬毛棘豆为豆科植物硬毛棘豆OxytropishirtaBge.的干燥地上部分,味苦、甘,性凉、钝、轻、糙,具有杀“粘”、清热、燥“协日乌素”、愈伤、生肌、锁脉、止血、消肿、通便的功效[2]。据文献[3]报道,多叶棘豆和硬毛棘豆在临床上经常混用(如图1所示)。笔者前期已对多叶棘豆化学成分进行了综述[4],另陈思有等[5]通过DNA条形码将多叶棘豆和硬毛棘豆进行鉴定,但多叶棘豆和硬毛棘豆显微特征、薄层色谱和HPLC特征图谱对比研究,均未见文献报道。多叶棘豆和硬毛棘豆总黄酮成分含量对比研究,仅有1篇文献[6]报道。鉴于上述研究现状,本实验拟以多叶棘豆和硬毛棘豆为研究对象,从显微特征、薄层色谱、HPLC特征图谱和总黄酮含量等方面对多叶棘豆和硬毛棘豆进行对比研究,以期为多叶棘豆和硬毛棘豆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图1 多叶棘豆(左)和硬毛棘豆(右)

1.1 仪器与材料 Nikon E200电子显微镜和DS-U3拍照装置(北京恒三江仪器有限公司);多叶棘豆Oxytropismyriophylla和硬毛棘豆Oxytropishirta采自内蒙古蒙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药草园,经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吴香杰教授鉴定为正品,标本保存于内蒙古蒙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标本室;水合氯醛、稀甘油均为分析纯试剂。

1 显微特征对比研究

1.2 方法与结果 根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2001显微鉴别法[7]规定,取多叶棘豆和硬毛棘豆粉末适量,水合氯醛、稀甘油制片进行显微观察,生物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显微特征,结果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多叶棘豆和硬毛棘豆药材粉末的导管均为螺纹导管和具缘纹孔导管,直径约8~45 μm;气孔为不定式气孔,类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0~35 μm;纤维多成束,碎断,壁较厚,直径8~38 μm;木栓细胞直径约18~62 μm,二者(根部)均存在。综上所述,二者粉末显微特征基本相似,无显著差异,组织切片显微特征对比研究待进一步开展。

1~4分别为多叶棘豆导管、气孔、纤维细胞和木栓细胞;5~8分别为硬毛棘豆导管、气孔、纤维细胞和木栓细胞图2 粉末显微特征对比(10×40)

2 基于薄层色谱的多叶棘豆和硬毛棘豆对比研究

2.1 仪器与材料 硅胶G板(青岛海洋化工公司);聚酰胺薄膜(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四甲塑料厂);ZF-02S型紫外分析仪(北京君意东方电泳设限公司);多叶棘豆Oxytropismyriophylla和硬毛棘豆Oxytropishirta采自内蒙古蒙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药草园,经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吴香杰教授鉴定为正品,标本保存于内蒙古蒙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标本室;槲皮素(117-39-5,上海源叶生物科技公司);异鼠李素(480-19-3,上海源叶生物科技公司);芦丁(153-18-4,上海源叶生物科技公司);乙酸乙酯、甲醇、甲酸、冰醋酸均为分析纯试剂。

2.2 方法与结果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分别取多叶棘豆和硬毛棘豆1 g,加65%乙醇10 mL,加热回流2 h,滤过,滤液蒸干,残渣用1 mL甲醇溶解,备用。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分别取槲皮素、异鼠李素、芦丁0.5 mg,用1 mL甲醇溶解,作为对照品溶液,备用。

展开与检视:分别取多叶棘豆、硬毛棘豆、槲皮素、异鼠李素、芦丁溶液各3 μL,点于聚酰胺薄膜上,用甲醇-水-冰醋酸=12∶3∶3展开,取出,晾干,365 nm紫外灯下检视,结果如图3所示;分别吸取多叶棘豆、硬毛棘豆溶液各3 μL,点于硅胶G板上,用乙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15∶1∶1∶2展开,取出,晾干,10%硫酸-乙醇显色,电吹风加热至斑点清晰,结果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多叶棘豆和硬毛棘豆化学成分均很复杂,二者化学成分存在较大差异。

3 基于HPLC特征图谱的多叶棘豆和硬毛棘豆对比研究

3.1 仪器与材料 Ultimate 3000高效液相色谱仪(LC-20AT四元泵、SIL-20A自动进样器、CTO-20A柱温箱、SPD-M20A紫外检测器);超声波清洗器SK8200 HP(上海科导超声仪器公司);METTLER-TOLEDO AG-285型电子分析天平(METTLER-TOLEDO有限公司);多叶棘豆Oxytropismyriophylla和硬毛棘豆Oxytropishirta采自内蒙古蒙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药草园,经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吴香杰教授鉴定为正品,标本保存于内蒙古蒙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标本室;乙腈为色谱纯;乙酸为分析纯;蒸馏水自制。

3.2 方法与结果 色谱条件:色谱柱为Waters Xterra MS C18(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4%乙酸水溶液,梯度洗脱程序见表1;检测波长为260 nm;柱温30 ℃;流速1 mL/min;进样量10 μL。

左-聚酰胺色谱;右-硅胶色谱;1,6-硬毛棘豆,5,7-多叶棘豆,2-槲皮素,3-异鼠李素,4-芦丁图3 薄层色谱对比

表1 流动相梯度洗脱程序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分别取多叶棘豆和硬毛棘豆0.5 g,加65%乙醇10 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40 min,取出,放冷,再称定重量,65%乙醇补足减失重量,摇匀,滤过。滤液经0.22 μm微孔滤膜滤过,即得。

HPLC特征图谱建立:分别吸取多叶棘豆、硬毛棘豆供试品溶液各10 μL,进样,按表1程序进行梯度洗脱,得到多叶棘豆和硬毛棘豆HPLC特征图谱,结果如图4所示。由图4可知,多叶棘豆和硬毛棘豆化学成分均很复杂,二者化学成分存在较大差异。

4 总黄酮含量对比研究

4.1 仪器与材料 FW-177高速万能粉碎机(天津市泰斯特仪器公司);752-PC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HW-526数显恒温水浴锅(上海恒科学仪器公司);BS224 S分析天平(北京赛多利斯仪器有限公司);多叶棘豆Oxytropismyriophylla和硬毛棘豆Oxytropishirta采自内蒙古蒙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药草园,经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吴香杰教授鉴定为正品,标本保存于内蒙古蒙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标本室;芦丁(153-18-4,上海源叶生物科技公司);亚硝酸钠(天津市永大化学试剂公司);硝酸铝(天津市大茂化学试剂公司);氢氧化钠(天津市大茂化学试剂公司);95%乙醇(天津市永大化学试剂公司);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上为硬毛棘豆,下为多叶棘豆图4 HPLC特征图谱对比

4.2 方法[8]与结果

4.2.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分别取粉碎过40目的多叶棘豆和硬毛棘豆药材粉末各5 g,加入50 mL 65%乙醇,称定重量,加热回流2 h,放冷,再称定重量,65%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过滤,摇匀,即得供试品溶液。

4.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定10.08 mg芦丁标准品,置于50 mL容量瓶中,加65%乙醇溶解,稀释至刻度,配制成0.2 mg/mL对照品溶液,冷藏备用。

4.2.3 标准曲线的绘制 从不同浓度(0.02 mg/mL、0.04 mg/mL、0.06 mg/mL、0.08 mg/mL、0.1 mg/mL、0.12 mg/mL)芦丁标准品溶液中精密量取1 mL,分别置于10 mL量瓶中,加入5%亚硝酸钠溶液0.3 mL,静置6 min后,再加入10%硝酸铝0.3 mL,再静置6 min,最后加入4%氢氧化钠试液4 mL,加入65%乙醇至刻度,摇匀,静置15 min。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以65%乙醇为参比溶液,在510 nm处测吸光度,以标准溶液浓度(X)为横坐标,吸光度(Y)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得回归方程:Y=11.49X+0.0179,r2= 0.9990。结果表明,芦丁对照品在0.02~0.12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如图5所示。

图5 芦丁标准曲线

4.2.4 方法学考察 精密度试验:精密吸取多叶棘豆供试品溶液1 mL,照“4.2.3”项下制备方法显色并测定吸光度,连续测定6次,RSD为0.36%,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稳定性试验:在室温下,精密吸取多叶棘豆供试品溶液1 mL,照“4.2.3”项下制备方法显色后,放置0、5、10、15、20、25 min后测定其吸光度,计算RSD为2.29%,表明供试品溶液在25 min内稳定性良好。

重复性试验:取同一批多叶棘豆药材,照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制得6份供试品溶液,各取1 mL,照“4.2.3”项下制备方法显色并测定吸光度,计算所得总黄酮的平均含量为0.332 mg/g,RSD为2.54%。表明该方法重复性良好。

加样回收率试验:精确吸取已知含量的多叶棘豆供试品溶液0.5 mL,共6份,分别加0.2 mg/mL的芦丁标准品溶液0.5 mL,照“4.2.3”项下制备方法显色并测定吸光度,计算回收率。平均回收率为94.66%,RSD为2.46%,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度。见表2。

表2 加样回收率实验结果

4.2.5 多叶棘豆和硬毛棘豆总黄酮含量测定 分别称取多叶棘豆5.0228 g和硬毛棘豆5.0218 g,按照前述方法测定多叶棘豆和硬毛棘豆中总黄酮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多叶棘豆中总黄酮含量为0.552 mg/g,硬毛棘豆中总黄酮含量为0.793 mg/g。

表3 总黄酮含量测定结果

5 讨论

多叶棘豆和硬毛棘豆分别为豆科植物多叶棘豆OxytropismyriophyllaDC.和硬毛棘豆OxytropishirtaBge.的干燥全草,二者均具有杀“粘”、清热、燥“协日乌素”、愈伤、生肌、锁脉、止血、消肿、通便的功效,且二者在临床上经常混用[2-3]。本实验从显微特征、TLC、HPLC特征图谱和总黄酮含量四方面对多叶棘豆和硬毛棘豆进行对比研究,发现:①多叶棘豆和硬毛棘豆药材粉末显微特征无显著性差异;②二者的薄层色谱存在显著差异,硬毛棘豆化学成分更为复杂;③二者的HPLC特征图谱也存在不小差异,总体上讲,硬毛棘豆化学成分更为复杂,这与薄层色谱显示结果一致;④总黄酮含量方面,硬毛棘豆总黄酮含量(0.793 mg/g)高于多叶棘豆总黄酮含量(0.552 mg/g)。综上所述,多叶棘豆和硬毛棘豆在化学成分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建议临床医生谨慎选用。

另外,多叶棘豆和硬毛棘豆在蒙医临床中应用广泛[9],但二者现行标准仍为1998版蒙药分册部颁标准,急需完善更新[10-11],本研究可为二者质量标准修订完善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猜你喜欢

芦丁黄酮医药
芦丁的生物活性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医药导报》第十届编委会成员名单
枇杷糖中总黄酮检测前处理条件的研究
《云南医药》杂志征订启事
不同桑品种黄酮含量测定
桑黄黄酮的研究进展
藤三七茎总黄酮微波提取工艺优化
古代医药文化大众传播方式概述
我国蒙医药法律保护的意义
槐米中芦丁的提取工艺优化及检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