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京2020

2020-10-14

画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画刊芝麻南京

年前就接到《画刊》的邀请,希望我能策划和组织2020年第9期的特稿,内容自拟,方向不限。面对这样的非命题作文,在没有坐标的海洋中,我以一种非常切合当下工作习惯的方式,一边刷着艺术家聚集的朋友圈,一边寻找着可以落地的方案。将在朋友圈找灵感纳入工作范畴,算是一种糟糕的状态,碎片化的言语与图片似乎很难粘合在一起,成为那个我理想中特稿应该有的样子。于是我拨通了孟尧的电话,希望他能缩小一点范围。“你在南京也生活了十几年了,就谈谈南京吧。”主编希望一本成长在南京的艺术期刊能多涉及本地的生态,我接受了这个建议,于是“南京2020”这个策划主题就这样落地了。

“南京”和“2020”,一个空间概念,一个时间概念,在我看来这个普通的标题似乎过于宏大了。就和我们在艺术圈中看见所有地点+时间的命题一样,几乎毫无例外地企图从历史钩沉与展望未来的两个方向蓄势待发,而结果往往都在时间的拉扯力下迷失在自我的理想之中。談一座城市的伟大历史,或者期待一座城市延续她伟大的历史,无非是望着一块啃完了的饼,然后去画向另一块迟早要啃完的饼。艺术终究不是啃饼和画饼,抛开饼止饿的属性,一块饼的营养可能还比不了饼上的芝麻。这和艺术生态是相似的,我们这些艺术从业人员一直想着如何将这块饼再摊大一点,却常常舍不得多撒点有味的芝麻。

“南京2020”,我想谈的就是这芝麻大的事情。本次特稿我邀请了6位作者:卞卡、赵勤、孟尧、杨婧贤、衡楚楚、周博文。我希望通过他们的文字,通过他们对2020年自己工作的描述,来向读者展示生活在南京的6位艺术从业人员最真实的状态。金鹰美术馆馆长卞卡以“南北漂”为题谈到了他曾经长期“漂泊”的两座城市的差异。艺术家赵勤在自己的文字中谈到足球、摇滚、艺术是他生活中的“岁寒三友”。孟尧则从具体的“《画刊》封面计划”为切入点,探讨了新旧媒体在当下的折叠关系。两次离开长期生活的南京,并即将从伦敦回到南京的艺术家杨婧贤似乎还想给南京一次“机会”。衡楚楚作为在校学生,却用她的生活时间打理了一个跨越题材与材料的艺术空间。周博文有一个更容易发声的艺术博主身份,却反复表达了自己的“失语”状态。

2020,南京,6位作者,这什么也代表不了。通过这次特稿,我只希望留下6份可靠的精神样本,6条在南京这座城市中清晰可见的工作划痕,以及6个有味的人。(林书传,本期特稿策划人)

猜你喜欢

画刊芝麻南京
南京大闯关
你有奇迹要发生
芝麻的秉性
智力画刊
南京博物馆18件“镇院之宝”
南京:诚实书店开张
南京、南京
幼儿画刊
某官自白
ず柩愦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