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0~2岁听障婴幼儿听觉口语法教学策略研究

2020-10-14宋彩凤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年龄组月龄言语

宋彩凤

随着我国新生儿听力筛查逐渐普及及听力辅助技术的飞速发展,听障儿童康复干预年龄逐年下降。出生后3年内是儿童听觉语言发育的黄金期,6个月内是听障婴幼儿干预的最佳时间。探讨听障儿童听觉语言发展规律是近年研究的热点,本研究采用CAP、IT-MAIS、SIR、MUSS等工具对90名0~2岁听障婴幼儿进行为期1年的追踪,探究其接受听觉口语法康复1年内的听觉言语发展规律,进而提出听觉口语法干预1年内的教学策略。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广东省听力语言康复机构接受听觉口语法康复的90名0~2岁听障婴幼儿作为被试,其中男孩45例,女孩45例。分为4组,0~6个月龄组7例,7~12个月龄组38例,13~18个月龄组28例,19~24个月龄组17例。年龄4~24个月,平均年龄13±6个月。纳入标准:听障婴幼儿接受听觉口语法课程干预时,生理年龄为0~2岁,助听效果或听力重建效果为最适或适合;家长(主要照顾者)和孩子每周在机构参加1小时听觉口语法课程,其余时间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实施康复。排除标准:多重发育障碍儿童。

1.2 评估工具

本研究采用听觉行为分级问卷(CAP)[1]、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IT-MAIS)[2]、言语可懂度分级问卷(SIR)[1]及有意义使用言语量表(MUSS)[3]进行评估。

1.3 评估方法

全部问卷均为结构式问卷,为了保证测试结果的一致性,对问卷每个问题设置常见例子,由经过培训的听力语言康复专业人员采用提问方式进行,被试家长或监护人结合听障婴幼儿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表现进行回答,施测人员根据回答要点进行科学评分。评估人员将每个问题的回答情况详细记录并按标准打分。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运用多重比较对不同年龄组听障婴幼儿在接受听觉口语法康复1年内各阶段的听觉言语能力评估结果进行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听障婴幼儿听觉能力发展特点

听觉口语法干预1年内,0~2岁听障婴幼儿听觉能力发展特点,见表1~4。

表1 各年龄组听障婴幼儿CAP 得分(M±SD)

表2 CAP 得分方差分析结果

表3 各年龄组听障婴幼儿IT-MAIS 得分(M±SD)

表4 IT-MAIS 得分方差分析结果

干预年龄越小听觉能力发展越快,1岁前干预的听障婴幼儿于干预9个月率先进入辨识环境声和言语声阶段。研究结果显示,各年龄组听障儿童的CAP、IT-MAIS得分的最佳拟合曲线均为线性增长趋势曲线,说明4组听障儿童在接受听觉口语法康复干预后,总体听觉发展趋势是相同的,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听觉能力越来越强,说明听觉口语法对0~2岁听障婴幼儿听觉能力发展的有效性。得分增长速度最快的是0~6个月龄组儿童,该组起点水平低,在干预3个月开始出现反超,与其它年龄组得分差距越来越大;从康复干预9个月开始,0~6个月龄组的CAP得分明显高于13~18个月龄组和19~24个月龄组,得分增长最慢的是19~24个月龄组。

IT-MAIS得分随着康复干预时间的延长,各年龄组得分整体呈持续上升趋势。从第3个月开始,7~12个月龄组得分上升速度最快,0~6个月年龄组次之,0~6个月龄组在干预12个月追上7~12个月龄组,两组并列最高,19~24个月龄组发展最慢。

以上研究结果说明,康复干预年龄越小,听觉能力发展越快;康复干预时间越长,听觉能力发展越强。1岁前干预比1岁后干预的年龄组听觉能力进步更快,率先于干预9个月进入辨识环境声和言语声阶段。

2.2 听障婴幼儿言语能力发展特点

听觉口语法干预1年内,0~2岁听障婴幼儿言语能力发展特点,见表5~8。

表5 各年龄组听障婴幼儿SIR 得分(M±SD)

表6 SIR 得分方差分析结果

表7 各年龄组听障婴幼儿MUSS 得分(M±SD)

表8 MUSS 得分方差分析结果

干预0~6个月时,各年龄组连贯言语清晰度发展平缓,6~12个月期间快速发展。在接受听觉口语法干预1年内,各组SIR得分随着康复干预时间的延长整体呈持续上升趋势,其中0~6个月言语发展较缓慢,6个月后突然快速增长;干预6个月后,7~12个月龄组成为增长速度最快的年龄组;13~18个月年龄组次之。

根据SIR方差分析统计结果显示,不同干预时间的SIR得分主效应极其显著(F=140.170,P=0.000<0.01)。随着康复干预时间的延长,各年龄组听障婴幼儿的SIR得分逐渐增加。康复0~6个月内,各年龄组的言语分级处于1级水平,发展较为平缓,听障儿童连贯的言语无法被理解,日常交流的主要方式为手势;6个月后言语开始出现快速发展,康复9~12个月内,各年龄组的言语分级达到了2~3级水平,从连贯的言语无法被理解,当结合谈话情境或唇读线索,可理解言语中的单个词汇到如果聆听者了解谈话主题,集中注意力并结合唇读,可理解连贯的言语;说明康复干预半年后听障婴幼儿口语水平发展较快。这一结果符合儿童言语发展从有意义使用语言到口语逐渐清晰被理解的规律。

康复干预1年内,各年龄组自发言语交流能力越来越强。各组MUSS得分随着康复干预时间的延长整体呈快速上升趋势。其中7~12个月龄组的得分增长速度最快,13~18个月年龄组次之,0~6个月龄组得分增长最慢且各阶段得分均低于其它年龄组。

根据MUSS方差分析统计结果显示,不同干预时间的得分主效应极其显著(F=307.088,P=0.000<0.01)。随着康复干预时间的增加,各阶段MUSS得分的增长速度都很快,0~6个月的增速很快,第9个月又迎来第2次快速发展期;说明听障婴幼儿在接受听觉口语法康复干预1年内,其自发使用言语交流的能力越来越强。

3 讨论

3.1 听觉发展教学策略

本研究发现,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被试听觉能力越来越强;开始接受康复干预年龄越小,听觉能力发展越好;从康复干预第9个月开始,0~6个月龄组和7~12个月龄组的听障儿童CAP得分达到三级以上,率先于其它两组进入对声音的辨识阶段;干预第12个月时,19~24个月龄组听障儿童CAP得分均显著低于其它年龄组,反应了干预年龄越大的听障儿童听觉能力发展后劲相对不足,再次验证了早期干预的重要性。因此,明确听力损失以后应尽快选配适当的助听设备,进行听力语言康复。

在小龄听障儿童的康复中,家长和康复教师易误认为其年龄太小,尤其对1岁以内的婴儿,容易忽略早期听能培建。儿童听觉能力的发展依次经历察觉、分辨、辨识、理解阶段;0~4个月的婴儿还在无意识交流阶段,其不知道自己的声音或行为有可能对父母的行为产生影响,因此,该阶段又称为解释性交流阶段。该阶段应对婴儿进行大量语言输入,给予不同声音刺激;4个月的婴儿能用眼睛关注大人所指的事物,可通过声音引导婴儿建立共同关注,帮助其学会在环境中寻找交流对象,通过眼神、表情、肢体动作等回应听到的声音信号,不断强化婴儿对声音的察觉反应,可逐渐帮助婴儿过渡到有意识的交流阶段。

经多重比较发现,各组听障婴幼儿在各阶段的听觉发展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反映了听障婴幼儿的听觉发展在康复干预1年内各阶段发生显著变化。曹莉等[4]研究也发现,随着早期干预及家庭康复时间的延长,0~3岁听障婴幼儿的听觉发展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从干预6个月起听觉能力呈显著增长。听障婴幼儿在康复0~6个月时期,其听觉发展处于察觉声音阶段,从察觉环境声到言语声;6~12个月逐渐从察觉声音过渡到分辨、辨识和理解简单的字词,有意义聆听的意识越来越强。

因此,对婴幼儿听能发展要建立适当期待,进行听觉口语法干预的前半年,应着重培养婴幼儿的聆听意识,通过各种声音刺激(如不同频率的声响乐器声、自然环境声、人体声等)及大量有意义的语言输入(以重复性高、语音语调丰富的日常短语为主),发展其察觉、分辨声音的能力,不断积累听觉经验和培养聆听习惯。干预半年后,要逐渐发展对声音的辨识和理解能力,该阶段应给予更多的言语声刺激,加强语言输入,培养语言理解能力,输入的语言较上一阶段句子更长,词汇更丰富。康复年龄越晚的听障儿童,越要加强声音刺激和高质量语言输入,弥补听力干预前缺失的听觉刺激。

3.2 言语发展教学策略

本研究发现,干预年龄越小,使用言语和言语可懂度发展越好;康复时间越长,言语发展成效越显著。干预0~6个月期间,各年龄组SIR得分发展变化不大,处于连贯言语无法被理解阶段,这一研究结果与各年龄组在该时期CAP得分情况相一致,听障婴幼儿尚处于对环境声音察觉和简单言语声作出反应的阶段,符合儿童的理解性语言先于表达性语言发展的规律;干预6~12个月期间,各年龄组的SIR和MUSS得分呈快速增长,言语级别进入连贯言语逐渐被聆听者结合情境、唇读、集中注意力等方式可理解;7~12个月龄组在接受听觉口语法康复干预1年内的SIR和MUSS得分发展均高于其它年龄组,在干预6个月时,其MUSS得分与19~24个月龄组在干预9个月时的MUSS得分相当;受生理年龄影响,0~6个月龄组听障婴幼儿言语起始水平最低,在康复干预1年内虽一直落后于各年龄组,但随着康复干预时间延长,与其他年龄组在各阶段的MUSS得分差距逐渐缩小,发展势头可喜。

Yoshinaga-Itano等[5]对6个月以下和6个月以上的听障婴幼儿早期干预康复成效比较分析,发现前者言语发展优于后者。Watkin等[6]研究发现,生理年龄9个月以下的听障儿童接受早期干预后其听觉言语能力发展明显高于9个月以上的听障儿童。杨影[7]的研究发现1岁以内进行早期干预的听障儿童使用言语的能力和言语可懂度相对1岁以后进行早期干预的听障儿童发展水平更高。0~2岁听障婴幼儿佩戴辅听装置和康复时间越长,其MUSS得分和SIR得分越高,言语能力发展越好。Fulcher等[8]研究证明,3个月内配戴助听器,6个月开始听觉言语训练,18个月以下进行人工耳蜗植入的听障儿童,在其3岁时言语语言能力发展与同龄健听儿童的发展无差异。原皞等[9]发现,听觉干预后的康复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年的康复时间难以实现康复效果的最大化。

综合以上研究结果,反映了听觉口语法教学对听障婴幼儿言语康复的积极成效。儿童言语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1岁前,言语发展尚处于准备阶段,1岁后,随着听觉经验的积累,理解性语言越来越丰富,出现有意义语词,言语发展进入重要阶段,到2岁后出现语言爆发期。持续康复干预可帮助听障儿童达到更好的言语康复成效。实施听觉口语法教学时,应重视早期康复,确保听障婴幼儿尽早获得有效地听力干预,在机构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下进行持续的听力语言康复,参照健听儿童言语发展规律,在言语发展起步阶段不可盲目追求言语清晰度,应多引导和鼓励婴幼儿开口表达;积极运用口语进行沟通,逐渐学习使用口语进行沟通交流;结合定期的言语发展评估结果,不断调整康复训练策略,进而帮助听障婴幼儿不断提升言语水平。针对0~6个月的听障婴幼儿的言语发展要建立合理的期待,在干预第1年,一方面要做好持续有效的听能管理,另一方面应重视加强语言刺激,关注婴幼儿前语言期理解性语言的积累与发展。

4 小结

实施小龄听觉口语法教学干预越早越好,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效果越来越显著。针对不同年龄组的干预对象,要结合其身心发展规律、听觉言语发展规律,建立适当的期待值,科学制订不同阶段的康复方案。今后可加大0~6个月龄组的样本数量及追踪时长,进一步探讨各年龄组在不同阶段的发展变化及科学干预的策略。

猜你喜欢

年龄组月龄言语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6~23月龄婴幼儿贫血及生长发育现状研究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舍饲西门塔尔母牛育成期和青年期养殖模式分析
认识和了解HIV感染诊断和疾病进展的预测指标——CD4+T细胞
不同年龄芦苇繁殖特征研究
湖州33月龄男童不慎9楼坠落上海九院对接“空中120”成功救治
2005年与2010年河北省经济较好与经济一般城市成年女子健身程度的比较与分析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鄂尔多斯地区2005-2014年无偿献血人群年龄性别分布及其变化趋势
关于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