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相石四法”另解

2020-10-14文/景

宝藏 2020年3期
关键词:借代建宇四法

文/景 男

赏石人把古人赏石的“瘦、皱、漏、透”称为“相石四法”。关于米芾与“相石四法”的渊源,古今赏石人没少下功夫,时至当下也未厘清,对其理解、认同、运用却小异大同,且一致以其代言古人赏石之标准。今日提及,只因想起与张建宇先生的茶语,那场茶语是2019 年岁末在北京,当时谈到了“相石四法”。

笔者赏石仅为愉悦,不是很关注古代赏石的细枝末节,相关文章虽也读过一些,但大多未求甚解。瘦,指石形,瘦是什么样?文人多好竹,那就想想竹子的身段,或者想想时下的骨感美女。皱,指石表面的纹理,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云舒浪卷,黄河逆浪……于静中见动。漏,上下之洞。透,前后之洞。“相石四法”虽被普遍视为古人赏石的重要标准,但笔者也就记得这么多。

题名:【雅韵清供】石种:灵璧石

题名:【洞天神韵】 石种:灵璧石

古人赏石多儒士权贵,儒士权贵非儒即道,或儒道融合。道家赏石重“借代”,以石借代山水,一石登堂入室,便可“闲坐游千山,静卧听万水”。样硬朗健康,也许才是内心深处的石“瘦”的缘起。皱,长寿。皱纹之皱,年龄大的人才会出现皱纹,人至高寿皱纹愈加明显,故而皱纹被古人认为是长寿的表象。至于今人去皱去纹,则是另外一回事。

对于长寿的渴望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古人的寿命特别短,男人的寿命更短,到清代竟然短至31 岁。秦、汉、明三个朝代,人均寿命较长,但帝王追求长生不老的故事,恰恰是在这三个朝代最多。上行下效,风尚养生延寿。清代人的寿命最短,在此不究缘由,对于长寿的渴望应更是强烈,而“相石四法”恰恰被清郑板桥定论。故而,古人求石“皱”,是把对长寿的愿望寓之于石。儒家赏石重“拟人”,“石不能言最可人”,何以可人?以石为友以石为师,在案相对,想说什么说什么,不会被反驳,不会被泄密,对石而坐享受言论自由。今日赏石好“比喻”,且不多言。

笔者以为古人赏石无论“借代”,还是“拟人”,皆是按需赏石。所谓“需”,即赏石人内心之需求。建宇先生认为理解“相石四法”,应“以人为本”。我两人虽好石有异,但观点相同。陈年普洱,其味温馨。

瘦,健康。古人对于瘦的认知绝不仅仅是瘦彰风骨显清高,有钱难买老来瘦,“瘦竹寿”,而是心底认为瘦有益于身体健康。古人希望自己像石一

漏,舍得。上下之洞,上入下出,有得有舍。求石有上下之洞,寓意舍得这一处世情怀、做事风格。

透,恬淡。前后之洞,洞悉人生,满心恬淡,泰然自若,看花开花落,看云卷云舒,宠辱不惊,这是何等的境界。上下之洞,前后之洞,且看看这个让古人钟情的“洞”:洞穴、洞房、洞府、洞天、洞房花烛、洞天福地,人神藏匿居住的地儿;洞见、洞察、洞悉、洞晓,洞彻、洞穿、洞达、洞开、洞若观火,洞见肺腑,洞烛其奸,诸葛孔明见周瑜见司马也渴望“洞”胜一筹,可见从古至今,人们都渴望“洞”能,轻松处事,自如处世。后人还说”漏透成玲珑”,玲珑二字在这里可能是赏石文人想直击文人清高迂腐之短板,以石提醒自我当灵活变通,圆滑处世。如果把古代赏石的“漏、透”解读为舍得与恬淡,这有益于健康长寿,不只今人懂得,古人也懂得。

题名:【坐观山海经】 石种:灵璧石

建宇先生解读“瘦、皱、漏、透”,笔者总结为“康、寿、舍、淡”,应不必赘言。陈年普洱品出新味,笔者以为直识到古人赏石之情怀,方可体会到相石四法之深意。今回味,梳理成文犹如“摘桃”,不敢独享,分享其味,体会赏石文化传承之意义。

题名:【玉猪龙】 石种:灵璧石

猜你喜欢

借代建宇四法
四法防治果园天牛
初识借代手法
灵活构造莫失分,运用“四法”妙解题
黄建宇作品精选
说借代
被劳教者任建宇:低调当律师
婚姻需要用心经营
关于比喻、借代区别的一点研究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四法”
灯谜中的借代技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