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部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研究

2020-10-14

2020年10期
关键词:锚索锚杆底板

李 杰

(山西霍宝干河煤矿有限公司,山西 洪洞 041600)

近几年煤矿开采的深度逐渐加大,巷道围岩所处的地质环境也随其埋深的加大发生了根本变化,多数巷道表现出非线性大变形特性,围岩大多处于峰后阶段,岩体裂隙发育,承载性能较低。目前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深部大变形巷道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很多研究[1-6]。由于矿井地质条件的多变性,使得巷道围岩维护状况难以令人满意,对于深部围岩峰值强度后巷道失稳全过程的巷道围岩-支护相互作用规律的研究不足,深部峰后围岩大变形巷道的稳定性控制需做深入的研究。山西焦煤霍州煤电霍宝干河煤矿2号煤层埋深较大,顶板以泥岩为主,底板为砂质泥岩,井田地质构造比较复杂,以简单开阔的褶皱伴有较密集的大、中型断层为主,巷道围岩呈松散状支护情况不佳。本文以此为工程背景,采用数值模拟与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深部峰后巷道围岩的破坏特征及稳定性控制进行研究分析。

1 工程概况

山西焦煤霍州煤电霍宝干河煤矿2号煤层平均厚度3.75 m,平均倾角9°,工作面地面标高+517~+602 m,井下煤层底板标高为+102~+172 m,工作面采用一次采全高走向长壁后退式综合机械化采煤法。

2号煤层回风大巷的断面尺寸为5 m×4 m,全断面采用高预紧力钢绞线锚索与锚网喷组合而成的支护;锚杆采用D18 mm×1 700 mm的左旋螺纹钢,间排距为800 mm×800 mm,预紧力大小为30 kN,球型托盘尺寸为150 mm×150 mm×10 mm;锚索采用D17.8 mm×6 500 mm的1×7股钢绞线,间排距为1 600 mm×1 600 mm,预紧力大小为120 kN;底板浇筑厚度为100 mm的混凝土封层。巷道原支护布置如图1所示。

图1 巷道原支护布置(mm)

在大巷掘进约40 m时,采用CHK(2.7B)矿用钻孔成像仪对巷道围岩进行了窥视。根据窥视结果可知,巷道围岩分区破裂现象十分明显。在浅部0~1.5 m范围内围岩破碎严重,1.5~4.5 m范围岩层内裂隙较为发育,4.5~6 m范围内偶有裂隙且呈不连续状态,6 m之外围岩基本呈完整状态。

巷道围岩发生失稳破裂的主要原因是高地应力的存在,为确定巷道围岩所处的原岩应力属性,采用水压致裂法进行了测试。经测试,回风大巷所处地层地应力处于高位,最大主应力为水平应力,应力方向为NE73~85°,地应力对巷道围岩变形失稳有显著影响,所以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支护措施控制巷道围岩的变形失稳。

2 优化支护方案

密度大、强度高的锚杆可以将浅部碎裂的岩体挤压形成锚固体,可发挥出类似“组合梁”的承载作用,从而提高浅部围岩的承载能力;同时采用锚索使其悬吊于深部岩层中,在锚索锚固围岩体的范围内,其形成了类似“承载拱”的结构。浅部“梁”和深部“拱”二者相互作用,组成巷道围岩承载的主体结构,确保巷道围岩的稳定性。

深-浅耦合全断面锚喷网注支护技术,可以在巷道围岩中构建刚柔“双壳”封闭式承载体系,各支护形式在时间上以及空间上相结合,使得支护体系和巷道围岩在刚度、强度以及结构上共同发挥作用,同时发挥出巷道围岩的自承载能力,确保巷道围岩的长期稳定性。其中,锚杆支护、分区注浆加固及钢筋喷层护表分别是承载结构的主体和辅助措施。

优化支护技术如图2所示,内层锚杆和外层锚杆交错布置,其间排距分别为:600 mm×600 mm、600 mm×800 mm;总的注浆层厚度和浅部注浆层厚度分别为6.5 m、2.4 m,混凝土的喷层厚度为240 mm,三者之间共同发挥作用,增强巷道围岩的自承载能力,提高巷道围岩的稳定性。

3 数值模拟

3.1 模型建立

根据实验所测得相关地质参数,运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两种方案下的巷道围岩稳定性进行对比研究分析。

图2 优化支护技术

所建三维模型尺寸为40 m×30 m×40 m,共划分为65 000个单元,73 280个节点;模型的上表面与左右界面均为应力边界条件,上表面施加大小为16 MPa的载荷,左右边界施加大小为21 MPa的载荷,模型底面和前后两个面设定为固定位移约束。钢带、锚杆、混凝土喷层分别使用Beam、Cable、Shell结构单元。模拟所用各岩层物理力学参数见表1。

表1 各岩层物理力学参数

3.2模拟结果

原支护方案与优化支护方案下巷道围岩的竖向位移分布云图如图3所示。由此可以看出,在原支护方案下,巷道顶板一定范围内出现较大的沉降,最大沉降值约为28 mm,位于巷道顶板的中央位置;在巷道的底板位置发生隆起变形,且有增大的趋势;采用优化支护方案后,巷道顶板最大沉降值仍位于巷道顶板的中央位置,但最大沉降值变为约11 mm,减小了约60.7%,同时巷道底板隆起的位移值以及其影响范围都明显减小,这说明采用优化支护方案可以促进巷道围岩的稳定性。

图3 巷道垂直位移分布云图

两种支护方案下围岩塑性区分布云图如图4所示。由图4可以看出,采用优化支护方案后,顶板、帮部、底板塑性区范围分别减小了约57.1%、54%、52.5%。

图4 巷道塑性区分布

4 现场监测

采用优化支护方案后,对巷道围岩表面位移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如图5所示。由图5可以看出,巷道围岩稳定后,其收敛速率逐渐降低为1.2 mm/d,顶板、两帮位移最大值分别为60 mm、34 mm,其总体变形量不大。同时巷道的喷层结构也没有发生开裂等破坏,巷道围岩变形得到了十分有效的控制。

图5 巷道围岩变形量曲线

5 结 语

1) 建立深-浅耦合全断面锚喷网注支护体系,并通过数值模拟证明了采用优化支护方案后可对围岩稳定性起到积极的作用。

2) 现场监测结果表明,巷道围岩变形量较小,巷道支护结构没有发生开裂破坏等现象,巷道围岩的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进一步验证了优化支护方案的可行性。

猜你喜欢

锚索锚杆底板
变截面底端扩体型锚杆在粉质黏土中的承载特性模型试验研究
赵庄煤业13102巷围岩补强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试论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
让压锚索力学特性及支护机理探讨
浮煤对锚杆预紧力矩的影响
板上叠球
复杂条件下大断面硐室底板加固技术实践与应用
锚杆参数对围岩支护强度的影响
锚索搅拌头加工制作的改进
铝蜂窝复合材料客车底板性能研究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