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 500 TEU 冰区集装箱船边压载舱空气吹泡 系统的设计优化与吹泡试验

2020-10-13陈育喜金炳光张晓军

机电设备 2020年4期
关键词:背压舱室压缩空气

陈育喜,金炳光,张晓军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上海 200129)

0 引言

世界冰区主要分布在南北极附近水域,主要 的航行区域包括波罗的海、北极水域、鄂霍次克 海等。随着经济贸易的繁荣,冰区航行的船舶数 量日益增多,船舶冰级设计成为热点[1,2]。冰区航行的船舶处在低温环境中,边压载舱内需要采取有效的防冻措施[2],否则舱内位于最低冰面以上的压载舱水面会整体结冰[3],导致压载泵会抽真空而无法正常起动,影响船舶的操作和性能。而底压载舱通常低于最低冰面,因此防冻可以不做考虑。

目前边压载舱防冻的方法有:蒸汽加热和压缩空气吹泡[4]。

1)蒸汽加热系统。由船上锅炉提供蒸汽,需要增大锅炉的蒸发量。边压载舱采用蒸汽加热时,加热管路需要持续供应蒸汽,否则蒸汽管路将会凝水或结冰;由于边压载舱数量多,舱容大,势必会极大地增大锅炉的蒸发能力。

2)压缩空气吹泡系统。具有系统简单、耗能少的特点。根据规范要求,边压载防冻仅需确保边压载舱最低结冰水面(LIWL)以上的海水表面不结冰[3],因此空气吹泡系统适用于边压载舱防冻,且该系统只有在边压载舱水面LIWL 以上时才需要开启,系统工作时间与蒸汽系统相比较短,耗能也比蒸汽系统少。

1 主要参数

2 500 TEU 冰区集装箱船的主要参数如下。

1)主尺度:195 m×32.2 m×17 m(总长×型宽×型深)。

2)船级:DNV GL。

3)防冻符号:DNV GL WINTERIZATION BASIC(SECTION 6 of TENTATIVE RULES FOR WINTERIZATION)[3]。

4)设计环境温度:−10 ℃

5)设计最低海水温度:−2 ℃

2 规范对于压载舱防冻的要求

WINTERIZATION BASIC 船级符号对压载舱防冻提出如下要求:

1)功能要求。在设计环境条件下,确保船舶安全压载水能够进行加载、排载和调拨操作,防止压载舱水面结冰。

2)压载舱防冻措施。对于有Winterized Basic船级符号的船舶,当舱室部分位于LIWL 以上时,采用空气吹泡系统,或垂直蒸汽加热盘管,能够保持在冰面有一个足够大的开孔即可。

根据以上分析,首选空气吹泡防冻系统用于压载舱的水面防冻。

3 系统设计(优化前)

3.1 吹泡压缩空气原理图(优化前)

吹泡压缩空气系统包括1 台吹泡空压机(排量为200 m3/h;工作压力为0.8 MPa,压力为0.5 MPa时启动,压力为0.8 MPa 时停止),1 台空气干燥器、1 个吹泡空气瓶(体积为1 m3)、2 套减压阀组(进口工作压力0.8 MPa,出口工作压力0.2 MPa)、安全阀(起跳压力0.22 MPa)及总管(DN50)组成,将压缩空气(工作压力≤0.2 MPa)输送到各舱室。总管与主空气系统也有一路DN40 的管路连接,ALV15 常闭,仅作为吹泡空压机故障时备用。如图1 所示。

图1 吹泡压缩空气原理图(优化前)

为了延长空压机的使用时间,通常需配备容量够大的空气瓶,以实现空压机的自动起停。根据空压机的规格书要求,在空压机自动起停的操作中,为保护空压机,空气瓶压力达到设定压力后,空压机先卸载,再空载运行120 s。同时,空压机的频繁启停对其电子器件产生危害,空压机厂家(Sauer SC31)推荐1 h 内最大起停次数不超过5 次,即起停间隔不小于12 min。空压机的起停由机器自带的压力传感器控制,由于空气瓶进口有1 个止回阀,当空压机压力为0.8 MPa 停机时,空气瓶的实际压力只有0.75 MPa。

3.2 吹泡压缩空气原理图(优化前)

到各个舱室的管路系统一路支管(DN25),由截止阀和延伸到各舱室距舱底200 mm的盘管组成,盘管每隔500 mm开1个直径为3 mm的孔,由于间隔距离小,每个舱室的开孔数量少则几十个,多则约200个。如图2所示。

图2 吹泡管舱室布置原理图(优化前)

3.3 系统设计存在的问题

3.3.1 压载条件

首次报验边压载舱压载条件如表1 所示。

表1 首次报验压载舱压载条件

续表1:

3.3.2 吹泡结果

1)试验1(仅开启吹泡空压机)。开启到每个压载舱的吹泡支管,起动吹泡空压机,空气瓶充满后(压力为0.75 MPa,此时空压机压力传感器为0.8 MPa),开启吹泡总管截止阀,在总管截止阀开启后,短时间内(不超过3 s)空压机压力下降到0.5 MPa 以下,吹泡空压机起动后一直工作,无法实现起停功能。见表2。

2)试验2(接入主空气系统,并连接吹泡空压机)。开启每个压载舱的吹泡支管,起动吹泡空压机,空气瓶充满后(压力0.8 MPa,此时空压机压力传感器的压力为0.8 MPa),开启主空气瓶到吹泡系统截止阀,并开启吹泡总管截止阀,在总管截止阀开启后,主空气瓶压力下降,3 台主空压机(每台排量为180 m3/h)依次启动,最后吹泡空压机也起动,压力下降到0.5 MPa 左右后,压力稳定。见表3。

表2 试验1 吹泡结果

3.3.3 原因分析

1)空压机的排量和空气瓶的容量太小。吹泡空压机的排量与吹泡所需额定空气量一致,没有余量则无法实现空压机的自动起停。空气瓶容积仅为1 m3(最大压力0.75 MPa),而吹泡管路容积为5 m3~6 m3(自由空气量),吹泡总管阀门第一次开启时,空压机停止到起动的空气量仅为4 m3(自由空气量)。由此,导致总阀的开启瞬间,空气瓶被瞬时泄压,空压机马上起动,而空压机排量和吹泡系统耗气速度相同,吹泡工作时无法将空气瓶充满。

2)各压载舱背压差别较大。试验1 表明,背压大的舱无空气吹泡会少量空气吹泡,背压大的吹泡空气量较大,超过额定吹泡空气量要求,导致空气量分配不均。

表3 吹泡结果(接入主空气系统、起动吹泡空压机)

3)总管和各舱支管的背压小于计算额定背压要求,导致进舱空气流速过快。计算是基于0.2 MPa的舱内背压,然而实际压载舱的背压最大也就0.1 MPa 左右,需要安装流量调节阀或节流孔板进行空气流量调节,以控制到各边压载舱的支管的背压加上沿程阻力相同,使每个舱室均能正常吹泡。

4)吹泡盘管只有靠近总管处才有吹泡空气排出。试验1 中只有靠近总管处的人孔有空气吹出,而离总管较远的人孔,没有空气吹出的,所以只能在总管处才能看到明显的吹泡效果。

4 吹泡系统原理图(优化后)

4.1 吹泡压缩空气原理图(优化后)

针对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图纸见图3。

图3 吹泡压缩空气原理图(优化后)

4.1.1 优化的目的 空压机实现自动起停,控制总管的空气流量,保证每路总管背压约0.2 MPa。

4.1.2 优化点

1)空压机1 台,排量由200 m3增大为300 m3,起动压力值从0.5 MPa 变更为0.3 MPa。

2)空气瓶由1 个1 m3优化为2 个2 m3。

3)增加了ALV09/ALV13 流量调节阀。

4.1.3 优化原因

1)所选空压机排量太小,通过增大空压机,达到约40%的余量;

2)所选空气瓶容量太小,通过增大空压机排量,使空压机起停间隔时间不小于12 min/次。

3)通过增加流量调节阀,通过控制吹泡总管的流速,进而控制总吹泡空气耗量尽可能接近额定计算值。增加流量调节阀,控制总管背压,使总管的空气流速接近于20 m/s,将总管流速控制在吹泡的额定流速范围内。流量调节阀一旦调节好后需锁定,如图4所示。

图4 流量调节阀的锁定

4.2.1 系统优化的目的

优化的目的即控制每个舱的背压,增加吹泡管数量(每个舱由1根增加为2根),调整吹泡管的位置尽量靠近人孔位置,增加吹泡系统的冗余度,与透气管一一对应,可提高系统安全性,同时方便系统报验;取消舱底吹泡盘管,降低系统成本。

4.2.2 优化点

1)增加到各舱支路增加节流孔板,开孔大小根据试验确定;

2)各舱支路的支管由1路改成2路(每个压载舱有两根透气管),同时调整吹泡位置尽量靠近人孔位置;

3)舱底的盘管取消,管子最低点距舱底高度从200 mm,提高到500 mm。

4.2 吹泡管舱室布置原理图(优化后)

吹泡管舱室布置原理如图5 所示。

图5 吹泡管舱室布置原理图(优化后)

4.2.3 优化原因

1)吹泡时,边压载舱的水位最高约11 m,背压远小于0.2 MPa。如若没有节流孔板调节流量,流速远大于20 m/s的计算流速会导致空气瓶初期速度过快,使得空压机无法实现起停;同时,如果没有节流孔板,离总管远的位置空气压力将远低于离总管近的位置,从而导致离总管远的舱室吹泡失败。

2)根据船级社规范要求,每个舱室需布置的吹泡管数量不少于1根。优化后每个舱室布置2根吹泡管,布置在透气管附近并一一对应,保证舱室不会超压,提高了系统的冗余性。此外,考虑到船码头处于试验阶段,该系统报验方便,将吹泡管布置在尽量靠近人孔的位置,便于观察。由于吹泡管经过2道以上横纵荡舱壁时的吹泡效果很难观察,因此管子距离人孔不能超过2道横纵荡舱壁。

3)由于盘管内的气压随着压缩空气释放泄压,加上管路的沿程阻力及压载舱水面背压的影响,实际试验时只有靠近总管的孔有空气吹出,所以可取消盘管。抬高管子距离舱底的位置(200 mm提高为500 mm)不会影响吹泡效果,且可以防止压载舱底部的污泥堵塞管路。

5 理论计算

5.1 空压机排量

根据相关经验可知,防冰的单位空气耗量为Vt=5 L/(m2·min)。

防冰所需总耗气量见(1)

式中:A1, A2, A3, …, An为各压载舱水面面积,m2;a 为耗气量裕度,a=20%,考虑压缩空气的泄漏,以及压载舱从艏部到艉部的不均匀分配等。

根据式(1),可以计算各压载舱空气耗量及整船空气总耗量,详见表4 为压载舱吹泡空气量计算书。

其中,空压机的最小排量为190.7 m3/h(C1=0.424 m3/h@0.75 MPa)。由此可知,与选定的初始排量要求200 m3/h相比,几乎没有余量,因而空压机不可能实现正常起停。

根据经验,优化参数初步选取空压机和空气瓶的参数,见表5设备参数(优化)。

表4 压载舱吹泡空气量计算书

表5 设备参数(优化后)

5.2 空压机启停时间的验证

1)空压机和空气瓶的压力设置

优化后的空压机和空气瓶压力设置参数如表6所示。

表6 空压机和空气瓶的压力设置(优化后)

2)空压机停止到起动期间,空气瓶的空气释放量见式(2)

式中:V=2.67 m3@0.75 MPa

3)空压机起动到停止时间

4)空压机停止到起动时间

5)空压机起停周期

由此可见,目前的设备配置满足设计要求。

5.3 压缩空气管径的选取

压缩空气钢管内流速:20 m/s[6](由轮机设计手册表7.2.1.1 可知)

压缩空气管的内径见式(6)

式中:di为管子内径,m;qv为体积流量,m3/h;V 为管内流体流速,m/h。

根据式(6)计算后确定:

1)空气瓶到各边压载舱总管,其管径型号为DN50。

2)到各边压载舱支管,管径型号为DN25;分为2路,每路管径型号为DN15。

6 系统的调试

以上系统问题均是在系统初次报验时发现的。由于设备订货周期长且目前船上布置已经较为艰难,因此设计优化仅供理论讨论。现有项目系统试验的优化只增加各舱室支管增加节流孔板,不完美之处在于所有舱同时吹泡时,空压机需要连续工作,无法实现起停。

6.1 试验条件

6.1.1 试验位置

1)试航开始或结束后在锚地进行。此处试验位置最佳,但观察吹泡效果通常需要将压载舱顶部舱室的人孔盖打开,危险性很大。

2)在码头进行。此处试验位置较佳,但由于码头水质较差,为了确保吹泡效果的观察,需要通过压载泵调节压载舱的压载水。

为了保证人员的安全性,缩短试航周期,船厂最后选定试航后在码头进行吹泡系统试验。

6.1.2 试验水位高度

1)由于吹泡管布置在舱底位置,为了确保实际吹泡效果,试验水位高度不低于从上部人孔便于直接观察到的水位。

2)尽量接近船舶冰区运行时装载条件最恶劣的压载工况。

3)考虑船舶的稳定要求,尾倾适中,防止螺旋桨触底。

根据以上3点原则,最终确定了试验水位高度,详见表7。

6.2 试验程序

具体试验程序流程图如图6 所示。

图6 吹泡试验流程

7 试验结果

1)各舱室通过各边压载舱的上部人孔,可以明显观察到吹泡效果良好,但空压机无法实现起停功能。

2)节流孔板的孔径大小见表8。

表7 试验水位高

表8 节流孔板大小

8 结论

本文对2 500 TEU集装箱船空气吹泡系统中吹泡效果不好,空压机无法实现自动起停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设计和试验的优化方案。

1)设计的优化方案。

(1)空压机排量从1×200 m3/h 优化为1×300 m3/h;

(2)空气瓶由1×1 m3优化为2×2 m3。

(3)总管增加流量调节阀,各支管增加节流孔板。

2)试验的优化方案

基于现有的系统,在设备不做任何改动条件下,对管路进行了小改,每路管路增加节流孔板,并通过试验确定节流孔板的开孔大小,各压载舱吹泡系统良好;但不足的地方是空压机无法实现自动起停。

吹泡空气系统,由于计算都是经验性的,最终的效果只能通过实际观察吹泡效果确定,因此在前期详细设计时,空压机的排量和空气瓶的容积一定要考虑足够的余量,同时前期生产设计进舱管路的布置一定要考虑试验观察的需要,才能真正实现系统的相对完美。

猜你喜欢

背压舱室压缩空气
船舶舱室通风控制策略研究
某工程压缩空气罐开孔的力学计算
生产线使用压缩空气代替风机吹干的可行性分析
02 国内首台单机容量最大的亚临界125MW背压机组并网发电
基于AMEsim背压补偿对液压缸低速运行稳定的研究
以压缩空气为动力的有轨车辆是如何运行的?
工业压缩空气系统的节能评估及改造技术
舰载导弹意外点火时舱室内喷洒抑制的影响研究
对汉川电厂5号机组运行背压偏高现象的分析
循环水温较低条件下的双背压应用问题